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

2021-12-02山东省菏泽市单县蔡堂镇初级中学刘芳芳

数学大世界 2021年17期
关键词:移项同类项导学

山东省菏泽市单县蔡堂镇初级中学 刘芳芳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主要目标是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创造性思维等,帮助学生更好地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探析知识的原理,实现师生与生生的更好互动。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运用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借助有效自学、精讲互动、归纳拓展、巩固训练的流程,落实新课标倡导的教育理念,帮助学生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一、辅助学生高效进行课前预习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导学互动教学模式,教师首先应该辅助学生高效进行课前预习,可以制作与提供自学提纲,融入学习目标、学习资料与学习方法、思考题等。教师在设计课前预习的学案时,应该遵循具体形象、重视基础、小而精的原则,避免课前预习内容过多,从而为课堂互动学习打好基础。

例如,七年级上册的“从算式到方程”这一课程中,教师首先应明确本课程的教学目标:认识方程与一元一次方程,结合列算式与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认识方程是重要的数学工具;分析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运用等量关系列方程,构建方程模型思想,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形成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创设预习学案,一般包含的内容有:一是与上述相关的学习目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本,熟悉基础内容;二是简单的生活情境题,比如“小李现在有84支笔,分给小王的数量是小李自留的2倍,小李自留了多少?如果上述条件不变,还要分给小刘,数量是小李自留的1.5倍少3个,那么此时小李自留多少?”三是关于方程的概念总结以及相关应用。

教师将含有以上类似内容的预习学案提前发放给学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预习本课内容,引发学生的思考与探究,使其掌握方程的基础概念,为课堂互动打好基础,更有利于引发学生思考、探究、交流、互动、合作与创新等。

二、精讲问题,引发学生探讨

学生在做好课前预习与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精讲,并启发与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与共同探讨,最后根据学生的解答情况进行点评。

例如,七年级上册“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这节课程中,在前面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简单方程的基础上,学习运用“合并同类项”与“移项”的方式解一元一次方程,根据等式性质、系数化1等,解出相关的方程。在学生提前预习本课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针对难点进行精讲,比如“解方程:3x+20=4x-25”,讲解:先移项,再合并同类项,最后系数化为1,解答出x=45。之后,教师还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探究,比如:上面解方程过程中的移项有什么作用?你能总结解方程的一般流程吗?

教师结合学生在课前预习中的难点进行精讲,并在讲解过程中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与探讨,可以更好地形成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有效发挥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作用,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解题方法。

三、总结归纳,拓展相关知识

在做好课堂讲解、引发学生思考与探究、解析相关问题后,教师可以总结归纳基础的数学知识,接下来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进一步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继续思考与合作探究,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上面的“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这节课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总结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方法,一般解法是合并同类项与系数化为1,对于等号左右两边含有常数项与未知项的方程,应该先移项,再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在总结归纳基础知识后,教师可以根据下一节的内容进行拓展,比如:“6x+6(x-2000)=150000”,对于这类含有括号的方程应该如何解答?引发学生继续思考与探究。

教师通过先总结数学课程基础知识,然后结合下节课的知识内容提出拓展问题,能够更好地启发学生主动思考与深入探究,为后续课程学习做好准备。

四、把握时间,巩固训练所学知识

教师还应该结合遗忘曲线的规律,重视当堂训练,及时巩固数学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尽可能地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课堂知识。

例如,七年级上册“一元一次方程”这一章节结束之后,教师可以设定半节课或者一节课的训练时间,让学生结合课后复习题或者相关的综合训练题,运用合并同类项、移项、去括号与去分母等方法解答一元一次方程,以及运用方程解答实际应用题,从而巩固一元一次方程的解题方法,认识到方程的重要作用。

通过运用以上的方式指导学生进行巩固训练,能够当堂巩固数学知识,更好地保障初中数学导学互动教学的效果。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新课标中所倡导的教育教学理念,实践导学互动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课堂互动、巩固训练的过程中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与解题方法,循序渐进地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

猜你喜欢

移项同类项导学
“合并同类项与移项”检测题
另辟蹊径 化繁为简
认识和应用合并同类项法则
我是小导游
巧用口诀 识别合并同类项
同类项学习三步曲
“有理数的乘除法”检测题
解一元一次方程“八不要”
“合并同类项与移项”检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