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下工程测量课程的改革与实践

2021-12-02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陈晓晖

亚太教育 2021年18期
关键词:产教校企测量

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陈晓晖

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教育部出台的《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也明确提出:“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高等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工程测量是土木类专业的一门核心技能课程,是基础建设的重要组成元素。但目前的教材内容以及教学模式已经严重与实际施工要求脱节,所以基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对工程测量课程进行改革显得刻不容缓。

一、 改革的必要性

工程测量是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工程测量,施工就无法进行,测量数据的任何细小差错都会导致整个工程的崩溃,可见工程测量技术的重要性。但目前对于工程测量课程而言,无论是教材内容还是教学模式都与实际施工出现一定的脱节。尤其是近十年来,工程测量技术获得飞跃式发展,新仪器、新工艺得到广泛应用,但目前的工程测量教材,以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的道路工程测量教材为例,仍然充斥着要么已经不适用,要么早已被淘汰的内容,教给学生这些无用的知识,会给学生的就业以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带来极不好的影响,因而对工程测量课程建设的改革与实践显得极为迫切。

二、改革的方案

(一)教材改革

目前,道路工程测量的教材以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的教材采用率最高,其他出版社次之。但无论是哪个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内容都存在以下两个问题。一是测量教学仪器过时。教材里介绍使用的测量仪器,包括光学经纬仪、电子经纬仪、电子速测仪、大小平板仪、森林罗盘仪等,基本上都已被市场淘汰,有些甚至已经停产十几二十年,生产厂家都不存在了。二是教材内容落伍。教材里存在着相当多落伍或被淘汰的内容。比如测量距离,里面介绍有用钢皮尺量距的内容,而实际上钢皮尺量距的方法早已落伍,现在都是全站仪测距或者RTK测坐标换算平距。又比如圆曲线测角及道路中线放样,里面列举的测角法和支距法早被淘汰,现在使用的都是全站仪和RTK的放样方法。类似的还有不少,这使得现在的测量课程教学中,有实际施工经验的教师只能按自己的认知来教学,而没有经验的教师只能照本宣科按教学大纲来教,教学效果不理想。

目前的工程测量教材其实都是旧瓶装新酒,几十年前的老教材内容基本不变。从教材里的错漏处连续多个版本都不作修改就可知,这些教材的编写者或者没认真审查教材内容,或者根本看不懂。这严重影响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接受,所以重新编写一本顺应时代发展、适合实践施工需求的工程测量教材及相关实训教材,是工程测量课程改革与实践的首要条件。

(二)授课方式改革

以往的道路工程测量课分理论教学和课内实训教学,理论教学在教室上课,实训教学在学校空旷场地上课。这些教学缺乏实践的认知,学生的积极性也不高,而把教室搬到施工现场,能极大地提升教学效果。

(三)课时改革

按以前的教学大纲,道路工程测量的课时数在75课时左右。这个课时数对于工程测量课程的改革实践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根据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下的改革模式,要把大部分的课时安排在施工现场进行实践教学,其间,所需要的课时数按改革后的课程计划安排,应该有105课时才能达到良好效果。鉴于实际困难,至少应该有95课时,否则教学效果不显著。

(四)评分标准改革

考核除了必要的理论知识考核,还应加上实践能力考核,实践能力考核占比应超过60%,理论知识考核和实践能力考核内容均邀请企业测量工程师参与出题,制定符合企业需求的工程测量人员的考核方式,使考核成绩合格的学生一进入企业就是一名合格的测量人员,真正做到产教融合。

三、改革的实施

一是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基准,进行广泛的行业企业人才需求调研,对工程测量岗位进行分析,根据岗位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能力需求,按照工程测量技术行业职业标准,提炼岗位核心能力,编写以项目为导向的适应于现实的道路工程测量教材。

二是紧盯测量新仪器与测量新方法的发展趋势,加强与施工企业和勘测设计企业的沟通联系,及时得到关于工程测量发展和测量人员技能的最新资讯,按照课程培养目标要求,对接交通土建行业标准,请行业企业人员参与编写课堂教学内容和实训内容,并随时根据测量技术的发展进行更新。

三是做好工程测量教学资源库建设,包括教学设计、PPT课件、试题题库、文献资料、实训项目指导书、课程设计题目库等。

四是利用智能化教学互动及管理系统“教学立方”,应用互联网技术,设计课前预习、课堂签到,课中众答、抢答,课后学生作业互评等功能,实现学生线上线下学习,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五是课堂教学不再局限在学校内,也不局限在某个企业内,而是在整个交通土建行业的不同施工企业里进行现场教学,对着不同的施工标的,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真正的测量操作,以操作能力作为成绩评分的依据,真正做到教学与行业的融合。

六是强调测量技术的社会性,制定符合产业、行业、团体的教学标准,建立一整套符合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工程测量课程模式,既保证了校企合作的持续性,又可作为其他课程建设的参考模板。

四、改革措施的保障

第一,基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的工程测量课程改革与实践必须得到学校相关领导和部门的支持才能有效实施。因为改革的措施涉及各方面的变化,得不到这些部门的支持,工程测量课程改革就无法进行下去。

第二,课时的增加。按以前的教学大纲,道路工程测量的课时数在75左右。这个课时数对于工程测量的改革实践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根据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下的改革模式,要把大部分的课时安排在施工现场进行实战教学,所需要的课时数按改革后的课程计划安排应该有105课时才能达到良好效果。鉴于实际困难,至少应该有95课时,否则教学效果不显著。

第三,测量仪器设备的更新。随着道路工程测量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型测量仪器不断涌现,学校的测量教学仪器必须跟上,比如现在无人机的测量应用逐渐推广,学校必须跟进购置无人机及无人机应用软件。只有测量教学仪器跟上时代发展的需求,工程测量的教学才不会落伍于实践应用。

第四,加强与行业、企业的紧密联系。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下,工程测量课程的改革与实践要获得成功,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密切联系必不可少。从行业的发展趋势、企业的用人需求方向,课程相关教学大纲及课程内容设计引入行业、企业专家等,都需要学校、授课教师与行业、企业负责人的紧密联系,加强交流,否则光凭授课教师自身的努力是达不到良好效果的。

第五,教师的实践技能培训。工程测量是一门实践操作技能很强的专业课,不但需要授课教师有很强的理论知识,更需要授课教师有很强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有些授课教师是从学校到学校,中间缺乏相应的企业施工实践,实践操作能力不强。实践操作能力不强的教师,一旦把教学课堂放到施工现场教学,其实际教学水平必然打折扣,导致教学改革的失败。所以,实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工程测量课程改革与实践的授课教师,应该选定那些有较丰富实践施工经验的教师,比如从施工企业调入教师队伍的,或者在教师岗位工作期间经常下企业实践锻炼过的。只有这些有施工经验的教师,才能胜任工程测量的课程改革实践。

工程测量课程是土木类专业的重要课程,培养出来的工程测量技术人员是基建工程项目能否成功的重要基础,没有工程测量,项目建设无从谈起。测量成果的精准与否事关整个工程项目的成败。因此,针对目前普遍的工程测量课程教材及内容的不适合性,进行全面的课程改革与实践,制定符合产业、行业、团体的教学标准,建立一整套符合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工程测量课程建设模式显得极为重要。

猜你喜欢

产教校企测量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