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苗绣绣样的创新应用与当代价值
2021-12-02宋麒彧
金 茂,宋麒彧
(四川师范大学,四川 成都 610110)
苗族,一个有着几千年历史,古老而又神秘的民族。因为遗失了文字,苗族瑰丽多彩的民族文化与艺术全部记载在苗人精美的服饰刺绣里。这些源于生活和图腾崇拜的纹样,承载着苗人生命的体验和对自然的向往,以具象或抽象化的表述方式,将情感寄于绣片之中。在日常的农耕劳作中,一件件具有实用性、装饰性的刺绣作品在和煦的阳光与欢愉的歌声中诞生了[1]。
1 苗绣绣样创新应用的必要性
近年来,有关苗绣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1)停留在艺术层面的探讨,如苗绣纹饰的寓意解读、图案的美学欣赏、绣法的技艺传承以及苗绣近年来在其他领域的延伸与影响等,这是迄今为止所看到的关于苗绣拯救或保护方面的研究重点。(2)从传承发展的角度,探讨如何使苗绣满足现代人的审美及生活需求、得到良性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传播苗族文化的价值及意义。不论何种发展,都很少有人注意或谈及苗绣绣样这个看似无足轻重的环节。
绣样是手工刺绣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刺绣的第一步准备工作,决定了一件刺绣作品的成败。传统的苗绣绣样通常是“口传心授”“绣样在心中”,灵活多变的形色组合及文化精神内涵让处于变革时代的绣娘们只能照本宣科地模仿。要想做到“绣样在心中”,必然要有特定的社会形态,一切都是在母传女习、家家可见的老衣新衣上的所见所学[2]。如今环境已变,心境已变,能在绣布上游刃有余、天马行空的手工艺人已经不多了。随着老衣流失,新衣无续,苗族后人们难再熟唱诉说古老历史的苗歌,难以一睹精湛美丽的苗绣,更难在一件衣服上寄托美好的愿望和祝福。继者难觅,又何谈“样”在心中呢?
了解苗绣的历史变迁后不难发现,苗绣濒临失传的根源在于传统功能的刺绣绣品对当今苗人来说不再不可或缺。既然新时代、新生活的到来不可阻挡,唯有改变创新苗绣绣品的使用功能,将苗绣重新融入人们的生活,才可能使其传承下去。从绣样开始,在刺绣的初始阶段,为苗绣口传心授、灵活多变的绣样传统寻找一种“版”的载体,既能对纹样进行记录、复刻,又能根据绣娘的创意自由创新、重组、再设计;既能完成绣样的底稿绘制,又能保持手工的纯粹性、质朴性与环保性,以大幅度缩短绣稿的绘制时间,较好地解决目前手工刺绣效率低的问题,为提升苗绣传统技艺、提升艺术品味、拓宽市场渠道及成长空间创造有利条件。
2 苗绣绣样创新应用的功能性
“版”印绣样有独特的机动性、灵活性,能适应不同质地、不同尺寸面料的任意位置。利用实木板、三合板、亚克力板、PVC板、橡皮板、麻胶板等制“版”,根据需求将苗绣各类纹样造型制成大小不一且可相互组合的“版”,运用水质颜料在布面自由地“盖章”印制,即可得到快速、无毒、无味、无腐蚀性、印制全过程不产生任何对人体有害的气体及化工污染物的绣稿。此种方法比手绘绣稿、剪纸绣稿速度快,能满足手工批量制作的需要,且在印制过程中能极大地迎合苗人追求自然、自由随心的创作传统。相比于机械印刷,此举是苗绣天人合一的文化哲思与苗人手工艺术的价值体现,凝结了绣娘的再创造理念与情感温度,体现了冰冷机械永远无法替代的手作之美。
2.1 艺术功能
苗绣纹样夸张、粗犷、平面、质朴,本身就是具有突出个性面貌的图案设计[3]。用制版绣样的方式对其纹样进行刻制,不论是组合还是单个,不论是纸印还是布印,不论是原版还是刺绣成品,都可以作为独立的艺术品品鉴。造型特征不同,材质不同,创作思维不同,审美风格不同,各有各的魅力。
在制版绣稿环节,有人曾经不解:如今机印这样方便,为何还要自己制版,而不直接在绣布上打印?首先,一般的快印机构,上机印刷对布料的厚薄硬度有要求,乡村的手工纺织印染作坊缺乏专业机器,且同一花色也未必需要太多的数量。其次,机器印刷除了有太多的限制和不便,从根本上也违背了纯手工制作的初衷,更不会像制版绣稿可以随着绣者的心,灵活地取舍、裁剪与重构生活中美的形式架构。
手作之美是其他任何方式都不能替代的艺术呈现效果,质感、气质、微妙且丰富的细节变化都是充满生命力的,仿佛是艺术家在说话。艺术的转化是由艺术载体和相应的艺术技巧变化产生的。科技虽然发达,但无法取代传统的手工技艺,更不能替代人内心丰富情感的表达,手工艺术的价值体现会使观者得到精神上的愉悦享受。手作之美已经不只是社会责任和口号,背后还有庞大的商机,通过传统工艺再设计,兼顾传统和当代潮流,正是延续传统工艺生命的最好渠道。
2.2 实用功能
苗绣的创造者们是复合型人才,集纺织、印染、图案创作(或剪纸)、成衣制作、刺绣的本领于一身。刺绣的最佳境界应是由作者自己起稿并完成刺绣,在此过程中,更能体会稿与绣之间细微处的转换处理。从制版绣稿到绣品完成,不仅需要创造者独特的艺术思维、精心构思的艺术载体、敏锐的知觉,还需要精湛的技艺,即绣样的创作绘制、制版与印刷转载、刺绣技法的表现。在手绘绣稿、剪纸绣稿与制版绣稿中,制版在前期所耗时间较长,但制版完成后,在无限复制和“版”的自由组合设计创作方面,制版比手绘更有优势,这是“复数”与“单数”的区别。同样,相较于剪纸除“版”的自由组合设计创作优势,制版绣稿还带有每个纹样的印痕美感,且虽是复数,因是手工印制,图案均有微差。如果需要刺绣相同图案、制作同款绣品,版刻绣稿的图案在复制的准确性和时效上优于剪纸与手绘[4]。
利用苗绣制版绣稿的自由性,打破传统苗绣艺术语言的框架,在沿用传统苗绣纹样与针法工艺的基础上,结合时代审美,运用当代创新形式思维及造型手法,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创新绣品设计。将苗绣制版绣稿的自由性与苗绣的艺术特征广泛用于家装软饰、服饰配件、收纳珍藏袋、鞋子等[5],在充分考虑色彩、图形等视觉元素后,选择合适的面料与具有特殊气质的肌理质感和触觉元素的载体,实现整体的设计预想,将绣品的质与美展现得淋漓尽致。
手工制版的苗绣纹样,可以让创新设计者为苗绣的设计发展工作提供必要和便利的实践条件,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还能从本真的创作角度出发,延续苗绣的未来,保持苗绣的创作魅力,以完整的姿态展示苗绣设计师的艺术思维和创作能力。
3 苗绣绣样创新应用的当代价值
在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背景下,将制版绣样创新性地应用于苗绣的再设计与发展,是汲取精粹再创造理念的实用型实践研究。结合时代之美,从苗的世界出发,从苗的根本需求出发,探寻多元的苗绣载体,挖掘苗绣图纹的文化价值、历史意义与精神品质,让苗人产生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6],让苗绣发挥当代价值。
当多数苗人身着现代服装,淡化了本民族具有艺术价值、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的传统服饰时,制版绣样的创新应用以独特的艺术功能和实用功能,在当代语境中注入了一股清新的创造活力,将“口传心授”“绣样在心中”具象化,在完美承续传统文化内涵的前提下,为绣娘提供了创新的“原始”动力,保留了苗绣的质朴美,提升了苗绣工艺的精湛度,创新了苗绣的纹样组合与拓展应用,通过合理开发助力苗绣文化开发,提高了社会经济价值,有利于乡村振兴。
在苗绣的传承与再创造过程中,通过制版绣样的创新应用,融入当代设计理念和审美习惯,重构苗绣的呈现形式,以不同的载体美化家园,让苗绣融入其他民族乃至世界人民的生活。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苗绣制版绣样的创新应用,旨在助力创造符合时代审美要求、具有民族文化内涵且能通过合理开发转化为经济资源的现代苗绣。从理论上、实践上解决手工刺绣绣样环节的难题,对苗绣样稿的设计创造和重复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在高度发达的当代社会具有实用价值与美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