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GB/T 14272—2021《羽绒服装》标准解析及面料供应商的应对策略
2021-12-02刘志娟
刘志娟
(吴江市斌缘纺织喷绘材料有限公司,江苏 苏州 215228)
目前,大多数中小企业的面料供应商,包括面料生产企业和面料贸易公司,普遍对国家服装标准的变更不甚在意。大多数企业认为,国家服装标准的变更只与检测机构或者服装企业有关,认为自己只负责做面料,不需要关注,只要根据客户的要求制作面料即可。但面料企业也面临越来越多的问题,如现在订单越来越难做以及客户的要求越来越多、越来越高等。其实,这些问题都与每次服装标准的变更息息相关,也与对新服装标准的要求不熟悉相关。新版GB/T 14272—2021《羽绒服装》标准,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已于2021年3月9日发布,将于2022年4月1日实施。在这段过渡期中,面料供应商接到新的羽绒服面料订单时可能会存在疑惑,即“面料防钻绒该怎么测试”“怎么才能既满足客户的要求又符合新版羽绒服装的标准要求”等。此次新版标准的修订对羽绒服装的性能指标作出了更加细化的规定,最主要的是对羽绒服装防钻绒性的检测方法进行了颠覆性的改变。此次修订将对整个羽绒服装行业及其上、下游相关产业产生深远影响。因此,面料供应商也需及时了解和熟悉新版羽绒服装标准。现将新版GB/T 14272—2021《羽绒服装》[1](以下简称“新标准”)同旧版GB/T 14272—2011《羽绒服装》[2](以下简称“旧标准”)进行比较,简要分析与面料供应商相关的几点变更内容,仅供参考。
1 新标准中增加了婴幼儿及儿童穿着的羽绒服装应同时符合GB 31701—2015《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安全技术规范》[3](以下简称“GB 31701”)的规定
新标准对成人、儿童和婴幼儿穿着的羽绒服装理化性能分别作了规定,表明成人穿着的羽绒服装应符合GB 18401—2010《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4](以下简称“GB 18401”)中C类的规定,儿童穿着的羽绒服装应符合GB 18401中C类的规定和GB 31701的规定,婴幼儿穿着的羽绒服装应符合GB 18401中A类的规定和GB 31701的规定。面料供应商可以根据客户的要求选择面料,要符合理化性能测试要求,比如为客户提供成人穿着的羽绒服装面料,只要符合新标准中成人穿着的羽绒服装表7的规定即可,不需要针对婴幼儿或者儿童的服装要求进行项目测试,比如阻燃或者邻苯等检测项目。这样可以一定程度地避免盲目选择检测项目或者检测要求,降低生产成本。
2 新标准中增加了羽绒填充物考核烷基酚(AP)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APnEO)的限量要求
新标准中新增的理化性能主要是针对羽绒填充物的。烷基酚聚氧乙烯醚(APnEO)是一种重要的聚氧乙烯单体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性质稳定、耐酸碱且成本低,主要用于生产高性能洗涤剂,是印染助剂中常用的主要原料之一。APnEO具有致癌性和致变异性,且自然降解速度缓慢,降解产物NP和OP进入人体后,会产生类雌性激素[5]。由于羽绒填充物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大量洗涤,鉴于国内外环保要求,增加了此项考核。很多面料供应商看到新标准中还需要检测这项指标时反应较大,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测试费用昂贵,面料检测成本提高;二是担心正在制作的面料是否会不合格。但其实这项考核只针对羽绒填充物,羽绒服装面料不需要进行该项目的测试。虽说这项化学项目不考核面料,但在面料生产工艺中,也需注意环保的要求,使用环保助剂。
3 新标准中增加了耐汗渍色牢度、拼接互染色牢度、洗涤后外观的考核要求
新标准中增加了3项检测项目:(1)耐汗渍色牢度,按照GB 18401标准要求增加,成人服装和儿童服装至少应符合GB 18401中C类的要求,婴幼儿服装至少应符合GB 18401中A类的要求。虽然增加了这个项目,但本来国家强制性标准中就有该项目的考核要求,一等品和合格品指标并未改变,只是优等品指标的相应难度提高了半级。(2)拼接互染色牢度,仅考核通过深浅色拼接的产品,一等品和合格品要求为4级,优等品为4~5级,这项指标在越来越多的新标准中出现,虽然提高了难度,但也只有深浅色拼接的产品才要考核。(3)洗涤后外观,增加了变色和外观质量的考核要求,外观质量按照GB/T 21295—2014表13中的规定执行,这项指标主要对洗涤后的服装外观进行控制,同拼接互染色牢度一样,在越来越多的新服装标准中出现,相应地提高了面料供应商的操作难度。这几项指标的增加也是针对市场销售中顾客投诉频率过高等方面的问题。随着新标准的发布,面料供应商在接到新的订单时,会发现客户提高了相关面料的品质要求,要求面料符合的检测项目增多,提高了面料的生产成本和检测成本。
4 新标准中更改了耐皂洗色牢度、耐湿摩擦色牢度、耐光色牢度的考核要求
新标准对3项色牢度分别作出了相应调整:(1)耐皂洗色牢度,合格品的沾色牢度提升了半级,优等品和一等品的沾色牢度未改变,所有等级的变色牢度也未改变。(2)耐湿摩擦色牢度,成人和儿童面料合格品提升了半级,但同时成人和儿童里料取消了耐湿摩擦色牢度的考核,婴幼儿面料所有等级均提升了半级;对于耐干摩擦色牢度,虽然婴幼儿面料的要求与成人和儿童面料不同,但也是按照GB 18401相应的规定执行,所以对于耐干摩擦色牢度技术的要求并未改变。(3)耐光色牢度,按照深色、浅色、荧光色分别对面料的不同等级作出了规定,深色一等品提升了半级,浅色和荧光色一等品降低了半级,优等品和合格品技术要求未改变。由此可见,这3项色牢度,在整体的最低要求上难度稍微提高,对于提供合格品面料的供应商,需提高面料耐皂洗色牢度和耐湿摩擦色牢度的要求,相应的生产成本也会增加;而对于提供一等品面料的供应商,需按照面料的颜色选择耐光色牢度的技术要求,比如荧光色,只需要做到3级就可以,不需要达到4级,也不需要达到旧版标准中的3~4级,减少了生产成本。
5 新标准中更改了接缝性能的考核要求
新标准中的接缝性能按照有内胆结构的羽绒服和无内胆结构的羽绒服分别作了规定:有内胆的羽绒服与其他服装的纰裂要求一致,统一为“≤0.6 cm”;无内胆的羽绒服同旧标准一致,为“≤0.4 cm”,以满足无内胆羽绒服的穿着要求;此外,还规定了有内胆结构羽绒服的纰裂仅考核未与羽绒绗缝在一起的面料、里料,主要是由于面布或者里布与胆布绗缝在一起的多层结构一般不容易发生纰裂,因此,对其进行豁免。对于无内胆结构的羽绒服面料,为避免钻绒现象的发生,作出了严格要求,需“≤0.4 cm”。这项接缝性能考核要求的改变,更加符合实际羽绒服装的穿着要求,也相应降低了有内胆羽绒服面料接缝性能的考核要求。对于面料供应商来说,可以根据自己面料的实际作用,选择是否需要考核接缝性能,考核指标是按照“≤0.6 cm”还是“≤0.4 cm”等,而不像旧标准中需要统一满足“≤0.4 cm”的要求。
6 新标准中更改了防钻绒的考核要求
新标准中防钻绒的考核与旧标准相比,同一件羽绒服的测试结果不具有可比性,因为新、旧标准测试方法的测试原理、测试仪器、试样大小、表征方式等均不相同。新标准采用成衣转箱法进行测试,只适用于成衣的测试,不适用于面料测试;旧标准采用摩擦法进行测试,适用于面料和成衣。对防钻绒检测方法进行改变,主要由于旧标准中附录E《织物防钻绒性试验方法 摩擦法》不能完全、真实地反映羽绒服装整体的防钻绒情况,原方法侧重于对羽绒服装面料的钻绒性能进行评价,而在实际穿着过程中,更多的是缝线等钻绒,因此,新标准还制定了新的防钻绒测试方法。新标准中的防钻绒测试方法不仅与面料相关,还与缝制工艺、层数结构、羽绒原料、服装款式、服装相对面积、充绒量等有关,且新测试方法首次提出采用试样的钻绒值来表征羽绒服的钻绒现象,即用试样的钻绒根数除以试样相对面积[6]。因此,一件羽绒服防钻绒性能的好与坏,不能仅通过面料的防钻绒性能的好坏来评价。对羽绒面料的供应商来说,面料防钻绒性能的测试方法依旧可以使用之前的相关羽绒面料方法标准,如摩擦法采用GB/T 12705.1—2009《纺织品 织物防钻绒性试验方法 第1部分:摩擦法》,转箱法采用GB/T 12705.2—2009《纺织品 织物防钻绒性试验方法 第2部分:转箱法》。在与客户签订合同时,面料供应商还需注意面料防钻绒指标,最好提前协商好面料防钻绒需要达到的要求,以防成衣防钻绒性能不合格,引起争议甚至投诉等事宜。
7 结语
本研究对羽绒服装新旧标准中理化性能的改变进行了比较与解析,为面料供应商提供了参考性建议与注意事项。通过了解和熟悉新羽绒服装标准,面料供应商在签订新订单时,可以应对客户的新检测要求,适应市场对羽绒面料日益增长的品质要求,如哪些项目需要检测、需要达到怎样的技术要求等,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生产成本和检测成本,维护供应商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