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生阅读积累,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2021-12-02重庆市南岸区珊瑚中铁小学
重庆市南岸区珊瑚中铁小学 张 欢
近两年,“核心素养”是教育领域最受关注的热词之一。研究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创新点和突破点。但是核心素养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在接受一定教育后习得的。因此,本文试图以阅读积累为载体来探究如何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阅读的重要性众所周知,可是阅读积累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却常常被忽视。阅读的本质不是技能训练,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获取语言信息的主要途径,通过积累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因此阅读是一种习惯的养成,需要教师耐心培养。小学中段是小学教育的一个重要转折阶段,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学生的阅读积累,指导学生进行阅读积累,不能阅读后毫无痕迹。究竟如何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进行阅读积累的指导呢?如何让学生更加有序、有效地积累知识,并将所积累的知识吸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来关注学生的阅读积累,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一、重视阅读积累习惯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积累意识
作为教师,我们首先应该高度重视阅读积累习惯的培养。教师是教育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协调者、促进者、参与者与合作者,因此在阅读积累中,教师不能只是强调和引导学生阅读积累,教师也要参与其中,与学生共同阅读,带动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积累活动。尽管如此,由于中段小学生自制力较差,行为习惯反复无常,教师需要耐心提醒,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明白阅读积累习惯的重要性与意义。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充分阅读可以使学生变得更聪明,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除此之外,要让学生明白阅读积累习惯与学习效果两者之间是成正比的密切关系,逐渐提高学生的积累意识,慢慢养成良好的阅读积累习惯,不断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二、开展阅读积累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一块敲门砖。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积累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也是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中段小学生一般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他们的好奇心较强,求知欲强烈,但是其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兴趣也容易转移。如何避免这些负面效应呢?正如苏霍母林斯基所说:“让孩子在游戏中、在活动中学习。”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组织丰富多彩的阅读积累活动,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阅读积累活动,如读书心得交流会、好书推荐、背诵比赛、阅读积累作品展览、朗诵交流会、故事会比赛、班级小报、班级小博士、小老师讲课、课外知识竞赛、趣味游戏等。多种多样的活动不仅给学生提供了舞台,而且满足了学生自我表现的欲望,让学生充分展现了自己的知识魅力。这些有益的活动,可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升自身的语文核心素养。
三、营造轻松愉快的阅读氛围,引起学生的注意
营造轻松愉快的阅读氛围是培养阅读积累习惯的外推力。家是人出生以后的第一个生活环境,孩子在家中生活的时间较长,孩子身心成长也与家庭有着密切的关系,家庭成员往往也是影响孩子最深的人。父母、亲属是儿童最早的教育者,同样也是长期的、终生的教育者,所以家庭教育在孩子的行为习惯、生活习惯、个性意志、道德行为的养成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充分与家长沟通,让家长成为教师的朋友和助手,建议家长为孩子增添小小藏书,或者给孩子办借书卡,并与孩子一起阅读写作。家校合作,共同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积累习惯。
此外,学校还要注重校园书香氛围的营造。比如,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展报、墙壁、廊柱、走廊等区域,进行合理规划,张贴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班级代表学生阅读积累小报展示、创办走廊书吧或读书交流协会等,创设轻松愉快的阅读氛围。具体到每个班级,教师可以精心设计班级文化,通过班级文化的布置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尤其是班级图书角的设置,教师可以号召每一个孩子都参与进来,一起与书籍交朋友,并激励学生带上自己喜欢的书籍并把这些书籍进行编号,让学生自己来管理和借阅,大家共同制定借阅规则。同时,在班级定期开展“书香伴我行”的读书心得分享会活动,每月评选出“读书小学士”“快乐小书虫”“爱书护书奖”“读书积极奖”等。通过氛围的营造,让孩子们畅游在书籍中,让他们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也让好书的影子伴随他们成长,让好书的智慧愉悦他们的心灵。
四、加强阅读积累方法的指导,促进阅读积累习惯的养成
正如格拉宁说言:“一个好的方法可能比热情更重要。”中段小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阅读积累的方法,但是在实际的运用中却未见成效。因此,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积累方法的指导。
首先,教师要向学生介绍阅读积累方法,一般包括熟读背诵经典、圈点勾画、查阅工具书、搜集整理归纳语言素材、读书笔记等,给学生指出明确的方向,让这些方法具有针对性与可操作性。如读书笔记,一方面可以从积累的内容指导学生摘抄,积累优美词句、美文、名言警句、诗歌、生僻字词、成语等;另一方面可以从积累的形式进行指导,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写一写、剪一剪、贴一贴”等多种形式来进行阅读积累。
其次,教师不仅要关注课堂上的阅读积累方法指导,同样要重视课外阅读积累。课堂时间是有限的,在日常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来指导学生学会积累。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我们的民族小学》一课时,课文的第3自然段从侧面描写了环境的静,在教学这一段时可以指导学生模仿写作,教会学生描写事物时不一定都是从正面描写,还可以从侧面进行描写,以突出事物的特点。阅读积累习惯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如果仅仅依赖于课堂阅读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辅之以大量的课外阅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由此可见,重视课外阅读是素质教育对语文教学的必然要求,也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课外阅读积累中,鼓励学生从书刊、电视、广播等其他途径多角度、多渠道积累素材,养成良好的阅读积累习惯。好的习惯就是一种素养,一旦学生养成了阅读积累的习惯,便学会了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阅读、在阅读中积累。因此,教师要将课内与课外阅读相结合,做到课内积累与课外积累并重。
五、有效评价,促进阅读积累
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语文课程评价具有检查、诊断、反馈、激励、甄别和选拔等多种功能,同样在阅读积累中,评价环节也是不容忽视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强调:“阅读的评价,要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要关注其阅读兴趣与价值取向、阅读方法与习惯,也要关注其阅读面和阅读量,以及选择阅读材料的能力。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因此,只有对阅读积累进行有效的评价,才能进一步促进阅读积累,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具体而言,在评价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恰当运用多种评价方式。评价方式一般包括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等。形成性评价关注学生阅读积累的过程,终结性评价侧重于结果。教师应该加强形成性评价,把评价渗透到整个阅读积累的过程中,通过评价来了解学生阅读积累的真实过程,让评价更有指向性、操作性,可采用成长记录袋、阅读积累卡等各种方式。另外,要坚持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尽量全面了解学生阅读积累的状态与水平。每一种评价方法都有一定的适应性,教师要依据学生不同的年段特征、身心发展特征以及知识结构的不同来选择评价的方式,注重其可行性、可操作性与有效性,防止流于形式。
其次,尊重学生阅读积累的多元化感受,尊重个性差异。由于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受个性、阅读、知识、经验等因素的影响,在阅读积累同一材料时往往会获得不同的体验与感受,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与多元化的解读。正是因为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性,学生的阅读水平参差不齐,再加上阅读素材广泛,因此很难对学生进行统一评价,但是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个性差异有重点地进行评价,分层级评价,制定分层阅读积累制度。
最后,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评价主体的多元是指参与评价的主体不能局限于某一主体,而要尽量将教师、家长、学生之间以及学生自我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充分实现学生的能动性,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与自我反思。
总而言之,关注学生的阅读积累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阅读积累教学实践中,教师始终要着眼于学生的自主发展,以实现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终极目标。这需要教师从自身做起,做到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指导学生一步一个脚印,日积月累,养成阅读积累的好习惯,提升语文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