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价值引领下初中道德与法治实境直播课堂教学模式探索

2021-12-02

江苏教育 2021年34期
关键词:实境家风法治

刘 岚

在统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模块化知识体系、螺旋上升结构设计更加凸显对学生健康人格、道德品质和法治精神的培养。扬州市竹西中学顺应教材的变化,引领课程创新教学方向,结合不同的教学主题,组织各学科名师就地取材,带领学生深入了解家乡城市,将实境资源与“道德与法治”课程进行融合,引导学生从实境课堂中感悟人文精髓,让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提升德育与法治素养。

初中道德与法治与生活息息相关,思想品德是在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对学生而言,实境直播课堂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了教学内容的生活化,让学生积极参与、体验和实践,从而真正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实效性,彰显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时代活力。对教师而言,实境直播课堂促进了道德与法治课程理念、内容和形式的全面创新,引领更多的教师利用线上直播与线下实境课堂来联结“道德与法治小课堂”与“社会生活大课堂”,促进教师加强学科教研,优化整合教学资源,促进教学方式的变革。

一、价值引领,就地取材,挖掘实境直播资源

习近平总书记说:“广大青年要如饥似渴、孜孜不倦学习,既多读有字之书,也多读无字之书,注重学习人生经验和社会知识。”扬州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纪念馆、博物馆、社区活动中心等为课程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实境资源。

优秀家风是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基础。近年来,“家风”话题在全社会引起高度关注,习近平总书记在诸多场合谈到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良好的家风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丰富的道德教育因子,能够带给人们充沛的正能量。

在挖掘实境直播课堂资源时,我们选择了朱自清故居。在扬州市电教馆和朱自清故居管理部门的组织和帮助下,我们联合两家网络名师工作室开展了“匆匆•背影•悟家风——探寻朱自清的生命印迹”家风主题直播活动。学生们在韩馆长的引领下,在故居中找寻时光的痕迹。为了讲好红色故事,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我们还选择了史可法纪念馆作为实境资源,开展了“讲好红色故事,梅花岭上传承爱国精神”主题学习教育活动。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从初中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将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基础;注重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在认识、体验与践行中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因此,以实境资源为载体,引领学生以自己的认知为基础,在实境课堂中参与、体验、感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激情,使学生主体地位得到彰显。这样的教学联结了道德与法治内容和生活的联系性,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会正确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并且正确对待他人的评价,从而推动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的创新。

二、学科融合,跨界合作,打造整体育人模式

跨学科融合教育主题课是省网络名师工作室思政课坚持守正创新的一次全新尝试,围绕同一主题跨学科融合,有助于培养学生整体多向思维的形成,而且用一节课就能让学生学会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让教师在关注其他学科的同时,更关注整体育人。

以“匆匆•背影•悟家风——探寻朱自清的生命印迹”家风主题直播活动为例,这是扬州市三位网络名师工作室领衔人根据自己对朱自清的理解共同设计的融合主题课程,将课程与场馆进行有效融合,给师生们带来了一番不同的体验。学科融合,既让学生知道时间珍贵,也让他们感受了父子亲情,学到了好的家风。这样的融合打破了学科间、年级段间的制约,让小学生与中学生在课堂研讨中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向着多元化发展。同时对教师来说,也是整体育人的一种新模式。课后,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坐在故居里上课,他们似乎走进了朱自清先生的生活。

以“讲好红色故事,梅花岭上传承爱国精神”主题直播活动为例,借助“史可法纪念馆”实境直播课堂,着力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采取跨学科融合教育,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教师轮番上场,涉及的三门学科中,均以史可法爱国主义精神为主线,再根据人物与学科特点,整理教学素材。比如,在历史部分,引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思考人物的军事价值、历史价值。“课堂”从衣冠冢前切换至梅花岭下,从诵读《梅花岭记》到感受坚韧不拔的英雄气节,再到体悟舍身为国的爱国情怀,45分钟的课堂,由浅入深,浓缩了多学科的精华。

三、线下参与,网络直播,打破课堂时空界限

道德与法治学科是以初中学生逐渐扩展的生活为基础,以中华优秀文化有机渗透为不可或缺的构成元素,以道德观、法治观引领下的良好品德和法治意识养育为两大支点,以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主轴的一门必修课程。价值观是本课程的根本属性。在教学中,我们采用故事教学、情景模拟、角色扮演、案例研讨、基地体验等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法治思维能力、文明素养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随着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广泛运用,我们通过线下参与、网络直播的形式,让更多的师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特别是疫情期间,为了保证“停课不停学”活动更好地进行,学校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配合学工处组织了网上升旗仪式、网络清明节主题班会等10余个网络活动,使思政教育从书本教材走向现实生活,从理论知识走向内心情感,从学校教育拓展为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相结合,努力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推动思政课建设的合力,有利提升了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帮助学生打牢思想基础,引导学生把党、祖国、人民装在心中,强化其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思想意识,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在细节中。

在“讲好红色故事,梅花岭上传承爱国精神”主题直播活动中,扬州梅岭中学教育集团竹西中学的24名初二学生齐聚史可法纪念馆,在学校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教师的引领下,感受实境课堂带来的人生启迪和精神力量。同时,学校1100多名学生在线收看了这节实境思政课,线上线下一起学习,感受实境直播课堂带来的人生启迪。

“匆匆·背影·悟家风——探寻朱自清的生命印迹”这节课,我们面向全省网络名师工作室所有成员进行了现场直播。打破时空界限,依托网络,让屏幕内外的所有人都能感受扬州历史文化的内涵。

线下参与、网络直播,打破课堂时空界限,探索线上线下有机融合的教学方式,激励教师参与到线上教学中,鼓励教师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为学生深度学习创造条件,提供优质的网络学习资源。

自学校开展实境直播课堂活动以来,一直以课堂教研为主线,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专业引领、同伴互助、交流研讨、共同发展”为宗旨,以“追寻有活力的幸福课堂”为方针,以网络为交流载体,立足教学实际,开展了系列活动。目前,在挖掘实境直播课堂资源时,我们是以纪念馆为主,形式相对比较单一,今后将着力整合美术展览馆、文化活动中心、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名胜古迹、敬老院等校外资源丰富实境直播资源。加强备课是优化实境直播课堂的前提,在学科融合、跨界合作,打造整体育人模式时,目前只涉及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音乐学科,覆盖面还不够广,我们将邀请更多学科的骨干教师参与到实境课堂当中,共同教研,认真备课,共同开发实境直播课程。信息技术是开展实境直播课堂的基础,我们将通过技术培训提高核心团队全体教师在信息技术与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融合应用方面的能力。对于具有较强人文性与实践性、综合性的道德与法治课程而言,坚持课堂互动是提高实境直播课堂效益的抓手,开展良好的互动教学将使教师个人魅力得以展现,学生个人能力、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对于师生进步以及教学效率实现都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实境直播课堂学习方式上,更多时候我们只注重了师生互动,忽视了学生间的互动,我们将改变以往课堂教学的沉闷性,使课堂焕发出自然、开放的魅力。通过线上线下活动注重引导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合作探究,以此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协作能力得到真正的发展,使学生在不断学习中发展创新能力。唯其如此,才能构建出极具高效、实效的实境直播课堂。

猜你喜欢

实境家风法治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法治护航 守护生命之源
虚实意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家风伴我成长
百家姓看“家风”
百家姓看;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