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文化视角的高校大学生思政课程教改研究

2021-12-02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马巧丽

亚太教育 2021年18期
关键词:思政思想大学生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 马巧丽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各个不同区域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促进了文化的多元化发展。随着不同文化思潮涌入校园,在不同形态的文化思想冲击下,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以及意识都产生了很大的变化。针对这一情况,各大高校的大学生思政课程应该及时跟上时代发展的需求进行改革和创新。高校的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对大学生文化思想提升和树立正确的“三观”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高校教师进行思政课程教学时要强调立足于教学实际,学会根据时代趋势发展站在文化视角推动课程教学的改革,不断创新教学实践,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从而达到思想教育的目标。

一、高校大学生思政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高校是我国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基地,担任着立德树人的重任。随着社会的发展,多元化文化成了当前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同时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方向。在多元化文化发展的背景下,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思想价值观、正确对待各种文化形成科学的文化思维,成为各大高校思政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同时对其改革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各大高校的思政教育很多都是根据国内的文化来开展的,在对大学生思政教育进行改革时,要重视原有的优秀传统文化,在其基础上结合时代特色,丰富思政课程的教育内容。对于国外的文化要进行筛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此促进大学生的思政素养提升。同时,学校要加强思政教学与传统文化的联系,促进民族文化的交流以及传承和创新。此外,在思政课程改革上需要不断提升思政教育的开放性,才能延伸教育的改革空间,从而更好地开阔学生的眼界以及思维,培养学生的辨别能力。

二、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课改的目标

经济全球化促进不同地域文化的交流,同时也带来了多元文化的渗透,不断对本土优秀文化的传承造成威胁,对当代大学生价值体系的形成带来了冲击。基于此,对于高校传统思政教育进行改革,影响着学生价值观的正确塑造,影响着思政教育方式与教学质量的改进。

新时期,将文化融入思政教学改革是在特定的教育教学目标的指导下进行的。首先,文化认知在大学生思想结构中占有重要位置,对本土优秀文化的态度决定了其理想人格的形成,尤其是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为主体的民族精神的培养,更是决定了学生道德品质的走向。同时,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和精神家园,引导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意识可以改变传统思想对文化方面的曲解,以兼收并蓄的方式对待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其次,应在课程改革中融入文化认同观点。对文化的认同既是对价值、思想和价值观的认同,能够激起家国思想的共鸣融通和情感意识,强化大学生国家和民族的主流价值观。再次,应将理想信念的培养作为目标导向。对理想信念的强化有助于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目标的实现。理想是一个人的精神依托,只有在理想上团结一致才能融合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才能形成重要的精神依托。同时,只有理想信念的树立,才能引导大学生构建良好的精神家园,才能充分发挥思政课程的文化育人功能,才能以感性的思维看待现实,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认同和价值取向。最后,应在思政课程改革中融入实践观。实践是人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自身价值的桥梁,将理论认同转化为实践认同,将理想信念转化为社会实践,能获得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进程。

三、文化多元化视域下大学生思政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思政课传承优秀文化遇到市场化的冲击

文化环境影响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高校思政课关系大学生的精神信仰与价值追求。受市场化文化环境的影响,多元文化的外部环境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理想信念。尤其是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推动下,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和形式较传统的思政教育方式发生了巨大转变,在没有根据时代环境对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及方法做出调整的情况下,思政课在传承优秀文化的过程中遇到市场化的冲击较为严重。一方面,市场化环境解构了优秀文化,冲击了高校学生对优秀文化的认知和认同。尤其是在拜金主义和功利主义的驱使下,对优秀文化的传承更多关注其经济价值成分,而忽略了其育人价值,导致大学生对民族优秀文化的认同出现了偏差。另一方面,多元文化的冲击对本民族的特色文化造成了冲击。自媒体信息的传播使得人人都能成为信息传播参与的主体,涉世未深的当代大学生对西方的话语体系的渗透缺乏审慎的认知和辨别能力,利己思维主义影响了优秀文化的传承。最后,当代大学生成长生活条件相对优越,缺少对民族优秀文化的生命体验,加之对互联网信息缺乏辨别力和过度依赖性,思政课程改革滞后于外部环境的发展,极易动摇大学生的文化信念。

(二)高校思政课参与主体的文化素养不高

高校思政课教师和思政教育工作者是高校思政课的参与主体,优秀文化的有效传承受参与主体的理论文化水平与科研能力的制约,思政课教师只有对优秀文化有着较高的文化素养,才能在思政课上发挥传承的引导作用。不可否认的是,当前部分思政课教师的文化素养仍需提升。一方面,尽管当前思政课教学工作已上升到战略层面,但高校思政课专门的师资队伍仍较为匮乏。辅导员和思政专任教师通常是高校思政理论课的实施主体,但他们大部分缺乏对民族文化的专业性认知,常规化和事务性的工作又致使文化知识再教育的参与度不足,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很难将民族优秀文化融入思政工作中。另一方面,部分教师缺乏学科融合意识,在思政课教育教学过程中未能认识到民族优秀文化传承的本质,更缺少将优秀文化转化、整合为高校思政课程资源的能力。尽管部分思政课参与主体认识到多元文化渗透带来的弊端,但却无法引导学生树立文化多样性的意识、甄别优秀文化的能力。此外,由于自身阅历和民族优秀文化知识储备方面的问题,部分思政教育工作者还不能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思想理论来分析、指导大学生思政工作,制约了将优秀文化融合到思政教育教学中的效果。

(三)将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资源缺乏整体考量

文化作为高校思政课资源的一种,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当前高校思政工作对思政课程资源系统缺乏整体性的认识与应用。高校思政课程资源的应用主体是孤立存在的,在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实践中,思政教师对文化资源的认知普遍存在局限性,导致思政课程文化资源的应用方面脱离了单个的教学目标,与教学资源运用的整体性相背离。一方面,文化知识与思政知识融合的生搬硬套,没有体现出文化资源的内涵及思政工作的时代需求;另一方面,文化资源同思政课程的融合处于零散无序的状态,没有发挥校外文化资源及文化活动的协同育人作用。

四、高校大学生思政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分析

(一)整合教学内容,加强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随着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各种不同的文化朝着校园涌去。在这种多元化文化的渗透下,我国各大高校的思政课程教学必须整合教学内容,加强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首先,学校在对思政课程教学进行改革创新时,必须重点关注教学内容整合,不断完善思政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才能使思政教学得到良好的提升。例如,教师在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时,应该着重关注我国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价值。我国的传统文化自身具有文化悠久的特点,在其价值取向以及思想上都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在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时,应不断将思政教学内容与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有效结合,推进学生正确思想道德价值观的发展培养,紧贴党的发展思路,充分发挥出爱国主义教育思想。同时,教师在进行教学改革时还需要不断向学生展示主导思想,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的毛泽东思想以及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等,让学生通过这些思想的学习来增强自己的思维能力,让他们可以在当前文化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正确看待,并能够理性地做出判断,从而减少多元化文化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此外,还要正确保护好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并对其进行推广,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我国文化发展有着很悠久的历史,这些文化历史中蕴含了很多的文化类别,其中包括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和佛家文化等。对我国社会主流文化发展影响最大的是儒家文化,所以在建设社会主义事业时,要着重培养各大高校学生对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高认同感,才能让其更好地承担社会建设发展的任务。在对各大高校的思政课程教学改革创新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图书馆或者网络等渠道来搜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内容,丰富大学生思政课程的教学内容。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引领学生到当地历史文化馆等地方进行参观,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促进学生对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以及自豪感。

(二)吸取不同文化精髓,推动思政教学改革

我国各大高校的学生,来自我国各个地方,也有来自全世界不同地方的,从而产生了不同文化的碰撞。这种碰撞是一定会产生影响的,因此高校大学生的思政课程教学在坚持国内传统文化思想发展的同时,要多重视不同文化的多样化发展带来的思想冲击。高校是一个文化多元化的集聚地,且这个聚集地还在不断的发展和建设。在此背景下,各大高校的思想政治课程要学会针对各地区的学生选择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在自身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开展外来文化学习。但外来文化有利有弊,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首先要对文化进行分析,只有不断对各种多元化文化形态的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才能对其文化提取出精髓部分,从而更好地推动我国思政课程教学的改革发展。例如,面对不同主流文化的形态内容时,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文化内容可以积极进行引导,对其加工提炼,最大限度地进行保护和尊重;针对外来的文化内容,拥有积极性的文化思想,教师可以积极对其进行借鉴、吸收。在进行文化多元化融合时,可以适当将一些普遍性以及共性的文化内容进行有效结合,以此不断促进新的文化内容生成,从而推动思政教育教学的改革发展,完善文化体系。

(三)丰富教学内容,加强思政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随着文化多元化的发展,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也要紧跟时代脚步进行发展。在对大学生思政教育进行改革时,不仅要让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思想,同时还要整合其他优秀的文化思想,丰富其教学内容,从而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对优秀文化的认知。除此之外,在当前文化多元化的视角下,我国高校大学生的思政教育改革还需要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为高校大学生的学习构建一个庞大的发展平台,由此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和思考能力。思想政治课程教育涉及知识面广泛,教师在进行课程教学时,除了会涉及学科自身的基础理论知识之外,还蕴含了语文和历史等各类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所以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改革过程中,要加强思政课程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构建起思想政治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完整教学体系,充分应用各类相关的学科理论知识进行结合,由此促进学生思维发散能力水平提升,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综上所述,在当前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高校的大学生作为当前社会发展中最活跃的群体,多元化文化的发展对高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改革形成了一定的挑战难度。所以,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学改革要紧跟社会的步伐,结合当前的社会状况,提出有效的改革措施。高校的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必须建立在文化发展现状基础上,这样才能有效提高高校思政的教学质量,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

猜你喜欢

思政思想大学生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思想与“剑”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