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媒体艺术在高中美术课堂中的运用
2021-12-02曹启海
曹启海
“科学求真,艺术善美”,艺术创造幻想以表达情感,很多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艺术家和物理学家都认为,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是人类思想发展的主流。在教育过程中重视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的结合,是培养具有良好人文精神和创新能力人才的重要途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通过培养中学生的“核心素养”来指导具体的学科教学实践,即“图像识别”“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文化理解”。特别是“创意实践”,即运用创造性思维进行创意,并用美术的方法和材料予以呈现和完成。而现代媒体艺术在当前美术课的渗透也是一种趋势,可以更好地帮助高中生完成“创意实践”。
一、现代媒体艺术的概念
通常所说的“媒体”可以理解为传播信息的物质载体和技术手段,以及从事信息采集、加工和传播的社会组织,如出版社、电视台等。艺术作为人类情感的表达方式,必然需要依托一定的媒体来传达信息。因此,艺术与媒体技术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从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到虚拟艺术,无不依托特有的媒体来传递着作者的情感和观念,所以从广义的角度讲,这些艺术种类都可以归纳为“媒体艺术”。
现代媒体艺术是美术大家族中的一个新兴艺术门类。进入21世纪后,艺术家传达思想观念的方式因媒体的丰富而更加多元,表现为从平面到立体,从静态到动态,从单向传递到多向互动,从单一视觉到多感观体验等方面的变化和发展。在此背景下,“现代媒体艺术”一词应运而生。它为我们呈现了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产生的许多可能性,比如艺术可以是静止的,也可以是运动的;艺术可以是平面的,也可以是立体的;艺术可以是承载信息的,也可以是表达观念的;艺术可以是在美术馆展示的,也可以是借助互联网传播的。在现代媒体艺术概念中,艺术、科技、文化三者相互融合、相互渗透。
二、现代媒体艺术的范围
从学术研究的范畴来看,现代媒体艺术的范围非常广泛。数字媒体艺术、新媒体艺术作为一个大的艺术门类,根据创作媒体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第一,摄影和摄像艺术类,摄影术诞生于1839年,如果说摄影是一种视觉艺术,那么摄像就具有了视听融合的特征,两者合称“影像艺术”;第二,数码绘画和数码设计类,数码绘画和数码设计是运用计算机相关软件进行绘画或设计的一种创作形式,具有可反复修改、无限复制等优点,在广告、影视、动画、游戏等多领域广泛应用;第三,互动和虚拟类,互动类作品主要有互动装置作品、互动影像作品、互动游戏作品等多种形式,虚拟类作品则依托虚拟现实影像技术,通过沉浸和幻觉等形式进行艺术表达。
在美术课程教学中,教师应该做到使学生了解新媒体艺术具体的特征体现、魅力所在,让新媒体技术走入中学生日常生活,让学生理解现代媒体艺术的类型和特点,并且了解这些类型和特点对传统美术的影响,给现代美术带来的变革,把“艺术与科技”融合的例子带到学生身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艺术的成功案例,合理使用教材提供的材料,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分析作品,帮助学生理解新媒体艺术的种类和特点,广泛深入地了解艺术家创作的思路、独特的审美观念和各种材料、技法、新媒体设备、程序和软件设备等的运用。这种信息技术和美育的结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展现最新奇的艺术效果的同时,享受科技给生活带来的便利和情趣。
三、现代媒体艺术在高中美术课堂中的运用
现代媒体艺术通常不再使用单一的技术和媒介,而是综合各种机械设备、仪表仪器及其他媒材的综合性装置,以各种数码技术和影像技术为载体,并且和STEM课程融合得更加紧密。特别是当今科技的突飞猛进,人们难以想象未来会有什么新发明并产生何种影响。如何合理、有效地运用、分析、评价现代媒体艺术教学,是眼下一线教师所面临的困扰和挑战。
教师除了可以引导学生使用数码图片、数码影像等手段来完成美术课程的教与学,更可以运用案例分析,欣赏、讨论、研究比较成功的现代媒体艺术的案例。比如,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展出电子多媒体版《清明上河图》,通过视觉和听觉让参观者沉浸式欣赏;2018年故宫博物院展出《清明上河图3.0》,通过技术手段让画面中的人、物“活”起来了。具体来讲,教师可以从四个方面展开新媒体艺术在课堂中的运用。
1.补充艺术创作形式。
在高中美术鉴赏课中,有一个教学板块叫“向大师致敬”,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是让学生运用各种材料进行创作,很多学生可能由于基本功等原因,创作上受很大限制。而当教师运用了现代媒体艺术中的影像技术,让学生还原经典名画的场景,近距离接触大师,体会各种艺术流派,同样可以向经典致敬。比如,班级里有一位同学生病住院了,大家约好去看她。考虑到集体要完成的自主性学习任务——名画模仿,本着“一个都不能少”的原则,有同学提议,就在病房里完成模拟伦勃朗的《杜普教授的解剖课》。大家约好穿上“战袍”,模仿原画里面的礼服,按照原画人物站立姿势进行了组合,利用病房幽暗的光线创设出安静、柔和的氛围,最终记录下这幅“旷室之作”,效果还是挺震撼的。
2.拓展美术课堂的外延。
开发虚拟美术馆,充分利用数码技术展现师生美术作品,大大激发了学生的艺术创作热情。笔者所在学校大胆突破传统美术馆的空间、时间限制,开设了虚拟美术馆,成功举办了“挚爱凡·高”“遇见秦淮河——遇见大运河”等网络美术展。这既可以长期保存学生的作品,又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和家长看到作品,同时还可以实现班与班、校与校之间的交流,如“南外教育集团建党100周年师生书画作品展”满足了兄弟学校之间的艺术交流,受到大家的欢迎和好评。
3.让课堂时刻与时代接轨。
3D打印技术发展迅速,已经被众多领域应用。在高中美术教育中,3D打印技术的使用也越来越普及,拓宽了美术教学的外延,成效显著。在学习“泥土的味道——陶艺”一课时,笔者就尝试运用现代媒体技术完成教学任务,让传统瓦当与3D打印瓦当碰撞出了火花。
南京是六朝古都,有2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和文化。南京六朝博物馆目前是中国了解“六朝古都”最全面的遗址博物馆,也是最系统地表现南京本土文化的专题博物馆,其LOGO就是六朝人面纹瓦当。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六朝历史和文化,增加本土文化的归属感,同时也很好地突出STEM课程之间相互融合的特性,艺术教师和历史教师合作将“假如瓦当会说话”一课搬进了六朝博物馆。本课由历史教师教授瓦当的起源、种类、功能等,学生探究、讨论瓦当的纹样特点,细细诉说每个人心中瓦当的故事。随后,美术教师带领学生运用紫砂泥制作瓦当,用心体验瓦当的形式美感,最终呈现出一批精彩的瓦当作品。同学们纷纷表示在博物馆课堂里,看到历史在与艺术的遇见中“复活”。紧接着,为让学生体验现代科技所带来的不同的艺术美感,教师利用3D打印技术激发学生的艺术创作热情,让他们自己设计一枚现代风格的瓦当,通过扫描,导入机器并打印出来,将传统手艺制作的瓦当与现代技术打印出来的瓦当两相比较,去理解跨越时空的美感。
4.改变传统评价方式。
传统的美术课堂会有传统的评价方法,如学习传统水墨画,有基础和没有基础的学生相差会很大,教学评价也会有差别。而如果运用现代媒体艺术,这种情况可以有所改变,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其核心素养。例如在学习传统的紫砂壶艺术时,既要认知它作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含了书法、绘画、文学等艺术形式,又要能体验紫砂大师的创作过程,这样一定对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有所助益。传统的学习方式是让学生在紫砂壶上体验创作书法、绘画等过程,对于中学生来说,这种课程的实施难度较大,不仅空间上有难度,时间上也有限制,还由于班级人数多,难以保证教学质量,常规课40分钟想完成教学任务基本是不可能的。而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手绘平板电脑,运用一些软件,可以比较容易地实现这个目标。教师现场教授软件操作方法,学生选取相应的文字和图案贴到紫砂壶上,然后根据壶身大小、外形、颜色进行调整,最终完成作品。此时的评价方式变成了“科学技术+传统技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对普通高中现代媒体艺术教学的跨学科思考
现代媒体艺术教学面临的困惑和问题,包括师资力量、教学设备、教学环境等。要想真正使其在高中美术课堂落地,必须辅以一定的教学方法更新。这一方面有赖于媒体技术的发展,为美术课堂提供全新的资源、创作的途径,让教学与信息化和交互性对接起来;另一方面,由于媒体技术的运用可以促进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的互动,教师不再是绝对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者,教学越来越倾向于“以学生为主,以探究为主”。
因此,高中阶段的现代媒体艺术教学必须强调现实的跨界探究,打破学科的界限,从交互性、跨媒介的角度出发去激发创意思维。这种跨界更多强调科技、人文、传播等更大范围内的综合,其作品也更具有一定程度的专业性和探究性。而教师的任务是在方法上给予学生更多的指导和提示,引导学生不断地搜集、加工、整理相应的媒体素材以创作出具有创新意识的作品。
例如,美术和化学、生物、数学等学科之间可以进行许多艺术与科技融合的课程。在学校博物馆进课堂的文物修复课程中,就把化学和艺术课结合起来,化学教师分析清代万历年间的瓷器中釉色的化学成分,计算化学公式和文物中的科技含量以及形式美感。生物教师利用显微镜拍出叶绿素、植物纤维等图像,选取自然而又富有美感的图形打印出来,选修美术课的学生用画笔进行艺术创作,举办了联合艺术展。选取部分数学成绩优异、富有图形美感的学生,利用数学图形软件,运用数学符号运算与换算等方式,绘制出具有一定美感的文字和图形,打印出来布置一个小型的展览,也是别具风格。而“跨越千年遇见你——我在南外修文物”课程,还将艺术与历史学科融合在一起。
面对全球化所带来的文化冲击,我们的教育应该是既要“不落后于世界之思潮”,又需“不忘华夏固有之血脉”。在当前的国家战略和全球治理人才仍然缺乏的背景下,一方面我们需要进一步为国家培养高端全球治理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也需要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由此,在高中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有这样的基本认识:国际视野与本土文化并举,既要与时俱进,接受现代媒体艺术新思潮,又要立足本民族文化底蕴,固本思源。对个体而言,它其实反映出人的一种积极的生命状态——从自己的当下出发,从自己所处的地域出发,在历史的进程和世界的场域中丰富自己的生命,为祖国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