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发展综合阅读力
2021-12-02曹月红
曹月红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基于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指导学生展开阅读,提升他们的阅读综合能力。教师要深入探究非连续性文本实用性、情境性的特点,并合理选择教学策略,将其和课堂教学、其他学科融合在一起。教师还要指导学生掌握信息提取法、图文转换法等科学的阅读方法,这样才能提升他们的阅读素养。
【关键词】非连续性文本 综合阅读力 小学语文
非连续性文本指的是由文字说明、图形、列表、数字、符号等信息单元构成的文本形式,在阅读的时候要采用跳跃的方式。非连续性文本在语言结构上不连续,但在意义表达上则具有连续性。非连续性文本作为文本阅读的重要内容,教师要针对其特点系统地进行教学,不断提升学生信息抽取、理解和反思的能力,促使他们更好地和文本、生活对话,提升阅读综合能力。
一、深度审视,探析非连续性文本特点
(一)实用性,适应社会需要
非连续性文本在现代社会运用十分广泛,包括药品说明书、公交站牌、地图等都属于非连续性文本,若能掌握阅读方法,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社会。教师可以将课本中的文章作为例子,然后给学生展示一些课外阅读内容,促使他们结合阅读内容解决实际问题。
在《中国美食》这一课中,学生学到了不少菜肴的名字。为了提升学生的词汇量,教师利用课件展示了多家饭店的菜单,并鼓励学生结合菜单展开阅读,一方面要找到菜单中的生字生词,另一方面则要提升他们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能力。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注意一下菜单中除了有菜名以外,还有哪些内容,为何要标注这些内容。学生发现,一般来说菜单中还包括菜品的价格,有的时候还会标注它们的材料、分量、辣度等,他们发现这些内容都是购买菜肴的时候必须知道的信息,所以在菜单中才会特别标注出来。最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让他们认识到这种非连续性文本的存在就是为了满足大家的需要,因此,它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在阅读实践的过程中,学生认识到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并不像连续性文本那样注重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和情感的熏陶,它的主要作用是服务于生活。因此,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会自主关注各种非连续性文本,并思考它们能给自己的生活带来怎样的便利。
(二)情境性,解决实际问题
非连续性文本具有一定的情境性,这种情境性体现在它们都是来源于社会生活的文本,也要应用于生活中。这些文本一般都清楚地展现了各种信息,对人们的学习和工作带来一定的便利,能解决实际问题。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也要注意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让学生结合阅读结果解决实际问题。
在学习了《蜘蛛开店》后,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到“动物大商场”主题活动中,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讓学生学会如何利用非连续性文本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有很多商场规模很大,大家觉得这时候应该使用怎样的文本帮助我们找到想去的地方呢?”学生认识到此时可以通过指示牌来寻找方向,教师给学生展示了事先写好的指示牌,并让扮演“店家”的学生按照指示牌的标注选定位置。在进入到购物情境中后,教师再次提出问题:“在商场中有不少商品都会打折,那么你会看商品的价目表吗?”教师给学生分发了一些价目表,然后让他们试着计算,说说哪一种商品的单价最便宜。在特定的情境中,学生学会了通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要结合学生在生活中常常遇到的问题选择合适的非连续性文本,并提出一些问题,包括如何阅读地图和商场中的指示牌,解决迷路的问题;如何读懂账单、货物标签,解决购物问题;如何读懂药物说明书,合理服用药物;等等。这样就能体现出生活情境性,让学生认识到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重要性。
二、艺术撷取,设计非连续性文本练习
(一)融合课堂教学,无痕练习
在合理选择并设计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训练时,教师可以将其融入课堂教学中,在教授连续性文本的同时融入非连续性文本。如:在阅读写景类作品的时候,展示相关的地图;在阅读介绍生物的说明文的时候,展示该生物的解剖图;在阅读叙事类作品的时候,展示能体现情节发展的大纲;等等。这样,既能提升学生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能力,又能辅助学生读懂课文。
例如:在阅读《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时,很多学生思维比较混乱,搞不清作者的游览顺序到底是怎样的。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就要合理融入非连续性文本,引导学生自主画出景点导游图。教师首先在地图上画出“金华”,然后引导学生一边阅读一边补充相关的内容,向前伸出箭头,指向“罗店”,然后用微微向上的箭头表示“进入山中”,此后可以画出一个圆圈,表示看见了一个“洞口”,然后配套画出一整座山。此时,教师又让学生想象在山体中是怎样的场景,将外洞、空隙、内洞补充进去,特别关照学生在画“孔隙”的时候要画小一点,这样更符合文本的内容。在完成了非连续性文本的创作后,学生发现这篇文章内容一点都不混乱,而且给人思路清晰的感觉,他们以后在自主学习中也会运用此方法,先用图文表示,然后再创作作品。
课本中非连续性文本的数量有限,教师要在教学中适当融入一些课外读物中的非连续性文本。若能以非连续性文本的形式呈现课文,则学生的阅读会变得更为轻松,这也能让他们找到读懂课文的全新切入点。
(二)整合其他学科,应用练习
语文学科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它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尤其是非连续性文本,在学生学习数学、美术、历史等其他学科的时候十分重要,能起到辅助阅读的效果。教师可以设计学科整合的策略,引导学生画出数学中的图表、列出英语词根图等,这样,学生就会认识到非连续性文本的重要性,进而提升阅读效果。
《将相和》展现的是战国时期赵国大臣的故事,在学习后,很多学生都对战国时期的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此时,教师了解到在历史课中大家也学过战国时期的相关内容,但是由于该历史阶段的国家太多,所以很多学生搞不清它们之间的关系。此时,教师引导学生将历史学科融入进来,采用非连续性文本来标注出战国时期各个国家的关系,如可以在地图上标注出它们的地理位置,并分别标注出它们的灭亡年代、被哪个国家吞并。此外,学生还可以采用列表的方式,分别标注出国家名、末代君主的名字、灭亡的年代、被哪个国家吞并等。在这样一番整理后,学生发现原本纷乱的战国历史突然变得清晰起来,记忆效果也更好。由此,学生认识到非连续性文本还是学习其他学科很好的工具。
若能从语文学科的角度入手,高效整合不同的学科,将它们融为一体,则能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同时学生也认识到在自主创作的时候,可以合理引入非连续性文本,让自己的表达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三、科学施策,指导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一)信息提取法,筛选匹配
如何提升学生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能力是教学的重点之一。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较弱,常常不知道如何有条理地提取信息,所以,教师要指导他们厘清文本结构,了解行文脉络,标注出重点信息,这样就能快速进行信息提取,并展开快速匹配,从而提升阐释信息的能力。
学习了《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后,教师给学生提供了一些和医学、科技等有关的非连续性文本,引导他们运用信息提取法,把握住文本中的关键信息。以阅读药物说明书为例,教师指导学生提取出其中的关键信息,此时可以结合文本的格式来阅读,如果是表格,那么表格最上面的一行或者是最左边的一列,一般就是关键字;如果不是表格,也可以抓取冒号这个标点符号,一般冒号前面的都是关键词。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分清主次,如同样是药物说明书,读者需求不同,提取的信息也不同,普通用户阅读时主要关注的是用量、用法,药监部门的工作人员阅读时主要注意的则是生产批号等信息。结合信息提取法,学会了如何快速地从非连续性文本中抓取关键信息,提高阅读效率。
信息提取法能促使学生学会如何科学推理文章的逻辑,搞清楚各个信息点之间的关系,此外,它还能提升学生阐释信息的能力,能让学生在原有图式的基础上通过同化、顺应等方式对文本信息进行科学建构,从而形成自己的个性化见解。
(二)图文转换法,比较推理
在非连续性文本中常常会出现图片、表格等内容,很多学生将两者割裂开来,没有看到它们之间的联系性。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图文转换法,学会如何将两者整合在一起,展开比较推理,这样才能提高阅读效率。
当学生阅读《呼风唤雨的世纪》时,为了让学生了解到我国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变化之快,教师引导学生辅助阅读“2000—2013年中国汽车保有量增长趋势图”,并尝试从中获取信息。教师首先让学生阅读标题,把握住该图表展现的是哪个年份的信息,并了解什么是“保有量”。此后,教师让学生观察横坐标和纵坐标,看看它们分别代表什么。通过坐标分析,学生认识到横坐标代表各个年份,从2000年到2013年一共有14条纵向的线条,纵坐標代表了汽车保有量的具体数额。教师引导学生对比线条长短,并说说能获得怎样的感悟。如有学生说:“我国汽车保有量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这说明大家的生活越来越好,拥有车的人越来越多了。”通过这样的阅读,学生学会了从非连续性文本中提取信息,并通过简单的推理得出自己的结论,阅读效率自然有所提升。
在图文转换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阅读图表的标题,初步把握相关的内容;其次,要引导学生注意图表的纵横坐标分别是什么,表格的每一列、每一行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并提取出关键词;最后还要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图表的异同点,并配合文字信息进行分析,进而推理出更多信息。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明确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并采用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而且要认识到非连续性文本和连续性文本之间是相互补充的关系,要将相关的阅读技能运用到现实生活中。这样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认读能力、概括能力、信息统筹能力,同时也能对课本进行补充,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段天才.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管见[J].语文建设,2021(4).
[2]汪静东.小学语文教学提高学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的研究[J].名师在线,2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