APP下载

《2021 年中国心血管病医疗质量报告》概要

2021-12-03国家心血管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

中国循环杂志 2021年11期
关键词:医嘱死亡率住院

国家心血管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

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紧系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持续改进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是卫生健康工作的重中之重,《“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建立与国际接轨、体现中国特色的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提升医疗服务同质化程度”[1]。近年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不断加强医疗质量控制指标体系、医疗质量监测评价体系建设,强调基于数据的科学测量是医疗质量管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要素[2],2021 年初正式印发《心血管系统疾病相关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1 年版)》[3],为衡量心血管病诊疗质量提供了重要依据。为全面、客观反映我国心血管病医疗服务与医疗质量基本情况,国家心血管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牵头,首次编印了《2021 年中国心血管病医疗质量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基于具有良好代表性的全国医疗质量监测和调查数据,分析展现我国主要心血管疾病和诊疗技术的医疗服务资源、能力、质量安全现状等,力求为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掌握全国心血管病医疗质量水平,发现医疗服务薄弱环节,制定针对性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帮助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全面了解我国心血管病医疗服务和质量安全工作形势,提高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助力我国心血管病医疗质量持续改善。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报告》围绕我国二级及以上医院(不包括军队医院)的心血管病相关住院患者进行分析(心血管影像专业部分包含门诊患者),截取2020 年1 月1日至2020 年12 月31 日的心血管病相关诊疗数据,并将部分指标与2013~2019 年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数据主要来源于:

医院质量监测系统(HQMS)[4]:《报告》纳入开展心血管病诊疗的1 910 家三级公立医院(占全国三级公立医院数的79.5%)和2 124 家二级公立医院(占全国二级公立医院数的35.9%),不含军队、中医类医院。纳入10 259 521 例心血管病相关住院患者病案首页数据。

国家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控制平台[5]:《报告》纳入894 家三级医院和574 家二级医院242 541 例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房颤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二尖瓣手术、主动脉瓣手术住院患者诊疗过程数据。

全国医疗质量数据抽样调查系统(NCIS)[6]:《报告》纳入2020 年抽样调查的1 642 家三级医院和2 868 家二级医院结构性指标数据。

国家心血管病质控信息平台[7]:《报告》纳入2013~2020 年534 家医院的结构性心脏病介入住院患者242 320 例,以及2020 年心律失常介入住院患者251 750 例(心律失常介入数据与各省市级质控中心核对后进行了相应调整)诊疗过程关键质控指标数据。

《报告》对亚专业医疗质量的分析还利用了以下亚专业平台数据:中国心血管外科注册登记系统(CCSR)[8]2016~2020 年96 家医院89 198 例心外科手术患者;高血压认证平台[9]2018~2020 年42 家医院30 662 例高血压住院患者;中国心血管疾病医疗质量改善项目(CCC)[10]2020 年44 家三级医院和36家二级医院的6 242 例心房颤动住院患者;中国心血管影像技术应用现状调查数据2019~2020 年13 家三级医院和47 家二级医院847 份影像资料。

除此之外,《报告》还利用了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网站公布的统计公报、统计年鉴和其他数据信息,2019~2020 年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的我国心血管疾病医疗质量改进相关研究论文数据。

1.2 方法说明

1.2.1 数据提取与分类

数据提取涉及的分类编码:采用国家临床版2.0疾病诊断编码(ICD-10)和国家临床版3.0 手术操作分类代码(ICD-9-CM-3)。

患者住院原因判别:依据其主要诊断(心力衰竭、肺血管病患者依据其主要诊断或次要诊断进行判别)。

医院分组:按医院类型分为心血管病专科医院、综合医院、中医院(含中西医结合医院);按医院级别分为三级医院、二级医院(其他级别或未定级医院数量较少,不纳入比较);按医院所有制分为公立医院、民营医院。

地区划分:按经济发展水平分为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辽宁、吉林、黑龙江;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地区划分标准来自国家统计局网站。

1.2.2 统计方法

治疗例数:以住院人次数为单位(而非手术台数),如果同一次住院期间实施1 次以上同类治疗,仍计为1 例。

诊疗合理性评价:在诊疗过程分析中,整合疾病的诊断、检查、住院治疗、出院带药等过程指标,以评价诊疗的整体合理性。若患者的各项过程指标均符合要求,则判定其诊疗过程“完全合理”,应用“完全合理”病例所占的比例来评价诊疗的整体合理性。

非医嘱离院率:指医生根据患者当前疾病状况,认为应当继续住院治疗,但患者或家属出于个人原因要求放弃治疗而自动出院的情形。在诊疗结果分析中,评价非医嘱离院率对了解和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十分重要。

风险标化的院内死亡率:在诊疗结果分析中,基于HQMS 数据,纳入患者年龄、性别等人口学特征和合并症等临床特征,建立“风险标化的院内死亡率”模型,用于在医院间、地区间诊疗结果比较时,平衡不同的患者风险水平带来的影响。本报告在比较医院间风险标化死亡率差异时,仅纳入了有效病例不少于50 例(主动脉介入手术和主动脉开放手术为20 例)的医院,以确保对各家医院死亡率描述的准确性。

2 心血管病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情况分析

2.1 心血管病医疗资源与服务能力情况

2.1.1 医疗资源配置情况

本部分数据来源于NCIS,纳入2020 年开展心血管疾病诊疗科目的医院4 510 家,其中三级医院1 642 家,二级医院2 868 家;公立医院3 919 家,民营医院591 家;综合医院3 918 家,心血管病专科医院34 家,其他专科医院133 家,中医院(含中西医结合医院)425 家;东部地区医院1 939 家,中部地区医院1 165 家,西部地区医院1 406 家。

科室设置:2020 年,有4 311 家(95.6%)设有心内科,976 家(21.6%)设有心外科,1 233 家(27.3%)设有血管外科,2 679 家(59.4%)设有冠心病监护病房,1 434 家(31.8%)设有心力衰竭监护病房。

医师数:2020 年,加权估计全国每十万人心内科医师数4.8 人,其中东部地区5.4 人、中部地区4.4人、西部地区4.1 人。加权估计全国每十万人心外科医师数0.6 人,其中东部地区0.8 人、中部地区0.6人、西部地区0.5 人。加权估计全国每十万人血管外科医师数0.7人,其中东部地区0.8人、中部地区0.6人、西部地区0.6 人。

住院床位:2020 年,加权估计全国每万人心内科床位数3.07 张,其中东部地区3.06 张、中部地区3.12 张、西部地区3.03 张。加权估计全国每万人心外科床位0.31 张,其中东部地区0.32 张、中部地区0.36 张、西部地区0.24 张。加权估计全国每万人血管外科床位0.27 张,其中东部地区0.29 张、中部地区0.28 张、西部地区0.24 张。

设施设备:2020 年,有2 479 家(55.0%)医院配备有导管室,2 942 家(65.2%)配备有冠状动脉CT,866 家(19.2%)配备有心脏磁共振成像,463 家(10.3%)配备有核素心肌灌注。

2.1.2 医疗服务能力情况

本部分应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导管消融、永久起搏器植入、CABG、瓣膜手术、主动脉介入手术、主动脉开放手术、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介入治疗、体外膜肺氧合(ECMO)9 种有代表性的心血管病重点治疗技术来反映医疗服务能力情况。数据来源于上报2020 年HQMS 的4 376 家医院患者住院信息,ECMO 采用NCIS 数据。

2020 年,9 种技术均能开展的医院有286 家(占纳入医院总数的6.5%),其中东部地区157 家(占东部医院数的8.2%)、中部地区75 家(占中部医院数的7.5%)、西部地区54 家(占西部医院数的3.7%),具体见表1。

表1 2020 年开展9 种心血管病治疗技术的医院及患者例数情况[家(%)]

除PCI 外的8 种心血管病治疗技术的应用基本符合“二八定律”,即20%的大医院实施了80%的治疗。例如,在开展先心病介入治疗的医院中,年手术100 例以上的88 家(占10.8%)医院,实施了26 025 例(占71.2%)手术;年手术50 例以下的668家(占82.4%)医院,实施了6 525 例(占17.9%)手术,具体见图1。

图1 2020 年9 种主要技术不同水平年手术量医院的手术量分布

2020 年,HQMS 中PCI 与CABG 例数的比值约26:1,远高于欧美国家的3:1 至5:1(表2),提示可能存在心血管外科CABG 治疗资源不足,或冠心病血运重建治疗指征选择不当的问题。这一比值在各省级行政区之间存在明显差异,最低的北京(6)与最高的广西(112)相差18 倍(西藏、青海、甘肃、重庆、贵州CABG 不足100 例,未纳入比较)。

表2 我国和美国心血管外科可及性比较

以主动脉介入手术和主动脉开放手术为代表的治疗技术发展迅猛,典型的主动脉介入手术——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和腹主动脉腔内修复术(EVAR),以及典型的主动脉开放手术——带主动脉瓣人工血管升主动脉替换术(Bentall 手术)和全主动脉弓人工血管置换术(全弓置换术),2016~2020年,开展的医院数量和手术量连续5 年呈上升趋势,其中主动脉介入手术量从16 543 例增至35 577例(增幅115.1%),Bentall 手术量从2 697 例增至5 026 例(增幅86.4%),全弓置换术从3 018 例增至7 885 例(增幅161.3%)。

2.2 心血管病医疗质量安全情况

本部分数据来源于HQMS 系统。2020 年,HQMS 共有心血管病住院患者10 259 521 例,其中三级医院6 612 692 例(64.5%),二级医院3 251 706例(31.7%),其他级别医院395 123 例(3.9%)。中位年龄66(55,75)岁,女性占45.4%。

2020 年,心血管病住院患者的院内死亡率1.1%(约是全因住院死亡率的2 倍,“全因”指因任何疾病住院治疗的患者),非医嘱离院率4.3%;平均住院时长8.2 d(与全因住院相近);平均总费用17 127.6 元(全文均为人民币),约为全因住院费用的1.6 倍;跨省异地就医比例为4.3%。

2.2.1 心血管内科医疗质量分析

2020 年,HQMS 共有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9 940 178 例,其中三级医院6 301 154 例(63.4%),二级医院3 639 024 例(36.6%)。中位年龄66(56,75)岁,女性占45.5%。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中,常见的主要诊断包括冠心病(53.4%)、心力衰竭(9.9%)、原发性高血压(7.7%)、其他心律失常(3.3%)、心房扑动/心房颤动(1.8%),具体见表3。

表3 2020 年心血管内科前五位常见住院原因

2020 年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总体医嘱离院率为90.8%,院内死亡率为1.1%,非医嘱离院率4.4%。三级医院分别为91.7%、1.1%和4.2%,其中非医嘱离院率较2018 年(3.9%)和2019 年(3.9%)小幅上升。二级医院分别为89.6%、1%和4.9%。30 d 再入院率为4.7%,较2018 年(4.8%)和2019 年(4.9%)小幅下降。平均住院时长8.1 d,中位住院时长为7(5,10)d。

2020 年平均总费用为14 338.6 元,三级医院(17 926.3 元)明显高于二级医院(7 941.9 元),三级医院从2018 年(16 374.4 元)、2019 年(17 038.0 元)到2020 年呈逐年上升趋势。2020 年三级医院平均药费3 119.6 元(占17.4%,相比2018 年的19.2%有所下降),平均治疗费3 804.5 元(占21.2%),平均检查费3 574.4 元(占19.9%),平均材料费6 007.4元(占33.5%)。

2020 年跨省就医占4.0%,较2018 年(4.6%)和2019 年(4.7%)有明显下降。跨省就医流入最多的三个省级行政区为北京、上海和江苏,占全国的40.2%;流出最多的三个省级行政区为河北、安徽和内蒙古,占全国的27.2%。

2.2.2 心血管外科医疗质量分析

2020 年,HQMS 共有心血管外科住院患者319 343 例,其中三级医院311 538 例(97.6%),二级医院7 805 例(2.4%)。中位年龄57(47,66)岁,女性占41.3%。

2020 年心血管外科住院患者,总体医嘱离院率为95.3%,院内死亡率为1.0%,非医嘱离院率1.3%,其中医嘱离院率较2018 年(95.8%)和2019年(96.0%)小幅下降。30 d 再入院率为2.7%,较2018 年(2.8%)和2019 年(2.9%)小幅下降。平均住院时长13.5 d,中位住院时长10(5,18)d。

2020 年平均总费用为103 941.5 元,三级医院(105 067.4 元)明显高于二级医院(54 633.9 元)。三级医院从2018 年(91 908.5 元)、2019 年(97 942.5元)到2020 年呈逐年上升趋势。2020 年三级医院平均药费15 345.4 元(占14.6%),平均治疗费19 530.9 元(占18.6%,相比2018 年的15.7%有所上升),平均检查费10 101.1 元(占9.6%),平均材料费51 309.5 元(占48.8%,相比2019 年的50.2%有所下降)。

2020 年跨省就医占15.1%,较2018 年(17.4%)和2019 年(16.9%)有明显下降。跨省就医流入最多的三个省级行政区为北京、上海和江苏,占全国的71.5%;流出最多的三个省级行政区为河北、安徽和江苏,占全国的39.9%。

3 心血管病亚专业关键质控指标分析

3.1 冠心病

3.1.1 整体质量

2020 年,HQMS 共有冠心病住院患者5 311 424例,其中三级医院3 441 457 例(64.8%),二级医院1 673 599 例(31.5%);东部地区2 532 027 例(47.7%),中部地区1 468 822 例(27.7%),西部地区1 310 575 例(24.7%)。中位年龄68(59,76)岁,女性占44.1%。

2020 年冠心病住院患者,总体医嘱离院率为91.2%,院内死亡率为1%,非医嘱离院率4.2%。三级医院分别为92.1%、1.1%和3.9%,其中医嘱离院率较2018 年(91.5%)和2019 年(91.8%)小幅上升。二级医院分别为89.6%、0.8%和5.0%。30 d 再入院率为5.3%,较2018 年(5.7%)和2019 年(5.7%)小幅下降。平均住院时长8 d,中位住院时长为7(5,10)d。

2020 年平均总费用为17 573.7 元,三级医院(22 003.9 元)明显高于二级医院(9 162 元)。三级医院从2018 年(19 908 元)、2019 年(20 857.7 元)到2020 年有明显上升趋势。2020 年三级医院平均药费3 496 元(占15.9%,相比2018 年的17.7%有所下降),平均治疗费4 536.7 元(占20.6%),平均检查费3 820.2 元(占17.4%),平均材料费8 256.9元(占37.5%,相比2019 的39.2%有所下降)。

冠心病住院患者常见的主要诊断见图2,因冠心病住院的患者中,2 005 616 例(37.8%)的主要诊断为心绞痛(死亡率0.1%,平均住院时长7.5 d,平均总费用18 110.6 元);789 215 例(14.9%)的主要诊断为心肌梗死(死亡率4.3%,平均住院时长8.5 d,平均总费用35 614.4 元);2 516 593 例(47.4%)为其他。

图2 2020 年冠心病住院患者的常见主要诊断

3.1.2 过程质控指标

针对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各项过程质控指标进行分析。数据来源于国家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控制平台。各项过程指标情况见表4。

表4 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疗过程质控指标情况

发病12 h 内再灌注治疗率为72.1%,明显低于美国(2010 年94%[16]、2016 年95%[14])、英国(2011年84%)[15]、德国(2011 年78%)[17]、瑞典(2014年81.7%)[18]等发达国家水平。

发病12 h 内到院90 min 内进行直接PCI 的比例为43.4%,明显低于美国(2005 年55%[19]、2010年92%~94%[16]、2014 年96%[13])、澳大利亚(2016年59%)[20]等发达国家水平。

发病12 h 内到院30 min 内给予静脉溶栓治疗的比例为35.3%,明显低于美国2014 年的水平(54%)[13]。

整合过程质控指标(不含发病24 h 内到院90 min 内进行直接PCI 的比例、发病24 h 内到院30 min 内给予静脉溶栓治疗的比例)获得的完全合理治疗率为7.3%。三级医院(7.1%)低于二级医院(8.4%)。中部地区(7.8%)和东部地区(7.4%)高于西部地区(6.6%)。

3.1.3 结果质控指标

基于HQMS 数据,2020 年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住院患者院内死亡率为5.0%,三级医院(5.0%)与二级医院(5.2%)相当,三级医院较2019年(4.8%)有所升高。

基于HQMS 数据,风险标化的院内死亡率,三级医院略高于二级医院,且医院间异质性明显。东、中、西部地区差异不明显,每个地区内部的医院间存在异质性。

3.2 心力衰竭

3.2.1 整体质量

2020 年,HQMS 共有心力衰竭住院患者4 516 432例。其中,三级医院2 753 662 例(61.0%),二级医院1 582 264 例(35.0%);东部地区1 973 443 例(43.7%),中部地区1 186 020 例(26.3%),西部地区1 356 969 例(30.0%)。中位年龄71(62,79)岁,女性占45.6%。

2020 年心力衰竭住院患者,总体医嘱离院率为89.5%,院内死亡率为1.6%,非医嘱离院率5.1%。三级医院分别为89.8%、1.8%和4.9%,其中非医嘱离院率与2018 年(4.5%)和2019 年(4.6%)相比小幅上升。二级医院分别为89.2%、1.2%和5.5%。30 d 再入院率为4.7%,较2018 年(4.8%)和2019 年(4.9%)小幅下降。平均住院时长9 d,中位住院时长为8(5,11)d,高于美国2014 至2018 年的中位住院时长(4 d)[21]。

2020 年平均总费用为17 388.8 元,三级医院(22 992.9 元)明显高于二级医院(8 428.9 元)。三级医院从2018 年(20 179.6 元)、2019 年(21 666.2 元)到2020 年有逐年上升趋势。三级医院中2020 年平均药费4 608.5 元(占20.0%,相比2018 的21.8%有所下降),平均治疗费4 893.6 元(占21.3%),平均检查费4 290.7 元(占18.7%),平均材料费7 403.7元(占32.2%,相比2019 的34.1%有所下降)。

心力衰竭住院患者(包括主要诊断或次要诊断为心力衰竭的住院患者)常见诊断见图3,因心力衰竭住院的患者中,115 747 例(2.6%)的主要诊断为左心室衰竭(死亡率3.2%,平均住院时长9.1 d,平均总费用13 015.9 元);93 457 例(2.1%)的主要诊断为慢性心力衰竭(死亡率1.8%,平均住院时长9.2 d,平均总费用9 940.3 元);770 528 例(17.1%)为其他心力衰竭;3 536 700 例(78.3%)为其他心血管疾病。

图3 2020 年心力衰竭住院患者常见诊断

3.2.2 过程质控指标

心力衰竭诊疗过程指标分析数据来源于国家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控制平台。各项过程指标情况见表5。

表5 心力衰竭诊疗过程质控指标情况

整合过程质控指标[不包括住院期间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使用率]获得的完全合理治疗率为20.5%。三级医院与二级医院完全合理治疗率基本一致,较2019 年(14.8%)有所提升。

各项过程指标2020 年三级医院较2019 年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其中提升幅度最大的是CRT的使用率(升高86.7%),其次是出院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使用率和β 受体阻滞剂使用率,分别提升14.3%和9.9%。

3.2.3 结果质控指标

基于国家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控制平台数据,2020 年心力衰竭患者院内死亡率为0.8%,三级医院(0.9%)高于二级医院(0.4%),较2019 死亡率(0.7%)有所升高。东部地区为0.9%,中部和西部地区为0.6%。非医嘱离院率为4.0%,院内死亡或非医嘱离院率为4.8%,二级医院高于三级医院。

基于HQMS 数据,风险标化的院内死亡率,三级医院略高于二级医院,且医院间异质性明显。东部地区高于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且在每个地区内部的医院间异质性突出。不同级别、不同地区风险标化的院内死亡率或非医嘱离院率呈现类似的分布特征。

3.3 高血压

3.3.1 整体质量

2020 年,HQMS 共有高血压住院患者941 829例,其中三级医院525 140 例(55.8%),二级医院371 848 例(39.5%);东部地区321 450 例(34.1%),中部地区216 194 例(23.0%),西部地区404 185例(42.9%)。中位年龄66(56,76)岁,女性占51.3%。

2020 年高血压住院患者,总体医嘱离院率为93.5%,院内死亡率为0.2%,非医嘱离院率2.6%。三级医院分别为93.9%、0.2%和2.3%,其中医嘱离院率较2018 年(94.5%)和2019 年(94.2%)小幅下降。二级医院分别为93%、0.1%和3.0%。30 d 再入院率为2.5%,较2018 年(2.7%)和2019 年(2.6%)小幅下降。平均住院时长8.4 d,中位住院时长为7(5,10)d。

2020 年平均总费用为7 061.4 元,三级医院(8 603.0 元)明显高于二级医院(5 044.8 元)。三级医院从2018 年(8 635.7 元)、2019 年(8 593.4 元)到2020 年基本持平。2020 年三级医院平均药费2 046.3 元(占23.8%,相比2018 的28.4%有所下降),平均治疗费1 989.2 元(占23.1%),平均检查费3 689.1 元(占42.9%,相比2018 的37.9%有所上升),平均材料费423.9元(占4.9%,相比2018的6.2%有所下降)。

高血压住院患者常见的主要诊断的具体情况见图 4,因高血压住院的患者中,762 270 例(80.9%)的主要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病(死亡率0.0%,平均住院时长8.2 d,平均总费用6 553.4 元);126 215例(13.4%)的主要诊断为高血压性心脏病(死亡率0.5%,平均住院时长8.7 d,平均总费用8 029.2 元);27 394 例(2.9%)的主要诊断为高血压肾病(死亡率0.8%,平均住院时长10.8 d,平均总费用11 465.9元);9 434 例(1.0%)的主要诊断为继发性高血压(死亡率0.0%,平均住院时长8.4 d,平均总费用8 923.9 元);16 516 例(1.8%)为其他。

图4 2020 年高血压住院患者常见诊断

3.3.2 过程质控指标

高血压质控指标分析基于高血压认证平台数据,共纳入全国20 个省级行政区的42 家公立医院,其中三级医院41 家,东部地区15 家、中部地区13 家、西部地区14 家。

3.3.2.1 原发性高血压

高血压认证平台共有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的住院患者25 258 例。

心血管病风险评估率:有24 580 例(97.3%)进行了心血管风险评估(即完成了心脏、肾脏、血管、眼底四项检查中的两项及以上)。东、中、西部地区心血管病风险评估率均在96.0%以上。

动态血压监测率:有9 659 例(38.2%)进行了动态血压监测。西部地区最高(56.3%),中部地区(28.7%)和东部地区(28.3%)相差不明显。

3.3.2.2 继发性高血压

高血压认证平台共有诊断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住院患者1 836 例。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肾素醛固酮检测规范率:有1 211 例(66.0%)对肾素醛固酮进行了规范检测。西部地区最高(75.1%),其次是东部地区(71.4%),中部地区最低(57.5%)。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确诊试验开展率:有422例(23.0%)开展了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确诊试验。西部地区最高(51.3%),其次是中部地区(23.4%),东部地区最低(5.9%)。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相关实验室检测质量:高血压专业组联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临床检验中心于2019 年组织及实施了醛固酮和肾素室间质量评价调查,结果如下:

(1)醛固酮检测:检测醛固酮的实验室共有154家,其中,采用化学发光法123 家、质谱法14 家、放免法17 家,共涉及14 种仪器。结果显示,放免法检测偏差最大(6.4%~131.5%),其次是化学发光法(8.8%~120.0%),质谱法偏差最小(5.3%~12.0%)。放免法组内变异系数最大(40.8%~73.9%),其次是质谱法(40.5%~46.8%),化学发光法最小(22.2%~24.9%)。

(2)肾素检测:检测肾素活性的实验室有45家,结果显示,组内变异系数为29.3%~109.0%,组间变异系数为12.0%~63.3%。而血浆肾素浓度检测中,检测肾素1(µIU/ml)的实验室有49 家,结果显示,组内变异系数为6.4%~13.9%,组间变异系数为3.7%~14.2% ;检测肾素2(pg/ml)的实验室有58家,结果显示,组内变异系数为4.7%~21.8%,组间变异系数为4.5%~8.7%。因此,血浆肾素浓度更利于得到可比一致的检测结果。

3.4 心房颤动

3.4.1 整体质量

2020 年,HQMS 共有心房颤动住院患者176 492例,其中三级医院142 292 例(80.6%),二级医院30 285 例(17.2%);东部地区103 185 例(58.5%),中部地区40 969 例(23.2%),西部地区32 338 例(18.3%)。中位年龄70(62,77)岁,女性占46.7%。

2020 年心房颤动住院患者,总体医嘱离院率为94.0%,院内死亡率为0.2%,非医嘱离院率3.1%。三级医院分别为94.8%、0.2%和2.5%,其中医嘱离院率较2018 年(95.1%)和2019 年(95.3%)小幅下降。二级医院分别为90.8%、0.3%和5.6%。30 d 再入院率为5.4%,较2018 年(6.0%)和2019 年(6.0%)小幅下降。平均住院时长7.8 d,中位住院时长为7(5,10)d。

2020 年平均总费用为30 411.8 元,2020 年三级医院平均药费2 713.2 元(占7.6%),平均治疗费4 888.4 元(占13.8%),平均检查费4 004.5 元(占11.3%),平均材料费20 697.4 元(占58.4%,相比2018 年的61.2%有所下降)。

3.4.2 过程质控指标

心房颤动过程质控指标分析数据来源于CCC项目。

2020 年CCC 项目上报心房颤动病例的医院共80 家,三级医院44 家(55.0%),东部地区34 家(42.5%),中部地区30 家(37.5%),西部地区16 家(20.0%)。全年共上报心房颤动住院患者6 242 例,其中三级医院4 019 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占比最高,达41.8%,其次为首次检出心房颤动(30.7%);二级医院2 223 例,首次检出心房颤动占比最高,达31.3%,其次为长期持续性心房颤动/永久性心房颤动(25.0%)。

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出院华法林处方率近三年未见明显改善,三级和二级医院间无明显差异。其他三项过程指标呈逐年改善趋势,不同级别医院间差异明显,三级医院普遍高于二级医院。各项过程指标情况见表6。

表6 心房颤动住院患者过程质控指标情况

医院水平心房颤动诊过程质控指标的差异较大: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栓栓塞风险评估率:医院之间的中位值为72.2%,有1/4 医院高于95.3%,1/4 医院低于35.6%,超过10%的医院未开展该项评估。在不同级别医院间也存在这样的异质性:三级医院中位值为75.0%,二级医院为64.0%,二级医院未开展该项评估的医院占比是三级医院的3 倍。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分别为72.7%、70.8%、61.5%。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出院抗凝药物处方率:医院之间的中位值为62.8%,有1/4 医院高于86.0%,1/4 医院低于35.5%,约7%的医院未使用该项治疗。在不同级别医院间也存在这样的异质性:三级医院中位值为81.4%,二级医院为36.8%,二级医院未使用该项治疗的医院占比超过15%,三级医院中最低的医院也有超过15%的患者接受了该项治疗。东部和西部地区基本一致(66.0%和66.1%),但中部地区相对较低(50.0%)。

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出院华法林处方率:医院之间的中位值为44.8%,有1/4 医院高于75.0%,1/4 医院低于19.1%,约13%的医院未使用该项治疗。在不同级别的医院间也存在这样的异质性:三级医院中位值为44.8%,二级医院为45.0%,二级和三级医院未使用该治疗的医院占比相近,都超过10%。东部地区(50.0%)、中部地区(46.7%)、西部地区(36.8%)差异显著。

心房颤动患者出血风险评估率:医院之间的中位值为54.2%,有1/4 医院高于81.1%,1/4 医院低于21.1%,近20%的医院未开展该项评估。在不同级别的医院间也存在这样的异质性:三级医院中位值为64.7%,二级医院为36.8%,二级医院未开展该项评估的医院占比是三级医院的2 倍。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分别为58.4%、50.2%和47.4%。

3.4.3 结果质控指标

心房颤动过程质控指标分析数据来源于国家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控制平台,纳入2021 年1 月至7 月863 家医院上报的左心耳封堵患者912 例,其中三级医院897 例,东部地区62.0%,中部地区20.6%,西部地区17.4%。

左心耳封堵并发症率:左心耳封堵并发症率为0.33%(3 例),均发生在东部三级医院(0.53%)。

3.5 肺血管病

3.5.1 整体质量

2020 年,HQMS 共有肺血管病住院患者548 201例,其中三级医院327 540 例(59.7%),二级医院200 261 例(36.5%);东部地区203 190 例(37.1%),中部地区103 893 例(19.0%),西部地区241 118 例(44.0%)。中位年龄71(63,79)岁,女性占46.6%。

2020 年肺血管病住院患者,总体医嘱离院率为87.1%,院内死亡率为2.4%,非医嘱离院率6.3%。三级医院分别为87.1%、2.7%和6.6%,其中非医嘱离院率较2018 年(6.2%)和2019 年(6.2%)小幅上升。二级医院分别为87.3%、1.9%和5.7%。30 d 再入院率为7%,较2018 年(7%)和2019 年(7.4%)无明显变化趋势。平均住院时长10.3 d,中位住院时长为9(6,12)d。

2020 年肺血管病住院患者平均总费用为18 162.7 元,三级医院(25 104.7 元)明显高于二级医院(7 767.3 元)。三级医院从2018 年(22 463 元)、2019 年(23 945.6 元)到2020 年有逐年上升趋势。2020 年三级医院平均药费6 139.6 元(占24.5%,相比2018 年的26.6%有所下降),平均治疗费5 733.7元(占22.8%),平均检查费5 490.9 元(占21.9%),平均材料费5 991 元(占23.9%)。

肺血管病住院患者常见主要诊断见图5,因肺血管病住院的患者中,142 716 例(26.0%)的主要诊断为肺动脉高压(死亡率1.3%,平均住院时长9.8 d,平均总费用9 598.1 元);68 910 例(12.6%)的主要诊断为肺栓塞(死亡率5.4%,平均住院时长11.2 d,平均总费用20 129 元);336 575 例(61.4%)为其他。

图5 2020 年肺血管病住院患者常见诊断

3.5.2 过程质控指标

肺血管病质控指标分析主要针对动脉性肺动脉高压(PAH)。

在NCIS 纳入的11 606 家医院中,仅2.3%(268家)有PAH 诊疗病床,其中三级医院6.5%,二级医院1.2%。能开展右心导管检查的医院6.9%(801 家),能开展核素肺灌注显像检查的医院2.7%(316 家),三级医院中分别为26.4%和11.8%,二级医院仅为1.5%和0.2%。

PAH 诊疗过程质控指标分析数据来源于“中国肺动脉高压诊疗现状的医生调研”。调研获得有效样本480 份,覆盖了我国27 个省级行政区。其中,69%来自于一线城市的三甲医院,21%来自于二线城市的三甲医院,10%来自于三线城市的三甲医院。

诊断相关检查:右心导管检查是确诊PAH 的金标准,并可提供患者预后信息,是PAH 患者危险分层的重要依据。指南建议对大部分PAH 患者应起始联合靶向药物治疗,定期随访,不达到低危风险的患者应予序贯联合治疗。本调研显示仅63.8%的PAH 患者接受过右心导管检查,98.2%的PAH 患者接受过超声心动图检查(图6)。

图6 PAH 诊疗现况中临床诊断方式

风险分层评估:有99.8% 的PAH 患者完成WHO FC 分级,仅59.3%的患者实施N 末端B 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检测,54.9%的患者进行6 分钟步行距离试验,总体上不到50%的患者进行了危险分层。

定期复诊:有15%的患者从未复诊,仅40%的患者3 个月复诊一次,15%的患者三个月以上才复诊一次。复诊中仅15%的患者在病情恶化或者考虑更换治疗方案时接受危险分层评估。

靶向药物治疗:92%的患者开具了药物治疗方案,其中84%采用靶向药物治疗,35.4%为单药治疗,48.6%为联合治疗。WHO 功能分级Ⅳ级的患者中,有36%起始使用单药方案。在复诊过程中,仅对29%患者进行方案调整,其中51%以换药为主。

3.5.3 结果质控指标

PAH 诊疗结果质控指标分析数据来源于HQMS。

PAH 患者院内死亡率为1.8%,三级医院死亡率(2.1%)高于二级医院(1.3%),较2018 年(1.7%)和2019 年(1.7%)死亡率有所升高。东部地区2.3%,中部地区1.4%,西部地区1.6%。非医嘱离院率为12%,三级医院(12.3%)高于二级医院(11.4%)。

风险标化的院内死亡率,三级医院略高于二级医院,且医院间异质性明显。东部地区高于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且在每个地区内部的医院间异质性突出。不同级别、不同地区风险标化的院内死亡率或非医嘱离院率呈现类似的分布特征。

3.6 心脏外科

3.6.1 整体质量

2020 年,HQMS 共有心脏外科住院接受CABG或瓣膜手术患者98 527 例,其中,东部地区61 409例(62.3%),中部地区22 762 例(23.1%),西部地区14 356 例(14.6%)。中位年龄60(51,66)岁,女性占39.2%。

2020 年心脏外科住院接受CABG 或瓣膜手术治疗的患者,总体医嘱离院率为93.5%,院内死亡率为1.7%,非医嘱离院率1.8%。其中医嘱离院率较2018 年(94.9%)和2019 年(94.6%)小幅下降。30 d再入院率为4%,较2018 年(4.1%)和2019 年(4.2%)小幅下降。平均住院时长23.2 d,中位住院时长为21(15,28)d。

2020 年平均总费用为151 236 元,从2018 年(128 303.7 元)、2019 年(141 256.4 元)到2020 年有逐年上升趋势。三级医院中2020 年平均药费32 530.2 元(占21.5%),平均治疗费34 705.3 元(占22.9%,相比2018 年的21.2%有所下降),平均检查费17 787.9 元(占11.7%),平均材料费55 316.2元(占36.5%,相比2018 年的38.2%有所下降)。

3.6.2 质控指标分析数据来源

心脏外科质控指标分析主要针对CABG、二尖瓣手术和主动脉瓣手术。数据来源于HQMS、国家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控制平台和CCSR(表7)。

表7 心脏外科质控指标分析数据来源及系统概况

3.6.3 过程质控指标

3.6.3.1 CABG

CABG 术式选择:CCSR 显示,有4.1%的单纯CABG 采用了微创技术,东部(4.3%)、西部(3.9%)明显高于中部地区(2.9%),2019、2020 年微创CABG 的使用率(4.5%)高于往年,整体呈上升趋势。非体外技术在我国推广度和使用率极高,2016~2020年有66.5%的患者采用了非体外循环下的CABG,东部地区(66.9%)、中部地区(69.0%)应用比例明显高于西部地区(51.3%),均远高于美国胸外科医师学会(STS)同期水平(12.6%)。非体外循环下的CABG 使用率呈逐年下降趋势,2020 年为59.6%,为历年最低水平。

CABG 桥血管类型:CCSR 显示,有81.3%的患者接受了至少一支动脉桥,8.3%的CABG 采用多支动脉桥,3.6%的CABG 为全动脉化CABG。东部和西部地区的桥血管使用率高于中部地区。2016~2020年,动脉桥的使用情况稳步好转,至少一支动脉桥(2016 年80.7%,2020 年85.1%)、多支动脉桥(2016年6%,2020 年12.1%)、全动脉搭桥(2016 年2.8%,2020 年4.9%)使用率呈现上升趋势。但与欧美国家仍有明显差距,同年美国STS 数据库中,至少一支乳内动脉桥的使用率超过99%,SWEDEHEART 数据库为98.8%[23]。

CABG 血制品使用:CCSR 显示,单纯CABG至少一种血制品的使用率约为45.2%,略高于美国STS 同期水平(42%)。西部地区(73.8%)血制品使用率明显高于东部(42.7%)和中部地区(48.9%)。近三年各类血制品的使用率稳步下降,2020 年至少一种血制品使用率、红细胞使用率、血浆使用率和血小板使用率分别为43.0%、31.7%、25.1%和2.7%。

CABG 二级预防药物的使用:CCSR 显示,对于无禁忌症的患者,单纯CABG 出院二级预防药物中阿司匹林、他汀类降脂药、β 受体阻滞剂的使用率分别为92.5%、87.8%、90.0%。目前我国心血管外科二级预防药物使用率仍明显低于美国Get With The Guidelines 项目[24]报道的水平(阿司匹林97.1%,β受体阻滞剂90.8%)。西部地区(阿司匹林84.8%、β 受体阻滞剂80.6%)仍明显低于东部地区(阿司匹林93.1%、β 受体阻滞剂91%)和中部地区(阿司匹林92.0%、β 受体阻滞剂87.8%)。

CABG 桥流量监测:国家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控制平台显示,术中桥流量监测的使用率仅为29.4%。其中东部地区最高(34.5%),中部地区最低(仅14%),西部地区为21.2%。

3.6.3.2 瓣膜手术

二尖瓣手术术式选择:CCSR 显示,9.8%的单纯二尖瓣手术采用微创技术,西部地区(12.9%)高于东部(9.2%)和中部地区(7.9%),且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2020 年达到13.1%,但仍明显低于美国STS 同期水平(27.5%)[25]。接受单纯二尖瓣手术的患者中,二尖瓣成形手术25.1%,二尖瓣置换手术74.9%;接受二尖瓣置换手术的患者,生物瓣使用率为24.1%。2016~2020 年,我国瓣膜成形技术使用率明显上升(图7)。

图7 二尖瓣手术类型和置换术瓣膜材料的选择

二尖瓣手术血制品使用:CCSR 显示,单纯二尖瓣手术的血制品使用率为52.6%,其中红细胞使用率40.8%,血浆使用率41.9%,血小板使用率7.5%,西部地区的血制品使用率(71.9%)明显高于东部(46.8%)和中部地区(54.2%)。年度趋势上,至少一种血制品的使用率从2018 年的58.6%下降至2020年的46.5%。

二尖瓣退行性变患者中二尖瓣成形手术占比:国家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控制平台显示,二尖瓣退行性变患者亚组中,21.9%接受二尖瓣成形手术,瓣膜成形技术使用率明显低于美国STS 同期水平(57.4%)。

二尖瓣手术术中经食道超声心动图使用率:国家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控制平台显示,仅47.6%的患者接受了术中经食道超声心动图的检查,东部地区(55.0%)和中部地区(53.1%)明显高于西部地区(27.3%)。

主动脉瓣手术术中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国家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控制平台显示,仅35.9%的患者接受了术中经食道超声心动图的检查,中部地区仅13.9%。

主动脉瓣手术有效瓣膜指数:国家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控制平台显示,主动脉瓣置换手术术人工瓣有效瓣膜指数<0.85 cm2/m2发生率为14.7%,该指标在东部地区达到18.4%,高于中部地区(12.8%)和西部地区(7.8%)。

3.6.4 结果质控指标

3.6.4.1 CABG

院内死亡:HQMS 显示,2016~2020 年单纯CABG 为163 927 例,占所有CABG 的80.8%。院内死亡率为1.39%,院内死亡或非医嘱离院率为2.57%,与美国STS 数据库报告的术后死亡率(2.3%)相近。风险标化的死亡率、死亡或非医嘱离院率在地区和机构间差异显著(图8),无年度变化趋势(图9)。

图8 HQMS 中单纯CABG 风险标化死亡率差异

图9 HQMS 和CCSR 单纯CABG 观察和风险标化的院内结局年度变化趋势

CCSR 数据显示,我国具有地区代表性的大型心脏中心,其单纯CABG 的院内死亡率、死亡或非医嘱离院率明显低于HQMS,且呈现逐年稳步下降的趋势。其中,死亡率从2016 年的0.9%下降至2020 年的0.5%,死亡或非医嘱离院率从2016 年的1.75%下降至2020 年的1.22%。同期美国STS 数据库中,单纯CABG 患者观察死亡率为2.3%,而SWEDEHEART 数据库中死亡率低于1%。

主要并发症:CCSR 数据显示,2016~2020 年单纯CABG 的主要并发症(包括术后心肌梗死、脑卒中、术后肾功能衰竭和再次手术)的发生率有所增加,由4.25% 增至5.72%(图10),其中术后心肌梗死1.63%,术后脑卒中0.52%,新发肾功能衰竭1.22%,非计划二次手术2.1%。同期美国STS 报告的术后并发症水平为脑卒中1.4%、二次手术1.8%。

图10 2016~2020 年CCSR 单纯CABG 患者主要并发症发生率

3.6.4.2 瓣膜手术

二尖瓣手术死亡和主要并发症:HQMS 数据显示,2016~2020 年单纯二尖瓣手术88 929 例,院内死亡率、死亡或非医嘱离院率分别为1.15%、2.56%,与美国STS 数据库报告的死亡率(2.9%)接近。风险标化后的死亡率、死亡或非医嘱离院发生率呈现显著的地区差异。CCSR 数据显示,2016~2020 年单纯二尖瓣手术主要并发症(包括术后心肌梗死、脑卒中、术后新发肾功能衰竭、非计划二次手术)的发生率有所增加,由2.88%增至4.98%,其中术后新发心肌梗死的升高(2016 年为0%,2020 年为2.04%)占主要因素。

主动脉瓣手术死亡和主要并发症:HQMS 数据显示,2016~2020 年单纯主动脉瓣手术45 264 例,院内死亡率、死亡或非医嘱离院率分别为1.1%、2.2%,地区和单位间风险标化死亡、死亡或非医嘱离院发生率差异显著。CCSR 数据显示,我国具有地区代表性的大型心脏中心,单纯主动脉瓣手术的死亡率约为0.5%,明显低于HQMS。

3.7 血管外科

3.7.1 整体质量

2020 年,HQMS 共有TEVAR、EVAR、Bentall手术和全弓置换术患者46 324 例。其中,三级医院45 720 例(98.7%),二级医院604 例(1.3%);东部地区24 134 例(52.1%),中部地区12 013 例(25.9%),西部地区10 177 例(22.0%)。

我国接受TEVAR 患者人群的平均年龄较美国约小9 岁(均值58.4 岁 vs.67 岁),男性所占比例也较高(80.2% vs.65%)。我国TEVAR 人群病因以主动脉夹层为主(70.2%),美国以主动脉瘤(57%)为主[26]。

3.7.1.1 主动脉腔内手术

2020 年主动脉腔内手术(TEVAR、EVAR)患者,总体医嘱离院率为94.2%,院内死亡率为1.5%,非医嘱离院率2.5%。30 d 再入院率为3%,较2018 年(3.1%)和2019 年(3.5%)有所下降。平均住院时长15.3 d,中位住院时长为13(9,19)d,2018~2020年平均住院时长由16 d 下降至15.3 d,中位住院时长由14 d 下降至13 d。

2020 年平均总费用为169 083.6 元,从2018 年(163 652.3 元)、2019 年(166 504.5 元)到2020 年有逐年上升趋势。2020 年三级医院平均药费15 108.8元(占8.9%,相比2018 年的10.9%有所下降),平均治疗费20 189.9 元(占11.9%),平均检查费10 189.3 元(占6.0%),平均材料费106 591.3 元(占62.9%,相比2019 年的64.7%有所下降)。

2020 年跨省就医占9.6%,跨省就医流入患者最多的省级行政区为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广东,占全国的68.3%,流出比例超过五分之一的省级行政区为安徽、内蒙古、贵州、河北、黑龙江。

3.7.1.2 主动脉开放手术

2020 年主动脉开放手术的代表性术式(Bentall手术和全弓置换术)患者,总体医嘱离院率为84.3%,院内死亡率为6%,非医嘱离院率5.7%,较2018 年(死亡率5.6%,非医嘱离院率3.9%)和2019年(死亡率5.8%,非医嘱离院率4.9%)均有所上升。30 d 再入院率3.5%,较2018 年(4.2%)和2019 年(4.4%)有所下降。平均住院时长23.1 d,中位住院时长为20(14,28)d。

2020 年平均总费用为246 039.5 元,从2018 年(221 506.4 元)、2019 年(233 547.4 元)到2020 年有逐年上升趋势。三级医院中2020 年平均药费64 922.8 元(占26.4%),平均治疗费52 311.1 元(占21.3%,相比2018 年的18.8%有所上升),平均检查费26 432.2 元(占10.7%),平均材料费86 075 元(占35.0%,相比2018 年的36.7%有所下降)。

2020 年跨省就医占19.1%,跨省就医流入患者最多的省级行政区为北京(占全国43%)、上海、江苏、广东、浙江,占全国的77.5%,流出比例超过三分之一的省级行政区为内蒙古、河北、贵州、青海、宁夏、安徽、甘肃、山西。

3.7.2 结果质控指标

2016~2020 年,HQMS 纳入医院TEVAR 院内死亡率从1.8%降至1.6%,院内死亡或非医嘱离院率在4.1%~4.9%;EVAR 院内死亡率从1.5%增至1.6%,院内死亡或非医嘱离院率在3.4%~3.9%;Bentall 手术院内死亡率从2.2%降至1.7%,院内死亡或非医嘱离院率从5.5%降至2.8%(针对单纯Bentall 手术,即此次住院期间除Bentall 手术外未行其他主动脉相关手术,下同);全弓置换术院内死亡率从6.3%增至7.4%,院内死亡或非医嘱离院率从10.6%增至14.6%(图11)。

图11 四种主动脉术式2016~2020 年院内结局变化趋势

2020 年,上述四种主动脉重点术式的院内死亡率、院内死亡或非医嘱离院率存在地区差异,主动脉开放手术尤为明显。Bentall 手术,中部地区的院内死亡率、院内死亡或非医嘱离院率明显高于东部和西部地区;全弓置换术,西部地区的院内死亡率、院内死亡或非医嘱离院率显著高于东部和中部地区。

2020 年,上述四种主动脉重点术式的不同年手术量规模医院的诊疗结局存在显著差异(图12)。TEVAR 的院内死亡率、院内死亡或非医嘱离院率有随着年手术量规模增长而下降,在年手术量少于10例的医院明显较高;EVAR 的院内死亡率、院内死亡或非医嘱离院率在年手术量超过100 例的医院明显较低;Bentall 手术的院内死亡率、院内死亡或非医嘱离院率在年手术量超过20 例的医院显著降低;全弓置换术的院内死亡率、院内死亡或非医嘱离院率有随着年手术量规模增长而下降,在年手术量超过50 例的医院显著降低。

图12 2020 年不同年手术量医院的四种主动脉手术院内结局

3.8 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

3.8.1 整体质量

3.8.1.1 先心病介入

2020 年,HQMS 纳入先心病介入治疗患者36 528 例。总体医嘱离院率为97.1%,院内死亡率为0.5%,非医嘱离院率0.8%。其中医嘱离院率较2018 年(97.7%)和2019 年(97.3%)小幅下降。30 d 再入院率为1.1%,较2018 年(1.0%)和2019 年(1.3%)无明显变化。平均住院时长11.1 d,中位住院时长8(5,14)d。较2018 年(10.8 d)和2019 年(10.7 d)有所增加。

2020 年平均总费用为68 601 元,从2018 年(49 779.8 元)、2019 年(57 943.1 元)到2020 年有逐年上升趋势。2020 年三级医院平均药费6 424.3 元(占9.3%,相比2018 年的11.9%有所下降),平均治疗费14 161.9 元(占20.6%,相比2018 年的25.1%有所下降),平均检查费7 462.2 元(占10.8%),平均材料费33 476.6 元(占48.7%,相比2018 年的44.6%有所上升)。

3.8.1.2 瓣膜介入

经导管介入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出现明显的稳步增长趋势,总手术量从2016 年的199 例上升到2020 年的2 654 例,增幅高达13 倍。但是地区间差异仍然显著,北京、广东、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手术量的增速明显高于其它地区。

2020 年,HQMS 纳入瓣膜介入患者2 983 例。总体医嘱离院率为95%,院内死亡率为2.0%,非医嘱离院率1.2%。2019 年分别为93.4%、2.5%和1.5%,2018 年分别为92.7%、3.5%和2.2%。30 d 再入院率为4.1%,较2018 年(4.4%)和2019 年(4.3%)有逐年下降趋势。平均住院时长为18.1 d,中位住院时长为15(11,23)d,较2018 年(23 d)和2019 年(21 d)有缩短趋势。

2020 年平均总费用为294 979.2 元,从2018 年(282 911.5 元)、2019 年(315 848.0 元)到2020 年有逐年上升趋势。三级医院中2020 年平均药费16 860.9 元(占5.7%,相比2018 年的8.3%有所下降),平均治疗费27 966.2 元(占9.5%,相比2019 的11.5%有所上升),平均检查费16 450.2(占5.6%),平均材料费185 356.4 元(占62.7%,相比2018 的75.5%有所下降)。

3.8.2 结果质控指标

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质控指标分析数据来源于国家心血管病质控信息平台。2020 年结构性心脏病介入登记的病例数为28 469 例。其中,各类手术例数由高到低依次为:房间隔缺损封堵术11 916 例(42%),卵圆孔未闭封堵术5 483 例(19%),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4 938 例(17%),室间隔缺损封堵术4 009 例(14%),肺动脉瓣狭窄介入术713 例(3%),其他介入治疗1 410 例(5%),见图13。

图13 2014~2020 年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例数

治疗成功率:治疗成功率自2013 年至2020 年呈现上升趋势,并在2020 年达到最高值98.74%。东部地区的手术成功率要高于西部和中部地区(图14)。

图14 2013~2020 年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成功率

院内死亡率:2020 年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发生院内死亡11 例(0.04%),较2019 年(7 例,0.02%)增加了4 例。这11 例院内死亡病例中,有2 例的死亡原因与治疗过程操作有关,有6 例发生了不同类型的并发症。

主要并发症发生率:2020 年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主要并发症发生率均小于1%,其中封堵器移位或脱落、残余分流、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较2019 年均有不同程度降低。

3.9 心律失常介入治疗

3.9.1 整体质量

2020 年,HQMS 共有心律失常介入治疗患者213 074 例。其中,三级医院203 837 例(95.7%),二级医院6 920 例(3.2%);东部地区125 299 例(58.8%),中部地区44 958 例(21.1%),西部地区42 817 例(20.1%)。中位年龄63(51,73)岁,女性占48.4%。

2020 年心律失常介入治疗患者,总体医嘱离院率为96.9%,院内死亡率为0.2%,非医嘱离院率0.6%。30 d 再入院率为2%,较2018 年(2.3%)和2019 年(2.4%)小幅下降。平均住院时长8.6 d,中位住院时长为7(4,11)d。

2020 年平均总费用为63 887.0 元,从2018 年(59 092.7 元)、2019 年(61 697.4 元)到2020 年有逐年上升趋势。三级医院中2020 年平均药费2 595.7元(占4.0%),平均治疗费8 245.8 元(占12.9%),平均检查费4 557.8 元(占7.1%),平均材料费42 733.6元(占66.7%,相比2018 年的68.5%有所下降)。

3.9.2 治疗类型

心律失常介入治疗类型数据来源于国家心血管病质控信息平台(原心律失常介入治疗信息网络直报系统)。

起搏器植入:2020 年植入心脏起搏器86 181 例,较2019 年下降4.8%,百万人口植入量为62 例。其中双腔起搏器62 929 例(72%),略高于国际水平(70%)。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植入:2020 年植入ICD 4 800 例,较2018 年下降4.6%,百万人口植入量为3 例。其中双腔ICD 2 408 例(50%)。

CRT 植入:2020 年植入CRT 3 896 例,较2019年下降13.9%,百万人口植入量为2.6 例,其中CRT-D 2 525 例(65%)。随着希氏-浦肯野系统(希浦系统)起搏技术在国内的迅速发展,希浦系统起搏为心功能不全患者的再同步化治疗提供了CRT 之外的选择。

导管消融:2020 年行导管消融156 873 例,较2019 年下降9.8%,百万人口导管消融治疗量115例,其中心房颤动导管消融56 012 例(35.71%),较2019 年下降2.2%。导管消融治疗主要适应证: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50 327 例,室性心律失常24 655例,心房颤动56 012 例。

3.9.3 过程质控指标

器械治疗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图15):抽查数据显示,在提供器械治疗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333 家三级医院和119 家二级医院中,92%的患者在器械植入术前0.5~2 h 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图15 二、三级医院的起搏器围术期抗菌药物规范使用比例

起搏器植入适应证:国家心血管病质控信息平台数据显示,起搏器植入手术中,主要适应证包括病态窦房结综合征47 676 例(55.3%),传导阻滞35 803 例(41.5%),比例近四年来保持稳定。

ICD 植入适应证:国家心血管病质控信息平台数据显示,在ICD 植入手术中,一级预防2 540 例(53%),二级预防2 260(47%),一级预防较2019年有所升高。

3.9.4 结果质控指标

器械植入患者住院期间严重并发症:抽查数据显示,在365 家三级医院的36 755 例起搏器植入,2 416 例ICD 植入,1 770 例CRT 植入中,住院期间心脏压塞并发症14 例(起搏器11 例,ICD 2例,CRT 1 例),导线脱位行导线调整手术的患者数198 例(起搏器169 例,ICD 8 例,CRT 21 例),住院期间死亡9 例(起搏器7 例,ICD 0 例,CRT 2例)。严重并发症总体发生率0.54%。同期,在154家二级医院的2 292 例起搏器植入、21 例ICD 植入、100 例CRT 植入中,住院期间心脏压塞(行心包穿刺或者外科手术治疗干预)并发症2 例(起搏器2 例),导线脱位行导线调整手术的患者数10 例(起搏器9 例、ICD 1 例),住院期间死亡0 例。严重并发症总体发生率0.49%。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导管消融的即刻成功率及并发症:312 家三级医院和77 家二级医院提供了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导管消融情况的数据。总体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消融治疗的即刻成功率98.1%。即刻成功率为100%的医院有265 家(68.1%)、90.0%~99.9% 的医院有85 家(21.9%),低于90%的医院有39 家(10.0%)。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导管消融严重并发症发生率约0.14%,在二级医院和三级医院发生率均较低,其中包括二度Ⅱ型、高度和三度房室阻滞19 例(0.07%),心脏压塞21 例(0.08%),无死亡病例上报。

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治疗严重并发症:心房颤动导管消融住院期间严重并发症发生率0.40%(脑卒中27 例,心脏压塞81 例,住院期间死亡3 例)。二级医院严重并发症发生率0.72%(脑卒中发生0例,心脏压塞4 例,住院期间死亡0 例),三级医院严重并发症发生率0.39%(脑卒中27 例,心脏压塞77 例,住院期间死亡3 例)。

3.10 体外生命支持

3.10.1 整体质量

2020 年,HQMS 共有ECMO 住院患者5 318 例。其中,三级医院5 161 例(97.0%),二级医院144例(2.7%);东部地区2 893 例(54.4%),中部地区1 527 例(28.7%),西部地区898 例(16.9%)。中位年龄54(35,65)岁,女性占33.5%。

2020 年ECMO 住院患者,总体医嘱离院率为44.4%,院内死亡率为29.1%,非医嘱离院率20.6%。2019 年分别为43.4%、31.2% 和19.0%,2018 年分别为51.4%、27.7%和14.3%。平均住院时长20 d,中位住院时长为14(5,27)d。与2018年(23 d)和2019 年(20.4 d)相比有缩短趋势。

2020 年平均总费用为288 501.7 元,从2018 年(271 147.9 元)、2019 年(280 976.9 元)到2020 年有逐年上升趋势。三级医院中2020 年平均药费82 477.8 元(占27.9%),平均治疗费79 830 元(占27.0%,相比2018 的24.3%有所上升),平均检查费37 610.1元(占12.7%),平均材料费81 903.8元(占27.7%)。

3.10.2 患者特征与诊疗结果

基于HQMS 数据,对近5 年接受ECMO 辅助病例的主要诊断及年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虽然例数在逐年快速增长,但主要诊断组成比例基本保持一致,患者年龄有轻微升高趋势(图16)。这可能说明对ECMO 应用的临床适应症和适用人群在国内已经形成广泛共识,对老龄化患者的ECMO 应用正在逐步探索。

图16 年度ECMO 辅助数量、年龄与主要诊断

患者年龄与原发疾病诊断极大的决定了接受ECMO 辅助后的临床结局。2020 年ECMO 住院患者中,接受ECMO 辅助的新生儿(≤28 日龄)共192 例,医嘱离院56.2%;儿童(<18 周龄)共198 例,医嘱离院57.7%;大于70 岁接受ECMO 辅助患者共864例,医嘱离院41.4%(图17)。接受ECMO 辅助病例中最大年龄达97 岁,医嘱离院病例中最大年龄为92 岁。

图17 2016~2020 年各年龄组ECMO 医嘱离院率

2020 年接受ECMO 辅助治疗的病例中,主要疾病诊断前五位仅涉及循环相关疾病的病例共2 915 例(占54.8%),仅涉及呼吸相关疾病的病例共525 例(占9.9%),仅涉及循环及呼吸疾病的病例共1 716 例(占32.3%),仅涉及其它疾病的病例共162例(占3.0%)。所有诊断中包含呼吸心跳骤停、猝死或休克的病例共2 391 例(44.4%),医嘱离院709 例(29.7%),见图18。

图18 原发疾病诊断及ECMO 医嘱离院率

ECMO 在国内应用时间已近20 年,近几年发展尤为迅速,年度辅助数量持续增长。与国际体外生命支持组织统计数据相比,国内ECMO 辅助的总体撤机率与术后存活率逐步接近国际水平(表8),但部分中心的诊疗水平、新生儿应用规模及临床结局与国际水平尚有差距。

表8 HQMS 中ECMO 例数和医嘱出院率与国际数据对比[例(%)]

3.11 心血管影像

心血管影像质控指标分析主要针对冠状动脉CT 血管造影(CTA),基于中国心血管影像技术应用现状调查数据。调查医院47 家,其中三级医院13 家,二级医院34 家,东部地区15 家、中部地区17 家、西部地区15 家。调查采用随机抽样的

方法,对各医院进行随机时间点的影像数据抽查,共收集847 例,其中三级医院650 例,二级医院197 例,东部地区300 例、中部地区284 例、西部地区263 例。

3.11.1 技术参数

调查医院的CT 设备和扫描参数详见表9。全部患者中,冠状动脉CT 血管成像辐射剂量平均为7.9 mSv,辐射剂量小于5 mSv 的324 例(38.3%),5~8 mSv 的134 例(15.8%),大 于8 mSv 的389 例(45.9%)。这优于日本2013 年的水平(11 mSv),但相比于德国2014 年(2.511 mSv)和欧美亚多国2017年的调查结果(1.9~5.7 mSv)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表9 医院设备及扫描参数的差异[例(%)]

3.11.2 图像质量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放射影像科牵头的中心阅片室对图像质量的多维指标体系进行定量及定性的评估。图像主观评价采用计分的形式,将图像分为优秀(图像无伪影,冠状动脉主干及较大分支均可进行诊断)、良好(有细微伪影或无伪影,冠状动脉主干及较大分支80%及以上节段可进行诊断)、中等(有少量图像伪影,冠状动脉及较大分支60%~80%的节段可进行诊断)、较差(有明显图像伪影,冠状动脉及较大分支可进行诊断的节段小于60%)等四个等级。图像评级为“较差”,最终定义为检查失败。

图像质量为优秀的占63.2%,良好的占28.7%,中等的占4.1%,失败的占4.0%。其中,三级医院图像优秀率为66.0%,良好率为26.9%,中等率为3.4%,失败率为3.7%;二级医院图像优秀率为53.8%,良好率为34.5%,中等率为6.6%,失败率为5.1%。东部地区图像优秀率为64.7%,失败率为4.7%;中部地区图像优秀率为66.2%,失败率为3.9%,西部地区图像优秀率为58.2%,失败率为3.4%。

4 总结与展望

现阶段我国开设心血管相关科目的医疗机构数、医师数、床位数等医疗资源总量已达到或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心内科资源在不同地区间具有较好的可及性。然而与此同时,地区间医疗资源配置仍有较大差异,心外科、血管外科尤为突出,导致跨省异地就医的情况依然普遍;大医院和基层医院的急危重症救治能力差距悬殊,心血管病主要诊疗技术的应用基本遵循“二八定律”,即20%的大医院开展了80%的手术;心血管疾病全链条全程的精细化管理还较为薄弱,医疗过程质量指标出现改善趋势,但距离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提出的改进目标和国际先进水平还存在明显差距;新技术发展迅猛,TAVR、主动脉腔内手术和开放手术等的具备手术能力的医院数量和手术规模正在稳步上升,对医疗质量监管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医疗质量控制与改进任重道远。为此,在国家卫生健康行政主管部门的主导和指引下,应当充分发挥各级质控中心的专业支撑作用,一是建立统一、高效的心血管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体系。推动完善国家、省、市、县四级质控体系,并向基层延伸,强化医疗机构主体责任,逐步覆盖基层医疗机构、社会办医、互联网医院、新兴业态等全行业,减少质控工作盲区,利用信息化、智能化手段为基层医生赋能;二是强化质量监测与评价体系。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信息化平台建设,充分利用多源质控数据,通过量化、动态的数据分析进行全行业全方位精准、实时的监测、管理与控制,规范诊疗行为,优化诊疗流程;三是切实开展医疗质量干预与改善行动。多级联动、多方协同,从全流程、全周期管理的角度出发,应用“目标化管理”的质控工作理念,以医疗质量改进目标为切入点,针对当下心血管诊疗质量安全的薄弱环节和关键点,开展医疗质量安全系统改进工作,提出切实有效的质量改进策略,在新技术不断进步的同时,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提升医疗服务同质化程度,切实增强患者就医获得感。

《2021年中国心血管病医疗质量报告》 编写组名单如下:

主编:胡盛寿(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副主编:郑哲(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樊静(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编委(按姓氏笔画排序):马长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王春生(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王海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王琦光(北部战区总医院),卢光明(东部战区总医院),吉冰洋(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吕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庄建(广东省人民医院),刘晋萍(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刘盛(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刘静(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孙英贤(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静(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杨伟宪(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杨跃进(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张戈军(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张宇辉(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张健(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张澍(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金征宇(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柳志红(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姚焰(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高国栋(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郭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黄洁(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董念国(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韩雅玲(北部战区总医院),舒畅(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窦克非(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蔡军(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熊长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潘湘斌(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执笔人员(按姓氏笔画排序):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马文君、马涵萍、王运红、王建、王虹剑、王首正、王清、王璐、方坤、白京京、白雪珂、冯佳禹、宁小晖、任心爽、刘刚、安云强、苏小婷、李希、李萍、张小艳、张丹薇、陈伯望、陈斯鹏、林娜、罗明尧、罗勤、金泽健、郑珊珊、郑黎晖、赵明霞、胡志成、胡爽、郜言、饶辰飞、郭清芳、温乃杰、谢勇泉、翟玫、薛云飞),国家卫生健康委医院管理研究所(尹畅),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杨娜),标普医学信息研究中心(史赢)

致谢:感谢所有参与《2021 年中国心血管病医疗质量报告》编写的人员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医嘱死亡率住院
妈妈住院了
走路可以降低死亡率
春季养鸡这样降低死亡率
新冠肺炎的死亡率为何难确定?
急性烂鳃、套肠、败血症…一旦治疗不及时,死亡率或高达90%,叉尾鮰真的值得养吗?
医院H IS 系统下电子医嘱的规范管理
遵循医嘱
QCC在预防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跌倒与坠床的应用
精神病人住院自缢 医院担啥责
Alzheimer’s patient’s heart doesn’t forget a mother’s day trad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