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制度规范班集体 文化涵养幸福人

2021-12-02

江苏教育 2021年67期
关键词:班本人际制度

王 颖

高旻老师是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成长起来的教师。她有深切的教育情怀,她希望每个人都能获得拥有幸福的能力;她擅长建构具有体验性、启发性和教育性的外部环境,赋予学生正向的品质和技能,激发他们自主成长的内在动力;她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对教育的本质和班主任的工作目标有深刻的思考和独到的见解。在多年班级管理工作实践的基础上,她将“幸福力”分解为现实人际互动能力、进行正向判断的能力和寻求解决问题方法的能力,以此为立足点,设计出指向培育三项能力的班本活动:通过活动进行班级制度建设,营造自律、自觉的法治人文环境;通过活动增强情感体验,建构尊重、友善的班级人际环境;通过活动凝聚班级精神,形成正向、积极的观念文化和坦荡文明的行为文化,构建出独特的班级群体文化系统,在文化浸润中进一步培育“幸福力”。其体验性、人文性和科学性是在塑造品格、涵养价值观方面取得成效的主要原因。

一、以活动为载体营造富有体验感的班级环境

体验,这个词的字面含义是通过亲身实践来获得经验,在实践中建立起的纯粹的主观感受。这是个体感知和认识客观世界的主要方式,是个体观念形成的重要支撑。班级活动无疑是帮助学生获得主观感受的最佳方式。一个合理、恰当的活动有助于帮助学生在感性的氛围中进行理性思考,从而形成正向观念。

高旻老师的每一个活动都有明确的指向性。以班级创建之初的三个活动为例:“我的T恤”指向于现实人际互动能力的培养,“3项规定”指向于是非观的养成,“提醒制度”指向于问题解决方法的寻找。这种指向性,主要通过问题来体现。大家不难发现,每项活动都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都始于描述感受,陷于理性思考,忠于价值观念,呈现出渐进性和启发性的特点。这些问题使班级活动没有停留在全员参与的热闹表象上,而是引导学生审视自己的内心,在学生的内心和外部世界之间建立起一座友好沟通的桥梁,转而让他们理性思考自己与外部世界的人或事建立连接的恰当方式。

除此之外,每项活动过后都有分享和成果展示。分享的过程既是相互学习的过程,也是深入思考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活动成果不断被学生内化,从而影响他们的言行举止和精神面貌。活动成果以文字、图画、照片、视频的形式出现在墙壁、黑板报以及电子班牌里,使教室绚烂多彩、内涵丰富,同时也是对学生个体思考成果的肯定,进一步促进活动成果内化为学生自身的观念。

就这样,高旻老师通过班级活动带动学生感受、体验,通过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深入思考,通过伙伴分享内化活动成果,通过成果展示进一步强化体验,形成观念。一系列班级活动连接在一起,逐步打造出一个持续、稳定的外部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逐渐形成班级成员中大多数人所具备的共同信念和价值观,成为独属于这个班级的群体文化。在这样的班级文化中浸心、粹行,逐步建立起正向的价值体系。

二、以尊重为内核建构富有人文气息的班级制度

班级制度建设是“幸福力养成”系列班本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的价值在于赋予学生判断的标准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其创新之处在于所有的制度规范都来自学生的广泛讨论和反复推敲,是学生集体智慧的外在体现。

从形成的方式来看,这些制度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参与权和决策权。每一项制度都是通过“头脑风暴”的方式集思广益而来。“头脑风暴”是高旻老师班级里决定班级事务的主要形式,它的特点一是全员参与,赋予每一个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决定班级事务的权利。二是每个学生的建议都会被记录、被讨论,这些记录都会被装订成册,存放在班级档案里。三是当意见相左时,按照轻重缓急和实事求是的原则以投票方式做出决定。这种方式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被看到、被重视,感受到自己的建议和决定对班集体产生的影响,从而会严肃地提出建议,慎重做出决定,最终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

从内容的呈现方式上看,这些制度充分体现了对学生个性的关怀,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3项规定”作为班级最高行为准则,用正向语言表述了代表恰当言行的规范,引导大家自觉维护班级的人际环境,鼓励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促成自主成长。“提醒制度”作为班级三大制度之一,有效保证了学生的情绪健康,让他们学会悦纳自己。“不伤害”和“找方法”是最为显著的特征,也是最具人文关怀的体现。

从以上阐述中不难发现,这是以尊重为内核建构起来的富有人文主义色彩的班级制度。这种恰如其分的尊重唤醒了学生的自尊,形成了对自己的积极评价和期待。通过这样的方式制定出来的规则,学生们更有执行的主动性,正如马斯洛需求理论中所认为的那样,“当尊重得到满足,能使人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社会满腔热情,体验到自己活着的用处和价值”。

三、以科学方法为指导打造富有生命力的班集体

随着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班主任专业化水平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班主任孜孜以求、深入思考,在班级管理中通权达变、推陈出新,逐渐开发、设计出明显带有个人特质、符合班级具体情境的班级活动。班主任深厚的专业素养促进班本活动不断发展,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及时了解学情,是班主任专业素养之一。这有助于班主任了解自己在班级管理中即将面临的情形,为即将开始的工作进行评估和预判。问卷所呈现出来的问题就是教育的起点,是班主任确定教育策略、设计教育行为的依据。高旻老师的“幸福力养成”系列班本活动就源自一场连续三年的调查问卷。在问卷中,高旻老师看到了家长的期盼和学生现状之间的背离,开始思考教育的本质,逐渐明确了“让每个人都有获得幸福的能力”这一带班主张。因其扎根于现实,符合家长和社会对于人才培养的现实需求,因而具备了持续发展的可能性。

学习国内外心理学研究的先进成果,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同样是班主任必须具备的专业素养。这有助于班主任准确分析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采取恰当的教育策略。“幸福力养成”班本活动的系列化体现了行为主义理论中“强化”的概念。以养成现实人际互动能力为例,这个系列包括“我的T恤”“守护天使”“班级加油站”等几个活动。“我的T恤”用于班级组建之时,通过别开生面的自我介绍为学生打开人际交往的大门;“守护天使”适用于开学后的一周,通过学生间的默默守护、相互帮助进一步打造尊重、友善、和谐、温暖的人际环境;“班级加油站”适用于学生压力骤增或遭遇挫折之时,通过相互鼓励、加油打气来舒缓焦虑、释放压力,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生活中。这些活动在不同的阶段发挥着同样的作用,持续打造有助于形成积极体验的外部环境,帮助学生凝练出内在的力量,经受住挫折的考验,在遇到挫折时依旧抱有希望、在困境中依旧信念坚定,全力以赴达成自己的最高目标。

“幸福力养成”系列班本活动经历了构想、设计、实施的过程,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反思、适时调整、日趋完善,充分体现出高旻老师的教育智慧和深厚的专业功底。她的教育情怀、教育智慧和专业素养渗透其中,成为班级文化系统的黏合剂、稳定剂、润滑剂和催化剂。在这样的文化浸润下,她的学生呈现出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风貌。

“幸福力养成”系列班本活动在学生心中播下了一颗可以获得幸福的种子——在学校期间以参与活动来启发、用制度文化来滋养,快乐学习,同舟共济;走出校园的时候,带着温暖、感动、信心和勇气奔向广阔的天地。不仅如此,如果在未来某一天他们中有人遭遇了巨大的挑战,这颗少年时埋下的种子,仍可以让他们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把逆境视为挑战,将灾难变为财富,依旧充满希望。

猜你喜欢

班本人际制度
读懂“人际气泡”,避免尴尬
浅谈幼儿园班本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幼儿园班本课
利用园本研修提升教师班本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能力
党的领导制度是居于统领地位的制度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
中职班主任班本课程领导力的实践研究
制度空转,是“稻草人”在作怪
搞好人际『弱』关系
某些单位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