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聚焦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江苏省中小学网络名师工作室项目进展综述
2021-12-02曹鹏
曹 鹏
2019年,江苏省教育厅组织实施了中小学网络名师工作室项目,到2020年,共建成两批190个中小学网络名师工作室,涵盖了中小学绝大部分学科(含幼儿园和部分中职学科)。每个网络名师工作室由1名领衔教师、8~10名核心教师和20名以上的学员教师组成,以“领衔教师本人姓名+网络名师工作室”格式命名。为保证工作室辐射作用的发挥,要求每个工作室一般要由来自3所以上同类学校的教师组成。工作室项目运行一年多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工作室项目的成功经验
1.定位准确明方向。
江苏省中小学网络名师工作室是以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应用方面成果突出的教师为主体,以信息化教育教学研究与创新应用为核心,以提升教师信息素养、汇聚优质网络教学资源、提高全省基础教育教学质量和信息化水平为目标搭建的网络学习共同体。网络名师工作室是全省众多教育信息化项目中与一线教师联系最紧密的项目,强调“互联网+”思维,基于网络名师工作室平台开展线上、线下教学和研讨活动,这是网络名师工作室的特色,也是网络名师工作室的优势。
2.项目培训出实效。
工作室项目由省教育厅领导,省教育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建设、协调与考核等具体工作。在疫情期间,省电教馆组建了领衔教师QQ群,及时发布信息,组织领衔教师开展线上培训和工作室成员培训活动。经过专家指导、典型引领、政策解读、技术培训、互动交流等环节,领衔教师和各设区市管理员明确了方向,提升了技术,了解了政策,开展活动更加积极了。
第二批148个工作室建成后,由于数量众多,无法统一组织进行平台技术培训,省电教馆与各设区市电教馆协商后,采取了各设区市分别组织培训、省电教馆给予大力支持的分组培训方式。省电教馆负责解读《江苏省中小学网络名师工作室管理办法》,指导领衔教师如何做好网络名师工作室的工作,并进行平台技术培训,各设区市电教馆组织首批工作室团队进行经验交流,对区域工作室建设提出明确要求。省、市各有分工,侧重不同方面,培训成效显著。
3.协同管理促发展。
江苏省中小学网络名师工作室由省教育厅统一领导,厅有关处室共同组织实施,省教育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工作室建设、协调与考核等具体工作。各设区市电化教育馆协助做好本地省级网络名师工作室的培训、管理工作,落实市属工作室的经费和政策保障,督促各县(市、区)落实工作室经费、政策等。
目前工作室的日常管理涵盖三个方面:一是平台应用管理。工作室运行以来,针对大家使用中的问题,收到反馈建议1000多条,均及时整改到位。二是工作指导。通过首批工作室领衔教师群和各市管理员群及时发布信息,收集工作室反映的问题,反馈到技术人员处。通过QQ群和现场参与的方式,与团队成员交流互动,指导工作室开展工作。三是线上观摩工作室活动,组织工作室撰写工作简报、新闻简讯,在“名师广场”发布。审核工作室报送的图文信息,推送给江苏教育信息化公众号和简报,宣传工作室工作成果。
4.设区市扶持是保障。
南京、淮安、南通、苏州、泰州、扬州、连云港等设区市电化教育馆,先后以设区市为单位举办工作室启动、工作室授牌等活动,指导工作室制定发展规划,引领工作室开展工作。
扬州市率先对工作室进行考核,拨付专项经费。连云港市在信息化经费中专门设置工作室经费,确保每个工作室每年举办四次教学研究活动。盐城市教育局给市直属工作室拨付活动经费,要求县(市、区)参照市里的标准给各自区域的工作室核拨活动经费,所有工作室由盐城市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进行管理,市教育发展学院进行业务指导。常州市天宁区由教育局人事科负责工作室项目,专门做出工作室经费预算。
二、工作室项目的初步成果
1.应对疫情影响,积极开展教研活动。
在疫情期间,各工作室充分发挥网络平台优势,发挥名师效应,采取边组建、边工作的方式,带领工作室团队研究在线教学规律,开展网络教育教研活动。周云工作室开展的“全家一起来运动”亲子运动短视频拍摄活动在工作室一经推出,即引起了包括央视网在内的多家媒体的高度关注和报道,在省名师空中课堂平台受到家长和学生的热烈欢迎。依托网络名师工作室平台,中小学网络名师工作室在2020年上半年连续开展线上课堂直播、网络教研等活动,有力支持了全省“停课不停学”工作。
2.坚持创新发展,打造课堂新样态。
张兆军、王水丽、钱亚萍、周迎春、赵国防、王军文、丁银杰、杨金斌等工作室团队围绕“课程灵动技术、技术变革课堂、课题创新应用”研修目标,秉持“多维互动、认知内化、合作创新”的课堂新样态核心理念,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智慧课堂创新教学文化,推动着工作室不断发展壮大,激励着每一个团队成员创新发展。
周迎春、黄爱勤工作室结合乡村教师培育站工作,依托网络名师工作室平台,开展培训活动,将两个项目活动有机地融为一体。巫雪琴、汤蓉、段波、赵凯等工作室聚焦以“用中学”为特征的项目式教学在新教材中的应用研究,开发与教材配套的系列教学设计、教学视频及拓展的创新课程,推动项目式教学在多领域的应用,引领创新教育的方向。
汤蓉、康永宏等工作室聚焦“融入计算思维和工程思维的项目式学习”和“项目式学习中的过程性评价”,以理论学习、专题研修、同课异构、主题讲座、成果展示等形式开展各项研讨活动,充分发挥凝聚、激励、示范和辐射作用。
3.积极开展研讨,推进“三个课堂”联动实践。
仇大成、张兆军、赵凯等工作室团队采取设立工作站、研修点、“网络名师工作室走进县、区”等方式,创造性地开展教研活动,主动开展网络名师工作室、名师空中课堂、城乡结对互动课堂等“三个课堂”的联动研讨,通过城乡结对互动课堂放大网络名师工作室的辐射规模和效益,开展城乡结对互动课堂的实践研究,提出互动课堂要进行有效组织和培训,学生要会听讲、会提问,要基于同一互动平台进行教学等成功经验。
4.辐射效应凸显,推动区域团队发展。
周云网络名师工作室2020年7月份以来先后到苏州、无锡、常州、徐州等地,与其他类型工作室开展教学交流活动,影响不断扩大,每次直播观看人数都达到七八千乃至上万人,发挥了很好的辐射作用。张兆军工作室在淮安地区开展走进县区系列教研活动,赵凯工作室在核心教师学校设立工作站,管雪沨工作室主动对接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专家,在工作室学科导师的引领下,组织工作室成员开展人工智能教育的研究,确保方向不偏,内容适合。尤其是2020年9月中小学网络名师工作室培训活动以来,不同区域之间的工作室交流活动也纷纷开展起来,一个工作室带动几十人乃至上百人一起进行研究和探讨,影响不断扩大,很好地发挥了工作室的辐射作用,加强了区域内教师团队的建设。
三、工作室项目存在的发展困难
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工作室项目还存在着一些发展上的困难,影响工作室工作的正常开展和作用的进一步发挥。
1.对工作室在认识上有误区。
一是部分区域教育行政部门对工作室的发展没有准确定位,没有认识到工作室建设及其团队的发展在区域教师队伍建设上的重要意义。二是工作室领衔教师所在单位领导和领衔教师本人没有认识到工作室运行的价值,对工作室工作的开展支持不够,领衔教师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够。
2.工作室建设运行有困难。
工作室运行近一年来,各设区市管理员和领衔教师反映,中小学网络名师工作室虽然是省级工作室,但由于缺少启动经费支持,工作室目前的活动只能通过挤占学校其他办学经费、其他项目经费和领衔教师自筹经费等途径开展,影响了工作室的启动与正常运行。
3.部分工作室建设方向不明确。
部分领衔教师对自身工作室发展方向不明确,贪大求全,没有结合自身的学科属性和条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盲目追求全学科、全学段,没有发掘工作室特色,缺少研究的深度。
4.工作室工作认定需协调。
工作室已经正式开展工作了,如何贯彻落实《江苏省中小学网络名师工作室管理办法》,对工作室成员进行工作成果和继续教育等工作量的认定,还需要省教育厅进一步明确。
四、工作室项目的未来发展建议
江苏省中小学网络名师工作室作为江苏省落实教育部“三个课堂”建设的重要举措,对于提升全省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提升信息化教学水平,对于打造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创新的江苏范式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需要加大对工作室项目的支持力度和科学引导。
1.工作室运行经费要有保障。
工作室项目的成功,有益于区域教师队伍建设,有益于提升区域教育信息化工作水平,应大力支持工作室项目创新发展。一是省教育厅应设立网络名师工作室发展专项经费,分别于工作室成立之初拨付启动经费,而后在工作室运行过程中,拨付考核经费,激励工作室不断发展。二是区域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工作室考核结果予以奖励性扶持。三是工作室所在单位或部门要给予场地、经费、工作量上的合理支持。
2.进一步明确工作室发展定位。
网络名师工作室充分发挥网络优势,缩短区域、校际差距,把网络教研、师资培训、教学资源、网络扶智和个人空间有机融合,促进互联网环境下教科研方式的转变和师生信息素养的提高。网络名师工作室是区域教师信息化素养提升的重要组织形式,工作室团队在导师指导下,团结协作,区域联动,辐射区域,全省受益。工作室开展信息化教学与研究活动,带动学员、教师共同进步,首先服务的是学校和区域的信息化教学,培养的是区域教育信息化专门人才,有利于促进区域教育信息化事业的发展。
3.成立“三个课堂指导中心”,进行专业发展引领。
《江苏省中小学网络名师工作室管理办法》第五条规定“与高等院校等单位合作成立‘江苏省中小学网络名师工作室指导中心’,负责工作室的业务指导与日常管理”。“中小学网络名师工作室指导中心”原则上由省内相关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等组成,对工作室项目进行科学规划、学术引领,并对工作室进行管理与考核指导,制定有关标准和考核细则,引领工作室科学、规范、有序发展。
4.工作室成果和继续教育学时的认定。
网络名师工作室团队通过江苏省网络名师工作室平台开展线上、线下教研活动,在此过程中会产生一批优质课程资源和信息化成果,对于工作室的这种创新型资源,要给予充分的支持与尊重,鼓励教师的首创精神。因此,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落实《江苏省中小学网络名师工作室管理办法》,对网络名师工作室的工作与成果,要明确继续教育学时认定和成果认定工作。
江苏省中小学网络名师工作室项目从2020年初试运行以来,工作室领衔教师带领工作室团队,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方式,聚焦中小学课堂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的实践研究,一个个创新成果正在生成,引发的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育教学改革正在逐步深入。工作室项目在全省形成了一个近两万人应用“互联网+思维”进行信息化教学研究的团队,他们的热情、执着以及对信息化教学的浓厚兴趣将支撑着整个项目发展更深入、辐射更广泛、成果更丰硕。“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期待中小学网络名师工作室项目在打造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的江苏范式中带给我们更多的欣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