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路径探究

2021-12-02嘉应学院教育科学学院罗九平

亚太教育 2021年18期
关键词:法治道德核心

嘉应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罗九平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要求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该课程各项指标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主要指标有很大的契合性。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将核心素养理念和要求引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从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评价标准等方面切实实现核心素养与具体学科课程结合,从而将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落实到具体学科教学中。

一、发展核心素养的指挥棒:确立先进的教学理念

(一)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以生为本”是当前基础教育课程建设的重要理念,特别是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设计就是以儿童成长发展为核心,深入研究儿童与自我、儿童与自然、儿童与社会的关系。因此,确定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评价指标体系也要从学生发展特别是核心素养发展的要求出发。学生作为发展中的人,他们既有自我发展的需要与追求,又有自我发展的潜能,他们身上所展现出来的各种特征都处在变化发展之中,他们也期望在各方面得到发展和提高。学生的发展应当是一个持续发展、创新发展的过程,课堂教学就是要看其是否在促进学生持续、创新发展方面发挥了作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主旨正在于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导他们养成高尚的道德、完善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为了自我发展,学生会积极主动投入到课程学习中,与教师密切配合,接受教师的指导与教育,从而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与引导者”、学生发展的指导者,使学生达到人格独立、学习自信、行为自律、交往自尊、生活自理。

(二)尊重学生的权利

渴望尊重是每一个人的一种正常的、普遍的心理需要。随着小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自尊心也会随之增强,他们希望周围的人尊重他们、信任他们,尤其是希望教师能尊重他们。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自尊心如果得不到教师的维护,就容易丧失自信,自暴自弃甚至悲观失望。所以说尊重是学生成才的重要前提。教师对学生的尊重表现在教育的方方面面。教师尊重学生的知识经验,尊重学生自主探究的权利、独立思考的权利、自我发展的权利,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等方面。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体现对儿童的尊重表现为:一是尊重儿童有接受教育的需要和接受引导的需要;二是教育资源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不是简单的翻版,是经过锤炼的有意义的教育内容;三是教学内容体现对儿童的终身有益的道义负责,是非清晰、客观真实;四是课程内容组织依照儿童的年龄认知特点和道德的发展水平来安排。

(三)在儿童的现实生活中进行道德教育

儿童对生活拥有自己独特的经验和认识,这些经验和认识影响他们对新事物、新问题的理解,也影响儿童的认知发展。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活动必须同儿童的生活建立紧密的联系,使学习成为儿童发自内心的意愿。课程教学目标要根据儿童的实际问题和发展需要来设定,课程内容要是儿童能感受得到的实际生活。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要力图使儿童感受到这门课程的“个人意义”,让儿童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眼睛观察社会,用心感受世界,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从生活实例中体现和展示人文精神”。

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核心:课程内容的精心设计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构建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目标的学生核心素养框架,培养学生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必备品德与关键能力。其具体内容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互相促进、互相补充,在不同情境中整体发挥作用。核心素养不仅仅是简单对学生进行学科教育,而是在综合学习的过程中将各学科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设置的目的就是要实现儿童道德向生活的回归,而生活本身具有综合性,特别是社会生活急剧变化,新问题、新情况、新环境层出不穷,需要综合运用各领域、各学科知识去解决问题。小学道德与法治综合了历史、地理、社会、政治、经济等各领域知识,紧密联系教育与生活、教育与社会,以“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这三个方面为主线,以“综合交叉、螺旋上升”为课程内容的基本框架。这样,品德教育的内容与丰富的社会生活知识融合而变得生动而丰满,使得其他学科知识拥有更明确和丰富的价值意义。同时小学道德与法治将“创新”和“探究”作为关键词写进课程标准,将培养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作为课程的重要任务。从这里可以看出小学道德与法治和《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两者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之中,核心素养也应该从生活中来发展,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内容设计应从儿童的现实生活来构建。儿童在自己的生活中认识自然,了解社会和把握自我,并在与自然、社会的互动中发展着自己,建构着自己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涉及各个学科的知识,具有高度的综合化的特点,教学内容需要高度整合。课程以综合化而非零散的方式将目标宽泛化,将认知活动、体验活动以及探究活动的方法与过程综合到课程目标当中,使可感的真实的教学内容与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能力的整体目标相融合。为了体现课程综合性的特点,课程应将各种社会要素交互作用,这些要素与儿童的交互作用就成为组织教学内容的要点。儿童在某个社会生活领域中涉及的社会要素也不是单一的,只是由于研究需要才把它分为不同的要素,所以,课程在安排内容要点时,不是明显地按社会要素归类,而是把要素综合隐含在内容里面。

三、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保障:科学的教学评价

(一)注重发展性

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围绕学生的发展而展开,这是教师在任何时候都必须遵守的教育理念。课程评价首先要注意发展性,也就是每上一节课总要让学生有所发展,包括知识的增加、能力的增强、体验的丰富、道德的领悟等。发展性要贯穿于整个教学,首先体现在教学目标上,这就是说,制定教学目标前先要了解学生对要学的内容知道多少、落实多少,在此基础上制定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这节课切实获得一定的发展和进步。教参中设定的目标只是反映了教材的意图,它面对的是学生的总体,不一定完全适合具体某个学校、某个班级、某部分学生的实际情况。其次发展性要体现在教学过程中,这就要注意运用启发式教学,就是在使用教材上、运用教学手段上、设计教学结构上和组织教学活动上,都要有利于启发学生思考,不是把道德规范生硬地灌输给他们,而是启发学生通过活动、观察、体验、探究,自己悟出道理,找出答案。

(二)注重针对性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实施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作用。只有当学生产生了学习的需要和动机,教学才能达到实效;只有面向学生实际,回答学生看到、听到、想到而又不能解决的问题,才能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因此,针对性必须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各个环节。制定教学目标要有针对性,要把教参中设定的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结合起来,如有不完全一致的地方要适当调整,使教学目标更针对学生的实际,使教育更有的放矢。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有针对性,教学内容当然是以教材为依据的,但教学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这就是说,教师可以尽量把教材中的实例与学生生活距离拉近,必要时也可补充学生生活中的相关实例,使学生感到更亲近、更真切。

(三)注重科学性

科学性,就是要求在教学中正确设定和体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正确,观点鲜明,教学活动的设计、组织和实施合理、恰当。如果教学内容不正确,或者观点出了偏差,那方法再好、兴趣再浓,也会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所以在任何情况下,科学性是评价课程最根本的指标。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时,科学性就表现为既符合教材意图,又符合学生实际,并在目标中完整地体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几个方面的要求。

猜你喜欢

法治道德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