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小学数学预习真正发生
2021-12-02福建省平潭综合试验区城中小学郑素雅
福建省平潭综合试验区城中小学 郑素雅
《现代汉语词典》把“预习”解释为“学生预先自学将要听讲的功课”。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明确指出,培养学生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数学自学能力是数学教学核心工作之一,而预习是培养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方法。预习就是让学生自己先去学习和思考,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思考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到学生手里,这是教学方式和教学过程一个质的变化。学生完全掌握预习内容后,就可以进入第四阶段的教学方式,达到教是为了不教,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当前的课改,如先学后教、翻转课堂、学习共同体、自主学习、项目式学习等教学方式,究其实质,最重要的共同点都是要先预习。江苏洋思、杜郎口、厦门蔡堂小学等已经取得了很多的成功经验,为什么还有很多师生对小学数学预习积极性不高呢?经研究调查,预习存在困扰的共性问题总结如下。
教师方面:(1)最大的担心是学生预习了,上课会不专心听讲;(2)布置预习作业,学生不落实,或落实不到位;(3)不清楚具体指导预习的方法。
学生方面:(1)认识不到预习的意义和重要性,觉得预习没有作用,反正教师都会再讲一遍;(2)不知道如何预习,以为预习就是把书本题目做一下,发现基本不会做,久而久之就觉得预习等于没有作业。
综上所述,很多时候教师就不布置预习或让预习流于形式,变成“假预习”。那如何让小学数学预习真正发生,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以下就这一问题的解决策略展开四点论述。
一、激发预习的兴趣
首先,抓住时机和学生及家长做好沟通,通过多渠道改变其对预习的认知,明白预习的意义、重要性和作用及好处。特别是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将是培养学生预习习惯强大和重要的助力。
其次,利用班级积分制、鼓励、表扬等多种外因激励方式激发学生预习兴趣并保持。
二、科学的预习方法指导
教师应给予学生科学的预习方法,并对其进行具体指导。笔者将多年一线教学总结出的行之有效的预习方法简称为“三级预习法”和“四遍预习法”,具体预习指导以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预习步骤为例。
(一)“三级预习法”
“三级预习法”即学期预习(整本书预习)、单元预习、课时预习。学期预习(大预习),学生以“月”为时间单位,如寒暑假预习下学期教学内容;单元预习(中预习),学生以“天”为单位,如双休日、节假日预习一单元的教学内容;课时预习(小预习),学生以“小时”为单位,预习一课时的教学内容。
1.学期预习
首先教学生阅读整本数学书,学会看目录,初步了解整学期要学习的内容,建构学期知识框架,厘清各单元之间的联系、整本书和之前学习内容的联系,确定整本书的重难点单元。这个步骤的意义在于解决以往教学中存在的学生学习了一个又一个细的知识点,却没有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的问题。重难点单元的突破要多花时间与精力,建议学生最好进行四遍及以上预习。学期预习要按照单元预习方法,一个单元一个单元地预习,把整个单元预习透,再预习下一单元,以此类推,直至把整本书都预习完。
2.单元预习
确定第一单元有“加法的意义和性质与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括号”三小节知识点,共五个例题,配套三个练习。先浏览整个单元,确定本单元相关的旧知识,确认旧知识有无缺漏,如有,请学生先复习。确定本单元重难点,重难点注意多花精力突破。整单元预习要按照一课时预习,一课时一课时地预习透,直至整单元预习完成。
3.课时预习
每课时预习是预习的最小单元,只有每一课时预习扎实,才能更好地预习每一单元乃至整本书。笔者以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节第一课时为例,具体预习指导如下。
(1)明确学习内容。这单元学习的内容为“四则运算”,明白第一节学习内容“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的含义,即弄明白要学习哪些知识点。这节课的知识点有三部分:加法的意义、减法的意义、各部分间的关系。确定重点与难点在于第三部分,即各部分间的关系。确定原来相关知识是加法、减法,先补缺补漏。
(2)逐字逐句精读例题,理解并解答例题。先看例题1,认真审题,引导学生运用查阅、批注、勾画、圈点、概括提取关键信息。学生先独立解题,遇到困难,实在解答不出,再看例题分析或提示,直到弄懂。理解课本各个环节、结构的安排和作用,并要学生明白数学书的编写有一个特性,叫自问自答,即每道例题都有问题、有思考、有提示、有分析、有解答。引导学生明白这些部分具体在课本的哪里,如书本上不同颜色的文字代表不同的含义,红色字体所在部分为基本知识点的意义或定义、概括。“聪聪和明明”部分基本是思考题、核心问题,本节课的关键问题就是它们了,弄懂这些问题,一节课基本能搞定。“小精灵小天使”部分特别重要,是对知识点的关键性解释与点拨,学生不能忽视,一定要多看,看透,直到理解。蓝色部分是难点或总结归纳,这部分最为重要,学生不仅要理解,还要适当记忆背诵,因为它是培养学生学会数学基本语言、基本思路、基本结构的最佳途径。
(二)“四遍预习法”
第一遍预习要求至少把配套练习中的基础题和巩固题型独立解答,如若不会,再回归前面预习步骤。第一遍预习的几个注意点:预习要懂得做批注,并及时记录不会的题目或难点、疑惑点(在书本做上记号或记录到专用的笔记本上)。预习找到哪里不会就是大收获,这样上课学生才能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听课,提高听课效率。
第二遍预习是重复第一遍的步骤,但是要重点解决第一遍预习不会的知识。第二遍预习以解决巩固题和提高题为准,把记录本上已经解决的问题划掉,再记录新的问题。
第二遍不会的知识点,进行第三遍预习、第四遍预习或更多遍预习,直到完全弄懂。
“四遍预习法”可以是每课时预习四遍,也可以是每单元预习完一遍再一遍的四遍预习。这些步骤不是绝对的,根据学生程度具体情况决定,不同学生预习遍数可以不同,同一个学生在不同预习能力培养时期的遍数要求也不同,灵活机动掌控,螺旋式上升,但不同学生最终学会预习以能进行四遍或以上预习为标准。
三、预习检查要落到实处
预习仅靠布置不行,因为小学生自主能力较差,刚开始很难坚持预习。教师指导完具体方法外,还必须加强检查。预习在内化成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之前,必须要有检查这个外因来驱动内化力。检查方式要多样,可以是教师检查、小组长检查、同桌互查。检查内容可以查看数学书本完成痕迹、疑点难点记录本,也可以当场小测,检验预习成效。不管哪种检查,都要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及时反馈,并做好预习情况记录,及时进行奖罚。通过预习情况来不断修正、加强预习方法指导,持续端正学生预习态度,进一步培养学生预习习惯。
四、预习后的高效课堂,要以学定教,形式多样
(一)以学定教
以学定教,即教师上课前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进行二次备课,学生已经会的不讲,讲了也全部不会的不讲。预习完的课堂到底讲什么?讲本节课的关键知识点,学生理解的卡顿点、易错点、易混淆点、提升能力点,以及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的渗透点。一节课40分钟,时间紧迫,预习就是在节约课堂时间,把一节课的容量和深度进行扩展。只要学生感受在预习后的课堂讲的是自己不会的,但又是自己想要了解的、在别的地方学不到的,他就会专心听。
(二)“兵教兵”
“小老师”环节,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在课堂上都有事做、有所得。学习习惯好、基础扎实、预习能力强的学生,在课堂上除了把教师讲解的知识内容掌握之外,还可以当小老师,负责在“兵教兵”环节帮助本小组组员学会当堂课的内容。预习能力不够、基础不扎实的学生,可以根据教师针对性的多次讲解及同学之间的互动达到基本掌握的效果。教师应尽量给这样的学生展现的舞台,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从而达到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同一堂课上有不同的收获。
总之,教师要让小学数学预习真正发生,心中就要有对小学生数学预习习惯培养的长远发展目标的整体规划。以学定教,在日常的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预习的兴趣,还要教给学生行之有效的预习方法,更要制定一套强有力的检查措施,让学生在一定的周期内形成小学数学预习的好习惯。好习惯,伴终身;好习惯,促成长。事实证明,学会预习这个好习惯,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发展学科智力有很大作用。学生一旦养成良好的数学预习习惯,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从而不断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