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与理论品格

2021-12-03

关键词:扎根大地世界

刘 志

(东北师范大学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吉林 长春 130024)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事业特别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工作高度重视,对推进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刻阐释了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形成了内容完备、特色鲜明的系列教育论述。这些重要论述不仅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新境界,也为加快我国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了行动指南。其中,“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既是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具有鲜明特色、重大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价值的重要论述。只有深入分析、准确理解这一重要论述的发展历程、核心要义和理论品格,才能深刻把握其精神实质,从而为有效贯彻落实奠定坚实基础。

一、习近平“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重要论述的提出过程

探明习近平“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重要论述的提出过程,厘清发展脉络,是理解这一论述精神实质的前提基础。整体上看,这一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思想的孕育产生。早在浙江工作期间,时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将浙江大学确定为他的工作联系点后,先后18次来到学校调研指导,多次为师生做报告,并对浙江大学的发展方向、发展道路做出重要指示。他曾用“立定脚跟,背后青山飞不去”这句话来生动阐释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路径,强调浙江大学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办学目标,积极探索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道路。“习近平多次就浙江大学创新发展提出要求。他强调,要充分体现中国特色、浙江特色。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毫无疑问要用世界一流大学的水准来衡量,要与国际接轨,同时也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办学目标,积极探索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道路。”[1]曾任中共浙江大学党委书记的邹晓冬也在回忆时动情地说:“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与当年对浙大作出的许多重要讲话和指示一脉相承。长期以来,他对浙大的关心,深深寄托着他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对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殷切期待。”[1]习近平同志精心谋划、积极推动、具体指导浙江大学向世界一流大学稳步发展的实践经验和成功做法为“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这一论述的提出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思想作为“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思想正式提出。这一时期,“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具体表现为“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2014年5月4日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明确提出“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这一重要思想,指出:“我们要认真吸收世界上先进的办学治学经验,更要遵循教育规律,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2]这揭示了“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是遵循教育规律的必然结果。2017年10月3日在《致中国人民大学建校80周年贺信》中,他再次重申了这一思想,并强调指出:“希望中国人民大学以建校80周年为新的起点,围绕解决好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坚持立德树人,遵循教育规律,弘扬优良传统,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努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繁荣发展,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3]2018年5月2日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第三次明确指出:“目前,我国大学……关键是要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人才培养体系必须立足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来建设,可以借鉴国外有益做法,但必须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4]

“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发展为教育全局性指导思想。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了“九个坚持”,系统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的方向性、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大关键问题,“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就是其中十分重要的内容。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再次提道:“新时代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5]将“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上升为我国教育全局的指导思想,对坚持什么样的办学方向、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这一事关我国教育底色的大是大非问题做出了明确回答。

二、习近平“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

理解习近平“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重要论述蕴含的核心要义,就是要准确把握这一重要思想的基本理论意涵,深刻理解其内在的精神实质。

(一)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就是要扎根中国的特点和实际

中国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国情,更有独特的教育实践,这些独特性决定了我国教育发展必须要走自己的路,这是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的基础和前提。

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就是要扎根中国独特的历史与文化。我国的历史文化有着其他国家不可比拟的特殊性和复杂性,这就意味我们无法走其他任何国家教育发展的道路,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必须厚植于中国独特的历史与文化。一方面,扎根中国独特的历史与文化意味着要在中国独特的历史中认识中国教育发展的局限性。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比利时布鲁日欧洲学院演讲时指出:“脱离了中国的历史,脱离了中国的文化,脱离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脱离了当代中国的深刻变革,是难以认识中国的。”[6]当前,中国的教育发展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要理解这些问题需要通过中国的历史去认识。例如,要在中国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去理解教育发展的不均衡问题。教育属于上层建筑,会受到经济基础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日新月异,但也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教育优势资源也不断向经济发达地区集中,造成了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现实问题,但这种问题不是资本主义国家由于资本发展不可调和的矛盾导致的教育公平问题,而是可以在发展中逐步解决的发展性问题。另一方面,扎根中国独特的历史文化意味着要创新转化历史与文化的遗产与财富。习近平总书记谈道:“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7]中国教育发展在源远流长的历史与文化中积累了宝贵的财富。在教育理论发展维度,历久弥新的中国文化孕育了学无止境、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深厚的思想精髓,这些教育思想在当下更是焕发出全新的生命力,有力地回应构建公平教育、提升教育质量等当代中国的教育发展难题。教育发展也应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所熔铸的根与魂来丰富理论、指导实践。在教育实践创新维度,中国千百年的办学历史形成了独特且完整的管理制度和教学方法,古代书院就是其中的代表,如今清华大学“新雅书院”的办学模式就是对古代书院模式的传承与创新。除此之外,扎根中国独特的历史与文化还意味着要有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的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站在九百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五千多年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十三亿多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无比广阔的时代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8]由此可见,中国文化具备着独特的吸引力与影响力,更在新时代焕发出了全新的生命力,这是我们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的文化底蕴、文化根基,也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的自信之源。

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就是要扎根中国独特的国情与实践。“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9],新时代的中国教育发展亦是如此。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的前提是要准确扎根于新时代中国所处的全新历史方位、发展需要,以及中国教育发展的实践经验与困境问题,即中国独特的国情与实践。首先,扎根中国独特的国情与实践意味着清晰认识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大势中中国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在这场“大变局”中,中国的和平崛起正在深刻影响着世界格局的调整与国际秩序的重塑。但一些国家却荒谬地认为自身利益受到了挑战与威胁,尤其是近期以来美国对中国的压制与封锁更是体现了世界环境的不确定性。在这样的历史方位下,中国的教育发展必须全力服务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不断提升中国教育发展的独立性,以教育发展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实现从“追随”到“领跑”的全面转型。同时,扎根中国独特的国情与实践还意味着要充分运用中国教育发展自身积累的成功经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解决中国的问题只能在中国大地上探寻适合自己的道路和办法。”[10]在新中国成立的70年时间里,我国教育发展取得了伟大成就,不仅彰显了我国的制度优势和政治优势,也为未来中国教育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世行主办的全球基础教育发展论坛上,来自哥伦比亚、巴西、越南、斯里兰卡等30余国的教育部长级官员齐聚上海。聆听、考察、座谈……一连3天,行程紧凑,只为迫切取得上海基础教育的发展‘秘笈’。”[11]英国教育部也开展了“中国方法”的教育课堂实验。这些都能够说明,中国创新探索所积累的教育经验已经达到了世界水平,并产生了一定的世界影响力。在世界各国都借鉴中国经验的今天,中国教育发展更应该自信地扎根于这些坚实的实践基础,认真总结并坚持这些成功的教育经验与规律。除此之外,还要扎根于中国教育发展的困境问题。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新时代的中国教育发展面临着教育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短板,这正是扎根于对中国教育发展现状得出的准确判断,这就决定着教育发展必须要全力补齐短板与劣势,以促进教育公平为关键努力突破这一困境。

(二)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就是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

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这就意味着教育发展要处理好本来、外来与未来的关系,这是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的方法论原则。

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要“扎根中国、融通中外”。教育发展要在中外交流借鉴中兼收并蓄、吸收外来,但根本还是要以我为主、不忘本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中外人文交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12]他还指出:“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8]由此可见,在处理“本来”与“外来”这对关系时,不可妄自菲薄,而要坚持以我为主、不忘本来,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探寻更多适合中国教育发展的独特路径。与此同时,以我为主、不忘本来也绝不意味着简单延续我国教育发展的历史文化母版,而是要在这一基础上“吸收外来”,虚心学习和借鉴世界各国的教育成功经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今世界,开放融通的潮流滚滚向前。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世界已经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地球村,各国经济社会发展日益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推进互联互通、加快融合发展成为促进共同繁荣发展的必然选择。”[13]在日益联通、交互频繁的世界全局中,教育发展要积极吸收借鉴所有人类创造的有益教育理念、教育模式和具体做法。需要强调,这种吸收与借鉴绝不是简单的移植与搬运,而应该是一种与我国教育实践“中国化”的过程,是教育文化深层次的交流与互动,以一种开放的姿态,不断推动中国教育走向世界。

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要“立足时代、面向未来”。教育发展也要在时间发展的纵深中回看历史、把握时代、远眺未来。教育发展在处理“时代”与“未来”这对关系时,要着重回应时代主题。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社会现实都发生了变化,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等都对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面对新形势,我国教育要以提升与时代发展和事业要求相适应的素质和能力为重点,培养更多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回应时代命题的同时,教育发展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要兼顾现实和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弄清楚我们从哪儿来、往哪儿去,很多问题才能看得深、把得准。”[14]换言之,我们不仅要洞察过去、认清现实,更要明晰发展方向和目标。因此,教育改革发展不仅要做到紧扣时代主题,同时也要面向未来,要在时代发展的大势中把握教育前进的方向。教育事业发展面向未来就是要提前进行战略部署、科学规划教育布局、优化完善培养规格、创新发展培养体系、统筹推进资源调配,逐步满足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国建设需要。

(三)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就是要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重要思想的另一个核心要义,就是要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这是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的目标指向。

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要构建中国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上不会有第二个哈佛、牛津、斯坦福、麻省理工、剑桥,但会有第一个北大、清华、浙大、复旦、南大等中国著名学府”[2],“人才培养体系必须立足于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4]。而打造中国特色人才培养体系的关键在于要准确回答“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个关键问题。首先,中国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的独特之处就在于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必须始终坚持“四为方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的有机统一、坚持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其次,中国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的是德才兼备、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从历史、现实、未来的三维视角来看,中国特色人才培养体系培养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更是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己任的创新型人才,是能思考、能干事、能成事的领军型人才。最后,要将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穿于整个人才培养体系之中来培养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才培养体系涉及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等,而贯通其中的是思想政治工作体系。”[4]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事实上,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思想政治工作贯通人才培养体系是完成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必然选择,必须努力让思政工作像“基座、空气、钢筋”般贯通于整个人才培养体系。

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要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世界竞争力。发展世界水平的现代化教育不能完全遵从世界上现有的建设目标、实施方案和评价标准,跟在他人身后依葫芦画样、亦步亦趋。要深刻地认识到人才培养能力是衡量教育发展水平的根本标准,能够培养出世界一流人才的教育就是世界一流水平的教育。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的讲话中谈道:“只要我们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上有作为、有成效,我们的大学就能在世界上有地位、有话语权。”[4]因此,发展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的重点还在于提升人才培养能力的世界竞争力。如今,中国教育的人才培养能力已经具备一定的世界竞争力,培养出的人才已经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2018年10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以促进本科教育人才培养能力的全面提升;在第26届国际建协世界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中,清华大学研究生就力战群雄,获得了竞赛一等奖的佳绩。未来教育发展更要牢牢把握住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创新人才培养的思想观念、探究人才培养的基本规律,优化人才培养的独特模式,构建人才培养的良好生态。

三、习近平“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重要论述的理论品格

“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这一重要论述,既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的高度凝练和概括,也是对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传承与创新;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和世界观方法论,也彰显出鲜明的中国特色和实践逻辑。

(一)实事求是的唯物主义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实事”是指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则表征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坚持实事求是就是从实际出发来研究问题,把握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这一论断的提出是在对中国具体实际充分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对教育实践的充分总结、教育经验的全面分析,坚持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辩证统一,实现对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继承发展,制定符合中国教育发展规律的战略布局,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唯物主义实践观点的始终坚守。首先,实事求是体现在对独特国情的充分观照与呼应。恩格斯在1883年再版的《共产党宣言》序言中强调了贯穿《宣言》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思想,即“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和精神的历史基础”[15]。习近平总书记“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思想的实事求是品格,就体现在深刻把握当代经济生产、社会结构基础上,始终坚持对独特国情的充分观照与呼应。例如,习近平总书记清晰认识到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样的基本国情,教育发展还面临不均衡、不充分的现实问题,强调指出教育改革发展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其次,实事求是还体现在对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坚守与超越。实事求是的理论品格不仅体现在这一思想对客观事实与规律的认识与把握,更体现在对马克思主义系列教育思想的继承与创新。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具有极其丰富的内涵,马克思指出:“在工人阶级成为社会的统治阶层时,就会把理论和实践的工艺教育摆在其本来的位置上。”[16]由此可见,教育想要完成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使命,必须要确立工人阶级的主体地位。“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思想也继承了这样的基本立场,强调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办学目标,同时要积极融通中外,认真吸收世界上先进的办学治学经验为我所用。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进程中,“我党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学风,从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出发来发展教育”[17]。例如邓小平的教育思想主线,就是教育要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同向同行,提出了教育发展的“三个面向”,即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思想也继承了这样的基本原则,同时着重强调在处理中国与世界、时代与未来的关系中要不忘本来,要更加突出中国特色的基本方法。

(二)对立统一的辩证思维

运用对立统一的分析方法来把握事物发展的本质和规律,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重要的思想武器,通过对事物内部的矛盾结构及其变化演进的分析和阐释,表征了物质世界发展的斗争性与同一性。“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这一思想处处体现出了这样的品格。首先,体现在“以我为主”和“借鉴其他”的对立统一。“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思想很好地处理了“本来”与“外来”的关系,兼顾国内和国际两个大局,澄清教育发展中国特色的价值底色。将对立统一的辩证思维作为开创“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发展道路的方法论意义就在于:一个国家的教育概念和教育模式只能在其自身的社会现实和文化传统中得到诠释。中国的教育要走向世界,必须根植于本土文明和历史根基。与此同时,教育全球化的规则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于各国本土化的教育实践,“以我为主”需要与世界水平进行对照对标,与全球文明搭界对话,认清世界教育发展普遍规律才能使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步子迈得更加稳健,在融合中追赶和超越。其次,体现在“解决现实问题”和“满足发展需要”的对立统一。“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这一思想是基于对时代发展主题审慎清醒的判断,关于“立足时代、面向未来”的论述实际上就是实现了“解决现实问题”与“满足发展需要”有机统一,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全新历史方位,着眼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总任务,为深化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时代课题。教育发展要统筹兼顾“时代”与“未来”,就必须“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既要立足时代,紧扣时代主题,使教育发展道路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同向同行,又要面向未来,富有前瞻视野,将教育改革顶层设计与世界教育发展前沿紧密结合,在兼顾现实与未来中不断自我革新。最后,体现在“全面统筹”和“重点突破”的对立统一。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内部蕴含着多个矛盾,其中主要矛盾决定了事物的性质,这其中蕴含的重要方法论原则即要运用对立统一的分析方法甄别把握事物内部的主要矛盾。为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化教育,习近平总书记统筹全局提出了教育发展的未来道路,强调“全面统筹”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更要“重点突破”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体现了教育发展中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辩证精神。

(三)深沉理性的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和精神品质。“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这一论述也饱含着深沉而理性的家国情怀。首先,这一论述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教育深厚底蕴和丰富资源的深沉自信。他多次强调,中国教育发展具备源远的先天禀赋和厚重的思想资源,这是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的自信之源。中国自古有重教、乐教、助教、兴教的优良历史底蕴,有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优良传统,历经数千年形成了许多符合教育规律的历史经验,无数优秀教育家的教育思想与实践书写了中国教育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篇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优秀的教育传统所具有的丰富蕴涵与精髓旨要铸就了中国教育发展的历史辉煌,在世界教育发展史上独树一帜,时至今日仍然闪耀着时代的光芒,为新时代发展教育事业、建设教育强国提供了丰厚的滋养,也为世界教育的发展做出了独特贡献,赋予了“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深沉的文化自信和重要的精神源泉。其次,这一论述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教育发展严峻挑战和现实问题的深刻体认。“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思想从提出之初就始终体现着鲜明的实践问题导向。这一思想的提出深刻回应了中国教育发展在借鉴中创新的难题。一百多年来,中国教育发展道路曾深受欧陆、美国、苏联等教育模式的影响,“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这一论断的提出正是对于当前中国教育发展状况和面临问题的深刻体认。新时代,我国教育发展还不充分也很不平衡,还有很多教育短板,教育改革发展只有符合我国的实际,着力解决教育资源分布不均、优质教育资源短缺等制约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问题,才能更好地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的全面进步。最后,这一论述表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深情期盼。习近平同志在主政浙江期间,在多次调研讲话中要求浙江大学扎根中国大地建成世界一流大学,充分体现出对中国教育发展的远大志向和深情期盼。改革开放40余年,中国经济迅速崛起,当前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发展的历史说明,每一次世界经济重心的转移都会带动全新教育中心的确立。由此可见,伴随国家经济的腾飞,未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教育模式与教育实体必将集群崛起。实现未来教育全面复兴和领跑世界,是党和国家进行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重大责任。

猜你喜欢

扎根大地世界
大地之歌
10 Facts You Should Know About Nanjing
韩珠卿 扎根乡村,助农增收
大地之灯
大地黄好
扎根课本 借题发挥
我爱你和世界一样大
彩世界
奇妙有趣的数世界
裂开的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