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中激励性评价有效性的研究
——以“让小车运动起来”一课为例
2021-12-02福建省南平实验小学徐慧源
福建省南平实验小学 徐慧源
一、激励性评价语言的作用
评价是课程实施的重要环节之一,它与教学过程相融合,同时也是对教学效果的一种监测,有利于学生的发展。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国家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从单一的分数评价转变为素质综合评价,有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在素质综合评价中,通过评语评价学生,是其他评价方式不可替代的,对学生的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而激励性评语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自信心、养成好习惯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积极向上的导向性作用。
激励性评语无论是肯定优点还是批评缺点都是一种积极的激励。在科学教学中,要让学生对科学这门学科产生学习的兴趣,激励性评语是必不可少的。因为科学探究活动就是要鼓励学生勇于尝试、敢于犯错、擅于改正,从探究中获得知识、提升能力、转变思维,所以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教师合理、适时、适当地运用激励性评语评价学生的各方面表现,不断地激励学生前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激励性评价在提高小学科学教学有效性过程中的运用
在课堂教学中,激励性评价可以让师生关系变得友好、融洽,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素质的发展。“让小车运动起来”是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运动和力”中的第一课,本节课一共包括两个主要活动:一是聚焦环节,调查各种类型的车是怎么动起来的(动力来源);二是探索环节,用垫圈的重力作为动力,探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包括用多大的力能刚好使小车运动起来、用不同大小的力小车的运动速度会有什么变化,引导学生逐步建构“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也可以让物体启动或停止”这一概念。
笔者以“让小车运动起来”一课为例,使用激励性评语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并建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以下几方面运用激励性评价语言。
(一)认真倾听,适当引导
在教学过程中,当提问“拉小车的绳子多长比较合适?”的时候,很多学生会猜测绳子要有50 厘米、80 厘米、1 米等,这时学生的回答大多是凭借自己的主观意愿做出的猜测,对于他们敢于猜测的态度应该给予鼓励,教师适当运用激励性评价语言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猜测是科学发现的前奏,你们已经迈出了精彩的一步。”接下来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为学生提供长短不同的绳子,让学生通过探究发现绳子长度的秘密。绳子太长,很快接触到地面,小车就不运动了;绳子太短,小车很快就运动到桌面边缘。这两种情况都会导致小车的运动距离不足,无法准确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导致较大的误差。所以小车要运动一定的距离才能停下来,给我们足够的时间测量小车的运动距离。而且当小车运动到桌面边缘时,绳子不能接触地面。因此,绳子的长度应该与桌面的高度差不多,大约75 厘米。这时,可以适时运用激励性评价语言对学生的发现进行评价:“你发现了这么重要的秘密,老师为你感到骄傲。”“你的思路特别清晰,汇报有理有据,可以当大家的小老师了。”几句简单的激励性评价语言会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使他们逐渐规范科学探究步骤,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对学生今后进行科学探究实验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探究“需要几个垫圈才能使小车刚好运动起来”之后,每个小组的数据是不同的,这时让学生进一步思考:为什么小组间的数据会有所不同?有的学生说:“可能是因为每个小组的小车不一样重。”有的学生说:“可能每个垫圈不一样重。”还有的学生说:“可能是因为桌面的粗糙程度不同,导致摩擦力不同,所以需要的拉力大小就不同。”前两种回答是符合学生现有认知的,应该给予肯定的激励性评价:“你很会思考,真像一个小科学家。”而第三种回答涉及后面要学习的摩擦力,可能这个学生是通过预习知道的,也可能是在课外书中知道的,这时的激励性评价语言应该是激励他在后续的课程中继续探究:“你的课外知识真丰富,像摩擦力这样还没有学过的知识都知道,我们大家都要向你学习,希望你在后面的学习中能继续探究摩擦力的相关知识。”当然有的学生会说:“可能每个小组间绳子的长度会有一点不一样。”这时不应该马上否定这些回答,应该给予这些学生积极的激励性评价语言:“课后我们一起来试一试绳子的长度会不会影响小车刚好运动起来所需的垫圈个数,好吗?”
倾听是一种美德,认真倾听每位学生的回答,会发现每位学生的想法都是那么独特。对于正确的回答,要运用激励性评价语言及时给予肯定,希望学生在后续的学习中能够继续探究;对于错误的回答,应该运用激励性评价语言及时给予引导,鼓励学生课后探究。其实,无论是正确的猜测还是错误的猜测,教师都不应该马上做出肯定的评价或否定的评价,应该让学生在课后亲自尝试,让学生养成从实验中得出结论的习惯,而不是习惯于教师告诉他们答案,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爱思考、爱动手、爱交流的好习惯。
(二)捕捉亮点,及时激励
在探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的实验中,有的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会注重细节,如让小车的前轮刚好压到起点线,将绳子拉直与桌面边缘平行,这样小车运动起来是一条直线,保证小车每次的运动距离都是一样的,减少实验误差。这时要适时给予他肯定的激励性评价:“你对待实验严谨认真的态度值得我们大家学习。”有的学生在用秒表计时的时候对于误差较大的数据能做到主动舍弃,再次测量,保证每组数据的准确性。这种认真对待数据的态度应该在全班提出表扬,希望其他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都能向他学习,以严谨认真的态度对待实验。
其实,教师对学生每次肯定的评价都能让学生印象深刻,下次他再遇到类似情况的时候会多加思考怎么做才能减少误差、哪些细节是需要注意的。因此,对于学生操作过程中的亮点我们应该及时捕捉,适时、适当地进行激励,并鼓励其他学生学习,其他学生也会记住注意细节能够得到教师的肯定,长此以往,每位学生都能够从小养成严谨认真的实验态度,能够明白细节决定成败的道理。
(三)形式多样,针对性强
在教学过程中,激励性的评价语言一定要多样化,不能千篇一律。如“很好、非常好”等千篇一律的评价语言学生已经听腻了,这样的评价对学生起不到任何的激励性作用。只有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激励性评价,才能真正起到激励学生的作用。
在探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的实验之后,学生汇报环节,有的小组展示的实验记录单字迹工整、数据清楚,汇报时有理有据,应该适时给予肯定的激励性评价语言:“你真是一位优秀的实验记录员,不仅把实验数据都详细地记录下来,而且还写得非常端正、清晰。”有的小组展示的实验数据不是很理想,上台汇报时不够自信,这时应该适当地给予他们积极的激励性评价语言:“你已经很努力了,别急,自信点,课后继续实验,坚持下去准能行。”在拓展环节,通过踢足球再次体验动力使物体运动、阻力使物体静止的时候,有的学生踢足球时会用力过猛,导致足球反弹,这时可以及时捕捉这个信息,让学生思考:“不是阻力使物体静止吗,为什么足球遇到阻力没有静止,而是反弹了呢?”对这位踢足球的同学也应该给予适当鼓励:“你的球技太好了,成功引起了大家的思考。”让学生明白很多时候不需要中规中矩的表现,自然大方的表现也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
当然,要在课堂中运用形式多样的激励性评价语言,教师应在平时的课堂中关注每位学生的课堂表现,及时有针对性地给予他们合理的激励性评价。
综上所述,小学科学这门课程在鼓励学生大胆合理地猜测、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实验态度和鼓励学生自信地展示自己的实验成果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启蒙作用。因此,小学科学教师要注重在教学过程中激励性评价语言的运用。激励性评价在科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要求教师不但要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而且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还要让学生在课堂中充分展示自己,在此过程中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对科学探究产生强烈的兴趣,让科学课堂教学真正做到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