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朗族聚居区茶叶虫害与应对
——以景迈山芒景村为例
2021-12-03胡广杰
胡广杰
(云南大学西南环境史研究所,云南 昆明 650091)
茶树种植在我国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中国地域辽阔,各地也形成了不同的茶树种植模式。在长期的茶树种植中,各族人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无论是茶树的培植,茶叶的采摘,还是种茶采茶中所遇到的各种风险灾害,都有自己的应对路径。澜沧县芒景村作为一个主要依靠茶生产生活的布朗族村社,在茶树种植中形成了具有民族性和地域性的茶叶应灾模式。学术界也对这种茶树应灾抗灾进行了研究。郭静伟从文化的角度对景迈山布朗族面对病虫害发生所采取的本土化应对方式进行了分析思考①郭静伟:《文化防灾的路径思考——云南景迈山布朗族应对病虫害的个案探讨》,《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9年第2期。。录丽平等人通过对景迈山古茶园的病虫害的种类、范围、危害程度等方面的调查发现,景迈山古茶园病害有十种,虫害则有十六种之多,作者也根据自己的调查,提出了多项建议②录丽平,仝佳音,马玉清,吕才有:《云南景迈古茶园病虫害调查及其防治》,《安徽农业科学》,2014年第34期。。仝佳音等人通过对景迈山古茶园的调查,分析总结了此地茶树所易发生的病虫害,研究指出,古茶园病虫害的频繁发生与古茶园原有的生态系统被人类破坏有着密切联系③仝佳音,录丽平,马玉清,吕才有:《云南景迈山古茶资源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安徽农业科学》,2015年第5期。。尽管目前学术界对于景迈山的病虫害已有关注,但可以看出,目前研究成果相对薄弱。本文笔者利用实地调研访谈和资料查询的方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景迈山芒景村应对虫灾的路径方式为案例,探讨布朗族人民应对虫灾所形成的少数民族防灾减灾模式,力求为构建少数民族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供借鉴作用。
一、芒景村茶叶种植历史
景迈山芒景村位于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城的南部,距县城勐朗坝约80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99°59'14"-100°33'55",北纬22°08'14"-22°13'32"之间。全村下辖芒洪、芒景上寨、芒景下寨、翁基、翁洼、那耐6个村民小组。截止到2019年底,芒景村共有712户2 897人。芒景村的山脉由西向东延伸,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最高海拔1 500米,平均海拔1 400米,年平均气温18℃。北邻景迈傣族村,东南邻西双版纳州勐海县,西邻糯福乡。景迈山芒景村是全国乃至世界上保存最完整、人工种植面积最大的上亿亩古茶园之一。这里有茂密的原始森林,珍贵的野生药材和各种各样的鸟兽。它一直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宝地。
芒景布朗族茶叶种植有着悠久的历史,芒景村布朗族王子苏国文老师,根据村寨老人们生前所提供的有关芒景村古茶园种植的线索,曾亲自到缅甸的布朗族聚居区进行考证,资料搜集,结果显示,芒景村茶树种植距今大概有1 800年的历史,可以说,布朗族人民与茶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据布朗族文史资料记载:“茶”是布朗族祖先在迁徙途中发现的一种绿色食品。据老人们讲:布朗族之所以如此重视茶,是因为在历史时期,布朗族族群曾染上一种传染病,几乎全族人都被感染,最后就是用茶叶才将整个族群治愈。之后布朗族先民便非常注重茶树的种植,经过数代人的发展,芒景村的茶树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布朗族是在迁徙途中发现茶的。芒景村的茶树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经过几代祖先的移植种植而成的。布朗族口传的史诗唱道:“……晚上哎冷领我们在‘亚戈给’的灰堆里滚睡,白天领我们上山寻找茁壮的野生茶苗,在寨旁栽起来。采来饱满的茶籽,在家旁育起了一片片茶。太阳出来又落山,月亮落山又出来,一日又一日,几经雨露滋润,小茶树开出闪闪的银花,大茶树开出闪闪的金花。”就这样,芒景布朗山开启了人工茶的新时代,茶树从一棵到几棵,从几棵到成片种植。经过几十代布朗族祖先的努力,终于形成了山和谷的种植规模,在芒景布朗山上形成了今天具有千年历史的古代茶园。史诗还唱道:“哎冷的脸比天宽,哎冷的心比地大,哎冷开创的人工种茶奇迹传遍天下。”芒景村的茶树种植不同于现代茶园,采用的是林下栽植的方法①苏国文编:《芒景布朗族与茶》,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7-15页。。以人为本,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原则,保持植物多样性的优势,以林下栽植为培育方式,使茶树与树木之林、数百种野花、各种动植物共存。从远处看,这是一片茂密的原始森林,当你走进它时,而你会看到一望无际的古老茶园。尽管随着社会的发展,景迈山原始森林在20世纪遭到严重破坏,但目前芒景村也在逐渐恢复林下种植的茶叶种植模式。
布朗族的祖先不仅注重茶园的种植和建设,更重要的是他们善于管理茶园,关注茶园的生态环境。在古代,芒景古茶园的周围都有护林线,这是一条从未被砍伐过的原始林带,起到了防风、防火、防冻、调节人们行为的作用。除在保护线内种植茶树外,不得种植任何农作物。茶园每棵树都被视为神树,整个茶园都被视为神山,不准砍伐森林。更神秘的是,每一个茶农都会在每一片茶田里种上一棵茶魂树。在芒景布朗山上,每个茶场举行仪式后种植的第一棵茶树是茶魂树,茶魂树的树根旁边埋有由具有民族特色的梨树制成的木桩。茶魂树的存在说明该茶地是通过艰苦创业从土地上走出来的,它已列入保护范围,有神灵保佑②苏国文编:《芒景布朗族与茶》,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20-22页。。据村民介绍,有了茶魂树,任何人进入这片茶园都应自觉遵守社会公德,不得滥砍滥伐,不得随意采摘茶叶,否则就会受到神灵的惩罚。
布朗族的祖先在采茶时注重季节,掌握茶的量。采鲜叶要注意标准,一叶一芽、二叶一芽、三叶一芽、不超过三叶一芽。一般来说,为了保证茶树的光合作用,夏季采茶较少使用。春天茶叶开采之前,要进行占卜,向茶魂树进行供奉。采茶由年长的人先进行采摘。采茶时,要明确各户之间的界限,严格遵守相关规定,绝不能超越自己的界限采茶。采摘的茶叶必须在同一天加工。茶园杂草必须每年清除两次,以确保茶树的水和肥料供应。直到现在,芒景村在种茶,采茶都会特别注重养树这一生态理念③苏国文编:《芒景布朗族与茶》,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11-12页。。尤其在采茶时,茶林最外面的茶树布朗族人民始终不进行采摘,这是为了让茶林最外面的茶树长得又高又壮,在遇到大风天气时能够抵御强风侵袭茶园。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这种利用外围高大茶树保护内部茶园的优势也愈发凸显,因为芒景村独特的气候,使得这里也经常发生干旱,在遇到干旱和大风时,由大风卷起的粉尘也会被茶园最外围的高大茶树所抵挡,使得茶园内部的茶树避免了粉尘污染。
二、芒景村茶叶虫害概况及原因
芒景村茶叶种植尽管已经有近千年的茶叶种植历史,但是对于茶叶虫害的相关文献记载相对较少,笔者通过实地调研和资料查阅,发掘整理出了近70年芒景村几次比较典型的茶叶虫害概况。
1963-1964年,景迈茶山发生茶毛虫灾害,受灾茶园1 600亩,成灾508亩①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志编纂委员会编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志》,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81页。。景迈山芒景村的茶叶虫害主要是虫害,较为多的虫害是红蜘蛛,红蜘蛛主要发生在五六月份,尤其是六月高温高湿阶段,红蜘蛛的繁殖速度极快,几天之内,成百上千亩茶园都会受到影响,远远看去黄黄的一片,对茶叶产生极大危害。这种害虫在夏季雨季到来之后,害虫被雨水冲刷而迅速减少。还有一些害虫就是茶小绿叶蝉(常年发生)、茶毛虫等。在2015年,景迈山发生了一次大的虫灾,这次虫灾发生在七月份左右,虫子是茶茸毒蛾,成灾数百亩②讲述人:CTH,男澜沧县茶叶和特色生物产业发展中心主任,时间:2021年1月28日,地点:澜沧县茶叶和特色生物产业办,访谈人员:胡广杰,莫振国。。
此外,据村民介绍,芒景村虫害主要发生在冬季之后,比较严重的是2009年和2010年,当时的虫子就是茶毛虫,大片的茶树叶子被吃光,受灾较严重的就是芒景村上寨③讲述人:SGW,男布朗族芒景村布朗族文化传承人,时间:2021年1月23日,地点:景迈山芒景村上寨,访谈人员:胡广杰,莫振国。。芒景村在1979年和1986年这两年都发生了虫灾,大面积的茶叶被虫子吃光,当时对茶叶的产量造成了严重影响④讲述人:SD,男,布朗族,芒景村村民,时间:2021年1月24日,地点:景迈山芒景村下寨,访谈人员:胡广杰,莫振国。。与此同时,学者郭静伟在经过调查也指出,芒景村在2010年以及之后的两年都发生了大的虫灾,这几年的虫灾主要是由茶黑毒蛾、茶茧等害虫引起,由于此次虫灾乃是几百年来最为严重的⑤郭静伟:《文化防灾的路径思考——云南景迈山布朗族应对病虫害的个案探讨》,《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9年第2期。,所以当地政府还专门请来茶学专家、民族学家来商讨虫灾应对策略。
尽管目前资料和访谈到的大规模的虫灾并不是很多,但是笔者在走访调研中也了解到,其实几乎每年每家每户的茶园都会发生一些不同程度虫害,所以村民们对于小规模的虫灾,自己便将受灾的茶树砍去,并不会上报政府或者采取其他措施。
芒景村虫灾一直持续存在的主要原因如下:
第一,生态环境恶化,生态链遭受严重破坏。芒景村古茶园在20世纪50年代之前,茶树的种植始终保持着林下种植的方式,采取林下种植这种模式,一方面这些原始森林能够保持土壤湿润,为茶树遮挡强光暴晒。另一方面,这些原始森林中树种繁多,很多树种具有驱虫的效果。但后来为了追求经济效益,作为茶叶保护伞的大量原始遮阴森林被砍伐,原本可以驱虫害的诸多树种被销毁殆尽。包括一些害虫的天敌鸟类等生物被大量捕杀。大量驱虫树种和鸟类等生物被砍伐和捕杀,导致原本依靠自然生态形成的驱虫生态链模式被破坏,给予害虫侵害茶树提供了机会。
第二,种植模式发生改变。在上个世纪后期,村民为了获取更高的茶叶经济利益,一方面砍伐森林进行售卖,另一方面则依靠扩大茶树种植面积,依靠茶叶产量提高来提高收入。将大片森林砍伐,种植茶树,改变了原本的林下种植模式。不在森林中种植茶树的这种模式当地人称为台地茶。这种台地茶的典型特点就密植,大量茶树密密麻麻的种植,村民依靠产量提效益。据布朗族王子苏国文老师介绍,这种茶树种植模式,茶树茶地始终暴晒在太阳之下,由于没有遮阴森林的保护,茶叶的品质也相对较差。由于台地茶是密植模式,茶林中杂草丛生,难以祛除,鸟类、兽类等生物无法在茶地内进行生存活动、茶树非常容易发生病虫害,而且病虫害发生频率高、破坏性大,村民损失严重。
第三,受气候条件影响。据相关资料记载,澜沧县1978-2005年间,年平均气温19.6℃。整体上1月最冷,月平均气温13.2℃;6月最热,月平均气温23.5℃。总体来说,气温相对温暖。此外降水也具有明显的干湿两季,雨季主要集中于每年的5-10月,雨水占全年的88%左右,干季时间则相对较长在每年的10月至次年的4月,雨水也仅占全年的12%左右①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志(1978-2005)》,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73页。。芒景村所生活的区域也正是典型的冬春季节干旱少雨,而且气温较为温暖。温暖干燥的气候条件导致大量害虫能够顺利度过冬季,到春季进行大量的繁殖形成虫灾。
第四,茶园管理不当。布朗族人民一直认为茶树是其祖先留给自己的宝贵遗产。不能够随意破坏。这种理念也是茶园虫害多发的重要因素。因为茶树生长到一定高度或者围度需要适当的修剪,定期为茶树进行修剪,一方面能够将躲在茶树中的害虫祛除,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茶树的成长。芒景村布朗族人民未能够对茶树进行合理定期修剪,这就为害虫提供了较为安全稳定舒适的生存环境,为下一年虫害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三、虫灾的应对方式
芒景村在长期的茶叶种植过程中,总结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应对茶叶虫害的方式,笔者在调研的过程中了解到,芒景村在茶树的种植培育中始终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进的生态理念,在面对虫灾的发生不使用化学农药,而主要依靠的是祭祀祈祷,其次是人工生态防治,而这其中又分为灾前的预防与灾后的应对两种方式。
(一)灾前预防
芒景村在长期的茶叶种植中,总结摸索出茶叶虫害可能会发生的灾害尤其是虫灾。在灾害发生之前会举行一些祭祀仪式也就是举行一些仪式来庆祝本民族的节日。这其中主要是山康茶祖节、开门节、关门节以及丰收节(布朗族称“干讷节”)等。山康茶祖节是芒景村最为盛大的民族节日,其他节日次之。但是庆祝这些节日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就是祈求先祖神灵保佑本民族平安健康、无灾无难、年年丰收等。干讷节是每年大概在每年的十二月份举行,到本村的茶魂台,在茶魂台前摆上贡品,然后在茶魂台上插上一只竹竿,在竹竿上绑上一只鸟和一些花,全村载歌载舞,庆祝一年的丰收,祈求来年也像今年一样全村无病无灾,岁岁丰收。干讷节共持续七天,前六天为了不影响农业生产,全村人民晚上一起到茶魂台,第七天白天到晚上一直都有人,大家载歌载舞,祭祀神灵。通过一系列的节日庆祝,祭祀祖先神灵,布朗族人民始终相信茶叶等各种农作物都会取得丰收,无灾无难。
除了举行大型的祭祀活动祈求祖先神灵进行保佑以外,芒景村布朗族人民也会根据时节适时地防控虫灾。首先就是对于采茶,布朗族人民在采茶的过程中就已经在刻意的进行虫灾防控了。芒景村布朗族人民的采茶主要是春、夏、秋三季,由于春茶品质高,口感好,能够获取更高的经济利益,村民们会尽可能地多采一些,但是也不会全采。到了夏季,茶树更为茂盛,虫害也多发生,村民们在采茶时,每棵茶树就会刻意留下三分之一的茶芽不进行采摘,这样做的目的是,由于夏季雨水丰沛,降雨时间长,虫子在降雨期间难以觅食,等待天气好转,村民们留下的三分之一的茶芽也难以满足大量害虫的需求,虫子也会大量的饿死,从而降低虫害发生的概率。
再有就是芒景村人民利用自然条件来避免虫灾的发生。这种依靠自然条件来避免虫灾发生的形式就是在雨季时节,村民们不进行采茶,之所以在雨季村民不进行采茶的主要原因是,一方面雨季采茶,村民行动不便,也不利于茶树保养;另一方面,在雨季来临时,大量的害虫也需要躲雨,长时间的降水,导致大量害虫要么被雨水冲刷掉,要么由于长时间未进食而饿死,剩下的极少部分在天气转晴之后,由于人们迅速采摘茶芽,虫子得不到食物,最终也会饿死。
可以说,芒景村布朗族人民利用自己本土化的生态知识体系,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借助自然条件等方式预防虫害发生的各种措施,可以说,极大地降低了虫害发生的概率,是一种生态的,有效的方式方法。
(二)灾后应对
随着时代的发展,芒景村在灾害发生后的应对方式也有了新的变化,除了利用传统的祭祀祈祷方式来祛除灾害,也在政府的帮助下采取了一些生物控制的方法,但是主体的应对方式依然是通过祭祀来应对灾害的发生。
第一,祭祀消灾。
对于茶叶发生虫害以后,芒景村首先就是要进行祭祀,期望神灵将虫害祛除。祭祀活动的具体过程就是,在祭祀之前尤其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要问卦,也就是占卜,向神灵询问是否可以祭祀,可以祭祀,然后再确定祭祀的地点、时间。对于占卜,芒景村这边称作鸡卦也称为鸡卜。历史上对鸡卜的记载最早可追溯到《史记》:“是时既灭南越,越人勇之乃言‘越人俗信鬼,而其祠皆见鬼,数有效’。昔东瓯王敬鬼,寿至百六十岁。后世谩怠,故衰耗。乃令越巫立越祝祠,安台无坛,而以鸡卜。上信之,越祠鸡卜始用焉”①(汉)司马迁:《史记》卷12《孝武本纪》,中华书局点校本,1974年,第478页。。鸡卜这种占卜方式在云南少数民族日常生产生活中也较为常见,各民族在形式和内容上可能略有不同。芒景村布朗族人民的鸡卦(鸡卜)形式就是用鸡(鸡是红色公鸡)的骨头进行占卜,这个骨头是鸡翅根上的骨头。在杀鸡前你要说清楚需要问什么,为什么打卦,之后再将活鸡用手活活掐死,然后将需要占卜的两根鸡骨取出。这些鸡骨上会有细微的小孔,如果没有小孔说明卦象更好,之后用牙签(之前是用小木棍)插在小孔上。然后将两根插上牙签的鸡骨合在一起进行观看卦象。这种鸡卦不是只看一个,是需要杀7只鸡,看7只鸡鸡骨所呈现的卦象。对于祭祀地点的选择,如果是个别家发生病虫害,那自己在自己家祭祀杀一只鸡即可②讲述人:NB,男布朗族芒景村布朗族文化传承人,时间:2021年1月25日,地点:景迈山芒景村下寨,访谈人员:胡广杰,莫振国。。如果全村发生大面积的病虫害,则就用七只鸡所呈现的卦象进行选择地点。倘若卦象显示东南西北这几个方向都不适合,那就直接选择在山上的茶魂台祭祀,祭祀的地点不固定,每次祭祀还要根据卦象在进行选择。笔者在调研中也了解到,祭祀地点除了山上的茶魂台以外,其实选择主要在大路旁边,这是因为在大路旁边,路过的人比较多,大家会向神灵说一说希望消除灾害,祈求平安,这样更多的人进行祈求,祭祀会更灵③讲述人:NB,男布朗族芒景村布朗族文化传承人,时间:2021年1月25日,地点:景迈山芒景村下寨,访谈人员:胡广杰,莫振国。。此外,不管每年发不发生灾害,在每年的4月18日(农历)都会到山上祭祀,祭祀的是茶魂神(说到茶魂神,进入布朗人的每一块古茶园里,都可以看到一棵特殊的茶树,茶树根上栽有一棵神桩、一个供竹篮、一棵“精杆桩”(又叫仙人掌)、一棵鸡蛋花树。看上去这棵茶树要比其他的茶树更大更高,这就是布朗人的茶魂树了),祈求茶叶发芽发的好,各种农作物丰收。祭祀时,男人在女人前面,全村老少都可以参加,本寨在外面务工的人员都务必要回来。对于祭祀的时间来说,遇到灾害祭祀的日期主要选择每月的农历的初七、初八、十四、十五比较好。祭祀的贡品由芒景村集体出7只鸡,还要摆出100桌饭,但实际上没有这么多,它名称叫作百桌饭,也叫百家饭,每家都要有,都要贡献物品,家里面有什么东西都可以拿来,但不能缺一样东西,就是这个酸茶。酸茶要用比较老的叶子来泡,要放在那种竹筒里面,再在窖子里闷上几天,酸茶人是不吃的,这是神吃的,它很神圣。这种酸茶(布朗族称为“勉”)是贡品中的特殊品种,象征着庄重严肃;是贡品中最高档的,一般的人不食用,它象征着高贵、富有。酸茶是神的用品,缺了表示你不是真心实意了。祭茶神也是祭万物神灵,万物神灵包括了害虫,包括了所有的病,叫作万物神灵。大家都要在那里吃一顿饭,我们没吃之前就要让那些万物神灵先吃饱,等于表明了我们很尊重你,很尊重大自然,希望你们不要来破坏我们的茶叶,要保佑我们,你看我们宁愿饿肚子都要让你们吃饱,所以你们要慎重地考虑一下我们的生存问题,你们不要来破坏我们的茶叶,因为我们是以茶为生以茶为命的民族。等到经念完了,就等于神明吃完了,吃好了,这时全村人就开始动筷子吃饭。念经的人数是根据茶叶虫害决定,有时七八个,有时一两个,虫害越严重人越多,虫害严重就念大经,虫灾小就念小经④讲述人:SGW,男布朗族芒景村布朗族文化传承人,时间:2021年1月23日,地点:景迈山芒景村上寨,访谈人员:胡广杰,莫振国。。据南老师回忆在2018年芒景村发生了比较大的虫灾,当时就是通过看卦祭祀,将虫灾消去。
芒景村在更早的时期,生活水平并不是特别高的时候,占卜主要是利用谷物。利用谷物进行占卜就是称为谷子卦,形式比较简单,就是用鸟吃过的谷子用手捏一小撮,数一数,双数为好,单数则不吉利。具体来说则是,选谷子是有严格规定的。要鸟吃过,然后从鸟肚子里取出。鸟一般是选择斑鸠,将斑鸠杀死取出其所吃的谷物。这种从鸟肚子里取出的谷子是永远保存的,只要不弄坏就行。具体的占卜就是将取出的谷子放在一个容器之中,容器顶在头上,然后用手捏出一小撮,数一数捏出多少个谷子。谷子如果是双数则代表是好,可以进行祭祀,通过祭祀虫害肯定会消除。如果谷子数是单数则不好,代表这是对自己的惩罚,神灵不让你祭祀。谷子卦是比较简单的一种占卜方式,但这种简单的占卜方式至今仍然在沿用①讲述人:SGW,男布朗族芒景村布朗族文化传承人,时间:2021年1月23日,地点:景迈山芒景村上寨,访谈人员:胡广杰,莫振国。讲述人:DWK,男布朗族澜芒景村村民,时间:2021年1月26日,地点:景迈山芒景村上寨,访谈人员:胡广杰,莫振国。。
第二,生态减灾。
生态减灾主要是借助生物与物理减灾的方式进行。随着社会的发展,为了更好地保护古茶园,芒景村在政府的帮助之下,也采用了一些生态减灾的应对方式。主要的生态应对方式包括利用杀虫灯、粘虫板、种植遮阴树等。
目前芒景村应对虫灾始终秉持绿色防控的理念。利用生物技术解决,主要是使用粘虫板、杀虫灯。据了解,粘虫板芒景村用的是黄色粘虫板,将粘虫板挂在茶树行间,在粘虫板上利用性诱剂来诱捕害虫粘到板上。使用粘虫板生态环保、成本低、效果好,全年使用可以大大降低茶叶虫害的发生。第二种则是杀虫灯,利用杀虫灯是出于昆虫见光聚集的这样一种原理,杀虫灯多种多样,整体上杀虫灯都是利用太阳能,有的灯是装电,利用电将虫子电死,有的则是装水,将虫子淹死。当然,一些人会担心,在使用粘虫板和杀虫灯的时候,一些益虫也被杀死了,其实这是不用过于担心,因为这两种方式只会把害虫整体的数量降低,降低在茶树生长的可控范围之内,不会完全的消灭,并不会破坏生态平衡②讲述人:CTH,男澜沧县茶叶和特色生物产业发展中心主任,时间:2021年1月28日,地点:澜沧县茶叶和特色生物产业办,访谈人员:胡广杰,莫振国。。目前在茶叶虫害的现代化防治当中,利用杀虫灯与粘虫板已经较为普遍,国家也较为提倡。一方面利用这种方式可以大面积的将有害虫类杀死,最大限度地免除了农作物受灾的损失,另一方面,这种方式较为生态环保,依靠太阳能等自然资源是生态化农业发展的实践者,也是充分体现了布朗族人民的生态发展观。
再有则是在茶地种植遮阴树。茶地种植遮阴树可以说是一种更为生态,更为环保,能够实现生态与经济双丰收的减灾路径。具体来说,种植遮阴树主要起到的作用就是改善茶叶生长环境,增加有益生物,依靠生物控制的手段,减少虫害的发生。当然,在茶地种植遮阴树并不是随意选择树种,这些树种的选择是经过科学实验筛选出来,这些树木像肋果茶、旱冬瓜、冬樱花、黄樟、云南栘木衣等,茶林中种植的这些树木主要是有益于或者能驱虫的树木。在选择树种时,也会进行综合考量,比如不会选择叶子过大的,因为叶子太大则会影响茶树的光合作用。通过在茶园种植这些遮阴树,一方面这些树能够驱虫,另一方面这些树能够让茶树避免缺水时期阳光过度照射造成茶树因干旱枯死③讲述人:CTH,男澜沧县茶叶和特色生物产业发展中心主任,时间:2021年1月28日,地点:澜沧县茶叶和特色生物产业办,访谈人员:胡广杰,莫振国。。当然,芒景村在虫害发生但不太严重的时候,芒景村还有一些更为直接的方式,那就是直接将有虫害的茶树悉数砍掉,然后将其烧掉,这样就很好地解决了茶树虫害的传播影响,茶树次年还会继续发芽长出。
四、虫灾应对方式的效果及反思
芒景村在面对虫灾所采取的灾前灾后的应对方式,无疑是本民族应对虫灾独特的灾害应对文化,影响深远。但纵观深思芒景村虫灾的应对方式,可以说整体上喜忧参半,这是因为,笔者在调研走访的过程中了解到,目前芒景村虫害的发生,主要依靠的仍然是通过祭祀祖先神灵来预防解决虫灾,其次才会采取一些生态的现代化措施。
首先,芒景村在面对虫灾发生之前,积极的举办本民族的节日,祈求祖先神灵保佑。通过庆祝本民族的节日,一方面能够在心理上给予芒景村布朗族人民安慰,在祭祀过祖先神灵之后,茶树等农作物将会茁壮成长,取得丰收,自己可以安心的进行农业生产。另一方面芒景村布朗族人民每年通过庆祝节日活动,也是传承本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通过庆祝本民族节日,能够让布朗族人民传统的祭祀仪式,民族歌谣,民族歌舞,民族服饰等各种文化不断地传承延续。此外,在开展民族节日活动时,全村老少都会参加,这让原本可能处境不利或边缘化的家庭因此可以取得一定程度的平等,这暂时缓解了村庄内部的紧张局势。整个村庄的全体居民都参加,这可以在外面塑造整个村庄的全局形象,使村民有一种归属于集体的感觉。促进村庄内的团结,并增加人口的凝聚力。
其次,芒景村在虫灾发生之前利用本土化的知识体系依靠自然条件消灾的形式是生态的有效的一种方式。通过减少采芽数量和雨季不采茶的理念,充分利用自然条件,使得大量的害虫在未造成茶树损害的情况下就已经死去。这既有利于茶树的生长,也有利于保持自然生态的平衡,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因地制宜的方法。
最后,虫灾发生之后芒景村积极地采取祭祀与人工消灾的方式是值得肯定的。一方面灾后祭祀本身就是少数民族在应对灾害所形成的一种应灾文化,通过祭祀,能够进一步提醒本族人民要行善积德,只有此,祖先神灵才会保佑,茶园才不会发生灾害。另一方面,芒景村布朗族人民能够在祭祀消灾的基础上,积极采用生态化的现代化减灾方式,有效地减轻了虫害。这充分体现了芒景村布朗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之中所秉持的生态发展理念,是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路径。
尽管芒景村布朗族人民在茶叶虫害的应对方面有诸多值得肯定的地方,但是我们也应该进一步客观地思考依靠祭祀消灾的这种应对方式。
首先,对于灾害发生前后所采取的祭祀方式。通过祭祀这一方式来消除灾害,客观上是难以实现的一种行为。频繁的祭祀及举办本民族的节日活动,一方面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笔者在调研访谈的过程中也了解到,芒景村在举行大型节日活动的时候,全村人民都要参加,包括在外的本村人员。祭祀需要提摆上大量的贡品,全村人员在节日活动期间也都不进行劳作,这无疑是金钱和时间上的双层浪费。应该在保持本民族文化传承的基础上,合理安排民族节日的庆祝活动。
另一方面,在应对虫灾以及其他灾害,应对的形式应该多样化、生态化。芒景村所采取的通过祭祀消灾,客观上是难以实现的。而借助自然条件,如雨水冲刷等,还有粘虫板、杀虫灯、种植遮阴树这些方式,其实是很好尤其值得推荐的方式。但这其中也有个问题值得政府的关注,在推广粘虫板与杀虫灯等现代化的措施时,政府应考虑到布朗族人民目前的知识文化水平,笔者在调研走访中了解到,布朗族人民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所以在利用粘虫板与杀虫灯等设施时,政府人员应该及时地进行指导,最大程度提高布朗族人民的现代化治虫技能。与此同时,芒景村布朗族人民在结合有效生态的虫害消除技术手段的同时,也应积极培育,改良茶树品种,在保证茶叶品质的情况下,及时的培育嫁接新的抗灾能力强的茶树苗,以此来改善茶树虫害的状况。
最后,芒景村布朗族人民要始终传承本民族发展模式,秉承生态发展的理念,继续发扬传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观念。在当今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时期,芒景村布朗族人民茶树种植,采摘的生态发展观,是当今时代的需要,是芒景村发展的基石。
五、结语
芒景村面对虫灾的应对措施尤其是虫灾发生前后的祭祀活动是本民族独有的民族灾害文化。这种民族灾害文化的存在与发展,对于本民族在生产生活,生存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这种依靠祭祀来消除灾害无疑是难以实现消灾这一目的的行为。本族人民应在正确的指导之下,以科学的思想观念应对灾害,在通过传统祭祀活动慰藉族人心理的基础之上,应积极学习更多现代的,有效的,生态的应灾技术。芒景村上万亩的古代茶园是布朗族的祖先留给后代的宝贵遗产。它是国内和世界独一无二的,是中国茶市和普洱茶之都的历史见证,是中国国家古代茶文化的典范,是布朗族人们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