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肠道缺血的CT诊断进展

2021-12-02黄参

今日健康 2021年11期
关键词:积气肠壁征象

黄参

(广西百色市田阳区人民医院,广西 百色,533600)

近年来,随着人们平均寿命的延长,肠道缺血已成为危害老年人群健康的常见疾病,该疾病可累及大肠、小肠,显示出弥散性或阶段性,会对黏膜下层及黏膜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也可累及肠壁全层从而导致肠梗阻的发生[1]。该疾病的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缺乏特异性,患者的病死率较高,被视为临床危险系数最高的腹部疾病。影像学检查为肠道缺血疾病确诊的主要方式。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及进步,超声、彩色多普勒及CT对该疾病的诊断价值已有显著提高。本文就肠道缺血的CT诊断进展展开综述,现总结如下。

1.CT扫描及成像技术进展

双排及单排的螺旋CT探测器宽度均是1CM,进行较大范围的扫描所需时间较长,针对无法进行屏气的幼儿、老年及病情危重患者,在需要控制呼吸的脏器,如肝脏等,尤其是在扫描尾期,易受到呼吸运动伪影的干扰,扫描所得到的图像质量较差,对诊断的准确性造成影响,在胃肠道疾病患者的检查过程中,胃肠蠕动出呈现的伪影会对诊断结果造成影响。多排螺旋CT与单排进行对照,前者主要经扩大探测器的宽度,使Z轴的扫描面积扩大,通过使单层层厚降低,以提升空间分辨力,经加快扫描速度,以促使时间分辨力的提升。超过16cm的CT探测器宽度均为2cm左右,64排CT探测器宽度为4cm,每周扫描的宽度与单层相比提升3倍左右,在层厚相同的情况下,单位时间所扫描面积的扩大,使扫描所需时间明显降低,因此,仅需较短的时间即可对单脏器实施扫描,可进行2期及以上外周静脉内注入对比剂的扫描,如肺动脉及脑等,可收集更准确的数据,这有利于对血管进行分析及观察[2]。16排以上螺旋CT,如实施扫描体部,从主动脉弓至下肢,扫描速度与人体血液流动速度相比较快,因此,预得到较好的血管成像,需精确计算血液流动速度,设置相应的扫描参数,操作反而复杂,因此,通常CT设计存在阈值激发扫描功能,即在检查的范围内对比剂的浓度达到相应值后,会自动实施扫描,有利于临床更好的应用,从而检查准确性及图像质量均相应提升。多排螺旋CT不但可增加探测器的宽度,且能减薄厚度,从而使图像的空间分辨率提高,其是决定图像质量的重要因素[3]。Z轴分辨力的提高,为像素的各向同性提供基础,即在像素的三维上达到一致,像素的大小是由Y、Z、X的三维长度而定的,当长度一致时,显示为各向同性。目前的螺旋CT的像素高和宽均能达到mm级。目前64排CT探测器宽度最小值为0.5mm,可得知,虽像素的三维长度还存在出入,但已十分接近各向同性。多排螺旋CT的优势,还包括Z轴分辨力的提升,十分有利于应用诸多后处理技术的重建图像,像素越小重建所显示的痕迹则越不明显,且类似于自然解剖状态。目前最常用的后处理技术为MIP及容积再现等,其诊断价值显著,成为不可或缺的诊断技术。

2.肠道CT检查技术

与常规肠道检查准备工作相同,但在疑似为肠道梗阻时,在病情危重的情况下,肠道准备会受到限制,应按照当下情况进行,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实施以下措施:空腹,检查前半小时,口服对比剂,可用1%含碘溶性对比剂,增强检查时,可采取低密度的对比剂。可根据情况采取低张药物。采用常规的方式进行扫描,为准备三维的重建工作,可实施大螺距予以扫描,扫描面积包括整个腹部;疑似动脉血栓时,需采取增强扫描,将对比剂进行注射后30s,对动脉期予以扫描,疑似门静脉系统出现不良情况时,进行静脉期扫描,通常情况下在注射药物后1min左右进行。高浓度对比剂的注射有利于血管更清晰的显示,按3ml/s的速度实施注射[4]。

3.疑似肠道缺血的观察内容

根据该疾病的常见原因,对肠道管壁及静脉进行重点观察,常见的病因包含:血栓形成及动脉栓塞,是来自大血管附壁血栓脱落,诸多原因引发的血栓脱落。血液回流阻碍及静脉血栓形成,前者常见病因有肿瘤压迫及门静脉高压等。肠管的机械性梗阻易导致肠道缺血,如多种原因引发的肠粘连、肠梗阻及肠扭转等,常见病因包括肠道肿瘤。非机械性因素所引发的肠道缺血,常见的原因包括心源性及药物性。

4.肠道缺血的CT征象

除以上病因CT表现外,肠道自身发生改变的征象包括:管壁增强减低,局部血液供应不足,造成管壁的增强程度与正常肠道相比较低,若为局部肠道出现缺血,与正常节段进行对比观察,易发现。若为全组管道缺血,其可与十二指肠进行对比观察,后者可因腹腔干动脉的血液供应而强化。肠壁增厚,其是因肠壁出现水肿而造成的,在进行增强扫描的过程中,粘膜的增强程度与黏膜肌层与下层相比较高,在轴位上呈现为“靶”征,肠壁密度存在明显区别,呈现为同心圆征象。肠系膜积液,在肠系膜的四周存在液体堆积区。腹水:CT征象显示腹腔内存在积液。肠壁积气征,随着CT技术的不断发展及进步,促使肠壁积气的诊断率显著提升,除肠道缺血疾病外,还可在其他非缺血性疾病中发现,如白血病、慢性支气管炎及感染性肠炎等。在肠道缺血时,肠壁积气征存在门静脉内积气,被视为预兆性X线征象,且有可能是该疾病呈现进展的征象。CT技术的普及及运用,促使在疾病发生初期,即在肠壁发生缺血前,在损伤进展至坏死前即可发现肠壁积气征,肠壁可能仍为存活状态[5]。

5.CT判断肠道缺血坏死

肠道出现以上征象时可能为发生缺血的预兆,但是否发生全层的坏死,较难判断。在肠道出现梗阻性病变时,肠道有无发生缺血坏死是决定治疗方式的关键。有学者研究CT征象提示肠道坏死的可信性,尤其是对肠壁积气征的意义,将其作为探讨的重点内容,指出:CT肠壁积气征并不总是显示缺血的肠壁出现全层梗死,但若观察到门静脉系统内存在积气,则发生肠壁梗死的可能显著增加。对于该疾病的确诊,仍重点集中于肠壁有无发生透壁性坏死的判断,CT技术的推广及普及可在外科探查前早期使用,但仍无精准性的判断征象,有待该项诊断技术的发展。

猜你喜欢

积气肠壁征象
产前超声间接征象在部分型胼胝体发育不全诊断中的价值
管道积气对泵组振动的影响
肠壁增厚分层并定量分析对小肠坏死的诊断价值
新生儿脐静脉置管术异位及术后门静脉积气发生情况分析
高频超声诊断小儿原发性小肠淋巴管扩张症
腹性紫癜所致肠壁改变与肠系膜上动脉血流参数变化超声观察
超声诊断小儿门静脉积气1例
腹部计算机断层扫描提示大肠肠壁增厚的临床意义
Ki-67、p53、CerbB-2表达与乳腺癌彩色超声征象的关系
急性球形肺炎的CT征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