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子宫肌瘤的相关性分析

2021-12-03佘昊清高祯王明波

妇产与遗传(电子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肌瘤淋巴细胞血小板

佘昊清 高祯 王明波

子宫肌瘤是子宫良性平滑肌肿瘤,影响育龄妇女的健康,是妇科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常见症状有:月经异常、长期经量增多可出现贫血、肌瘤增大时压迫膀胱出现尿失禁、压迫肠管出现便秘;同时也影响生育能力,妊娠过程中增加了并发症的发生[1]。子宫肌瘤也是女性子宫切除术最常见的原因之一。目前,关于子宫肌瘤发生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众多危险因素与子宫肌瘤的发生有关,包括生物学因素,种族因素和生活饮食方式等[2]。子宫肌瘤的流行病学调查提示肌瘤与炎症反应有一定相关性。炎症与肿瘤的关系于19世纪已有相关研究,系统性炎症反应和肿瘤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是恶性肿瘤症状特点之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leutrophil lymphoyte Ratio,NLR)与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to-lymphocyte ratio,PLR)作为新型炎症标记物,在心血管及肿瘤疾患中常用于疾病预后的监测,是较为稳定的炎症状态反应指标,有容易获取、医疗资源消耗低等优势。但良性肿瘤如子宫肌瘤与NLR、PLR研究较少,本研究分析NLR和PLR与子宫肌瘤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3-4]。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东莞东华医院手术治疗且病理诊断为子宫肌瘤患者265 例(A组),患者平均(41.58±6.68)岁,有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或既往有卵巢恶性肿瘤或交界性肿瘤病史的妇女不包括在内。健康女性、输卵管生殖手术但没有子宫肌瘤证据的女性为对照组,共计251 例(B 组),患者平均(38.84 ± 11.89)岁。记录两组人员妊娠次数、分娩次数、月经周期、经期情况,测量BMI,两组均进行术前血常规检验。

二、实验样本的采集及检测

(1)血浆和全血标本采集:所有被检者均于入院后第二天清晨空腹抽静脉血6 mL,一次性使用真空采血管,添加剂(抗凝剂)为EDTA-K2。

(2)血常规:血常规检测采用SYHN1X自动血液分析仪,采用电阻抗法血液分析仪,试剂为仪器配套试剂。

三、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妊娠次数、分娩次数、月经周期、经期情况、BMI差异。

(2)比较两组PLR和NLR差异。

四、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

结 果

一、一般人口学特征

肌瘤组女性经期时间较对照组长,BMI 指数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比较孕、产次、月经周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详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二、检验项目比较

两组的血红蛋白、血小板、中性粒、淋巴细胞、PLR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NLR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检验项目比较

三、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资料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

通过Logistic 回归分析发现血红蛋白、血小板、中性粒、淋巴细胞、PLR对于子宫肌瘤的预测准确率为71%,对于对照组预测准确率为69.3%,总体的预测准确率为70.2%。目前尚未应用于临床,预测的精准度也不够,但是对于子宫肌瘤的预测研究有一定的价值(详见表3)。

表3 研究对象血红蛋白、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PLR、白细胞与子宫肌瘤关系的Logistic回归分析

讨 论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道最常见的肿瘤之一,许多患者无明显症状,很难真实评估其发病率,目前其发病机制也尚未明确。许多研究认为肌瘤与炎症存在一定的关系。最近的研究表明,良性和恶性肿瘤与全身炎症有关,均有继发性血液学的异常,认为炎症通过多种机制在肿块的生长和发展中起关键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有研究认为子宫肌层细胞分泌和释放促炎和抗炎性细胞因子,这些细胞因子能够激活循环中的固有免疫细胞和适应性免疫细胞,从而对该器官的内稳态产生负面影响[5-6]。

另一些研究认为子宫肌瘤的发生与生长因子相关,生长因子刺激多种信号通路后,调节炎症细胞增殖,促使血管生成和纤维化,炎症可能是肌瘤纤维数量、大小、坏死、水肿的因素之一[7]。Plewka等人将生育年龄阶段与绝经前女性的肌瘤进行免疫组化对比,发现肌瘤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环氧化酶2 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明显高于同组织中相邻非肌瘤纤维[8]。

NLR和PLR是目前公认的新型炎症标志物,临床收集过程简单、方便、快捷。

两者在肿瘤疾患研究中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已在不同肿瘤疾病中被广泛发现如食管癌、胃癌、肺癌及大肠癌等[8-10],被认为是肿瘤潜在的预后预测因子。NLR、PLR 升高对于多种类型肿瘤的预后有一定提示作用,Nakayam 等认为NLR>2.37,胃癌发生腹膜转移的风险升高[11]。

子宫肌瘤作为良性肿瘤,关于NLR和PLR的研究不多,本研究中NLR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0)。同时,本研究发现肌瘤患者BMI 大于对照组,在子宫肌瘤患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中发现肌瘤的发生与肥胖关系较为密切,认为肥胖可导致体内内分泌胰岛素发生改变,胰岛素抵抗后引起一系列炎症反应的改变[2]。本研究还比较了其他常用的指标,如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和血红蛋白在两组间的水平,结果显示: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和血红蛋白在肌瘤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提示炎症水平也可能是促使子宫肌瘤发生发展的影响因素,其原因可能是炎症细胞募集到损伤部位后激活胶原的成纤维细胞,产生纤维化反应,这些成纤维细胞常被炎症信号激活后负责组织内稳态,而表达过激时常可发生病理性纤维化。

在Protic 研究中发现平滑肌瘤内部和邻近组织中有大量CD68 阳性巨噬细胞。而远处无肌瘤的自体子宫肌层,肌瘤的巨噬细胞数量明显减少,认为巨噬细胞在修复、瘢痕形成、肌成纤维细胞募集、激活有着关键作用。同时还发现富细胞性平滑肌瘤中炎症细胞数量较多,细胞外基质减少。因此,炎症在肌瘤的形成、数量中扮演着重要角色[12]。在恶性肿瘤疾患中,病情程度受炎症、营养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在NLR当中,中性粒细胞的增殖可释放肿瘤坏死因子、蛋白酶等物质抑制淋巴细胞,抑制机体免疫状态,进而加速肿瘤细胞的增殖、分化,改变恶性肿瘤患者的体内微环境[13-14]。而子宫肌瘤为良性肿瘤,以占位性生长为主,虽发病机理不排除与炎症相关,但肿瘤细胞破坏、增殖能力、免疫抑制不如恶性肿瘤细胞侵蚀性强。

本次研究中两组PLR 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LR在多种不同炎症状态中的意义均有报道[15]。程迎迎研究认为PLT为反映炎症的常用指标,感染和血栓形成过程中释放的细胞因子可影响其结果,认为PLR的升高可能是NLR升高的继发反应[16]。有研究认为,炎症性关节炎患者血小板活化增加。血小板是来自骨髓巨核细胞的无核碎片,通常被认为是凝血和血栓的重要介质,在调节免疫和过敏性炎症方面发挥重要作用[17-19]。激活的血小板不仅可以产生生长因子如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和转化生长因子β,也可以释放趋化因子,在血管炎导致的血栓形成中发挥作用[20]。

综上所述,子宫肌瘤发病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引起,本研究提示两组患者PLR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NLR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LR和NLR是目前公认的新型炎症因子,子宫肌瘤与炎症机制的启动相关的结论证据不足,但仍不能完全排除其有效性,仍需要更多数据及研究进行探讨。

猜你喜欢

肌瘤淋巴细胞血小板
低氧暴露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献血间隔期,您了解清楚了吗?
遗传性T淋巴细胞免疫缺陷在百草枯所致肺纤维化中的作用
甲状腺切除术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与术后感染的相关性
富血小板血浆盒联合头皮微针引入生发液治疗雄激素性脱发
45岁及以上未绝经多发子宫肌瘤患者子宫肌瘤剔除术后残留、复发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腹腔镜在子宫肌瘤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异形淋巴细胞与T细胞亚群的相关性分析
海扶刀对比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效果
血小板偏高对身体的危害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