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一平台两效应的日语教法改革

2021-12-02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张东亚

亚太教育 2021年1期
关键词:马利翁皮格云班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张东亚

“70 后”是网络难民,“80 后”是网络移民,“90 后”是网络原住民,现在的“00 后”大学生,更是对手机和网络的依赖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如何充分发挥“00 后”学生的特长以促进课堂效果的提高,是当今高校日语教师需要持续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云班课”让日语授课形式更加多样

(一)“云班课”的特点

为移动环境下的教和学而设计的“云班课”具有以下特点。

1.任何移动设备或PC 上都可以轻松管理自己的班课。

2.模块丰富,包含了资源库、成员(发起签到、小组方案、挂科预警等)、活动(云教材学习、作业/小组活动、投票/问卷、轻直播/讨论、测试等)、发送通知等模块,师生可通过“云班课”实现分享资源、布置批改作业、组织讨论答疑、开展教学互动,进行学习进度跟踪与评价等活动,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效率。

(二)“云班课”的模块

基于“云班课”以上特点,教师可尝试利用以下模块辅助教学。

1.增加“云教材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性还给学生

教师可根据授课需求选择将“云教材学习”活动用于课前、课中、课后、实践、期中、期末等。一方面,可实时跟踪学生的学习状态;另一方面,也可真正实现把掌握学习的时间和内容、进度等主动性还给学生的目的。

2.发布“作业/小组活动”

“作业/小组活动”可由教师根据情况选择自行发布或设定班级某位成员为“助教”后由该“助教”发布。这样做是因为考虑到“助教”更能够理解班级同学的时间需求,可根据班级同学的时间灵活发布。“作业/小组活动”也可用于课前、课中、课后、实践、期中、期末等。

3.“投票/问卷”和“测试”可节约教师上课时间

教师可在课前添加活动中的“投票/问卷”或“测试”,并可设定经验值、是否立即显示结果等选项。这样在上课前教师即可掌握学生情况,在备课和上课时更能有针对性,也可大大节约上课时间。

4.“头脑风暴”增加学习趣味性

教师在上课前可编辑创建“头脑风暴”活动,正式上课时只需点击“开始”按钮,即可进入“直接开始”或“设置自动进入结束时间并开始”。“头脑风暴”结束后,教师可以在答案列表查看答案详情并给学生点赞。

5.“轻直播/讨论”可拓展学习时间和空间

课堂教学毕竟受限于课时,有些拓展性的知识无法进行深入探讨。“轻直播/讨论”可允许学生发图片、视频和语音消息等内容。

(三)基于“云班课”的教学设计

1.课前

课前学生的准备工作可通过以下几个模块完成。

(1)资源库。教师上传资料至资源库并设定经验值,要求学生预习。

(2)云教材学习。设定了“云教材学习”的课程可上传学习材料,教师点击学生情况列表即可查看相应学生的学习报告。

(3)作业/小组活动。“作业/小组活动”可发布预习作业,可通过批阅学生上传的音频、照片等附件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

(4)投票/问卷、测试。这两个模块既可设置为课前预习环节完成,也可放在课堂上完成。

2.课中

“云班课”以下模块可在实施课堂教学时帮助提高课堂效率。

(1)签到。教师可发起签到,并可通过限时签到、一键签到、手势签到和手工登记等方式快速完成课堂点名环节,学生不同的签到状态可获得不同的经验值。

(2)投票/问卷、测试。这两个模块如果设置在课堂上完成,则可代替传统的试卷模式,“云班课”手机端即可完成,结果马上可以查看,环保又高效。

(3)头脑风暴。“头脑风暴”模块虽然也可以设置在课前环节完成,但是在课堂上由于面对面的特点,更能够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

3.课后。

(1)轻直播/讨论。日语作为一门语言,能否灵活运用才是考查学生是否掌握的重要一环。“轻直播/讨论”由于可通过视频和语音消息等形式参与讨论,因此,教师可在发布任务时进行设定,以考查学生的实际应用水平。

(2)作业/小组活动。课后设置“作业/小组活动”,检查学生课堂学习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订正。

“云班课”以上各项活动均可设定经验值,这让学生在完成活动的同时,又有一种在“赚取分数”的感觉,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种心理,把学生的经验值用作最终成绩的一部分,督促学生及时、准确完成各项活动,实现教学目标。

二、“孔雀效应”和“皮格马利翁效应”让日语课堂氛围更加活跃

(一)“孔雀效应”和“皮格马利翁效应” 简介

哈佛大学教授、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说:“人性最深切的渴望就是获得他人的赞赏。”这种渴望赞美的心理即为“孔雀效应”。“00 后”学生普遍有“以个人为中心”的倾向,同时,这种倾向促使学生愿意在群体中展现自我的智慧与能力,以吸引注意力并获得群体中其他人的赞美与认同。

“皮格马利翁效应”(Pygmalion Effect),于1968 年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在小学教学实践过程中验证并提出,也称“罗森塔尔效应”或“期待效应”,是指热切的期望与赞美能够产生奇迹,即期望者通过一种强烈的心理暗示,使被期望者的行为达到他的预期要求。“皮格马利翁效应”揭示了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钦佩、信任、喜欢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的心理现象。

(二)“孔雀效应”和“皮格马利翁效应”在日语课堂的应用

日语是一种语言工具,其教学应更多侧重于其应用性。基于日本语能力测试(JLPT)的Can-do 原则,日语课堂上应培养学生运用日语积极表达的“听说读写”四种能力。作为语言,“听说”能力更需要优先考虑。比起传统教学,基于“孔雀效应”和“皮格马利翁效应”的课堂学习效果更佳。

比如,日语课堂中事物指示代词的教学可以做如下设计:(1)按照班级人数的二分之一做两套写好号码的抽签纸,学生抽取自己的号码纸,号码一致的随机配对搭档。(2)角色扮演。学生A 为学长(学姐),学生B 为学弟(学妹)。由A向B 用日语介绍学校的建筑分布等情况。

以上会话过程中要求用到事物指示代词,并根据位置距离远近恰当使用身体语言。以上过程由会话组2 名同学同时使用手机录音,课后根据师生课堂反馈进行整理和反思后重新录音上传“云班课”教学平台,并由教师对每组会话给予适度赞扬性评价,指出问题并要求学生更正。

以上设计不仅完成了日语的“听说”练习,还加深了学生对日本文化和礼仪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增强了学生Cando 的信心,明确了学生Can-do 的目标,极大促进学生后续的日语学习。

在利用“孔雀效应”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热情的同时,教师也要善于利用“皮格马利翁效应”增强学生坚持不懈学习日语的信心。作为被学生信任的教师,应该通过赏识教育塑造学生坚持不懈努力学习的信心,针对不同阶段和不同层次的学生设定不同的期待值,不断施加积极心理暗示,开发学生潜能,对学生的点滴进步予以真诚肯定和及时反馈。

在实际教学中,对“孔雀效应”和“皮格马利翁效应”的应用需注意以下几点。(1)给予及时反馈。在授课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其他学生对该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的肯定性反馈,利用“孔雀效应”满足学生对于积极性反馈的需求,借此顺利实现教学目标,并为更多学生踊跃参与课堂活动提供良好氛围。(2)真诚适度赞美。赞美固然令人愉悦,但是过度赞美不仅会让人无所适从,对课堂教学的其他对象来说也并非积极正向的引导。因此,教师在适度赞美的同时,也应该恰如其分地指出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引导学生及时、准确解决。

综上所述,学无定法,教无定法。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的视野和心理发生了很大改变。日语教师也应该积极探索适合现在对象的教学方法,实施多元化的教学形式,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努力拓展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通过心理学的知识给予学生积极影响,引导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帮助学生主动学习来达成教学目标。

猜你喜欢

马利翁皮格云班
蓝墨云班课混合式教学满意度实证分析
形成性评价驱动的高职大学英语“云班+课堂”混合式学习模式构建与实施
因期待而成长——“皮格马利翁效应”在高中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基于云班课的SPBTC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论皮格马利翁效应对盖茨比成败的影响
像侦探一样解读名画
基于云班课的移动学习在信息化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创伤·延续的记忆·救赎——解读阿特·斯皮格曼的《鼠族》
小猪皮格
拥有大爱之心的小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