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学分银行建设的现状、困境与出路
2021-12-03程家福贺一凡
程家福 贺一凡 窦 艳
(1.安徽建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安徽建筑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学分银行是实现终身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在国际上呈现出通行趋势的一种新型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笔者通过分析有代表的省市学分银行的现状,从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出发,指出目前学分银行建设所面临的困境,尝试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进而推动学分银行的建设。
一、我国学分银行建设案例分析
自2010年7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要建立有关学分银行及继续教育学分积累和转换制度起,国家开始大力推动学分银行的建设。同年12月,国务院选取了重点省市和学校作为开放大学的试点,迈出了学分银行建设的第一步。截至2020年11月,我国已在16个省市完成了学分银行的建设,而国家级学分银行也已经在实施蓝图设计中。
(一)上海市学分银行建设情况分析
继2010年12月被确定为试点市区后,上海市于2012年7月正式成立上海市终身教育学分银行。作为我国首个成立的学分银行,其在发展过程中注重顶层设计,组建了专门的学分银行管理委员会负责指导学分银行的发展,在2010年颁布的《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成立上海市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的通知》中明确提出由上海开放大学对学分银行进行具体运作;加强构建组织框架,在管理中心下又细分了学历教育认证部、职业培训认证部、文化休闲教育认证部、信息服务部以及综合管理部五个具体部门。同时,上海积极利用网络平台,建立上海终身学习网站,积极推动了社区终身教育建设。
(二)陕西省学分银行建设分析
陕西省于2012年12月开发完成了我国首个学分银行管理系统,为陕西省学分银行学习者的注册学习、学分积累以及成果认证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陕西省尤其注重学分银行的宣传,通过网络、报纸等传媒渠道,让学分银行的概念深入大众,形成一定的社会影响力,从而得到社会的认可,吸引更多学习者参与。在群众广泛参与的基础上,学术委员会的成立为学分银行的建设提供了学术指导,颁布的学分银行标准条例也保障了其运行过程中的规范性。陕西省为避免出现收益纠纷,将陕西电大作为学分银行的先行试点,通过在电大的试运行,及时发现运行过程中存在的漏洞,了解高等教育与学分银行结合体系,为学分银行的正式运行减少了试错成本的同时,也提供了理论支持。陕西省通过探索和构建继续教育学分银行体系,深度思考了学分银行在开放大学建设中的地位以及功能,有力地推动了开放大学的建设。
二、我国学分银行建设存在的主要困境
以下从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推动协同发展的角度,分析了学分银行建设目前所存在的困境。
(一)学分银行制度建设滞后
首先,缺乏具体的政策,致使众多教育机构参与意向不高。学分银行的良好发展离不开众多教育机构的加盟支持,但至今关于教育机构如何辅助学分银行完成教育项目仍未有一个明确的政策说明,导致众多教育机构将配合学分银行看作一个可有可无的业务。即便政府层面在大力推进学分银行的建设,但若没有明确的配套政策支撑,很难将众多教育机构与学分银行真正配合起来。其次,没有法律明确保障学分银行的主体地位。至今我国没有一套明确的关于终身教育的法律制度,直接导致学分银行的主体地位不明确,也间接影响了学分银行日常的运行以及对于学习成果的认定及转换。
(二)教学质量参差不齐
在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速度不同,教育资源的分布并不均,甚至同一地区不同市的教育质量都会有较大的差别;即使是同一级别的院校,教育质量也可能存在天壤之别。因此,如何在不同高校内完成学分的流动是一个关键问题。本科院校不愿意承认高职院校的学分,高等教育院校不愿意承认函授、电大学校的自学学分,若不能形成一个统一的学分流动及学分转换的标准,学分银行的建设推进工作将会十分困难。
(三)学习成果质量体系不健全
学分银行的功能定位之一是对学习者的学习成果进行认定,而什么样的学习成果可以被认定至今仍是一个比较模糊的问题。众多研究者借鉴国外学分银行的建设经验,制定了一系列学习成果等级所对应的资格认定条例,并建立了相关的认定体系,但没有在国内形成一套统一且成熟的认证体系,导致目前学分银行对于不同的学习成果存在一定的认证难度。
三、加快我国学分银行建设的主要对策
(一)加快立法,赋予学分银行权力
赋予学分银行权力,实质上就是赋予学分银行颁发“学历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的权力。在韩国,学分银行采取与院校合作的方式,通过建立统一的标准,对获取学分的学习者颁发教育部长或协议大学签发的文凭。以此类推,我国也可以采取校企合作的方式,对完成学习的学习者,按照不同层级的学分转换要求,颁发相应的在行业能受用的职业资格证书,这样既能满足学习者终身发展的需求,又可以了解相关行业对于专业能力和技能水平的要求。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赋予学分银行权力的同时,对于其在行使权力的过程中,应该配备严格的监控及质量保障机制,若把控不严,则会对学分银行的建设造成严重不良的影响。
(二)促进教育机构协同办学
引进众多教育机构参与进来,协同办学,才能实现学分流动。第一,在区域内建立小范围的机构联盟试点,让更多教育机构深入了解学分银行的运行机制,以形成更好的协同发展。第二,共享实验室及设备仪器等方式,不仅可以节约大量教育资源,降低教育成本,也能使不同学校机构在共享共建的过程中感受不同的教育理念,从而促进学分银行的教育服务。在传统的教育机构中,相似类型的机构尤其是网络教学中,大量的教育资源是重复的,而在学分银行中,教育机构协调办学,大大降低了无效资源的投入比例,能用更多的资源来打造自身特色,提高资源使用率。
(三)引入民间资本办学
我国整体的教育体系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演变成一种“依附发展”的形态,学校的发展依附于政府政策,教学制度依附于社会制度规定,教学内容依附于大环境文化走向,整个教育体系依附于政治、经济、社会三大综合体,甚至出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为了得到更多的政策或资金扶持,宁肯放弃办学原则。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可以利用大力宣传、减免税收等多种方法,吸引民间资本参与管理。一方面,不仅可以创新管理方式、形成客观评价,打破传统僵化的教育体系,还可以借此举形成一定的社会影响力,使大众更加深入地了解学分银行对于终身教育建设的重要推动力,从而促进协同发展。另一方面,引入民间资本进入学分银行的管理中,可以利用其产生的社会影响力来推动传统教育机构的发展,在与民间教育机构的良性竞争中不断发掘自身特色,精准定位,形成不同的学习领域都有优秀的教育机构提供教育资源的良好局面。这样不仅能使教育资源高效率地发挥作用,还能加强教育机构与学分银行之间的黏性,一举两得。
(四)健全多元治理体系,保障学分银行学习质量
学习成果质量是体现学分银行价值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学分银行能够长远运行的关键地基。目前存在某些教育机构明面打着培训的头号,暗地进行文凭买卖的行为,也有部分机构虽然想构建一套成熟的课程体系,但碍于相关体制或硬件设施的配置问题,并不能真正意义上提供高质量的学习服务等。这些问题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分银行的发展,若不能真正保障学分银行的学习质量,容易引起公众对学分银行含金量的质疑,久而久之则会失信于学分银行。因此,若想要保障学分银行的学习成果质量,必须通过制定一套规范的标准体系来对其进行约束,并及时成立第三方质量保障小组对课程标准进行评价和监督。
综上所述,笔者从构建终身教育体系角度,对我国目前学分银行建设情况进行了分析,提出目前学分银行建设发展存在的一些困境,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通过国家政策及社会制度相应的扶持,我国学分银行将建立起一套成熟完备的体系,提供更多优质的教育资源,顺利帮助学习者进行学分转换和成果认证,从建设者的角色转换成推动者的角色,进而有力地推动终身教育及学习型社会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