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自主学习探索

2021-12-03福建省长汀第一中学傅媛琳

亚太教育 2021年4期
关键词:生物学科实验课堂

福建省长汀第一中学 傅媛琳

传统教学理念下开展的高中生物教学存在一定的缺点,传统的教育模式是课堂上以教师为核心,这样难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从而限制了学生有效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在教育持续发展的今天,原有的教育模式和观念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新课标下教育工作的要求,所以生物学科教师必须不断创新教学手段,转变以教师为课堂中心的思想,清晰教学的方向,这样才能获得最佳教学效果。从高中生物学科知识体系来看,其内容比较复杂,学习具有一定难度,假如教师仍然采用原来的教学手段,很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必须不断创新教学思路和手段,从而让教学效果达到最优,以满足新课标教学的要求。

一、增强课堂教学趣味性,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由于高中所学的很多生物知识内容比较枯燥乏味,学生在课堂所学的知识很少能运用到生活实际,难以吸引学生主动进行学习,这样学生就难以维持学习这一科目的兴趣和动力。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可以将生物知识转化成生动有趣的内容,激发学生对学习生物学科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当中。在讲解具体知识点的时候,教师需要使用多种手段来增强课程的趣味性,从而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对知识的渴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

例如,在讲解ATP这一知识的过程中,建议教师适当改变教学方式,营造有趣的教学场景,避免让课堂枯燥乏味。教师在对比各种能量元素的时候,可以把它们比作存折和银行卡,把人体生命的活动比喻成提款机,提款机只支持银行卡的提现而不支持存折业务,这和人体吸收能量元素的机制极为相像。运用这种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方法,不但便于学生理解与掌握知识,同时还提高了课堂的趣味性,教学的效果也得到了显著提高。再如,教师在开展“植物激素的调节”教学时,可以通过多媒体来展示向日葵在一天中不同时间段的状态,让学生进行观察和对比,发现向日葵的花盘跟着太阳的转动而改变方向。教师通过自然现象指导学生展开思考,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激发学生对知识进一步探究的兴趣和欲望。通过直观动态的展示,学生主动对所观察到的内容进行分析对比,进而对观察的结果展开探讨,实现学习活动的有效落实。

二、设计开放式教案,让学生自主确立学习目标

制作问题式的教案,需要教师在全面分析与掌握学生情况的前提下进行,熟悉学科的知识构架与教学目标。教师在备课时,先要确立合适的教学目的,进而依照教学目的设计教学问题。开放式教案的内容都用提问的方式展现,不局限于现有的知识体系和框架,在设计问题时需要注意如下几方面:第一,设计的问题必须依据高中生物教材内容,不可以脱离教学目标和任务,所有问题都要围绕教学的目标展开。第二,在设计问题的过程中需要确保问题难度适中,由易到难。最初设计与教材基本内容有关的问题,随后设计需要根据课本知识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设计科学合理的问题,才能确保学生跟上教师的教学思路,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第三,所设计的问题要考虑多种解题思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第四,设计问题时要有合理的顺序和逻辑。学生的思考水平可以适应教师所设计的问题体系时,他们就会拥有良好的学习心态,从而在解决学科问题时,不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长时间的练习以后,学生对于新的学习内容会习惯性地提出相应的问题。例如,教师在讲解“光合作用”这一知识点时,可以基于书本中的实验展开联想,随后提出设计好的问题,比如思考生物进行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是谁提供的、光合作用的发生条件是什么。将这些问题抛给学生后,学生可以在课下提前查找资料了解知识,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三、开发学生主动探索和推理分析的能力

在知识学习的探索中,首先其形式不能单一固化,必须多样。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主要起指导作用,因此要做到以下两方面:第一,在理解知识后要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设置的题目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并且及时发现之前学习中存在的疑问和不足,开拓学生的学习思路;第二,在练习与实际运用知识时,引导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确保他们能将已学知识和未学知识联系在一起,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潜能。

高中教师在生物学科教学时,应该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多加思考与分析,相比结果,更有趣的是探索与实践的过程。因此,教师应该让学生探索知识的原理,抓住问题的本源,从而让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同时也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生物这门学科的兴趣和学习热情。这一过程是缓慢的,需要教师的耐心引导,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对知识保持探索精神。例如在学习RNA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下先收集有关资料,比如RNA的作用是什么、组成成分是什么、是如何形成的。学生在课前预习的过程中,逐渐提高主动探索知识的能力,也对知识有了深入的了解,有利于提高学习的最终效果。

四、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自主探索意识

开展实验是高中生物课程中比较常用的方法,也是直观高效的课堂教学形式。高中生能够自主设计实验步骤和方法,用清晰的思路对所学知识理论进行论证,进而提高自身的学习素养。学生可以对现象首先进行假设,进而依照假设开展研究实验,学生通过讨论设计实验方案,为保证实验可信度,设计对比参照组,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提前检查实验设备条件是否满足实验需要,还要考虑实验设备是否安全、方便操作等问题。另外,学生总结实验结果时需要进行严谨的分析,一般实验过程中难免会产生误差,例如在选取材料时,材料的质量是影响实验效果精确程度的重要因素。

五、课后及时总结,自主建立知识框架

在实际开展教学时,要培养学生及时主动回顾知识的习惯,这样可以不断巩固已学知识,提高学习质量。在学习中,如果学生能对自己学过的知识进行及时复习和反思,知识能够得到逐渐巩固,学习的最终效果也会得以强化,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生物学科较为贴近生活,学生如果在复习时能结合生活实际,会对知识的内涵掌握得更为深刻。

例如,当学到“群落的演替”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复习时继续查找相关资料,并结合自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通过自己的方式叙述出来。教师也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联系目前应该如何保护生态环境,以加强学生对生态和群落保护的意识。之后,教师还可以和学生探讨人类和自然如何做到和谐共生。教师在提出课后问题时,要让学生按时完成任务,同时及时验收成果,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生在课后继续学习的良好习惯,进而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

高中生物在目前新的教学体系当中,占有很高的教学地位,生物学科对学生提高综合素质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教学中,生物教学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就需要高中生物教师对此引起重视。生物是非常贴近生活的一门学科,我们可以结合生活经验和实际激发学生的兴趣点,在生活里感受知识所带来的价值,把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教师要着眼于持续强化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运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在教学思路和方法上不断创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自主学习条件,从而促进学生未来的成长和能力的提升。

猜你喜欢

生物学科实验课堂
记一次有趣的实验
甜蜜的烘焙课堂
基于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情境体验教学
美在课堂花开
第十届食品与生物学科高水平SCI论文撰写与投稿技巧研修班招生简章
高三复习中生物学科的备考建议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做个怪怪长实验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