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课程的跨学科融合教学研究

2021-12-02江苏省宜兴市和桥实验小学夏祥祥

亚太教育 2021年18期
关键词:科学知识美术作品跨学科

江苏省宜兴市和桥实验小学 夏祥祥

尽管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研究方向,但是学科与学科之间并不是完全孤立的,而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聚焦小学科学教材,就会发现其中融入了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各个学科的知识。不仅如此,小学科学教材中的教学内容,与小学语文、小学数学和小学美术等各个学科之间的教学内容也有一些隐性与显性的联系。事实上,这些隐性与显性的联系,就是小学科学教师跨学科融合教学的一些纽带。下面笔者将主要从小学科学与小学语文、小学数学和小学美术三门学科的有机融合方面,详细论述小学科学课程的跨学科融合教学研究。

一、以语文阅读为蹊径,丰富科学知识

阅读,是学生丰富语言知识、开阔知识视野、发展思维能力的一条必由之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以语文阅读为蹊径,教师可以引领学生丰富科学知识。这正是小学语文学科与小学科学学科跨学科融合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

(一)精选阅读材料,让阅读有方向

小学生了解、掌握科学知识的方式有很多,阅读就是其中之一。为了让小学生更为有效地以阅读为蹊径,丰富科学知识,教师首先必须精挑细选一些阅读内容,唯有如此,才能够让学生的阅读更加有方向。

“昆虫”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中的一部分内容。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为了让学生更为全面、更为深入、更为细致地了解“昆虫”,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深入浅出地阅读一些与“昆虫”相关的文章。如,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中的课文《蝴蝶的家》《蟋蟀的住宅》和四年级下册的课文《囊萤夜读》,这几篇课文都是与昆虫相关的文章。通过阅读这几篇课文,学生就会对蝴蝶、蟋蟀、萤火虫这几种昆虫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等有较为深入的思考和了解。

显而易见,语文教材与科学教学之间,原本就有一些若隐若现的联系。只要教师能够厘清语文教材与科学教材之间的联系,那么就可以将语文阅读教学与科学知识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引领学生深度阅读。

(二)指导阅读方法,让阅读有深度

为了扎实牢固地掌握这些科学知识,教师必须引领学生进行深度阅读。因此,在跨学科融合背景下,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文本时,必须指导学生掌握各种有效的阅读方法。

比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植物的一生”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将其与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中的《我爱故乡的杨梅》和《金色的草地》等课文联系起来。在指导学生阅读这些课文时,教师要让学生运用对比阅读法,深入浅出、细致入微地了解植物的一生:种子发芽了—幼苗长大了—植物开花了—植物结果了。

除了让学生掌握对比阅读法之外,教师还应该以阅读为契机,指导学生掌握快速阅读法、细致拼读法、大声朗读法以及归纳概括阅读法等。

二、以数学方法为密钥,解决科学问题

在充满无限可能的科学探究之路上,人们总是会遇到一些科学问题。为了卓有成效地解决这些科学问题,人们需要运用各种数学方法。从这个角度来看,数学方法正是人们解决科学问题的一把密钥。

(一)围绕教学目标,设计科学问题

清晰而又具体的教学目标,是一节课中师生共同努力的方向。同时,也是学科融合的方向。为了将小学科学与小学数学更为紧密地结合起来,小学科学教师首先要围绕科学课堂教学目标,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精心设计一些科学问题。

比如,“风向和风力”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中的一部分内容。让学生准确理解“风向和风力”的概念,了解风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是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为了更为顺畅、更为圆满地达成这些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将这部分科学知识与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中的“旋转”部分知识有机融合起来。“旋转”与“风向和风力”,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实际上,“旋转”与“风向和风力”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荷兰的风车、风力发电以及一些童帽上面的小风车等,都是联系“旋转”与“风力和风向”的纽带。

在教师的指引下,当学生厘清了数学与科学之间的关系之后,他们就会以数学方法为密钥,有序、有趣、有效地解决各种科学问题。与此同时,科学课程也就会与数学课程有机融合在一起,恰如其分地实现跨学科融合教学。

(二)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科学问题

设计科学问题,并不是跨学科融合教学的“终点站”,而只是跨学科融合教学的“始发站”。恰如其分、合情合景地运用数学方法,卓有成效地解决科学问题,才是教师跨学科融合教学的“终点站”。

以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观测天气”这一单元为例,该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测量气温、云量和雨量、风向和风力、天气和气候”等。围绕这些教学内容,教材呈现了各种各样的科学问题,例如,请同学们比较相关数据,分析两个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这些数据,要么会以表格的形式呈现,要么会以统计图表的形式呈现,要么会以文字的形式呈现。为了让学生更为准确、更为快速地对比相关数据,并发现其中的规律,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运用一些数学方法。

显而易见,让学生恰如其分地运用这些收集与整理数据的数学方法,就可以有效解决相关的科学问题。

三、以美术作品为窗口,展示科学现象

无论是缤纷绚丽的彩虹,还是如锦似缎的霞光;无论是随风起舞的风筝,还是乘风旋转的风车;无论是破土而出的幼苗,还是四季如春的美景……这一切,既是美术教材中对美的一种写实,也是科学教材中所展示的一种科学现象。因此,在跨学科融合背景下,小学科学教师不妨以美术作品为窗口,展示各种科学现象。

(一)“定”作品主题,让作品有科学内涵

鲜明的主题,是一幅美术作品的生命力。确定鲜明的主题,是学生创作美术作品的前奏,也是学生创作美术作品的关键。为了让科学知识与美术知识衔接得更加紧密,教师首先要聚焦科学教材内容,围绕科学课程教学目标,潜心确定美术作品的主题,据此让美术作品更加有内涵。

比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植物的一生”这一单元内容时,教师设计了这样一项作业:让学生拿起手中的画笔,描绘某一种植物的一生。教师让学生自主确定自己作品的主题。有学生将自己美术作品的主题确定为“蒲公英的一生”,也有学生将自己美术作品的主题确定为“小麦的一生”,还有学生将自己美术作品的主题确定为“向日葵的一生”……当有了清晰明确的绘画主题之后,学生即可拿起手中的画笔,在一张张充满无限可能的画纸上勾勒、描绘他们喜爱的植物,并在这些美术作品中合情合景、适时适度地融入了科学内涵。

(二)“创”作品内容,让作品显科学现象

于学生而言,在跨学科融合背景下,创作美术作品内容的过程,不仅是他们运用美术知识的一个过程,还是他们进一步吸收、内化科学知识的一个过程。因此,在学生创作美术作品的过程中,教师要适时予以指导,进而让学生的美术作品中更为直观、更为逼真、更为丰富地呈现各种科学现象。

以教学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生物与环境”这部分内容为例,首先,教师引领学生确定了绘画的主题——“和谐美丽的大自然”。之后,教师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想象力,利用自己擅长的绘画技法,或素描,或水粉画,或油画等,开始描绘他们心中“和谐美丽的大自然”。有学生用素描画出了一幅“和谐美丽的大自然”,画作呈现了在秋雨初晴的早晨,一只小蜗牛背着重重的壳,从一片丰收在望的稻田中爬了出来,正在举目四望,欣赏这个美丽的世界……

很显然,让学生以创作美术作品为契机,不仅能够让学生更为熟练地掌握各种美术技法,还能够让学生更为扎实地掌握各种科学知识。

总而言之,不同的学科之间原本并没有一堵又一堵的“明墙”与“暗沟”。相反,不同的学科之间存在一些必然的,或隐性或显性的联系。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够“推倒”各个学科知识之间的“明墙”,“填平”各个学科知识之间的“暗沟”,那么,就可以让学生以各个学科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系为纽带、为桥梁,更为通透地理解科学知识,更为有效地孕育科学精神。与此同时,小学科学的教学效益也会水涨船高,小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也会得到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科学知识美术作品跨学科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蜗牛看牙医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滑雪运动研究可视化分析
2000-2017国外关系从句研究动态的科学知识图谱分析
社会化知识及其客观性探析——兼议朗基诺的科学知识观
美术作品
商标跨类保护的跨学科解释
美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