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臀部肿物的应用价值研究

2021-12-03戚红亮叶永豪何妙峰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肌层肿物多普勒

郑 宇,戚红亮,叶永豪,何妙峰

(1.惠州市中医医院,广东 惠州 516000;2.广州市番禺区沙湾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臀部原发性肿瘤的发病率较低,但臀部肿物也有恶性病变的可能。目前臀部的恶性病变主要有恶性淋巴瘤、转移癌、肉瘤等,形成恶变后发展、进展迅速,威胁患者的生命,因此,及早对臀部肿瘤明确诊断,制订有效的治疗方案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积极意义[1-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臀部肿物操作简单,经济效益高,能够准确的分辨组织层次,但国内外探讨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臀部肿物的相关报道较少[3],本文旨在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臀部肿物的应用价值,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取2017年2月~2020年8月收治的90例臀部肿物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临床检查存在臀部肿物,患者知情同意自愿接受超声检查和穿刺及手术病理检查。排除标准: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已经确诊良恶性肿瘤,凝血功能障碍,免疫和血液系统疾病,精神障碍患者。入选患者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3 ~ 75岁,平均年龄(59.63±12.44)岁,肿物直径(5.23±2.88)cm,合并基础疾病:高血压23例,糖尿病12例,心脑血管疾病18例。

1.2检查方法 设备为美国SIEMENS ACUSON公司提供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器,设定频率于7~10MHz。检查方法:根据患者臀部包块所处的位置指导患者采取最佳的检查体位,在检查之前手部触诊包块病变的性质,初步了解肿物的大小、周围组织的关系、活动度等,再采取多角度、多切面、多方位超声探查,观察肿物的大小、位置、边缘界限、包膜情况、内部回声、周围组织(血管)的关系,行血流显像,观察肿物内血流分布情况。

手术病理确诊:铺巾常规消毒后局部浸润麻醉,选择直切口或者梭形切口,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钝性分离肿物并将其取出,止血后将切口缝合,加压包扎后将肿物送病理科检查,中性甲醛溶液固定,石蜡包埋,HE染色,根据病理学形态特征作出诊断。

1.3观察指标 描述性指标:描述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臀部肿物的性质,并对超声图像特征进行描述。

2 结果

2.1超声检查结果分析 超声检查显示90例患者中5例为恶性肿瘤,均为鳞状细胞癌,85例为良性肿物,其中表皮样囊肿46例,脂肪瘤12例,皮赘8例,钙化上皮瘤7例,混合瘤7例,肉芽肿性炎5例,1例与病理检查不符,其余均与病理学检查相符,符合率为98.89 %。

2.2超声良恶性肿瘤声图像特征比较 (1)鳞状细胞癌:在临床上又称之为表皮样癌,于皮肤表皮、附属器的角质形成,是临床上常见的皮肤组织恶性肿瘤类型,恶性程度极高,癌细胞进展快,具有较大的侵袭性和破坏性,转移率高,常见的超声表现为边缘模糊,边界不清晰,低回声,内部回声均匀性欠佳,可见细小的强回声斑点,多普勒超声血流显像可见短棒样血流信号。(2)表皮样囊肿:分为先天性和获得性,称之为上皮囊肿,病变组织位于皮内、皮下组织,分为囊壁和内容物,其中前者主要是表皮层,而后者主要是角化不全的角质层、中性粒细胞,超声表现为肿物边缘规则,边界清晰,可见后方增强,26例内部呈现细小较弱的均匀回声,部分小片状无回声,20例内部呈现分层状、旋涡状不均匀回声,多普勒超声未见明显的血流信号,若肿物已经发生感染则病变组织周边水肿增厚,边缘的回声异常,边缘有明显的血流信号,内部有少数混浊光点,触压后疼痛加剧。(3)脂肪瘤:主要由成熟的脂肪细胞组成,多数病灶位于皮下组织,也可出现在筋膜下、肌肉、肌间,尤其是深部的脂肪瘤生长方向与肌间一致,形状与周围组织关系密切,12例脂肪瘤患者中多数病灶在超声下呈现椭圆、梭形等规则的形态,边界清晰可见,回声团稍高,长轴、皮肤平行,也可见瘤体长轴与条索样高回声平行,多普勒超声未见病灶内有明显的血流信号。(4)皮赘:8例皮赘患者病灶在超声下可见形态规则的皮下低回声团,边界清晰,内回声较均匀,多普勒超声未见明显的血流信号。(5)钙化上皮瘤:属于附属器肿瘤,好发于皮下真皮层和皮下脂肪交界的位置,超声显示为呈现边界清晰的低回声团,圆形,包膜完整,瘤体质地较硬,可见沙粒样钙化斑,多普勒超声未见明显的血流信号。(6)混合瘤:是好发于真皮和皮下组织的良性肿瘤,病灶实质为上皮细胞巢、索,少部瘤体含有小条索、小分支的官腔,超声表现为边界清晰、形态规则的低回声团,病灶后方略增强,多普勒超声未见血流信号。(7)肉芽肿性炎:是炎性肿块的一种,其发生原因为创伤和感染,引起皮肤黏膜毛细血管增生,超声表现为边界不清晰,低回声,形状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病灶周边血流信号呈现线条样,脓肿位置未见明显血流信号。

3 讨论

高频超声、CT、MRI于软组织肿物的诊断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其中CT在显示软组织的结构和软组织肿瘤方面效果显著,但是若肿块属于脂肪少、消瘦的肿瘤,则显示较为困难,并且临床实践应用发现CT在检查时存在严重的辐射,在术后复查等检查中难以开展[4-6]。MRI磁共振成像技术对于肿块的范围及周围组织的情况可以清晰的显示出来,但是对于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则效果较差,并且费用较高患者难以接受,不能用于临床上常规的筛查。高频多普勒超声技术在诊断软组织时则具有费用低、速度快等优势,并且可以动态的观察软组织的变化,尤其适用于患者术后的随访。超声检查前不需要特殊的准备工作,医生可以先对肿块的深度和位置进行触诊,再选取合适的探头进行检查,在超声探测过程中可以比较与周围正常组织的差异,与健侧相同的位置做比较,加压后可以动态观察肿块是否存在压缩性,指导患者改变体位后与周围的结构组织是否有粘连,在检查过程中医生可以与患者直接对话,通过询问患者的临床症状、压痛感辅助诊断[7],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弊端:(1)取样框、滤波器、多普勒的角度等均会对彩色血流的显示造成影响;(2)当肿块内的血流速度较为缓慢的情况下,彩色高频超声则不能完全显示病灶内的血流信号,难以检测到血流的信号[8]。

臀部软组织的成分较为复杂,病变的种类多,本研究将患者手术病理的结果与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结果比对,发现除1例与病理检查不符,其余均与病理学检查相符,符合率为98.89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臀部肿物无创,并且简单易行,利用其高频的特点,肿物内部回声细节可以清晰的显示出来,有助于鉴别不同的组织特性。患者臀部软组织的情况(有无肿块、位置、范围、与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体表深度)可清晰显示,并且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囊性肿块的准确性极高,实质性肿物的敏感性强,对于臀部软组织肿物的物理性质的鉴别更加有利,有助于判断肿块的良恶性[9]。

良性肿物以皮下脂肪层、肌层较为常见,片状等回声或者高回声,多与周围组织粘连,边界清晰;恶性肿瘤好发于肌层及肌层深面,结节状/团块状,内部低回声,边界清晰,与肿物的病理生理学病变密切相关:(1)臀部良性的病变主要为脂肪瘤、炎症及坏死等,主要位于皮下脂肪层,形状以片状为主,位置较浅,患者极易察觉到,缩短就诊时间,并且通常体积较小,良性病变的组织超声表现为强回声、等回声[10];(2)多数恶性病变是转移至肌层或者肌层深面的骨组织,侵犯肌层的其他恶性肿瘤及原发于肌层的叶组织肿瘤,形状多呈现为结节状、团块状,并且恶性肿瘤的位置较深,体积小的时候难以发现,发现时多数肿瘤已经生长较大,超声特性是实质性低回声。

综上所述,高频超声对于臀部肿物的诊断与病理学诊断结果一致性好,并且有助于鉴别肿物的良恶性,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肌层肿物多普勒
经阴道超声造影诊断早期子宫内膜癌的临床价值
双侧腮腺多发不同肿物1例
先天性外眦肿物合并眼睑畸形2例
多路径效应对GPS多普勒测速的影响
外阴巨大软纤维瘤1例
超微血流与彩色多普勒半定量分析在慢性肾脏病肾血流灌注中的应用
带你了解卵巢肿物
同期经尿道手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的效果观察
《多普勒效应》的教学设计
五花八门话憩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