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年亚文化视域下的新兴小众服饰

2021-12-02

纺织报告 2021年7期
关键词:洛丽塔亚文化汉服

周 蕊

(苏州大学,江苏 苏州 215000)

近年来,由于二次元文化的兴起和社交媒体的普及,一些小众服饰品类逐渐走入大众的视野。如今,JK制服、汉服和洛丽塔服饰等小众服饰已经不再是过去人们眼中的奇装异服,在社交媒体甚至是日常生活中都很常见。

JK制服、汉服和洛丽塔服饰和曾经流行的嬉皮士、朋克等风格的服装一样,与当今主流的服装文化有所差异,是特定时间内在小范围群体中流行的服装文化,因此又被归为亚文化。

1 青年亚文化

1.1 概念

亚文化的概念起源于西方,又被称为次文化和非主流文化,是指从主流文化中衍生的新兴文化分支。亚文化的产生一般是源于对主流文化的反思或抵抗,且其发展多数是由秉持特定的观念准则、着装习惯、具有反叛精神的青年人推动的,所以又被称为青年亚文化。

1.2 发展阶段

对青年亚文化的研究按时间维度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1]。第一阶段为20世纪初,美国芝加哥学派首次关注到妓女、流浪汉、吸毒者、青少年罪犯等社会边缘群体,并将其归类于青年亚文化群体,首次提出了“亚文化”的概念。第二阶段是亚文化研究的鼎盛时期,英国伯明翰学派将无赖青年、嬉皮士、光头族为代表的工人阶级男性作为研究对象,认为“亚文化”是为解决问题、抵抗资产阶级霸权而产生的。服饰成为青年亚文化群体表达自我观念快速、直接的方式之一。第三阶段为20世纪80年代,后亚文化开始兴起。后亚文化不再局限于传统亚文化理论的范畴,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其风格、形式呈现出更多元化的趋势。

青年亚文化是一类与传统文化矛盾甚至是对立的小众文化,但是已有被大众接受甚至与大众文化融合的趋势。青年亚文化包罗万象,服饰风格是其群体展现文化内核的重要方式。

2 青年亚文化视域下的新兴小众服饰

青年亚文化群体常常穿着形式各异的服装来体现自己与众不同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经典的服饰亚文化现象有摆脱传统观念对女性的束缚、衣着更加开放的飞来波女郎,有松垮上衣搭配破烂牛仔裤、长发凌乱、颓废不羁的嬉皮士,有将铆钉和皮革作为装饰、崇尚视觉冲击力的朋克风格,还有美国街头的嘻哈风以及以恐怖和阴郁为主基调、以暗色系为主色调的哥特风等。

这些经典的服饰亚文化以及传统的西方主流服饰文化,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逐渐与东方的服饰文化交融,孕育了新的小众服饰。例如,在日本和国内流行的JK制服以及洛丽塔服饰。此外,随着人们传承传统文化意识的加强,近年来国风盛行,现代汉服也成为国内服饰亚文化的新生力量。

2.1 JK制服

JK制服起源于日本女子高中校服。日本是校服大国,从明治政府1871年建立近代学校制度开始,日本参照西方军服的设计,引进了西式校服,经过不断的改良,逐渐形成如今丰富多彩的校服文化[2]。

随着中日文化交流的深入,日本的制服文化也传到了中国。JK制服的款式一般都比较偏向日常,简约轻便,风格青春活泼。因此,越来越多的年轻女孩加入了购买JK制服的行列。随着JK制服圈在国内的不断扩大,JK制服也分化出国牌和日牌两大类。日牌的JK制服包括校供和时尚制服,校供是专门供给特定学校的校服,时尚制服是所有人都能购买的制服。国内的JK制服一般属于时尚制服,设计款式更重视创新性和个性化。

无论是国牌还是日牌,JK制服都可以按款式分为西式制服和水手服两种类型,按着装季节分为夏服、中间服和冬服,配饰包括领带、领结、领绳和领巾。西式制服主要包含西装外套、毛衣背心、衬衣和裙子等较为日常的服饰。水手服词源Sailor,最早是英国皇家海军工作服,1921年日本福冈女学院引进水手服作为女子校服,战后日本教育改革后,各学校纷纷将水手服作为学校的制服[3]。水手服按照领型可以分为札幌襟、关东襟、关西襟和名古屋襟,在此基础上又根据襟线的颜色和数量划分出更细致的类别。水手服上衣一般搭配百褶裙,百褶裙按褶的形态和位置可分为轮褶、箱褶、前箱褶等类别。

2.2 洛丽塔服饰

“洛丽塔”一词最早出自俄国著名作家纳博科夫的小说《洛丽塔》。“洛丽塔”在西方人眼中是与小说主人公一样具有诱惑力的早熟少女,而在东方人眼中,却是纯真可爱少女的代名词。20世纪80年代,日本模仿西方洛可可时代至维多利亚时代的服装风格,创造了洛丽塔服饰[4]。

经过不断的发展,洛丽塔服饰目前主要有3个分支:古典洛丽塔、甜美洛丽塔和哥特洛丽塔。古典洛丽塔沿袭了西方洛可可式服装的风格,更为素雅大方、成熟高贵。款式上选择蓬蓬裙,裙长较长,减少了蕾丝、花边的使用;面料一般选用高级精致的面料;色彩方面,古典洛丽塔服饰一般不会采用过于夸张和华丽的色彩,多为简约素雅的米色、白色、茶色系列和高雅复古的墨绿色和酒红色[5]。甜美洛丽塔服饰在设计上更多地表现少女甜美梦幻的气质。在蓬蓬裙的基础上,多采用泡泡袖、荷叶边和蝴蝶结的设计元素,面料色彩一般为浅色系的粉色、黄色等糖果色,印花多为小动物、水果和甜点等可爱元素[6]。哥特洛丽塔服饰是吸收了哥特风格中暗黑、冷艳的特色,将其与洛丽塔风格相结合的产物。哥特洛丽塔服饰的色彩多为黑白色或其他暗色系,配以具有恐怖或宗教色彩的印花和装饰,实现了洛丽塔的清纯感与哥特的邪恶感的碰撞和融合[7]。

2.3 汉服

汉服,广义上一般指汉族人穿过的传统服饰[8]。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历朝历代都有形制各异的服饰文化。民国时期,随着西服东渐的服饰变革潮流,传统服饰逐渐被更合体轻便的现代服饰取代。近年来,“国风热”又将汉服重新带回人们的视野。

汉服种类繁多,传统的汉服主要按形制、时代和穿着场合等方式分类。因为现代汉服已经成为当代的小众服装,因此不再拘泥于穿着场合。汉服按形制可分为上衣下裳制和深衣制。上衣下裳制中的上衣是通过平面裁剪缝合制成,下面配一条一片式的裹裙;深衣是将上衣下裳合并为一体,将人体层层包裹,并在腰间使用长带固定[9]。按时代划分,汉服中最具代表性的分别是汉制、唐制、宋制和明制。现代汉服对古代汉服的改良,一般也是基于上述几个朝代的服饰,包括仿汉制的深衣、仿唐制的襦裙、仿宋制的褙子等。汉服的装饰多为刺绣,刺绣内容以花鸟、神兽、云纹、水纹和吉祥纹等传统图案为主。

3 青年亚文化现象在新兴小众服饰着装群体中的体现

3.1 青年亚文化群体的身份认同

身份认同一般包括两个层面:一是自我认同,二是群体认同[10]。自我认同是个体对自身身份的内在性认同,群体认同则是个体将自身归类于群体的外延性认同。洛丽塔服饰的娃娃服款式特征以及华丽复杂的装饰设计体现了固有的“幼龄”和“高贵”等特点。受众更想通过洛丽塔服饰表达自身“不想长大”的愿景、展现优雅的生活方式。JK制服则是青春、校园的代名词。汉服的受众一般是对“古风”和古典文化感兴趣的人群,借汉服来体验古人的生活。3个群体对自身身份的认识都是在“共性”与“个性”之间寻求平衡,既要在普罗大众之间展现自己着装风格与生活态度的特立独行,又要在群体内部获得彼此的认可和归属感。

3.2 青年亚文化群体的自我呈现

亚文化群体发展伊始,规模还不足以被称为一种文化时,亚文化群体中的个体是缺乏自信的。亚文化虽然有时与主流文化背道而驰,但因为社会是一台密不可分的精密仪器,牵一发而动全身,亚文化的发展或多或少都会受到主流文化的影响。例如,代表“幼女”的洛丽塔和代表“日本女高中生”的JK,都曾一度被一些秉持传统观念的人群以带有“性暗示”为由而污名化,导致两个亚文化群体中的个体始终处于矛盾之中,既渴望通过亚文化服饰展现自己,又忌惮社会上的异样眼光。

如今,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新媒体时代信息的快速交流,原本孤立的个体被互联网紧密地联系起来,逐渐形成一个相对稳定、初具规模的文化部落。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媒体信息对亚文化群体有了更客观的认识,外界的包容和理解也使亚文化群体更加自信。在直播平台上,一些主播甚至将JK制服、洛丽塔服饰和汉服作为吸引眼球的“招牌”,用来展现自己独特的风格。特别是近年来的“汉服复兴”,更是体现了青年人对我国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的自信。服饰是文化的一种载体,汉民族服饰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也是我国民族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3.3 青年亚文化群体的圈层意识

青年亚文化群体活跃在各种社交网络平台上,一般以社团、微博超话、豆瓣小组、交流群等形式存在。群体内部成员之间关系紧密,他们组织、参与团体活动,分享、转让或出售各自收藏的服饰,互相提醒最新上架的新款服饰等。这种群体内部的紧密联系也会催生出一种排外的圈层意识。例如,JK制服圈内部成员十分重视服装设计是否原创,将非原创的JK制服统称为“山寨”,将原创的JK制服称为“正统”,即“山”和“正”,并且强烈抵制设计涉嫌抄袭的JK制服。一方面,这源于青年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另一方面,“山寨”产品也是对其群体文化的冒犯,群体内部成员为了维护群体文化的声誉,便不会认可“非正统”的文化载体,并且将其排斥在圈层之外。

4 结语

与传统青年亚文化相比,当代青年亚文化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这些青年亚文化群体在自我认同、自我呈现的过程中,继续推进新兴小众服饰的创新和发展。如JK制服、洛丽塔服饰以及现代汉服等服饰的设计者,筛选、提取传统服饰元素,与现代服饰、文化相融合,推陈出新,演变为既符合现代人审美、又保留传统服饰风格的新兴小众服饰。

猜你喜欢

洛丽塔亚文化汉服
洛丽塔裙
网络亚文化群体间关系及影响因素探析
汉服新“江湖”
亚文化,不可怕
亚文化是个筐,你可别啥都往里装
《洛丽塔》与纳博科夫的“文学性”
上台说汉服
把脉“腐败亚文化”
汉服有礼
汉服有礼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