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间歇和持续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

2021-12-03张金玲邱明明

中外医疗 2021年25期
关键词:间歇蓝光黄疸

张金玲,邱明明

乐陵市妇幼保健院儿科,山东乐陵 253600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的常见疾病, 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胆红素在血液中浓度异常升高所致的疾病,患儿伴有面颈部、躯干皮肤及巩膜黄染症状。 新生儿黄疸包括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两种类型, 但无论是哪种疾病类型,患儿均需要接受及时有效的治疗。目前, 蓝光照射疗法是用于新生儿黄疸治疗的常用方法, 但关于选择间歇性蓝光照射或是持续性蓝光照射治疗仍然存在一些争议[1-3]。 基于此研究背景,该次研究方便选取2019 年9 月—2020 年10 月于该院就诊的90 例黄疸新生儿作为主要研究对象, 对比持续和间歇蓝光照射的临床疗效, 旨在通过该次研究比较得出更适用于黄疸新生儿蓝光照射模式, 以保障临床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方便选取该院收治的90 例黄疸新生儿作为主要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45 例。 对照组:男24 例,女21 例;胎龄为37~41 周,平均胎龄(39.12±1.17)周;日龄6~24 d,平均日龄(16.23±1.54)d。观察组:男25 例,女20 例;胎龄为38~42 周,平均胎龄(39.18±1.24)周;日龄8~26 d,平均日龄(16.74±1.49)d。 对比两组新生儿的基础性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之间是存在可比性的。

纳入标准[4]:①研究中纳入的所有研究对象均明确诊断为新生儿黄疸, 以临床症状表现和检查结果为参考依据;②入组研究对象的基础资料完整,患儿的生命体征稳定; ③此次研究在开展之前已经征得了患儿家属的同意和认可,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5]:①患有呼吸系统、血液系统严重疾病;②患有肝肾、心肺以及心脑血管等组织器官功能障碍;③患儿家属中途退出研究导致患儿无法顺利完成整个治疗疗程,治疗中断。

1.2 方法

两组患儿入院后均接受补液和口服益生菌治疗,将两组患儿的衣物褪去, 使用黑布遮盖患儿的眼部和隐私部位,将患儿平放在双面光疗箱中,对箱内的温度和湿度进行调节。 箱内相对温度控制在30~32℃,相对湿度控制在55%~65%,早产儿要对箱内的温度进行适当调整, 可调高2~4℃。 蓝光波长的范围设定为450~470 nm。

对照组患儿采用持续蓝光照射治疗, 每次照射时长为12~18 h,而后间隔12 h 再对患儿进行蓝光照射治疗。

观察组患儿采用间歇蓝光照射治疗, 每次照射时间是4 h,而后间隔2 h 再对患儿进行蓝光照射治疗。

1.3 观察指标

判定临床疗效的标准[6]:显效:经治疗后患儿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或基本消失, 血清胆红素水平与正常水平相似;有效:病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血清胆红素水平降低,但并未达到正常值范围;无效:病症无显著变化,或未达到显效和有效的标准,治疗后血清胆红素水平无明显变化。

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测定两组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 并将治疗前后的血清胆红素水平测定结果进行组间和组内比较;准确记录各项症状的改善时间,主要包括症状消失的时间、 胆红素恢复至正常水平的时间以及治疗所用时间;记录比较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的表达方式为(±s),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的表达方式为[n(%)],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种治疗模式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治疗的临床有效情况比较[n(%)]

2.2 治疗前后两组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两组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均有显著降低, 并且观察组的血清胆红素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水平比较[(±s),μmol/L]

表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水平比较[(±s),μmol/L]

组别治疗前治疗后t 值P 值观察组(n=45)对照组(n=45)t 值P 值275.48±8.26 275.81±8.19 0.190 0.849 205.15±4.13 238.95±4.74 36.065<0.001 51.087 26.130<0.001<0.001

2.3 两组患儿各项时间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儿与对照组相比,症状消失时间、胆红素恢复正常时间、治疗时间均相对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症状消失时间、胆红素恢复正常时间、治疗时间比较[(±s),d]

表3 两组患儿症状消失时间、胆红素恢复正常时间、治疗时间比较[(±s),d]

组别症状消失时间胆红素恢复正常时间治疗时间观察组(n=45)对照组(n=45)t 值P 值4.89±0.16 7.11±0.28 46.178<0.001 7.14±0.59 10.84±1.47 15.669<0.001 9.96±1.05 12.61±1.88 8.255<0.001

2.4 两组患儿治疗安全性对比

观察组患儿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种患儿治疗安全性比较[n(%)]

3 讨论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的常见、多发疾病,包括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 由于新生儿的免疫力低、机体发育不完善,患黄疸的风险性大,患病后需要接受系统的、科学的治疗[7-8]。 蓝光照射治疗是常用的治疗方法,利用了血液中胆红素分子对450 nm 波长蓝光的可吸收性,可降低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进而缓解黄疸症状[9-11]。

该研究比较了间歇蓝光照射治疗与持续蓝光照射治疗两种治疗模式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上的临床效果,结果提示蓝光照射的治疗优势更突出: ①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 用间歇蓝光照射治疗的患儿总有效率可达到95.56%, 而用持续蓝光照射治疗的患儿总有效率为82.22%。 ②患儿治疗后的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③相比于用持续蓝光照射治疗的患儿, 采用间歇蓝光照射治疗的患儿症状消失时间、胆红素恢复正常时间、治疗时间均相对较短(P<0.05), 这说明此种治疗模式更有利于缩短患儿的症状改善时间和治疗时间,减轻患儿的身体负担,减轻患儿家庭的经济压力。 ④采用间歇蓝光照射治疗的患儿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这说明此种治疗方法的安全性高。宋爽等[12]报道中对比了持续性蓝光照射和间歇性蓝光照射两种方法对黄疸新生儿的治疗效果,研究结果得出,用间歇性蓝光照射治疗的患儿总有效率是95.92%,患儿治疗后血清胆红素降至(83.96±9.16)μmol/L,且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仅为4.08%。 间歇蓝光照射可以避免持续蓝光照射导致血清胆红素和色氨酸下降,同时可以缩短母婴分离时间,更方便母乳喂养[13-16]。此外,此种治疗模式还可以减少护理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17-23]。

综上所述, 采用间歇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总体效果颇为理想, 可以在短时间内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缩短了患儿的治疗时间,同时有利于降低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兼具有效性和安全性,相比于持续蓝光照射治疗的优势更加突出。

猜你喜欢

间歇蓝光黄疸
鲁晓岚:黄疸
间歇供暖在散热器供暖房间的应用
吃柑橘何来黄疸——认识橘黄病
手术后黄疸的病因诊断
蓝光特别推荐
蓝光特别推荐
蓝光特别推荐
新生儿黄疸护理观察
管群间歇散热的土壤温度响应与恢复特性
间歇精馏分离喹啉和异喹啉的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