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医学视野下消化疾病多学科协作诊疗发展现状
2021-12-03解俊杰王玥琦
解俊杰,王玥琦
(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内蒙古 包头 014030)
多学科协作诊疗(Multidisciplinar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MDT)最早于20世纪90年代由美国提出,多学科协作模式主要以患者为中心,具有针对性强、诊疗个性化特质。其内涵是针对某种临床疾病治疗过程中,由两个以上的学科进行会诊,研究治疗手段与治疗模式。MDT能够取各专业学科的优势,对疾病进行诊断与分析,为患者制定合理、高效的诊疗方案,这种模式有利于提高诊疗效率,克服了专科治疗精细化导致的局限性,提高诊疗服务与患者满意度[1]。MDT诊疗模式中,学科专业一般包括内科、外科、病理科等相关科室专业人员。我国最早MDT团队是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结肠、直肠外科于1981年发起。2005年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率先开展大肠癌MDT,此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也相继成立MDT团队[2]。经过数十年的发展,MDT已逐渐制度化,成为领域内常见诊疗模式,并具有公益性特质,该模式其对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极具优势,在医疗改革的历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1 MDT模式特点
MDT模式之所以被业界接受与延续,其自身必然具有极大优势,分工明晰、定位精准是MDT流畅运行的必然要求。在传统的就医模式下,患者从诊断到治疗通常需要多个科室以及各科室医生制定不同的诊疗方案,无形中会增加时间与人力成本,患者耗费时间、人力、财力,医院也会承担一定医疗风险。MDT模式下,患者享受一站式诊疗服务,有利于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提高疾病诊断的精准度、降低医疗成本、提高医生诊治水平和患者满意度。
2 消化疾病与MDT的融合
2.1MDT融合消化疾病诊治的必要性 消化系统是人体涉及范围最广、器官最多的系统。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发展,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从内科药物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发展成为药物治疗、开腹手术治疗、腹腔镜手术治疗、内镜治疗、介入治疗等多学科百花齐放的局面,各学科对既往其他领域的探索,使学科间的交叉整合范围越来越大,面对疾病,医患都有更多的选择。
各学科都有其指南与共识,许多疾病的治疗,在专科医生看来,都有自己的治疗方法;但在患者看来,摆在面前的多种选择,总会各有利弊。到底哪种治疗方法最合适患者?通常的结果是,患者认为自己不懂,都听医生的,而医生的选择往往倾向于自己所擅长的领域。换言之,或许患者的诊疗方案在进入首诊科室起,就已经决定。但针对单个患者而言,到底哪种方案最适合?长期以来,各学科之间都存在一定的非良性竞争。这一问题的根源,一方面是各专科技术能力的提高,专科医生对自身领域水平的自信,另一方面则是对其他领域的不了解,形成认为自己的治疗方法是最好的观念。
疾病的治疗是多元化的,患者不仅是某个系统或单个器官,而是整体的人。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判断病情的同时还需要考虑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承受能力等多方面因素。需要将患者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需要多个科室进行整合,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做出最适合的选择。
2.2地区MDT与消化疾病发展现状 内蒙古自治区首家将MDT模式融入消化系统疾病诊疗方案的是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以消化内科为核心,与微创外科整合,并联合心内科、急诊科、呼吸科、ICU、影像科、超声科、疼痛科、肾内科、内分泌科、营养科、心理科、病理科、护理团队等多个学科,纳入各学科精英作为MDT团队专家,形成内外兼修的多学科诊疗平台,建立覆盖全院的MDT诊疗机制。从诊断、治疗、康复等各环节制定系统的专科疾病多学科诊疗流程,并成立胃食管反流病门诊、便秘门诊、肝病门诊、胆石门诊、消化道肿瘤筛查门诊、IBD门诊及消化介入门诊等专病门诊。MDT团队的参与使各科室在疾病面前不再是单兵作战,而是以集团军的形式整体配合,效果事半功倍。遇到疑难危重症患者,以最快速度召集MDT团队探讨病情,不再单纯地考虑疾病与自身科室的关系,而是听取团队其他专家的意见后思考别的学科能做什么、自身科室作为团队的一员能为患者起到什么积极作用。在以患者为中心,不拘泥于单一科室的局限思维,群策群力,为患者提供最合适的诊疗方案新模式下,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团队中彼此之间更了解对方的优势和特点,更加默契,分析病情更加得心应手,对于患者而言,整体性、综合性的考虑能让患者少走弯路,以最快的速度直奔最佳治疗方案,以最小代价获得最大受益。
3 MDT在消化疾病诊治上的实践与创新
3.1打破内外壁垒,树立微创理念 随着时代的发展,创伤小、恢复快的微创手术理念成为医生与患者共同的追求目标。随着消化内镜与腹腔镜技术的提高,两者所涉及的手术范围也越来越广,难免出现内外科治疗上的分歧。2016年,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将消化内科与微创外科整合,成立消化微创中心,打破内科与外科间的壁垒,形成有机互补,内外科医生相互学习,共同讨论患者治疗方案,将内外科之间针对性的矛盾转化为互补,使诊疗思路与诊疗手段更丰富、更全面,尤其在一些特殊疾病面前,往往能够收到“1+1>2”的效果。
3.2建立学科诊疗中心,规范合理利用资源 MDT诊疗模式的运转决定其具有更明显的精细化、流程化与集约化特质,可合理利用医学资源,规范诊疗流程,提升患者满意度。消化系统疾病诊治方面,建立胃食道反流疾病多学科诊疗中心、成立胰腺疾病诊疗联盟、成立炎症性肠病(IBD)诊疗中心等各学科诊疗基地。例如炎症性肠病(IBD)诊疗中心,由于环境因素及饮食结构的改变,炎症性肠病(IBD)的病人愈来愈多,并且发病年龄也发生很大的变化,反复的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感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同时,许多患者在疾病理解上存在一定误区,各种原因导致不必要的疾病复发。为规范诊治IBD患者,进一步提升内蒙古地区炎症性肠病的诊疗水平,2018年底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成立炎症性肠病(IBD)诊疗中心,以消化内科为主体,联合微创中心、病理科、影像科、营养科和护理团队在内的炎症性肠病多学科诊疗团队,秉承以病人为中心,以团队为决策的诊治方针,为患者提供快速、优质、规范的就诊体验,做到对IBD患者的诊疗方案选择规范化、精准化。在此基础上,建立炎症性肠病患者微信群,加强对患者的随访,提高出院患者的依从性,控制炎症性肠病的复发,减轻患者病痛,减少经济负担,做到真正的惠民便民。
4 MDT与消化疾病诊疗融合模式的展望
消化系统是人体八大系统之一,是人体消化吸收外界营养物质的重要部分,主要包括消化腺、消化道[3]。医护人员需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才可满足患者需求。常规诊疗模式下,以疾病的外显症状为基础,进行疾病的确诊与治疗手段的制定,并在后续治疗中包括常规查房、住院、院后随访等,虽然可达到一定的诊疗效果,但医护人员的专业能力提升空间非常有限,且患者在院后的自我管理意识低下,自我管理能力不足[4]。因此,将多学科协作理念作为指导,有利于提升医护人员临床诊疗能力,无论对于医院、患者来讲,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MDT模式与传统诊疗模式最大的区别,可归纳为联邦式的诊疗模式[5]。利用圆桌会议探讨,结合医院与患者的实际情况,各科专家共同得出最优解决途径,也是最具个性化的诊疗方案。
综上,在消化疾病常规诊疗模式的基础上融入整合医学观念,有利于资源最大化利用,并且产生良好社会效益,对医院或患者来讲可达到双赢。鉴于此,医学整合理念,MDT诊疗模式在消化疾病诊疗上更应得到大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