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校社会工作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研究

2021-12-02嘉应学院廖海帆

亚太教育 2021年18期
关键词:思政社区政治

嘉应学院 廖海帆

一、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当代大学生肩负着社会发展的重任,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大学生责任担当的有效路径,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则是高校思政教育。伴随我国信息时代的迅猛发展,传统以书本灌输性政治教育为主导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随之面临一系列的问题与挑战。

(一)教学理念需与时俱进

传统高校思政教育容易忽视学生的个体性需求,同时缺乏发展性、创新性的教育理念,导致教育成效不断降低,学生无法得到全方位发展。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亟须更新教育理念,扩充知识体系,丰富学科内容,吸收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的优秀成果,借鉴社会工作等新兴学科的科学服务要素,以学生为主体,以合作、自主、交流式教学为主,寻求平衡点,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等的全面发展,培养综合型人才。

(二)教学方法需与时俱进

在教学方法上,当前高校思政教育仍以教师单向传授知识的模式为主导,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成长需求。只有不断依托新技术、聚集新资源、结合新需求,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才能将“一味灌输”转换为“讲说演”,化“被动”为“主动”,切实提高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人才队伍需充实加强

当前,高校思政教育仍是思政专职教师和辅导员相结合的模式,前者主要负责思想层面教育与引领,但在学生问题解决、个人能力发展方面动力不足,后者承担着大量的学生事务性管理、党团建设、资助帮扶等工作,容易忽视学生的个别化需求。引入学校社会工作专业队伍,可以从不同的专业领域、专业方法方面对传统的高校思政队伍进行补充,巩固思政教育成效。

二、学校社会工作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联动的可行性

学校社会工作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两者虽然分属不同学科范畴,但在目标追求、工作对象之间具备相关性,在理论基础、工作方法、工作范围等方面具有互补性,这为学校社会工作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现联动提供了可能。

(一)关联性

在目标追求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提升高校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的同时,引导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校社会工作遵循“助人自助”宗旨,以为困难学生提供服务、实现学校教育目的、促进学生人格完善和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为目标。两者都以“以人为本”作为逻辑起点和价值出发点,关注学生需求与成长,提高学生社会适应力。在工作对象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学校社会工作都是以全体学生为工作对象,学校社会工作同时注重连接与学生相关的教师、家长、社会资源,协助学生缓解个人与家庭、与社会的不适应性。两者都强调挖掘学生个人潜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我实现。

(二)互补性

理论基础方面,高校思政教育与学校社会工作都涉及政治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理论,学科背景相互交叉。而社会工作理论所具备的理论手法、研究范式,更有利于高校思政教育者人性化科学分析学生问题的性质及产生原因,在此基础上制订具体服务计划。工作方法方面,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学中强调认知的一致性,注重平均发展,忽略了学生个性发展需求。学校社会工作承认并注重个体差异,更注重因材施教地解决学生实际问题,有利于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手法的改革与创新。

三、学校社会工作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联动的现实路径

结合社会工作本土化发展,将社会工作三大工作方法引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创新高校思政教育模式,拓展教育领域,解决思政教育在专业化与职业化建设中面临的难题,具有较强的前瞻性与实践意义。

(一)个案工作介入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向的群体数量大、服务范围广,难以发现学生个体需求,协助解决学生实际困难。学校个案工作的服务对象主要是需求特别、问题严重的特殊学生,通过评估学生社会生态系统收集资料、整合资源,针对性地制订介入计划,协助学生分析并解决难题。学校个案工作作为传统思政教育的补充,能针对性地处理学生问题,提高学生自主发展能力,并逐步形成长效教育机制,巩固思政成效。在具体的个案辅导中,可以借鉴个案工作基本程序,制定相对应的辅导步骤,实现思政教育工作方式方法的创新。在这一过程中,应做到尊重、接纳学生,毫不保留地表达同理心,同时记录服务过程,方便查阅与资料分析及后续跟进。

(二)小组工作介入

学校小组工作是在小组工作者带领下,通过一群有共同需求或问题的人的持续性互动,形成小组动力和小组经验,达成个人、小组和社区发展的目标。工作过程强调小组成员面临问题的相似性,划分不同类型小组,分别制定不同介入目标与引用理论模式,并实施可行计划。在借鉴小组工作方法过程中,高校思政教育同样可以通过评估调查、访问等方式,针对学生的思想、心理行为等问题,分别建立相应的互助小组。通过小组成员之间互助学习与鼓励支持,缓解压力,建立互信,发展交际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实现个人成长与共同发展,切实发挥思想教育的育人功效。

一方面,可以借助小组工作的模式,改善教育手法。一是借鉴小组工作互动模式,通过成员、小组、社会环境的三重互动,优势互补,提高各成员的能力。二是借鉴发展模式,以小组动力学、发展心理学等为基础,重视挖掘个人能力,恢复社会功能。另一方面,结合组员需求,制定相应的工作步骤,开展与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相关的各类型课堂及社会实践活动,实现思政教育方式方法的创新发展。同时在小组服务过程中,要注意表达对学生的接纳与尊重,认同小组种类、功能的多元化,同时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认可学生的独特性和多样化的需求。

(三)社区工作介入

将学校社区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场域,能够突破时空的限制,协助社区解决问题的同时锻炼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具体而言,就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区问题解决和社区建设,协助明确社区问题、调查社区需要、挖掘社区资源、整合社区资本以及缓解社区矛盾与冲突,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决策力、解决力、适应力,实现社区和谐。具体操作过程中,以学校为服务平台,在班级、社团、党支部、行政集团等大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主题活动,可以借助文艺汇演、志愿服务、科普宣传等方式,利用“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双重路径,践行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学生社会责任感。

(四)“社工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1.更新知识体系,提升思政教育教学水平

学校社会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属于社会科学,具备较强的针对性、专业性和可操作性。高校思政教师通过学习学校社会工作的知识理论工作手法,更新、补充已有知识体系,扩大知识涉猎范围,能够在解决学生问题时针对具体情境,采取整体性、系统性的视角,深入分析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心理变化及其原因,采用科学新颖的方法开展思政教育,提高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升思政教学水平。

2.转变角色定位,提高思政教育服务质量

作为高校思政教育队伍主体的辅导员,长期以来承担大量学生事务性工作并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却在实际工作中面临无法精准挖掘学生个体需求和心理困境的情况。学校社会工作介入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辅导员角色转变与角色定位,从“大包大揽”到“专职专干”,从“管理者”到“服务资源提供者”,从“教育者”到“支持使能者”,成为具备专业理念、人文情怀、以生为本的教育工作者,更高效地为学生提供服务。

3.聘用专业社会工作者,充实思政教育人才队伍

社会工作秉持“助人自助”“同理心”“接纳”的价值信念,在家庭问题、学校教育、心理健康、社区服务等各方面,致力于问题解决的同时,促进服务对象自我实现。将社会工作者队伍引入高校教师队伍,形成“思政教育者+辅导员+社会工作者”的“三脚架”模式,构建专业化、职业化、多元化的“混合型”思政教师队伍,在强调价值引领、增强学生道德修养的同时,切实优化教育资源,提升思政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落实高校立德树人任务。

猜你喜欢

思政社区政治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思政课“需求侧”
“政治攀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