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络放血法在皮肤科的应用现状与机制探索
2021-12-02吴会英蒋文涛
吴会英,蒋文涛,黄 蜀
(1.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四川 成都 610032;2.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皮肤科,四川 成都 610014)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增强、健康观念的改变及医学技术发展,中医非药物治疗在临床应用日渐增多,中医非药物疗法符合健康总体需求,该方法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以辨证论治为基础,不依赖任何药物的作用,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独特疗法[1]。刺络放血是通过针具对人体浅表小静脉、待定腧穴、病灶处或病理反应点进行针刺,并放出适量血液,用以治疗疾病的中医传统方法[2]。刺络放血疗法作为经典的针灸疗法之一,属中医外治法范畴,刺络放血古称“启脉”“刺血络”,主要是指使用梅花针等工具对机体某些穴位、病灶处皮肤、体表浮络进行刺破,放出瘀血,使邪气随恶血排出体表,以调整机体阴阳平衡,进而达到治疗目的[3]。由于中医外治法独特优势,刺络放血法被广泛应用于各类疾病治疗中。采用刺络疗法治疗皮肤病的作用机制与治疗效果的报道较少,且多数研究侧重于将刺络与其他疗法相结合治疗。本文分别从刺络疗法起源、作用机制、操作方法及在具体皮肤病的应用等方面入手,对该种疗法进行综述。
1 疗法起源
早在远古时期,人类社会生产力并不发达,医疗水平也十分有限,偶然间人类发现石头扎破皮肤放出血时可减轻一些疾病症状,刺络放血便由此而生。《说文解字》中提出:“砭,以石刺病也”;刺络疗法最早出现的文字记载为《脉法》中的“以砭起脉”,而《黄帝内经》中对刺血疗法的研究更为细致,详细地记录了刺络放血疗法具体操作方法,《内经》中有40余篇涉及刺络放血;专篇:血络论、刺疟论;如“刺络者,刺小络之血脉也”“菀陈则除之,出恶血也”“凡治病必先去其血泻有余,补不足”“病在脉,调之血;病在血,调之络”。刺络放血法是将体内运行不畅的“恶血”排出体外,促进体内气血的正常运行与输布,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4]。到唐代时期,刺血疗法已成为中医治疗大法之一,《新唐书》记载,唐代御医使用刺血放血疗法,治愈了唐高宗“头眩不能视症”,而宋代则将改疗法编入针灸歌诀《玉龙歌》中[5]。随着现代医疗水平发展,刺络放血疗法的研究也有了新的进展。
2 作用机制
2.1 传统医学认识 《黄帝内经》中提到,刺络放血疗法基本机理为疏通经络、活血祛瘀、改变经络中气血运行不畅的病理变化。《灵枢·本脏》载:“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营卫乃气血所化,营卫运行于经脉肌肤腠理,气血运行于血脉及脏腑。外感病,首伤营卫,久则累及气血;内伤杂病,缘于脏腑经络气血之伤。所以经脉内的卫气营血通过体表络脉布散到达全身,濡养筋骨、通利关节,使机体各个系统协调运转,保持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当外感六淫、内伤七情、跌扑损伤、饥饱劳倦等导致络脉营卫气血运输障碍时,即发为“络病”,络病多为久病、慢性病,不易速愈;络细而密,血行迟慢,一旦邪客,多致气滞血瘀,或痰浊留结,多为有形之滞,即“不痛之病”。《素问·三部九候论》中则提出“必先度其形之肥瘦,以调其气之虚实,实则泻之,虚则补之,必先去其血脉而后调之,无问其病,以平为期”,因此,调理血脉为治病基础,血气两者相辅相成,瘀血为气机不畅最明显的表现之一[6]。血为气之帅,使用刺络放血法来调理血脉,可达到通络泄热之效,血行通畅,则气机通畅,血瘀除,则新血生[7]。刺络可疏通经脉中瘀滞的气血,调理内脏中紊乱的气机,使机体回归平衡状态。刺络放血不仅能够调理气血,祛瘀生新,还具有较好的镇痛止痒功效。如带状疱疹易导致神经痛,刺络放血可降解、转运各种超微量致痛物质,阻断痛觉冲动产生,防止炎症过度反应,具有较好抗过敏和止痒作用[8]。
2.2 络脉的选择 刺络放血,可见其部位在“络”,《黄帝内经》中所写的“结络”“盛络”“血络”“横络”及“虚络”都是所指之“络”;因而在中医看来对相应部位均可放血,但需根据不同部位辨别放血量的多少[9]。
《灵枢·血络论》载:“血脉者,盛坚横以赤,上下无常处,小者如针,大者如筋,即而泻之完全”。凡是血脉比较怒张的,不管血管的大小,均可以放血,但是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放血部位一般为怒张的毛细血管或是小静脉,为避免不必要麻烦,尽量避免大静脉或动脉[10]。
2.3 西医作用机制 刺络放血治疗疾病一方面通过针刺放血使病患部位积郁之血排出;另一方面是通过对骨骼、经络的刺激,改善造血功能,增加人体免疫力以抵抗疾病。通过病变部位局部放血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刺激骨髓造血功能,使代谢加快,改善微循环和血管功能,有利于排除血液中的有害物质,益于机体的有益物质及时补充到血液循环中去,防止炎症过度反应及促进炎症的消退、促使机体重新建立内环境稳态而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通过针刺还可抑制交感神经,缓解患者患病产生的疼痛感,如带状疱疹引起的神经痛[11]。贺成功等[12]认为,放血疗法在现代医学看来,主要机理为改善局部微循环状态,促进炎性反应吸收,延缓机体衰老。当进行刺络放血时,毛细血管静脉端毛细血管血压下降,组织液内回流压力随之减少,则组织液回流随之增多,使局部组织压力变小;若辅以拔罐治疗,则局部改善情况更为明显。青姚等[13]认为,刺络放血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可改变患者凝血系统功能,提升治疗效果。钟志鸾等[14]认为刺络放血联合局部按摩可显著改善急性乳腺炎患者白细胞水平和中性粒细胞水平,对患者乳房肿块、乳房胀痛的症状亦有显著改善作用。
3 操作方法
3.1 刺针 《灵枢》中记载,刺络放血疗法包含毛刺、络刺、赞刺等,而不同操作方式对应疾病也不相同。“毛刺者,刺浮痹皮肤也”,毛刺针由于其刺入深度较浅,因此适用于皮肤病治疗;“络刺者,刺小络之血脉也”,络刺适用于浅表经脉,可治疗喉痛、咳嗽、发热等;“赞刺者,直入直出,数发针而浅之出血,是谓治痈肿也”,赞刺通常应用于疖、痈、疮等疾病,需在发病部位反复多次点刺,发挥泄热散毒的功效[15]。
3.2 疾病应用分型 ①活血化瘀。由于刺络放血针通常有较为明显的活络功效,可调和气血,因此适用于血瘀症;②清热解毒。刺络放血可使机体内热毒随血液流出,达到泄热目的,减少血中邪热,达到机体平衡,适用于乳腺炎、阑尾炎、丹毒等疾病;③止痛活络。刺络放血后可减轻部分疼痛感,适用于坐骨神经痛、神经性头痛、关节疼痛、阑尾炎疼痛等;④镇静安神。针刺放血可起到开窍安神之用,适用于邪气内闭、气机不调、神志不明者,如癫痫、癔病、精神分裂、急惊风等;⑤消肿散结。刺络放血适用于局部散瘀,使气血畅通。可应用于跌打损伤引起的局部红肿胀痛[16]。
4 刺络放血在皮肤科的应用与作用机制探讨
由于刺络放血具有散瘀通络、疏通气血之用,且毛刺适用于皮肤疾病治疗,因此刺络放血疗法在皮肤科具有良好应用价值,尤其在痤疮、荨麻疹、带状疱疹以及银屑病等疾病应用较多。
4.1 荨麻疹 荨麻疹在中医中属于“游风”“风疹”等范畴,其临床表现多为皮肤瘙痒,呈游走性,荨麻疹多由营血不足、血虚生风所致。荨麻疹虽为血虚生风,但风由血虚而生,若想治风,先需治血,血行风自灭,而刺络放血疗法则是达到治血的效果。慢性荨麻疹以体虚为本,刺络放血法能够改善血液循环,增加机体免疫力。临床治疗荨麻疹多使用三棱针配合拔罐治疗,放血部位通常为大椎、血海、曲池,隔1日治疗1次。李国灿[17]研究显示,使用祛风养血润燥汤联合针刺拔罐治疗,对慢性荨麻疹有良好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较少,复发率低。
4.2 痤疮 痤疮在中医中属于“肺风粉刺”“面疮”范畴,多由肺内血热导致,好发于面鼻部。由于体内湿热之气偏重,导致湿邪内生,湿热郁结于肌肤、发于面;痤疮发生多于脾胃湿热、肺气失宣有关[18]。痤疮的发病机制与毛囊和皮脂腺导管过度角化、皮脂腺分泌过多有关。西医药物治疗以维A酸类、抗生素、雌激素为主,长期服用不良反应较多,病情易反复。刺络放血可疏泄内热,使热毒自经络而发,达到祛毒祛热、减内压的功效,既治“标”,即清除粉刺,又治“本”,即整体调节,祛邪扶正,加快局部淋巴细胞和血液循环。临床上常选用尺泽穴进行刺络放血,且根据痤疮证型辨证加穴。吕昭琼[19]研究表明,温针灸联合放血疗法治疗效果佳,疗效稳定且不良反应轻微,应用效果良好,治疗痤疮的作用机制为通过局部温热作用改善血液循环,利于痤疮患者体内炎症消散达到治疗目的。
4.3 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在中医中属“缠腰火丹”“蛇串疮”范畴,多由肝旺血虚、气血瘀滞导致经络阻塞,而湿毒热毒瘀于体内无法发散,病藏于腑内,现于肌肤。治疗原则为泻火解毒、清热利湿。刺络法治疗该病通常使用梅花针,针尖对准阿是穴,由边缘向中心叩刺,该疗法可使气血通畅,有助于带状疱疹皮损恢复,另一方面梅花针叩刺范围大,可促进毛细血管破裂,使局部形成轻微瘀血,促进组织修复再生;同时刺络放血使部分致痛物质随血液排出,避免致痛物质在体内生产和堆积,缓解带状疱疹引发的神经痛,联合拔罐治疗,通过负压吸引、提升痛阈,增强周围皮肤血流量[20]。张亚南等[21]研究显示,针刺放血疗法联合激光治疗可缩短早期带状疱疹病程,降低患者疼痛度。
4.4 银屑病 银屑病是常见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主要以斑块型为主。中医将其归为“干癣”“松皮癣”范畴,认为该病发病于血热有关,患者由体质或外界因素的原因,热入血分、灼伤津液,机体生燥生风,机表久失津液滋养而成鳞屑;或热毒在体内蕴结,阻碍气血正常运行,发为银屑病。治疗以清热凉血、祛除毒邪为主。目前西医以外涂药膏,包括保湿剂、润肤剂,口服环孢素、维A酸类治疗,效果欠佳且不良反应明显。传统中医刺络放血法选取局部阿是穴,通常采用三棱针点刺、梅花针扣刺,起到局部活血化瘀、泻热之功效。季艳芳[22]研究辨证论治,选取肺俞、膈俞、血海等穴刺络放血,治疗效果良好。
5 小结与展望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防治疾病、保健养生的需求日益迫切,在药物不良反应与药源性疾病等方面,非药物疗法已展示了有别于药物疗法的独特作用,受到国内外医学界的广泛重视。
刺络放血疗法是一种独特的针刺疗法,从古至今均有广泛应用,具有活血化瘀、消毒散热之效。现代临床医学也对其现代医理进行论证,证实其能改善微循环、改善机体凝血状态,对消炎、清热解毒均有较好疗效,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而在皮肤科的应用中,放血疗法具有较佳的应用价值,对荨麻疹、痤疮等疾病均有良好治疗效果。刺络放血疗法使用得当对人体无损害,又可减免某些西药对人体的不良反应,属于天然疗法之一。但这种疗法存在一定局限性,在放血过程中需严格把控放血量,且其关于皮肤科其他疾病的治疗研究仍较少,还需后续研究者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进行试验与论证,拓宽其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