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治疗儿童牙颌畸形的临床要点及作用评价
2021-12-02王璇
王 璇
(深圳大学总医院,广东 深圳 518055)
儿童牙颌畸形是指儿童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受遗传因素、不良口腔习惯等因素导致牙齿、颌骨以及颅面的畸形[1-3]。在临床中,牙颌畸形不仅是指牙齿的错位,还指因牙、牙颌、颅面之间的关系不调导致的各种畸形,对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产生严重影响,所以本文选取在我院牙科进行进行治疗的120 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来探究早期治疗儿童牙颌畸形的临床要点和作用,现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5月到2020年5月在我院儿科进行检查病治疗的120 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经过一系列检查后,这120 位患儿中有92 位为牙颌畸形的病患,其中有45 位男孩和47 位女孩,年龄为3 岁到11 岁之间,平均6 岁左右,本次实验选取的所有患儿及家长均对此实验知情并自愿参加。
1.2 方法
对于畸形程度较轻的儿童,以观察症状为主,而对于畸形程度严重的儿童,通常需要尽早矫正,早期的治疗方法如牙间隙宽治疗,此种主要是上颌中切牙的牙缝比较宽,一般情况下在7 岁左右矫正,可以取得非常不错的效果,还有前牙拥挤治疗,此种畸形是指病人的前牙位置不够,牙齿过于拥挤,十分不美观,需要通过拔牙和扩大牙弓的方式增加牙齿之间的缝隙,慢慢进行矫正,或下颌后缩治疗,此种畸形是指病人的下颌过于后缩,需要使用肌激动器进行辅助,严重的话还需要正颌外扩,加强矫正的程度,以及深覆颌治疗等。
1.3 观察指标
对所有儿童的牙颌畸形的具体情况进行检测,降儿童及家属对此治疗的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并在治疗结束后3 个月进行随访,对畸形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分别进行统计,然后再将治疗前后患儿的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对比治疗前后患儿的菌斑指数(PLI)、牙龈指数(GI)、龈沟出血指数(SBI)。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 )表示,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t 或χ2检验,P<0.05,表示组间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牙颌畸形调查情况
在调查的120 位患儿中,检测出有92 位儿童患有牙颌畸形,牙颌畸形的发生率为76.00%,在这92 位牙颌畸形的患儿中,有15 位儿童有开颌畸形的情况,开颌畸形发占比为16.30%;有12 位儿童有牙间隙宽的情况,牙间隙宽占比为13.04%,有19 位儿童有深覆颌的情况,深覆颌占比为20.65%;有22 位儿童有下颌后缩的情况,下颌后缩占比为23.91%;有11 位儿童有前牙反颌的情况,前牙反颌占比为%11.96;有13 位儿童有前牙拥挤的情况,前牙拥挤占比为14.13%。
2.2 治疗满意度
在对这92 位病患的疗效满意度对比中,我们发现,所有患儿及家属均对此治疗效果满意,满意率为100.00%,在治疗结束3 个月后,有72 位病患对此治疗效果满意,满意率为78.00%,无畸形情况发生,有2 位病患有并发症的情况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2.00%。
2.3 治疗前后磨牙位移情况以及切牙凸距减小量比较
在治疗前后相关指标的对比中,我们看出,治疗后磨牙位移的情况(2.98±0.42)明显小于治疗前的磨牙位移情况(7.02±0.93),进行治疗后儿童的切牙凸距减小量(5.01±1.34)也好于治疗前的切牙凸距减小量(2.93±0.71),t 检验值:磨牙位移情况(t=37.9741,P=0.001);切牙凸距减小量(t=13.1559,P=0.001)。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 治疗前后菌斑指数、牙龈指数以及龈沟出血指数比较
在治疗前后相关指标的对比中,我们看出,治疗前患儿菌斑指数、牙龈指数、龈沟出血指数分别为(1.87±0.24)、(1.36±0.14)、(2.54±2.34);治疗后患儿菌斑指数、牙龈指数、龈沟出血指数分别为(1.43±0.34)、(1.03±0.14)、(1.68±2.35)。t 检验值:菌斑指数(t=10.1408,P=0.001)、牙龈指数(t=15.9869,P=0.001)、龈沟出血指数(t=2.4873,P=0.013)。治疗前菌斑指数、牙龈指数、龈沟出血指数均高于治疗后,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牙颌畸形是全球较为多见的三大口腔疾病之一,此种疾病的发病率位居龋病、牙周病之后。在相关研究中得知,我国儿童与青少年的牙颌畸形患病率呈逐年增长趋势,已由以往的40%上升到67.82%。在临床治疗中,牙颌畸形患者的矫正率仅为5.0%到26.1%。牙颌畸形可表现为多样化,严重的畸形可对患儿的外形和美观产生较大的影响,进而对患儿的身心健康产生较大的危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升,人们对于牙齿的美观也慢慢予以重视,大部分存在牙颌畸形的患儿会寻求矫正治疗,怎样能够进行有效的早期治疗,获得有效的矫正效果,已成为了临床治疗中较为关注的问题儿童牙齿和颌骨畸形的出现主要是由于不良的饮食习惯造成的。因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日常生活中吃到的食物大多过于精致,长此以往会使人体的咀嚼器官退化。 一旦儿童的颌骨不能容纳所有牙齿,就会出现牙齿拥挤,导致畸形。 此外,过量摄入蔗糖等食物和口腔保健意识不足也会导致牙齿畸形。在相关研究中了解到,采取有针对性的早期治疗,能够有效较好的改善磨牙移位和切牙距减小指标,还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 对儿童牙齿和颌骨畸形的矫正,应坚持适度具体问题分析的准则。 过早或过晚矫正均会对患儿的预后产生影响。 同时,加强对儿童口腔卫生习惯的健康教育,培养患儿的口腔卫生意识。本次研究结果中,在调查的120 位患儿中,牙颌畸形的发生率为76.00%,在这92 位牙颌畸形的患儿中,开颌畸形占比为16.30%;牙间隙宽占比为13.04%,深覆颌占比为20.65%;下颌后缩占比为23.91%;前牙反颌占比为%11.96;前牙拥挤占比为14.13%。在对这92位病患的疗效满意度对比中,我们发现,所有患儿及家属均对此治疗效果满意,满意率为100.00%,在治疗结束3 个月后,满意率为78.00%,无畸形情况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2.00%。在治疗前后相关指标的对比中,我们看出,治疗后磨牙位移的情况明显小于治疗前的磨牙位移情况,进行治疗后儿童的切牙凸距减小量也好于治疗前的切牙凸距减小量,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加强对儿童牙颌畸形的早期治疗可以明显改善儿童牙颌畸形情况的发生,提高儿童的生活质量,有利于培养儿童良好的生活习惯,值得大量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