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方法研究

2021-12-02首都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亚太教育 2021年18期
关键词:古文高中生高中语文

首都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乔 越

诗人余光中称赞:“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的黄河,是中国的长城!”中华传统文化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才俊,推动了中国历史的进步,也为世界带来了视觉盛宴。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认为,语文教学时应该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获取民族文化智慧的结晶。传统文化瑰丽多彩,与高中语文教学相交融有助于高中生形成文化素养基础。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强调文化弘扬,通过语文学习继承与借鉴丰富的民族文化,提升文化自信。可是当前高中生的文化素养欠佳,大多对传统文化无知,不具备古文化常识,未对传统美德进行良好弘扬,对基本社会公德一知半解,影响了优秀传统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扬。那么,高中语文教师可以把传统文化融进实用教学中,注重传统文化的内涵,通过科学的方法使学生热爱家乡文化,热爱传统文化,萃取传统文化的精髓,提高高中生认识传统文化的积极性,促进高中生道德与思想素养的提高。此外,处在新时期,应不断发扬光大中华传统文化,进一步推动语文教学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目标的实现。

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

(一)过度依赖古文书籍

当前,高中语文教育主要通过讲解古文来融入传统文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辅书籍对古文书籍的诗词进行精讲与文言文解析等,是一种过分依赖古文书籍教辅资料的表现。高中生借助这些教辅书籍来学习、理解古文诗词,忽视了通过品读感悟古文诗词,没有进行深入研究和借鉴,未充分发挥高中语文教育中古文诗词本该发挥的价值。由此,高中生学习传统文化增强文化素养的效果大打折扣,没有提高学生借鉴传统文化的能力,没有很好地为高中语文教育的文化底蕴搭建做出相应贡献。

(二)忽视学生的情感教育

高中语文教育是一种灵活的教育,不应只是死记硬背来提升传统文化素养,还需要学生在记忆中能够感悟我国古诗词的思想内涵,理解古诗词的真实情感,以助于高中生和传统文化的心有灵犀,获取、发扬传统文化的精髓。然而教师无法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为了学生的成绩得到提高,过于注重教授古文翻译技巧与文言文的句子结构特征,降低了对古文诗词的情感传授,无法体会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感情色彩,没有科学落实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语文教育的工作。

二、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育中渗透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缺乏传统文化素养与人文底蕴

中国传统文化瑰丽灿烂,是语文教师的精神支柱,但是存在一些教师由于教学经验不足出现传统文化素养有待提高的情形。语文教师应该具有渊博的知识积累、举止谈吐文雅、精通传统艺术等素养,但是由于高中语文教师压力很大,教师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在平时备课中工作的重心是如何提高学生的成绩,而忽视了自身传统文化素养的积淀。而且教师每天任务繁重,没有过多时间来阅读课外书籍,在教研活动中也很少谈论如何提高自身传统文化素养的问题,缺少相关传统文化活动,导致教师自身传统文化素养有待提高。这样很难给学生传输传统文化素养,学生很少有机会搭建传统文化素养。

高中语文教师人文底蕴差,课堂教学缺乏艺术性。在把传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发挥不到位,学生感受不到传统文化的深刻寓意,自然没有传统文化意识。语文教师的课堂需要艺术的支撑,一堂具有艺术性的课堂,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较少的人文底蕴让课堂活力不足,课堂氛围沉闷。

艺术就像世外桃源,能够逃离浮躁的社会,若要与世界紧密联系,也非艺术莫属。艺术的魅力在于其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艺术是不会凭空产生的,这是人类思想火花的绽放,也是人文世界的酒酿。人文底蕴是艺术鉴赏的标准之一,尽管网络小说能够让人如醉如迷,但是不能与名著相提并论;尽管街头涂鸦五颜六色,但不能与《清明上河图》同日而语,差距在于人文底蕴的深厚,即艺术拼到最后是文化。

(二)学生基础薄弱与传统文化自豪感不足

在教育浪潮下,高中生没有因为时代的进步让自身的语文能力与素质提升起来,而是在教育改革与社会发展下出现滑铁卢的情形,学生语文基础变得薄弱。大量学生认识汉字的数量在下降,也不似以前的学生能够正确、规范书写很多汉字,有时候汉字书写得让人摸不着头脑,语法也在随着时代而倒退,很多学生的书面语、口头语表达差劲,无法体现自身的语文基础。

文化自豪感是一个国家、民族、社会对自身文化的肯定,相信自身文化的价值与生命力。文化自豪感是在时代的发展中,一个国家或民族能够迎接世界与保持自我,不仅坚定自身文化的历史传统与价值,而且能够精确定位目前的文化状态,非常相信自身文化的今后发展方向。互联网背景下,很多高中生提笔忘字,不知道某个汉字怎样写,近三十年来,书写方式与工具都在变化,几代人从书写转变成拼写,破坏了汉字的生存根基。面对白纸,提笔忘字是现阶段的困扰,而文化危机是不会书写。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高中生用着苹果手机、穿名牌衣服鞋子,经常去肯德基、麦当劳消费。还有一些学生热衷于西方节日,如万圣节、圣诞节,而忽视了传统的春节、清明节、中秋节等。中国节日种类繁多,内容多样,具有浓厚的文化价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生经常会有读错字、写错字、不了解国学的情况,但是学好语文、喜爱传统文化是一种爱国的表现,而正确读、写、用多少汉字是对文化的基本衡量。

三、高中语文教学引入传统文化的有效方法

(一)科学使用教材中的古文诗词

高中语文教材中含有丰富的古文诗词,承载着大量的传统文化,蕴含着繁多的道德、人文、伦理、生活等文化,还反映了古人的“三观”。这是中华五千年来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饱含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值得高中生学习与钻研。高中语文教师需要挖掘教材中传统文化的含义,领悟当中蕴含的高尚思想品德,增加传统文化的实际内容。在教学中,要从注重翻译技巧向领会文化底蕴与观念转变,从古文诗词的思想、文化心理、思维模式等方面来分析传统文化,有效展示高中语文教育的传统文化特点。认真对待古文诗词的相关资料,如创作背景、作者资料,分析诗词中的文字描述与句式结构,深挖诗词中蕴含的传统文化,提升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语文教学的水平。例如,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五第六课《滕王阁序》一文辞藻丰富,创作背景是滕王阁根据滕王李元婴而得名,李元婴是李渊的幼子,精通歌舞艺术。滕王阁是他为了歌舞享乐,在唐朝繁盛时期建设,后因王勃的《滕王阁序》而闻名。学生可以学习、引用这篇辞赋句子到写作中,提高自身的知识储备,这样的文章积累多了,学生的古文鉴赏能力也会极大提高。

(二)构建人文教学环境

高中语文教学是文化传播的媒介,更是展现传统文化魅力的有效途径。传统文化表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需要教师营造良好的文化教学气氛,促进高中生接受人文精神熏陶。例如在教授《荷塘月色》的时候,高中教师可以借助李白的《古风》、周敦颐的《爱莲说》这些与荷花有关的诗词,感受荷塘月色的美妙景致,推动学生掌握《荷塘月色》,详细领会课文中所蕴含的文化,推动高中生文化素养的发展。

1.传统文化融入语文课外学习

高中语文课外教学有着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也是传播传统文化的重要渠道之一,教师可以有效使用课外学习的特点,思考有效融入传统文化的方法。首先,引导学生在闲暇的时候阅读国学经典,提升高中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大量的国学经典会对学生思想情感进行有效陶冶与熏陶,是促进学生成长的有效方法之一。高中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安排时间让学生阅览经典名著,最好能够使这些经典名著与高中语文教材产生密不可分的关系,布置配套阅读,多接触经典名著,实现传统文化的有效融入,使高中生在阅读完整经典名著时感受传统文化。每个学期要求学生读一两本优秀古籍名著,例如《庄子》《国学经典》,见证真正的古代智慧,但是不能影响教学进度。其次,需要多背诵优秀的古文诗词,增强赏析古文诗词的水平。高中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背诵、赏析古文诗词,例如高中语文教师在课前五分钟组织学生朗读、背诵与赏析《唐诗宋词鉴赏词典》中的优秀诗词,学生从中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提高精准感受传统文化的能力,让高中生逐渐增强传统文化底蕴,实现传统文化与高中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

2.提高汉语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与增强教师综合素质

语言代表着一定的民族或社会,一个民族有自己的语言,汉语属于汉民族,是随着汉民族的发展而渐渐形成的语言,也对中华民族的形成、中华文化的弘扬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中国有56个民族,由于说汉语的人数占绝大多数,不管在国内外汉语都是中国的官方交际语言。汉语是我们的母语,具有五千年的文化底蕴,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若不能很好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传播汉语,就不能很好地提高现代人民的素质。高中语文教师在课堂上不只是教育者与引导者,还是优秀文化的传播者与实践者。高中语文教师可以改善、丰富教学方式,提高自身文化底蕴,加强传统文化的积淀,借助高中语文教育与传统文化的交融,加强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提升高中语文教学的质量,给高中生塑造一个良好的传统文化学习氛围,同时保证师资力量。

3.提高学生语文基础与传统文化自豪感

高中语文教师需要让学生明白,学习语文是非常简单的一件事情,汉语是我们的母语,高中生都会说、写,但是在说与写上会存在良莠不齐的情况,出现这种情形是由于高中生对语文的兴趣与学习动力不同。这就需要高中语文教师的引导,借助经典文言文章的学习,对学生以后的文言文学习很有帮助。例如《鸿门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句式、实词、虚词进行学习,或者让学生理解翻译再进行背诵。这是一个花费时间的过程,语文底子薄弱的学生会感到有压力,不过他们在理解记忆之后会提升自己的自豪感,若坚持下去,会对整篇文章进行记忆,这是对语文学习的肯定。只要学生喜欢做、愿意做、坚持做,会得到一针见血的功效,学生也会由此获得成就感,提高学习语文的信心。若能够坚持十几篇以上的文言学习,学生的文言能力会有质的飞跃,会形成文言学习的语感,由此感到课外文言文学习得心应手。

在这个过程中,语文教师会感到困难重重,学生基础参差不齐。但是语文教师需要坚持下去,给学生信心,若学生能跟随教师完成这个看似枯燥、无聊的过程,学生的文言自信心就能够有效树立起来,其他方面的语文学习也会触类旁通,注重细节、积累,形成基础,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也会得到发展,语文成绩自然会提高。

总而言之,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人文教育元素,借助传统文化能够培养高中生讲文明、守纪律的好习惯,拥有良好的文明礼貌习惯,提高人际交往与审美能力,在不知不觉中提高综合能力。我国的传统文化是无价之宝,是继承传统文明与现代精神文明的重要载体。由于社会的发展,出现了比较多的传统文化教育问题,教育领域越来越关注传统文化深度融合在语文教学中的问题。高中语文教师可以借助科学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把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进行有机融合,提高高中生的传统文化基础,使高中生熟练掌握语文知识与能力,获得传统教育、人文教育,促使他们热爱家乡文化与传统文化,发挥自身潜能提高语文素养与能力,进一步提高思想道德素养,发扬光大传统文化,实现语文课程目标。

猜你喜欢

古文高中生高中语文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中古文學劄叢之二(五題)
古文中走出的“超能力者”
称象
读《隶定古文疏证》札记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高中生是否应该熬夜学习?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