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汽车智能技术专业建设研究
——以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1-12-02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亚太教育 2021年18期
关键词:智能网汽车产业汽车

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张 捷

2018年,工信部提出分阶段实现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今年以来,国家发改委明确2025年基本形成国内标准智能汽车的技术创新、产业生态和网络安全等体系。湖南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精神,提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重点发展工程机械、轨道交通等产业;加快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其中,智能汽车产业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主体,因此要推动高质量发展,适应当今中国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提高国内自主品牌汽车产业核心竞争力,培养一批高素质汽车智能技术专业人才十分紧急。

一、汽车智能技术发展现状

(一)产业背景

智能网联汽车是智能化、5G、大数据和监测等多种技术融合的综合体,它涉及的领域从单一学科跨到多学科交叉领域,技术复杂,产业前景广阔。在欧美国家,智能汽车起步较早,美国自2016年以来,制定并不断更新了自动驾驶战略规划;欧洲政府及企业致力于打破国家和地域限制,积极探索道路智能化发展;日本也将自动驾驶与未来智能社会(Society 5.0)的协同纳入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

在中国,汽车产业正处在以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发展为导向重构汽车产业的转型期。在工业制造智能化和互联网模式的双重驱动下,电子信息、移动通信、人工智能等技术与汽车产业加速融合,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对于中国而言,智能汽车承载着“制造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的未来重任,顶层设计对汽车智能化的重视丝毫不弱于其他国家。

(二)政策支持

目前,湖南省长沙市拥有国家智能网联汽车(长沙)测试区,打造了丰富的封闭测试场景,主要包括高速模拟、城市模拟、乡村模拟、7×24自动驾驶无人化测试场等,能够开展智能网联汽车研发测试、功能场景认证测试等服务。其次,自动泊车、无人零售车、无人巴士、自动驾驶扫地车等应用场景也逐渐投入产业,而且对全市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从感知层的零部件到整车的算法,再到下游应用服务行业都进行了广泛布局。湖南长沙把智能汽车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突破口,从封闭测试区到开放道路,从“聪明的车”到“智慧的路”,从硬实力到软环境,让长沙成功跻身国内第一方阵。

(三)人才需求

根据《紧缺人才报告》数据显示,汽车智能技术专业人才缺口为每年10万人左右,各高职院校积极响应政策,纷纷开办汽车智能技术专业。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开办了汽车智能技术专业的高职学校有20多所;到2019年,全国共有53所高职院校开设本专业;2020年则有上百所,短短2年时间,翻了近5倍。

为对接长沙市“三高四新”发展战略,我院于2020年开设本专业,主要培养汽车智能化电子系统辅助研发、生产、装调、检修及测试,智能网联汽车研发、安装调试、参数标定、维修检测等技术英才。湖南省的智能网联产业布局虽然广泛,测试区综合性能领先,但核心技术的研发能力与一线城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缺乏关键技术的人才。作为市属院校,依托本院信息技术,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满足长沙市产业需求,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汽车智能技术专业建设途径

(一)找准专业定位

目前,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对人才岗位的设置主要有研发、测试、检测、调试、安全员等。对长沙地区多家智能网联汽车公司走访调研发现,企业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岗位偏向于安全监督、汽车检测等基础岗位,而深层次的岗位向本科以上学生倾斜。专业要想发展,学校要对自己的专业有精准定位,找准专业群,不能再停留于“解决就业即可”,而是要培养能够从事智能网联技术应用研发、测试与试验、系统调校等工作的高级技术技能人才,为我国的智能技术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这并不是要和本科院校“精准分工”,而是要共同探索,基于汽车智能技术专业的复杂性和综合性,只要能满足社会、国家需求,企业对学历范围的要求可以适当放宽。因此,学校可以邀请行业专家、企业开展座谈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明确日后专业发展的方向和定位,力求在众多高校中办特色专业、高质量专业。

(二)整合教师团队

目前,汽车专业的教师团队多为传统汽车行业的教师,即使引入了“汽车智能”相关专业的青年教师,人数仍占很小的比例。这部分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还处在探索阶段,对专业建设仍不能起主导作用,而且本专业对教师的要求非常高,涉及的专业跨度非常大,从汽车到计算机、通信、电子等,要招聘一个既懂汽车又懂计算机,还能编程、擅长电子技术的教师很难,组建这样一支团队,无疑是“天团”。但不解决教师资源,专业发展就是痴人说梦,只能停滞不前。

因此可以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整合教师团队,基于本院校的专业定位,鼓励支持专业教师参加各类汽车智能技术培训、下企业实践自学,学习新技术新专业,边学边探索,为完成专业升级转型做好准备。同时可以打破专业的限制,跨学院引入计算机、电子等专业教师,共同打造“以汽车为核心载体”的产品,共同完成专业建设。还可以引入企业教师,在破解教学师资困境的同时,为学生带来前沿技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加强校企协同育人

第一次开办新专业遇到的一个难题就是教学设备的投入,一台简单的智能汽车轻则十几万,重则上百万,这些设备对教学的帮助停留在“认知、观察、操作”等阶段,而对于调试、检测、检修等教学任务的开展,仍需要采购更多的设备和仪器。实训室的建设除了传统的基础技能实训室外(发动机、装调、电气、单片机等),还需要规划核心技能实训室,包括环境感知、驾驶辅助实训室、线控技术、无人驾驶等高端实验室。传统汽车实验室已完全不能满足教学需求,需要建设全新的实训室,但仅凭学校一己之力规划,难度非常大,而且目前汽车智能技术还处在初期阶段,设备更新快,资源不稳定。为解决这个困境,最好的办法是校企协同育人,校企合作根据专业定位,结合企业发展方向,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由企业投入设备和仪器,打造校企合作特色实训基地,在满足企业生产需求的前提下,完成教学任务。还可以依托企业力量,打造湖南省首家“智能汽车教育培训基地”,对外开展培训,为全国行业提供优质培训,提高资源利用率,培养更多有需求的技能技术人才。

(四)课程体系构建

结合专业定位和岗位需求,整合课程体系。专业在创建之初,专业核心课程主要有车载控制器编程、单片机、车载网络与通信技术、传感器、智能仪表等,课程跨度大,学生没有基础,消化吸收比较困难,对未来的定位也比较模糊。因此,学校需要对课程结构进行改革,但不能盲目照搬各院校专业课程,需要结合自身情况,与企业共同创建、调整课程结构。对现有的核心课程进行精准定位,剔除不符合岗位需求的课程,同时加入传统汽车的部分知识,例如汽车电气,这样既能利用现有资源,还能为转型过渡做好铺垫。

在教材上,高职院校汽车智能技术专业的教材形形色色,没有形成有规模、通用性强的教材,而且内容与本科专业多有重叠,注重理论讲解,实践内容缺乏。因此,必须同步建设与更新实训环节和教学资源,为专业建设提供坚实的基础。

汽车智能作为当下的朝阳企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各院校都愿意投入以服务社会,但专业完全转型还有一段路程需要经历。目前,结合企业协同育人、找准自身定位、建设教师团队、优化课程体系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

猜你喜欢

智能网汽车产业汽车
5G赋能智能网联汽车
解读《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
智能网联硬实力趋强
迎战智能网联大爆发
汽车的“出卖”
汽车们的喜怒哀乐
基于SJA1000的CAN总线智能网桥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