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门鸭在稻鸭共作模式下的应用
2021-12-03丁媛媛杨建生
丁媛媛,杨建生
(1.江苏省昆山市动物卫生监督所,江苏 苏州 215300;2.江苏省昆山市畜牧兽医站,江苏 昆山 215300)
娄门鸭是经过长期选育的江苏省蛋用和肉用兼用型地方优良品种。非常适合在稻田饲养,可以减少虫害、农药及化肥对稻田农作物造成的伤害。而且蛋用型娄门鸭的产蛋率较高,在稻田放牧饲养能够发挥出优异的生产性能。肉用型娄门鸭的肉产品肉质细腻,味道鲜美,是当地居民喜食的肉食品之一。同时,江苏省分布有许多河流和湖泊,是种植水稻的良好基地。如果将娄门鸭放牧于稻田内饲养,就会形成良好的共生关系,在提高养鸭效益的同时,还可以有效增加稻田产量,达到双丰收的目的。
1 娄门鸭在稻鸭共作模式下稻田的选择和建设
1.1 稻田选择
根据娄门鸭的生理习性,选择水利资源丰富的稻田养鸭,不仅有利于稻谷的生长,还可以为娄门鸭的生长提供良好环境。同时,根据饲养娄门鸭的数量,尽量选择地势开阔平坦、面积较大的稻田。以100~200亩为一个养殖区,其中围成数十个养殖单元,每个单元5~6亩,单元形状尽量接近正方形,而且每个单元长度小于80 m,为娄门鸭建立充足的活动场所和休息空间,防止鸭子逃跑到其他地方受到伤害[1]。
1.2 稻田建设
1.2.1 建设围网。稻田周边设防护网,防止鸭子外逃、乱窜及躲避天敌。每个单元分别设一道防护围网,围网选用孔径小于1 cm的塑料网,高度1 m左右,上下两端分别穿2根粗尼龙绳,每3~4 m插一根桩,围网的下端嵌入土中,围网与竹桩固定扎紧。
1.2.2 建设鸭舍。每5~6亩建一个简易可移动拆卸的鸭舍,作为鸭子休息、避护和补饲的场所。鸭舍和室外场地地基加高至与田埂相当。鸭舍长3 m左右,宽1.5 m左右,前高1.2 m左右,后高1.0 m左右,左、右、后壁和底面均采用单层彩钢板,底面用4根不锈钢立柱固定于田埂上。其中后壁设30 cm×30 cm的翻合式饲喂窗,棚顶采用双层泡沫隔热彩钢板,彩钢板均为天蓝色。
2 娄门鸭在稻鸭共作模式下的水稻种植方法
2.1 品种选择
稻谷和娄门鸭是稻田的生活共同体,一方面要给娄门鸭提供充足的活动空间,另一方面使稻谷的生产性能尽量不受到影响,最终达到双丰收的理想结果。建议选择产量高、抗倒伏、分蘖性和抗病力强、株型挺拔和成熟期适中的优良稻种,例如可选择武运粳30、南粳46和苏香粳100。
2.2 栽插密度
株行距30 cm×20~23.3 cm,亩栽1.0~1.2万穴,基本苗3.5~5.0万株。
2.3 水浆管理
栽秧后一直保持适当水层,不可将浑水排出,水少时适当填进新水,保持水层高度。鸭子从田间撤出后,待水淀清才渐渐排水或让水自然落干,以后可采用干干湿湿的灌水方法。有条件的地方也可采用搁田技术,将鸭子暂养在中心河或沟渠内,或分田块轮流搁田。
2.4 施肥与用药
稻田尽量不施用化肥、农药和除草剂,或减少用量,确保施用适期及安全性。采用稻-鸭-苕或稻-鸭-红花草模式,苕子和红花草作为下一年的有机肥。由于20只鸭子在稻田里可产生200 kg粪便,不需要追肥。鸭子在稻田里食虫草,可减少水稻病虫害,不需使用农药。
3 稻鸭共作模式下娄门鸭的养殖方法
稻田内合理培栽稻秧,保持适宜的行距和间距,采取有效的种植技术提高稻秧的成活率。种植稻秧10 d后再放入健壮的雏鸭进行驯养,其间采用驯养雏鸭、稻田放养、搁田管理和防治病虫草害等一系列饲养程序,促使娄门鸭在稻田内健壮生长,直至稻谷抽穗后才收回成熟的鸭子[2]。
3.1 驯养雏鸭
未经驯水的雏鸭直接放入稻田死亡率较高,在雏鸭7日龄时放入稻田,这就要求雏鸭有较好的适应水的能力。因此,当雏鸭 1日龄时即要驯水,驯水至7日龄。驯水一般在晴天进行,大批育雏最好在水深15~20 cm的水泥池里进行。
刚出壳的雏鸭体质弱小,体温调节能力较差,需要放置在温度较高的地方进行育雏,饲养数量较多时需要将雏鸭放在育雏舍内进行早期育雏,这样能够有效提高娄门鸭的成活率。同时要保持合理的饲养密度,以饲养50只/m2为宜。同时,每栏的饲养数量应控制在150~200只比较容易管理。
刚开始时每天饲喂6~7次,促使雏鸭尽快采食到充足的饲料和饮水,为今后的健壮生长奠定良好基础。实验证明:早期生长发育良好的娄门鸭,以后生长速度较快,具有更强的抗病能力,养殖效益更高[3]。
随着雏鸡日龄的增加要及时分群管理。根据雏鸭体重大小分成3个群体,有利于弱雏采食到足够的饲料,降低弱雏死亡率。当雏鸭生长到7日龄时,选择外界气温较高的中午将雏鸭放入稻田内,稻田水的深度控制在15~20 cm,每天驯水30 min,然后将雏鸭赶回鸭舍人工饲养。
3.2 放养娄门鸭
稻谷插秧15 d后将娄门鸭放在稻田内饲养,鸭子放养密度与稻鸭共作效果密切相关。放养数量过少,田间杂草防效差;放养数量过多,田间杂草防效虽好,但是养鸭饲料成本增加,可以按照每亩放养20只雏鸭的密度将经过训练的雏鸭放入稻田。在刚开始放养的前2周,需要在早晨、中午和晚上定时补饲鸭群。因为雏鸭还不能适应稻田生活,寻找食物的能力较差,并且自身的消化机能不健全,如果不进行补饲,很容易发生营养不良病症。
给雏鸭补饲,应选择营养全价和容易消化的饲料。当雏鸭生长到500 g时,可以将补饲次数减少1次,只在早晨和晚上补饲2次即可。补饲的饲料改用中鸭营养饲料,并且早晨的饲喂量减少一些,晚上充足补饲,以促进脂肪在组织内沉积,加强育肥效果。
在水稻生长到抽穗前半个月,要增加投喂娄门鸭的次数,每天饲喂3次,饲料改为成鸭料。饲料形状以颗粒料为主,促使成鸭增加采食量和加快生长速度,起到育肥和催壮作用[4]。
3.3 鸭稻搁田
在娄门鸭放养稻田期间,由于鸭子的影响,致使稻谷的根部无法正常呼吸空气,发育受到严重影响,生长后期容易发生倒伏现象。并且在根系不发达的情况下难以吸收足够的肥料来供果穗生长,也会导致果穗干瘪或不饱满。为了避免上述问题的产生,需要在稻谷拔节期间适度搁田,促进稻谷根系生长,有利于提高稻株的产量和抗倒伏能力。
在水稻移栽后到娄门鸭成熟前,为了满足娄门鸭的采食和饮水需要,稻田内始终存留5~10 cm的水深度。并且水稻移栽后需要开好丰产沟,垄沟长和宽均为30 cm,垄沟内也要保存一些水。
鸭稻搁田需要选择连续晴天的时候进行,先迅速将其中一片稻田的水快速排尽。为了保持娄门鸭正常采食和饮水,相邻稻田的水量不发生变化,这样在完成一片稻田搁田任务后再对相邻稻田进行搁田。
4 防控稻田病虫害和草害
正常情况下稻田内会生长许多杂草,在稻田生活过程中娄门鸭穿梭于稻谷之间,踩踏和采食部分杂草或昆虫,不仅破坏了这些杂草和虫卵的生活环境,而且还可以有效清除部分杂草,最终达到以鸭除草的作用。试验证明,娄门鸭稻田共作模式,比正常稻田的病虫害或草害的发病率明显降低[4],这也是推进娄门鸭稻鸭共作的主要目的,可为种植稻谷节省大量的农药成本和人工除草成本,最重要的是还可以减少稻谷药物残留,提高稻谷的品质和安全性。
5 娄门鸭稻田共作的效果
5.1 提高经济效益
将娄门鸭饲养在稻田中的共作模式,娄门鸭每天将粪便直接排放到稻田内会成为很好的肥料来源,并且啄食杂草和害虫,减少病虫害对稻田产生的危害,这样就会节省种植和养殖成本,进而创造丰厚的经济效益。
5.2 改善生态环境
在正常养殖家禽的过程中,家禽排泄的粪便会对土壤或水源产生严重污染。采取娄门鸭稻田共作模式,娄门鸭生产的粪便能够被稻田作为肥料来吸收和利用,避免粪便中氮类化合物对环境产生的污染。同时娄门鸭寻找杂草和虫卵作为食物,破坏了杂草的生长环境,能够抑制病菌和虫卵繁殖,进而减少稻谷发生病虫害和草害的风险,降低了使用农药的数量,这样不仅能够减少农作物的药物残留,还可以避免农药对水源和土壤产生的污染[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