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求职心理学视角下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就业对策调试的实践应用

2021-12-02马雷罗芯宇于新柳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5期
关键词:物流管理专业高职院校

马雷 罗芯宇 于新柳

摘要:在我国经济体系中,物流行业带动着各领域经济的增长,但在物流行业发展中,其人才缺口增加,物流管理专业人才需求量提升。高校作为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主要培训场所,其教育教学质量关系着物流人才培养的整体质量。但是在我国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实践中,仍存在学生积极性不足、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要求高校持续推进专业教学改革工作,创新、完善物流人才培养体系。

关键词:求职心理学;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就业对策

引言

伴随着知识经济的深入发展,物流行业成为新经济增长点,我国国民经济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应大力发展物流行业,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物品流通需求。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物流教育模式也应进行创新发展,在我国新发12类紧缺人才中,现代物流人才已被纳入其中。物流人才的长期缺乏容易导致我国物流行业发展迟滞,因此高校有责任承担为物流行业培训物流人才的光荣使命。

一、高职物流毕业生求职心理问题分析

(一)期待与焦虑

同学们一方面期待赶快毕业,期待在物流领域一飞冲天,大展身手。另一方面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担心专业能力不够,面试表现不佳,顾虑在智能化作业和数字化运营等先进专业技术知识的掌握不足,其求职心理产生紧张焦虑等情况。

(二)兼得与纠结

同学们求职过程中也会出现“鱼”与“熊掌”都想兼得的心态,例如:既要工作岗位好又要工资待遇高;既要工作时间灵活又要具备物流专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既要离家近又要氛围洽等条件。但从一般的求职需求来看,只会满足某个或某些条件,产生纠结不定、优柔寡断的情况,一方面是源于性格的原因,另一方面是对自身水平和物流供应链岗位(群)认知不够,未能准确分辨对己而言哪些条件最适合自身。

(三)从众与依赖

其心态的核心大多表现为缺乏自己独立的思路与判断,盲从跟风同学或大众潮流,总结分析为一句话就是“事少、钱多、离家近”[2],与其相对的就是依赖思想严重,一心只放在人情社会中“等、靠、要”的想法中,主动接受“慢”就业,依赖家里托人安排相应的物流岗位,丧失了自身求职的主动性和独立性。

二、物流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一)教师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重视不够

随着现代化、智慧化物流的发展,物流行业对物流人才不仅要求具备理论知识、实践操作,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由于目前高校的物流专业教师自身的物流实践操作能力、创新能力不够,导致教学中仍然只能多重视理论,弱化学生的实践操作、创新能力,对学生的综合素养的培养是不够的,成为了物流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一个难题。

(二)校企合作形式化

目前大多数企业为学生提供了教学实习和毕业实践岗位,让学生走到企业了解真实的岗位状况,实习专业岗位工作内容,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但是,大多数物流企业为学生提供工作岗位的目的都是为了获得薪资较低甚至免费的劳动力,于是企业为学生提供一些劳动力的岗位,如:快递分拣、打包、装卸搬运等,导致学生参与实践操作的积极性不强,严重缺乏动力,影响学生的培养质量。即使校企合作提出需要为学生提供各种有意义的工作岗位,企业也因为学生实践周期不长、影响工作岗位效率、担心出錯等原因难以实现,造成校企合作流于形式化,失去了校企合作的真正意义。只强调合作的形式,而忽略了合作的深度,导致高校物流管理难以培养出高素质、专业化的复合型物流人才。

三、就业对策调试在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实践应用

(一)“全程化”开展大学生职业规划

针对物流管理专业开展“全程化”职业规划,不仅指的是在上学期间就业指导的讲授,如:提高同学们职业规划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更加客观、全面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个性特点和专业岗位倾向,同时开展线上生涯测评、性格测试、价值观测试、岗位倾向测试、创业能力测评等,以便减少毕业时就业求职心理问题的负面影响。“全程化”还要向前发展为:高校进高中或生源基地时,专家讲师或宣传团队对同学们所要报考的物流管理专业进行引导和启蒙;向后延续为:现代物流管理的毕业生的就业帮扶、物流系统技术培训、追踪反馈等贯通学生求职就业的全过程。

(二)坚持“理实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思路

目前,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同样面临着物流行业脱节、学生职业能力较差、与该行业需求不平衡等问题。因此,教师应摒弃传统的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方法,以学生职业技能需求为导向,坚持“理实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思路。同时通过教学、学习、实践等活动的融合,实现高效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模块化、技能价值化、实践流程化目标。在此期间,高校应为教师、学生打造开放式的教学空间,引导教师在理论讲授的前提下,从项目设计、专业教学研究、工作场景开发等方面,创新该专业学生的教学方法,融入更多趣味性、新颖的教学元素,强化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在物流管理专业技能学习中的积极性。例如某学校在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积极落实“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将校企合作的企业作为物流专业教学实践的场所,让学生将企业作为“教师”,直接体验物流管理中各理论知识的运用,深入地理解物流管理的基本流程。

(三)建立家校合作联系机制

家校合作人才培养需要家庭与学校的充分沟通,及时召开线上和线下模式的家长会,沟通学生目前存在存在的问题,及时建立沟通联系,让家长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目前所处的学习状态和成绩。同时,高职院校可以将各任课专业老师与辅导员同时加入家校校合作平台,对学生的具体学习和生活状况进行合理统计,帮助学生分析学习的优缺点,实现职业生涯规划。同时,高职院校应利用合理的社会与企业资源,为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就业与职业规划,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家长与学生的就业恐慌。学校通过收集整理共性方面的问题,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温暖的环境中成长。

(四)完善物流行业从业资格认证制度

因目前高校学历教育的时间较长,而我国物流人才奇缺,为了解决物流人才缺乏问题应加强物流行业职业教育,推进从业人员资格证、采购师与物流师证书等证书制度。还应对物流在职从业人员进行再教育,提高现有物流从业人员的基本理论知识与综合素质,且职业教育模式应根据行业的实际需要划分不同层次,在物流行人员培养模式上可挂职学习,如不同企业可进行横向的交流与学习,提升物流服务水平;聘请国外物流专家,对于企业物流进行指导,培养一批与国际接轨的物流人才;企业选派相关单位物流人才去国外进行深造与学习,在相关教学内容改革与课程设置方面对物流专业可以进行细分,加强教学针对性,教学内容应注重将理论与实际进行结合。

结束语

高职院校需要提升同学们求职心理压力的疏导方法和就业应对策略,在追求物流专业高职量就业和就业率的同时,兼顾解决同学们的心理压力,从多个层面和角度,提升同学们的择业观,培养坚韧的品格和百折不挠的心态,为物流管理毕业生求职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李胜.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9(15):191-192.

[2]乔丰娟,孙桂娥.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9,41(08):169-171.

[3]罗宝花.基于就业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林区教学,2019(01):46-47.

[4]蒋明曦.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策略分析[J].智库时代,2018(52):222-223.

[5]吴砚峰.基于精准就业的高职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广西教育,2018(15):129-130+151.

猜你喜欢

物流管理专业高职院校
高职院校物流管理教育创新模式的探讨
应用型大学物流管理专业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采购与库存管理课程预测实验教学研究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浅谈中职学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