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提升工程,助推青年教师加速成长
2021-12-02陈利民
陈利民
近年来,杭州市教育局提出高水平建设“美好教育”的目标,而“美好教育”愿景的实现,依赖于高水平的教师专业队伍。如何优化青年教师培养举措,是当前学校需要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结合多年来师资队伍建设经验,浙江省杭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启动“四大提升工程”,助推青年教师成长。
基础教研提升工程,锻造扎实的专业根基
新老挂钩,师徒传薪。这是基础教研提升工程的固本策略,学校希望优秀教学传统能够通过新老挂钩代代传承,帮助青年教师锻造扎实的专业根基。学校为青年教师选配了专业能力出色、责任心强的资深教师担任导师。“导”的具体内容包括: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教材的处理、情境的创设、板书的设计、练习的编制、试卷的讲评等教师应修炼的基本功。
推门听课,课堂调研。课堂调研是基础教研提升工程的助推抓手,是掌握教师课堂教学实况的有效途径。在日常教学管理中,学校实行两种课堂调研方式。一是学校领导不定期推门听课。其特点是能最真实地反映日常的课堂状态,有助于了解原生态课堂实况。二是由学术委员会牵头,全体教研组长参与的主题式课堂调研。一般安排在期中考试之后,集中听课两周左右,课后教研组长与被听课教师及时互动交流。发现共性问题,由学术委员会主任集中反馈。这种形式的课堂调研,营造了一种致力于课堂教学研究的氛围,督促青年教师自觉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法,提升课堂执行力,达到提质增效的目标。
教研沙龙,同伴互助。这是基础教研提升工程的常规策略。我们以教研组为单位,倡导开展各类研学活动。一是集体学习制,教师凡是外出参加教研活动,回来必须分享教研活动心得,这种任务式的教研活动促使教师反思提升;二是积极承办省市学科教研活动,为青年教师提供展示平台及观摩学习的机会;三是每学期开展青年教师同课异构或者师徒同课异构活动,在实际操作中通过听评课发现不足,明确改进方向;四是利用学校每年一次的学术周契机,开展教师读书沙龙活动,分享教学专著读书体会。此外,教学处每学年组织开展青年教师“五项评优”活动,助力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提升。
名师工作室主题教研。这是基础教研提升工程的拓展部分。學校本着资源共享、智慧生成、全员提升的目的,依托本校四位正高级教师、四位特级教师开设的名师工作室平台,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与名师工作室活动,在教育观念、教育理论、教学方法等方面获得成长。名师工作室这个平台逐渐成为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的“孵化器”。
德育能力提升工程,培育超然的教育智慧
以大德育观渗透“重过程、抓细节、强体验”德育原则。做好德育工作的动力源泉是教师的爱生之心,载体是课程架构与课堂教学,催化剂是校园文化和班级文化,并辅之以系列主题活动和特色活动。我们通过德育研讨会、班主任培训等途径,让年轻教师树立大德育观,明白德育工作核心原则——重过程、抓细节、强体验,认识到“德育不是管理,而是激发,不是灌输,而是渗透,不是说教,而是体验,不是听懂,而是内化”。
落实德育导师制,助推常规德育精细化、主题德育系列化。为帮助青年教师更好地胜任班级管理工作,实行班主任工作导师制是一个有效的方法。导师的“言传身教”涉及常规德育和主题德育的各项内容,譬如行为养成教育、主题班会设计、优良班风营造、家校沟通等各个环节;也涉及主题德育的各项内容,譬如主题晨会、重大节庆教育等系列活动。如何推动常规德育不断向精细化目标靠拢?如何结合时代背景统筹、设计,使主题德育活动更符合高中生认知特点?这些都需要青年教师在教育管理实践中不断磨砺、提升。
以名班主任工作室为依托,助推特色德育品牌化发展。学校以名班主任工作室为依托,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两条途径,实现德育管理系列化、内涵化发展。以教育主管部门批准设立的市级名班主任工作室为平台,学校不定期邀请高校专家、兄弟学校德育名师、校内优秀班主任,给全体中青年班主任开设辅导讲座,或开展教育故事分享活动。高水准的讲座从理论层面加以拓展引领,贴地气的教育故事分享带来生动的管理案例,引导青年教师在聆听中思考与感悟,从而提高教育智慧。
学术素养提升工程,铸就独特的教学风格
学术委员会搭高台,青年教师唱主角。学校成立由学术委员会主要负责人及教科处主任牵头的“育秀中心”,对青年教师进行学术方面的指导。中心定期邀请校内外专家开展讲座,主题涉及科研的方方面面——从学术前沿问题研讨到论文写作规范的指导,从教育理论学习到科研心路历程的分享,从学术刊物的推介到写作导向的纠偏,等等。这些讲座既有理论高度的指引,也有贴地气的教育教学实践研究,有效避免青年教师在教学研究路上走弯路。此外,学校还推出青年教师教学论文和小课题评比,择优推荐参加市级评比,极大调动了青年教师的参与热情。
“青椒工作坊”建平台,青年教师抱团发展。“青椒工作坊”是学校为支持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提升而组建的朋辈学习平台。工作坊定期开展活动,采取主题分享与自由讨论相结合的形式,让青年教师们在相互交流中深化认识,在思想碰撞中产生认同,自发形成集群发展认知。这种浸入式活动重在体验参与,帮助青年教师实现自我学习、自我管理,逐步达成抱团发展的目标。
校园学术周搭舞台,青年教师显身手。学术周活动是学校在深化高中课程改革背景下,聚焦课堂教学研究的教科研重大活动。近十年来,我们分别聚焦“高效课堂·有效教学”及“深度学习”系列主题开展教学研究,一般包含同课异构、教研沙龙、学术讲座等环节。活动邀请省市教研员和兄弟学校名师参与指导,更有高校专家的专题引领,让青年教师开拓教研视野,打开思维空间。
文化品牌提升工程,厚植强烈的教育情怀
在优良的办学传承中接受文化的浸润。学校前身是1969年杭州师范学院创办的杭州市第十三中学。五十多年来,学校凝练出了“大气、清澈、博文、笃学”的校训、“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的办学理念、“办一所令人尊敬的高品质学校”的办学愿景。基于这样的校园文化和办学愿景,学校利用新教师座谈会、个别谈话等途径引导新教师主动了解学校历史和办学传承,主动融入学校文化,在校园文化的浸润中实现与学校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提升。
在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凝练气质和情怀。教师教学技能的增长、教学气质和人文情怀的养成不是经由空洞的说教就能形成的,而是要经历从模仿到感悟再到凝练提升的整个过程。所谓模仿,重在骨干教师的榜样作用,为此学校强调用名师的人格魅力来影响青年教师,让青年教师懂得成长没有捷径,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学真知、悟真谛,加强磨炼、增长本领。同时,我们要求青年教师承担学生社团指导任务、学生研学指导任务,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倒逼青年教师拓展知识面,深化教师角色认同。
在真切的关爱中提升青年教师的获得感和归属感。学校的青年教师来自五湖四海,许多教师平时都在校住宿。如何激发他们的归属感和获得感是队伍稳定发展的前提,为此学校工会和教工团支部成立“青年教工之家”,为他们的学习、生活、锻炼、社交提供帮助。中秋节的“青年教师茶话会”、元旦前夕的青年教师毅行迎新活动、定期开展的交友联谊活动……把学校打造成学生健康成长、教师职业幸福的精神家园是全体师大附中人共同的奋斗目标。
五年站稳讲台,十年成为骨干,十五年后逐渐形成教学风格,这是我们共同的追求。新时期,师大附中人将赓续百年初心,承担育人使命,继续朝着“为人处世有气度(正气、大气),关爱学生有温度(仁爱、情怀),教育理念有高度(先进、同步),专业素养有深度(扎实、深厚)”的“四度”教师目标稳步前进。
责任编辑:王梦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