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专业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2021-12-03王洁晶
王 鑫,李 娜, 王洁晶, 严 泽,王 瑾
(包头医学院中医学系,内蒙古 包头 014040)
2018年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上提出本科教育要坚持“以本为本”,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标志着传统的知识传授型教学已经无法适应新时代对人才质量的要求,要向能力传授型教学转变,能力型教学需要教师走出舒适圈,深入思考如何能够在教授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学会学习。当前高校主流学生群体的学习能力现状并不乐观,一项调查研究发现在校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均处于中等水平,知识获得与应用能力、学习资源管理能力、学习行为管理能力均为一般水平[1]。学生不会自主学习,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沿袭初高中旧的学习方式,过度依赖老师、习惯被动接受知识、注重考试结果缺乏忽略学习过程等等,都是大部分学生共性问题。自主学习能力是可以学习和提高的。教师在吸取优秀同行经验,利用各种现代化手段,让学生会学习、能学习、爱学习,是当代教师们的初心和使命。随着网络的普及和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学辅助软件应运而生,以其便捷的操作、丰富的资源、多样的展现形式,悄悄改变着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本研究以云班课为辅助软件组织教学活动,总结如下。
1 利用注意力曲线事半功倍
根据倒U形注意力曲线的提示[2],学生要经过5 min左右的时间进入角色,并且注意力曲线揭示了随着适量刺激的增加学生注意力会随之上升,因此在角色适应期教师可以采取提问的策略,用以回顾上节课知识,这种刺激会促进学生迅速进入状态。
角色适应期之后迎来的是第一个黄金时区,大约15 min,学生注意力逐渐上升并维持一个相对平稳的水平,要利用这个阶段强调教学目标,对本节课需要掌握、熟悉还是了解的内容进行划分,让学生带着目的去学习,课后学生结合教学目标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复习。利用这段时间要集中讲解课程重点。
第三个阶段是心理过渡区,这时学生的注意力因缺乏刺激可能会有所降低,集中精力听理论带来了一定程度的疲劳和无味,部分同学开始出现精神涣散,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听课状态获取信号,这时的策略是引入病例分析或者欣赏,通过古今病例的讲解,重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解决病例的过程中了解所学知识是如何运用的。
第四个阶段,注意力的第二黄金区回归,可以继续本节课的重点难点讲解。最后下课前,可以采用客观题小测验的形式,以掌握当堂课学生的吸收率,获得教学效果的反馈。
2 利用云班课教学更轻松
课前利用云班课进行点名,进行学生管理,增加仪式感。云班课具备一键签到和图形签到,后者由教师在九宫格里随机绘制图形,学生按照图形进行签到,签到的结果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的一部分,形成最终成绩。
课中注意力下降阶段,采取的小测验也依托云班课开展,教师在手机云班课软件中发布测试活动,学生在手机中开始按要求回答问题,活动结束后的全班成绩、正确率由高到低的试题、每个学生的错题分布等数据均可即时获得,教师课上就可以获得测试考点的反馈,从而针对性的进行讲解。全班错误率低的试题,说明考察所对应的理论掌握程度低,教师应该利用课堂时间集中再次讲授。
利用云班课软件提交作业。云班课软件支持照片或者电子版文字、语音的形式提交作业,教师可从手机云班课软件中随时随地的批改作业,极大的提高了批改作业的效率。同时作业存在问题的地方,老师通过软件进行留言(文字或语音)指导,学生可以及时收到老师的批改意见,并再次修改或提出疑问。该策略有利于照顾到全班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导。
利用云班课软件进行集中答疑讨论。云班课软件中具备一项叫做答疑讨论的活动,类似群聊的功能,教师可以将一些讨论活动在此活动中开展,通过大家踊跃发言,进行辩论、探讨,优秀的观点老师和全班同学均可以点赞,获赞高低与成绩正相关。
课程测验结束后,学生可于软件中查看错题,根据结果可以查漏补缺,促使其自觉的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
同班同学在云班课中根据参与课堂活动获得分数的多少,进行动态排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胜心,转化成学习的动力,努力力争上游,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无形中促进了学习。同学之间不是孤立的个体,在云班课软件中的作业、发言、教师点评等,同学之间可以彼此借鉴、留言和评论,乃至同学互相讲解难点,属于学习金字塔的主动学习范畴,知识留存率最高,且朋辈之间的教导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
3 发挥教学引导作用,多途径培养学习能力
3.1总结归纳能力的培养 在学生注意力曲线进入第二黄金期时,尚可采取学生自主总结的策略,帮助其有意识的梳理知识,构建知识系统。听和看而来的知识留存率不超过30 %,而用自己的语言组织、申述和记述的方式可以将外界的知识内化到自己认知结构中。实验研究发现,当学习材料是学习者理解之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时, 那么它的学习效果要比单纯的记忆好很多[3]。通过这样的方式,促进学生理解和记忆陈述性知识。部分同学初期尚不具备总结的能力,可以由教师示范形成思维导图,后期学生们根据自己的习惯和记忆方式进行改良。
3.2创新能力的培养 中医专业课时有限,授课内容较多,教师着重讲解需要掌握和理解的重难知识点。为拓宽知识面增加学习广度及深度,重难点及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点,学生可在课余观看云班课平台上由老师发布的教学微视频、相关论文等资源。该策略能够在保证课时不变的基础上,增加了学生学习的时长。对于教材中没有深入展开的知识,通过老师启发思路、介绍研究方法,鼓励学生自主检索阅读文献,学生经过一番动手操作、论文研读、理论思考后获得的知识,相比单纯从老师口中获得的知识印象更深刻,更具有成就感,并且实现了潜移默化的创新和科研思路的渗透,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3.3 实践能力的培养 测验是考查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常用形式。课堂前测包括所学内容的客观题,试题难度应呈现梯度上升,从简单到困难,既能重温知识免遗忘,又能在完成试题时获得一定的成就感,避免了难度过高而产生的挫败感。该策略符合记忆的测试效应 (testing effect) ,即学习某一内容时,进行测试比额外学习能更好地提高后来对它的记忆保持水平[4]。测试还具备让学生了解知识点考查形式的作用。课堂后测安排为具有一定难度的主观能力型习题,如病案分析等,主要考察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单纯理论讲授难免枯燥乏味,为体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大量引入病案分析题的练习十分必要,而且它是加强课程之间横向联系的有力抓手。如完成病案分析,既需要中医基础中医诊断的知识,也需要中药方剂的理论,全面的考察了学生的应用能力。从简单客观题到主观能力题,难度逐渐增加,对学生的要求逐渐增高,学生获得一定成就感的基础上更容易也更愿意挑战困难,符合学生对于学习任务的期望水平,有效的提高了学生学习效能感,进一步对于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自我强化起到正向激励作用。
3.4构建系统能力的培养 增加知识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统一体。如内经选读课程是在有一定中医理论基础的中高年级中开设的,其内容与其他中医专业课如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中药、方剂等学科关系密切,通过测试、分析病例等方式,让学生必须联合运用新旧知识解决问题,有意识的将新学知识与已学知识在认知结构中建立联系,形成新知识意义的深层加工,提高了记忆效率,这属于精细加工策略,本策略既巩固深化了旧知识,又建立了新联系,有利于记忆的提取。同时学生能通过各种教学活动深刻体会到本专业各学科是一个完整体系,无法割裂与偏科,有利于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动机,认真扎实基础。
中医专业诸多课程如内经选读等,文意古奥,理解存在难度。理论居多较为枯燥,让学生自己提前查资料做功课,然后在课堂中进行展示教师点评的翻转课堂形式操作起来存在难度。学生文理科均有,理解记忆的能力高低各有不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就必须照顾到个体差异。所以,针对这一问题,采取了学生根据上课所学内容自行梳理,提炼重点,形成合适自己的总结归纳图谱的策略,这属于精细学习范畴。教师课后通过学生提交的思维图即可获得教学反馈,相比较原来期末考试才能获得的反馈更加有效率。学生存在的理解困难之处,教师可以及时私信解决,避免了个别学生掉队。这种教学方式既能保证整体教学进度,又照顾到了学习进度不同的同学,该策略受到了学生的普遍好评,同时也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具体体现。因为人类更擅长记忆对自己有意义的信息,所以相比较简单重复记忆的策略而言,学生需要付出一定努力才能解决问题(如病例分析)的过程,是将知识转换成对学生有意义信息的过程,记忆时间会延长。而且通过云班课软件记录学生全部学习活动,是理想的形成性评价工具,改变了一考定终身的弊端,更加客观反映学生的学习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