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自信视域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

2021-12-02尼玛拉木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5期
关键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化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尼玛拉木

摘要:本文立足于文化视自信视域下,从发展马克思主义先进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新文化话语权实现方式几个方面入手,重点探讨牢铸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旨在通过本文研究,为相关人员提供借鉴参考,让万千中华儿女凝聚量,从精神层面,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蓝图的实现,提供不竭的动力支持。

关键词:文化自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前言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经进入攻坚阶段,这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了有利条件。而若想实现这一目标,则需要我国全族人民的万众一心和不懈努力,始终围绕一个主线,即牢铸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将党和国家提出的理论政策,渗透落实在经济、政治、文化、民生等多个领域内,形成命运工体,凸显包容性和凝聚行的鲜明特征。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上明确指出,对于我国而言,现阶段所形成的国家制度、现代化治理体系,其作为明显的优势当属牢铸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是各族人民群众力量凝聚的思想基础。中华民族发展至今已有千年历史,而处于支撑根基的则是文化,而文化自信更是促使各族人民牢铸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之源。

一、发展马克思主义先进文化

对于文化来说,其前进的方向和选择发展的道路,将深受意识形态的影响。也就是说,对于中华民族而言,思想观念及意识形态,将会对文化的发展方向产生深远影响。深入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当中,在意识形态方面,始终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这也是我国思想意识形态的灵魂所在。因此,立足于文化自信视野之下,必须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先进文化的指导地位,确保其处于不动摇的状态。意识到马克思主义先进文化,在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展中所占据的重要位置,以其为切入点,牢筑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命线。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贯彻落实马克思主义先进文化。此外,对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红色文化、社会主义文化,我国党和政府对需要对其进行继承和弘扬。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加以创新,融入时代内涵,赋予新的内容,进一步丰富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秉持与时俱进的基本原则,以便在新的时期环境之下,使得马克思主义先进文化永远具有生命活力。

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华文化具备包容性的鲜明特征,囊括我国56个民族的文化,并且处于不断融合发展的状态,其本身所具备的包容性特征,依旧可以延续至今。从这一层面来看,对于中华民族的发展史而言,不仅是各族人民的融合史,也是各族人民通过不懈努力,在交融中不断推动而形成的民族融合史。虽然56个民族在信仰、思想观念、行为习惯等多个方面具备不同的特性。但是,在价值认同方面却具备共通之处。从实质方面来看,这就是文化认同的表现,也是各族人民建立起和谐关系和信任桥梁的纽带。

因此,在新时期背景之下,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落实到文化建设环节当中,以其为支撑点,加强各族人民群众之间的密切联系。满足各族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期盼的同时,还可将党和政府对各族同胞的要求融入其中,不断在日常生活、社会发展中进行有效落实,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间的深度融合,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潜移默化功效。引导各族人民在共同愿望的支撑之下,搭建民族共同体,凝聚发展力量。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而言,其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的路径。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则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动力支持。由此可见,立足于文化自信视野之下,在牢铸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时,则需要始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其内化在全国各族人民群众的思想观念当中。

三、创新文化话语权实现方式

对于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而言,若想促进其朝着可持续化的方向发展,则需要通过创新为其提供第一动力。特别是在思想观念方面,更是需要不断与时俱进,锐意创新,将新的时代内容融入给广大人民群众,引导人民群众对自身的思想观念进行及时更新,从而更加坚定自己的文化信仰。也就是说,当前文化自信,则需要全国各族人民群众的不懈努力,对中国优秀文化进行大力宣传和弘扬,以便为中华民租共同体意识的牢铸奠定基础。

一方面,党和政府要树立创新观念,不断增强自身的创新意识,始终坚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所进行的话语表述更是要予以创新,并将其作为思想宣传工作的主要切入点。以语言为传递情感的有效工具,在与各族人民群众进行沟通交流时,需要运用其耳熟能详的语言。只有这样,方可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与文化育人,促使文物政治性朝着平民化的方向发展,使得文化既要彰显“阳春白雪”的高尚内涵,也需要做到“下里巴人”的接地气,紧贴各族人民群众的生活实际。另一方面,在宣传思想意识方面,文化是不可或缺的有效载体。这就需要我国党和政府重视文化宣传,提高各种媒介传媒的利用效率,将其作为拓展文化自信的有效途径。具体而言,党和政府及相关部门要重视新媒体的应用,如微博、微信、抖音等。以现代化的手段,大力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强化文化自信的宣传效果,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创造有利条件,并将其渗透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当中。

结论

综上所述,文化自信从思想观念、价值理念、精神态度等方面,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坚定理想信仰,对中华民族奋斗史中所呈现的革命文化、红色文化、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表现出坚定的自信心,这将成为支撑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牢铸的持久性力量。因此,立足于文化自信心视域下,可借助发展马克思主义先进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新文化话语权实现方式等一系列措施的实施,达到牢铸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目的,实现两者的深度融合,有效保障各族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中华民族的延续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吕朝辉.同频共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互構理路[J].湖南社会科学,2021(05):44-51.

[2]唱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强音[J].社会主义论坛,2021(09): 61.

[3]付欣.探讨高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实践目标与途径[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34(16):35-36.

猜你喜欢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化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912至1949年期间中国“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强化
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形塑与修正
基于祭祖文化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路径研究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