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园丁 大情怀

2021-12-03王伟林

苏州杂志 2021年5期
关键词:朱文苏州市篆刻

王伟林

汤东来是原苏州市十五中的美术教师,后因学校合并他便成为市三中的退休教师,今年已86岁。他也是我们苏州市书法家协会和东吴印社的前辈。我和汤老见面不多,但印象颇深。在我担任市书协驻会秘书长期间,因工作关系得识汤老。记忆中他每次来协会送交展览作品,话虽不多,但人特别谦和,彬彬有礼。后来因工作变动,见汤老的机会也渐渐少了。

今年开春,经苏州国画院名誉院长周矩敏先生引荐,我认识了汤老的女儿克冰,方知她正为其父编印书法篆刻集而奔波忙碌,我有幸成为这本集子的第一批读者。蒙汤克冰的悉心介绍,我这才知道汤老退休以后的日子有多么的不易!1991年他从死亡线上挣扎出来,紧接着又数年与病魔顽强抗争,不管病痛如何折磨,外界又发生什么,他手中的毛笔和刻刀始终没有放弃,随着年岁的增长,内心对书法篆刻艺术的热爱反而与日俱增。于是一幅幅从心底流淌出的笔墨和一方方饱含深情的印章成为他古稀和耄耋之年生活的全部寄托!

我是怀着惊讶的心情,花了整整两天时间一口气拜读完汤老作品集的样稿,一百数十件充满古意又带着油墨香的作品,着实让我眼睛一亮并对汤老心生敬佩。其书法篆、隶、行、草无不涉猎,尤以篆、隶浸淫传统更加深入。其篆刻则朱白相通,大小皆能,方寸世界变幻无穷。从书法作品的落款和印章的边款知,收在集子中的这批作品创作时间较早的是20世纪80年代初,最晚是今年的,整整跨了四十年,其中大量的集中作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的这二十多年,恰好是汤老退休以后这段光阴。可知其在教育工作岗位退下后,有更充裕的时间和更宽松的状态潜心于书法篆刻的研习。

当代书法从20世纪80年代“书法热”以来发展到今天已进入到展厅时代,书法篆刻的审美表达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呈现鲜明的时代特色,突出表现在对形式的追求已成为风尚。然而,展厅文化的发展也同样暴露出诸多弊端,书写者文化修养的缺失导致作品审美品格的日趋下降。这一现象反映在年轻作者身上尤其突出。于是书坛开始呼吁文化的回归,呼唤植根传统,强调艺文兼备。而今天面对汤老的书法和篆刻作品,我们很难见到当下展厅文化中年轻作者身上那种浮躁之气,而相反,他的每一件作品都那么中规中矩,这种在大多数人看似平淡甚至保守的审美追求显示的恰恰是创作者植根经典、敬畏传统的自信和自觉:不事张扬,更不故作姿态。无论是篆、隶书风还是行、草书风,都能取法乎上,于经典中走来。他用功最多也最痴迷的莫过于篆书了,举凡甲骨文、大篆、小篆都有涉猎。其间最有心得的要推《散氏盘》和《石鼓文》了,写来既得奇拙古厚之趣,又不失活泼典雅之韵。书法上的这种积累和修养又为其篆刻的意境开掘带来生机,这也印证了“印从书出”的古训。无论是汉印一路,如白文“苍翠”“美意延年”“名园依绿水”“人醉丹青春不老”,还是甲骨文入印,如朱文“千秋”;也不论是巨印,如朱文“乾坤清气”,白文“苏州市吴昌硕研究会”“寿而康”,还是小印,如朱文“丁亥”等,均能得心应手,别开生面。一个疾病缠身的退休老园丁如此勤奋地在传统文化的园地里耕耘不辍,探索前行,着实难能可贵。而当他的作品不时亮相于苏州阅读节活动,亮相于抗疫展览、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展览、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展览,便焕发出别样的风采!透过这些饱含温度的笔墨,我们感受到作者热爱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热爱伟大的祖国、热爱伟大的人民,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炽热情怀。真诚祝愿汤老身体康健、艺术之树常青!

猜你喜欢

朱文苏州市篆刻
Prediction of quantum anomalous Hall effect in CrI3/ScCl2 bilayer heterostructure
苏州市纤维检验院
苏州市“从前慢”书吧室内设计
热闹的大山
篆刻
Teacher:Teacher—dominant or Student—centered
发现木耳
养生八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