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时代应用型本科院校商务英语专业翻译教学创新研究

2021-12-02王万荣

百色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商务英语应用型院校

王万荣

(泰州学院,江苏泰州 225300)

大数据时代,信息交流更加方便快捷,频率激增,语言服务需求随之提高。商务英语本身具有“商务性”和“应用性”特点,商务英语翻译更加贴合大数据时代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需求,承载着工具性、文化传承、跨文化交际、市场运行等多重历史使命,注定其在高等英语教育教学领域和应用型高等教育中具有更加重要的价值。商务英语教学体系亟须正视改革的客观环境,正视自身发展和改革面临的内在和外在困境,从教学技术、模式、方式、实践等方面守正创新,真正彰显其“应用性”特征。

一、大数据时代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商务英语翻译教学的必要性

大数据时代,应用型本科院校成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高等教育转型的特色,要求商务英语翻译向应用型方向转变,促进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与行业运营衔接,彰显专业特色,形成以专业能力为核心的培养模式。

(一)促进商务英语教学与行业运营有效衔接

应用型本科院校商务英语教学本身具有为社会经济服务的特殊属性,既具有工具性,还具有文化传承性。商务英语翻译不同于文学翻译,更加强调语言的精准性。在商务英语翻译教学过程中,除了探讨译文“信达雅”的必要环节外,更应考虑行业语言的处理过程和行业约定俗成,这一点是弘扬民族文化、吸取国外创新思维的重要环节,也是商务英语翻译与传统英语翻译的契合点和融合机会。鉴于此,应用型商务英语翻译语境下的译者和译文等,都可以被看作各具特色的文化个体,翻译应更加注重人文思想、企业文化、思维转换等,比如商界层次的职位职称译法、企业内部和对外公开的不同译法等,都需要跳出传统译法的呆板怪圈,有意识地向信息接收方介绍域外文化语言的地道表达法。在此过程中,自主创新元素应贯穿始终,即商务英语翻译教学需运用行业大数据平台和技术等,在查询收集信息的传统环节上,继续筛选过滤数据,并科学分析变量因素,得出科学结论,保证商务运作过程中的翻译更加精准。与此同时,翻译教学还需遵循行业法则、规定、文化习俗、商业惯例等[1](P152),努力成为促进非正式语言转换为正式国际用语的专业举措。

(二)促进商务英语专业特色建构和体系形成

随着2015 年大数据成为国家发展战略以来,商务英语翻译专业的创新和改革成为重要议题。以大数据为驱动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深刻意识到这一点,从创新办学思想入手为商务英语翻译教学设计不同的办学思路或者前瞻性发展规划,以助力其教学管理、教学成果、人才培养质量等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力,使其商务英语翻译专业得到教育部,甚至是国内外业界认可,并以此获得相关政策和资源的支持,吸引更多优秀教师和学生,为就业率提升打好坚实基础。具体而言,在大数据时代,国家、高校、教师等自上而下成为商务英语专业特色建构的关键环节。国家设定较为统一的教学质量标准,且通过深入调研制订出具有战略高度的人才培养目标、方案等;高校依据国家标准,结合学校英语专业设置情况和发展情况,深入教师、学生和行业中调研,设计出更切合实际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建设形式等,培养复合型、高规格商务英语人才,不断完善专业特色教学和办学体系。[2](P13-15)

(三)促进商务英语基于专业核心能力培养模式的形成

人才培育模式决定着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人才的根本特征,能够集中体现高等教育的教育观念。在大数据时代,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服务于不同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积极与大数据接轨,制订商务英语翻译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能力评价体系等,并积极与企业合作,共建校企翻译实践教学平台等。[3](P134-136)这一系列创新举措都以专业能力为核心,要求商务英语翻译教学改革促进专业核心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具体而言,商务英语翻译专业核心能力依赖于商业活动而存在,要求具备准确简练、专业熟练、文化承载性的核心翻译能力。事实上,商务英语翻译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实现交流性,因此,商务英语交流活动中的重要信息不容遗漏,具体单词、句子的翻译不容许模糊化处理。商务英语中长句较多,这就要求翻译教学中重视专业词、缩略词、外来词、商业文化词汇等的规范,以尽早将专业性贯穿到学生思想观念中。需要注意的是,商务英语已经成为国际交流活动中的主要工具之一,将特定所属国家地区的不同文化融入翻译过程中,是保证其翻译准确性、专业性的必要因素,更是提高其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的必要指标,也是商务英语专业核心能力的必要内容。

二、大数据时代应用型本科院校商务英语翻译教学现状

大数据时代,商务英语翻译教学改革进入新的转型期,翻译教学中信息技术运用能力、跨文化差异处理能力、模态创新能力和整体实践能力不足等问题凸显,反映出应用型本科院校商务英语翻译教学环境、教学功能、教学效果等方面面临困境。

(一)大数据信息技术运用能力不足,翻译教学环境单一

大数据时代,商务英语教学资源从传统的教材、教师、教室等,衍化为各类平台资源、信息资源等,教学环境成为信息、技术和环境的总和。[4]在有限的翻译教学环境中,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主体运用大数据信息技术的能力不足,表现在多方面。其一,部分本科院校未能及时与大数据企业进行沟通,直接引进多媒体教学设备和大数据教学软件,没能与本校师生商务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教学资源因此不能切实服务于教学,尤其是商务英语笔译教学,与大数据信息技术的结合不够紧密。其二,部分高校英语教师过度依赖网络教学资源,在教学信息获取和更新方面虽然能力较强,但是忽视了海量信息充斥网络,包括部分翻译软件、翻译信息资源、译作等并未经过英语权威专家审核,导致在照搬过程中出现错误。比如,教材改版之后,网络数字资源并未及时更新,而部分教师不加甄别依旧使用电子资源,使改革失去应有之义。[5]还有部分教师直接将不同网站的翻译教学课件和内容进行拼凑,导致学生效仿教师行为的教学氛围,使得商务英语翻译大数据教学资源失去价值。

(二)跨文化差异处理能力不足,翻译教学功能缺失

大数据时代下,国际商务交往活动更加频繁,商务英语已经成为职场生活中跨学科、跨文化的综合学科,商务英语翻译因此成为人类跨文化沟通的桥梁。处在改革时期的商务英语翻译教学,对英语翻译的共同特征和要求已经运用熟练,但是部分教师未能掌握其跨文化交际性和跨文化交际内容,导致对商务英语承载的语言文化背景、社会风俗习惯等不够了解,交际障碍、误解,甚至是冲突现象频发,翻译“语用失误”现象较为普遍。殊不知,影响商务英语翻译跨文化的因素包括生活习惯差异、对事物认识的差异、认知思维方式的差异、语言表达方式的差异等。生活习惯的差异,比如中国人见面寒暄的“你多大了”,涉及西方文化中极为敏感的年龄问题,在进行商务英语翻译时,稍不注意细节就会犯此错误,影响商务经济交往顺利进行。对事物认识的差异,比如东方人喜欢用“White Elephant”表示吉祥物,西方人则用其表示“昂贵而无用的东西”,而这一点正是商务英语翻译中较容易忽视的忌讳、隐喻等,往往因此造成不必要损失。认知思维方式的差异,比如中国人习惯形象思维,注重集体价值,而西方人习惯直线思维、逻辑思维,注重个人价值,商务英语翻译中的信息不对等现象就是由于忽视这一点造成的。语言表达方式的差异,比如中国人习惯合同中加“以确保公平”等语句表示对对方的尊重,而西方人不习惯客套。[6](P44)如果翻译中不注意这一方面,就会造成不良的翻译效果,严重时导致商务英语翻译失败。凡此种种,共同造成商务英语翻译教学功能缺失的结果。

(三)教学模态创新能力不足,翻译教学效果低下

大数据时代,商务英语翻译教学模态涉及课程教学目标、内容和实施环节。现阶段,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商务英语翻译教学模态整体呈单一性,依旧围绕传统课堂教学目标展开内容教学。单一的教学模态,秉持商务英语翻译理论知识和技能的教学目标,照搬一般英语专业的教学目标,忽略了商务英语本身的跨专业性和跨学科性,导致翻译教学内容偏重于翻译方法和技巧的讲解,忽视商务英语和商务专业知识的讲解,且大多数商务英语相关知识较为陈旧,不能及时更新、与时俱进,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探究欲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的教学手段不能及时更新,教学活动极度缺乏互动性,或者是过度依赖多媒体教学手段,或者是过度坚持传统教师主导的课堂授课方法,依旧以考试、证书通过率为教学效果评判标准,使“课证融通”处于“纸上谈兵”状态,缺乏相应的实践性。[7]鉴于此,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商务英语翻译教学缺乏应有的应用性,与应用型高校改革方向不一致,进而影响学生对商务英语翻译专业技能的掌握,距离培养应用型复合英语人才的目标更远。

(四)教学体系实践能力欠缺,翻译教学偏离实践

大数据时代,应用型本科院校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体系还不够健全,应有的实践能力相对低下。其中,翻译教学偏离实践是重要原因之一。一方面,部分教师整体实践能力较低,缺乏商务英语翻译实战经验,而高校未针对教师这一短板建立考核激励机制,依旧偏重于考核科研能力,导致教师在教学之余,将重心放在翻译理论研究方面。久而久之,教师面对商务英语翻译实践机会时不能及时把握,导致翻译教学、学生与市场实践之间的联系更加疏远,教师在科研和教学过程中,更加缺少与市场实践相关的教学案例,理论研究因此极为单薄,实践能力愈加低下。另一方面,校企合作机制不够成熟,商务英语翻译市场准入机制不够完善,造成商务英语翻译公司大多规模较小,相当一部分以个体或者小作坊形式出现,且对翻译人才的需求标准未达到基本统一的情况。因此,市场实践未对翻译教学改革发挥应有的激励作用,并且导致翻译教学水平和翻译人才的水平差距较大,给市场需求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面对市场与教学相辅相成的关系,商务英语翻译教学实践能力不足的情况更加不容忽视。

三、大数据时代应用型本科院校商务英语翻译教学创新策略

大数据时代,语言服务技术升级,对商务英语教学环境有着直观影响,驱动应用型本科院校从商务英语翻译教学策略、教学模态和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改进,为商务英语翻译教学能够真正适应市场和社会不断创新。

(一)融合大数据语言服务技术,创设“智能+”教学环境

大数据时代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和商务英语翻译教学都被贴上“数据”的标签,翻译相关的语言识别、翻译平台技术、语料库资源开发等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科大讯飞开发的语音识别、语音翻译等一直走在行业前沿,能够解决一般的商务英语翻译问题;SDL 为代表的翻译工具开发商也纷纷开发出基于网络的翻译记忆、术语管理、翻译管理等工具,并广泛应用于产业翻译实践中。一时间,大数据、人工智能取代人工翻译的论调频出,对商务英语翻译教学环境丰富化、立体化提出客观要求。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开设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的同时,应切实融合大数据语言服务技术,正视翻译技术已经由桌面转变到云端的现实,不仅要将Trados、Wordfast、MemoQ 等翻译软件引进课堂,设计专项资金支持翻译软件教学,而且要将审校技术、质检技术、管理技术、排版技术等多道工序与计算机辅助翻译课堂教学相融合,构建一个翻译生态环境,让师生体验专业译员、审校人员、质检人员、项目经理和排版专员等多种角色,为商务英语笔译和口译工作做好前端准备工作,也为“智能+”教学环境创造必备的硬件条件。商务英语翻译教师充分应用“智能+”教学工具,强化数字教学资源搜索和筛选能力,以实用的智能化教学资源丰富线上线下教学形式,真正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完成学习和学校相分离的任务,实现教师、学生与教学资源之间的相通,让师生在不同空间和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成为“智能+”教学环境中的有效主体。学校和教师还应及时与企业保持沟通,保证大数据语言服务技术及时更新,以此调动学生对智能翻译的兴趣和探索力,以提升其商务英语翻译智能应用能力。[8]

(二)融合跨文化翻译策略,守正专业化教学方向

商务英语翻译教学肩负着培养学生基本商务文化意识,帮助其融入国际化商务文化潮流的任务。提升商务英语文化应变力和商务文化意识因此成为教学首要任务和基本方向。商务英语翻译教师应首先具备商务文化意识,意识到商务英语翻译句子和篇章由专业术语、词汇构成,很多常见的英语单词在商务英语语境下,含义会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为此,运用互联网技术和资源等,不断学习和更新商务英语专业术语是其响应跨文化意识的首要教学实践举措[9],也是保证正确教学方向的基础。在此前提下,商务英语翻译教学要融合不同的跨文化翻译策略,从文化敏感性、文化契合点和文化融合点等方面进行。这就要求商务英语翻译任课教师和相关翻译主体应重视英语语言对应的不同地域文化间的差异,形成自身的文化敏感性,对不同国家的文化倾向和容易产生文化冲突的点进行了解,且具备举一反三的能力。面对不同文化的主体时,能够下意识地保持严谨的翻译态度,以高度敏感性应对翻译过程中突发的文化冲突问题。因此,教学主体和相关翻译主体还应主动研究和积累不同文化之间的契合点,尽量在表达意义方面找到语言对等点,使文化差异不影响正常翻译和商务英语翻译进程。值得注意的是,教学主体要保持文化自信,在吸收国外文化时,也要重视我国文化语言的对外传播,比如近几年的中式英语词汇“Add Oil(加油)”“Kongfu(功夫)”等被国际认可,就是跨文化融合的成功案例[10]。这也是商务英语翻译教学的努力方向。

(三)融合多模态教学创新模式,保障应用性教学特征

随着“大数据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推进教学革命”成为国家高等教育改革新要求,应用型高等院校有必要反思商务英语翻译教学模式,加大力度进行教学改革,以探索适合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新型商务英语教学模式,以更好地适应大数据信息技术发展。与此同时,日新月异的大数据信息教育传播手段促进交际模态形式多元化,调动人与人、人与机器在互动过程中进行意义构建时,能够综合各种资源,刺激学习者用五官识别并参与学习,增强商务英语翻译教学的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整体而言,大数据教育信息技术中的图像、声音、动作等符号信息为多模态教学提供了基础,商务英语翻译教学应融合PPT、视频、音频以外的3D 仿真情景、人机对话、线上辅助网络教学载体等,促进单一模态教学转变为多模态教学,且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具体而言,翻译课程目标应多模态化,在确立翻译知识和技能目标之外,关注商务情景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商务知识、人文素养等目标,更加强调商务翻译活动中的相关贸易操作流程、跨文化贸易交流习惯,以及翻译政治素养等。商务翻译课程内容应成为教学改革的依托,将商务专业知识教学与翻译技巧等有机融合,并运用线上学术资源、企业案例、新闻广播搜集大量翻译材料内容,实现翻译教学内容“再加工”,保证翻译教学内容实效性强、丰富多彩,与生产生活联系更加密切。翻译课程实施作为目标和内容的保证,应注意课堂教学活动和实践课堂多模态化,主要借助互联网微课、慕课(MOOC)、超星等平台,语料库、微信公众号等载体,加强教师与学生课上课下的互动频率,营造浓厚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探究教学氛围,启发学生的商务英语翻译思维,并运用商务软件加强实训场景训练频率,帮助学生掌握必备翻译能力和综合实践技能,[11]保证商务英语翻译教学应用性的实现。

(四)融合产学结合模式,提升教学市场竞争力

大数据时代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加大商务英语翻译教学改革,提升商务英语翻译人才市场竞争力是极为重要的。这就要求应用型本科院校应从教学改革目标和课程体系建设出发,以市场为导向,突出学校商务英语翻译专业特色。高校应转变固有“重基础、轻应用”的思想观念,秉持注重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能力的理念,制订和出台具体的产学结合模式实施文件,调整商务英语教师考核评价标准,给教师一定的市场实践时间,提高教师对商务英语相关市场需求的反应能力和速度,自觉与商务英语翻译相关企业合作,把握合作机遇,可以自己利用教学之余在企业兼职翻译,或者介绍能够胜任岗位的学生去企业进行实习,通过体验翻译市场实践,加深对翻译教学的认知,形成对商务英语翻译教学的独特理解和思维体系。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师生经验分享会,针对自身的实战经历进行分享,还可以邀请不同的企业讲解对人才的具体要求以及对市场需求变化的预测和分析,帮助学生了解市场竞争点的同时,客观认识到自身优势和劣势,并及早调整自主学习计划,教师据此及时调整教学设计,保证产学结合模式的核心竞争力。与此同时,高校还应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如先进的商务英语情景实训室、口语口译实训室等。[12]这可以为切实提升商务英语翻译教学水平和质量奠定牢固的基础。

猜你喜欢

商务英语应用型院校
论商务英语学的研究内容
OBE模式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
依托互联网实施商务英语函电实训教学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应用型高校混合式新型网络课堂教学改革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