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中绘,会更美
——基于“创造教育”的绘本美术活动开展策略

2021-12-02浙江省永康市实验幼儿园

亚太教育 2021年1期
关键词:城城创造教育鲸鱼

浙江省永康市实验幼儿园 陈 晨

一、绘本融入美术的“创造教育”初探

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对绘本的欣赏会表现出不同的兴趣,我们在分析幼儿年龄特点的基础上,为幼儿选择合适的绘本。中班幼儿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过渡阶段,在美术活动上的创造性思维、画面结构布局、绘画技巧等方面也处于一个蓬勃发展期。教师应注意激发幼儿的兴趣,合理应用绘本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幼儿时期是培养幼儿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与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的关键阶段,美术教育可以激发幼儿的无限创造潜力。《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幼儿美术活动的开展,能够帮助幼儿提升对事物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打开认识世界的大门。“绘本”一词来源于日本,通过故事画面内容的展示与讲述,渗透并传递知识、思想和精神,以此达到美术活动的教育目的。由于绘本有着图多字少的特点,多数幼儿被精美的画面内容所吸引,如绘本画面中的绘画技巧、角色造型感知、色彩搭配等。于是我们尝试把绘本融入幼儿美术活动,让幼儿在理解绘本故事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大胆创作。这样不仅有利于增强幼儿对绘本的注意力,使他们更加理解绘本的内容与情感,也有利于幼儿在欣赏绘本画面的同时,通过临摹或绘画等方式,提高幼儿对美的创造能力。绘本的表达契合不同年龄幼儿的心理特点,有利于幼儿从积极的情绪体验中,将自己心中的想法表达于画纸上。

二、绘本在美术活动中的有效运用策略

中班是幼儿成长的过渡期,通过对陶行知先生“创造教育”思想的学习,笔者发现它与艺术领域相互结合散发出的光彩,因此我们以中班幼儿为对象,尝试基于该指导思想把绘本融入幼儿美术活动,通过以下三个策略,发现绘本与美术相融合后对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提升作用,从而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一)观察画面,拓宽幼儿对主题的想象

在利用绘本进行美术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幼儿自主观察绘本的画面内容,观察绘本故事中的角色造型、画面整体色彩基调、画面内容讲述的是什么事情,同时也要引导幼儿注意绘本画面中的细节支持,如人物表情、物品特征。通过这样细致地观察,激起幼儿对画画的主动思考,提升幼儿对故事内容的理解。这样在美术活动中更有利于激发幼儿的自我想法以及表现欲望,从而让绘本真正融入美术活动,发展幼儿的创造能力。

通过指导绘本《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的美术活动,笔者先是让中班幼儿观察故事内容,寻找到了幼儿的兴趣点,于是开展了“不一样的便便”美术手工活动。笔者鼓励幼儿在《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绘本中,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并对其产生的便便进行细致观察,尝试用各种美工材料制作便便。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对小鼹鼠和大黄狗这两只动物的便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笔者引导幼儿想象:“如果小鼹鼠得知自己头上的便便是大黄狗的,又会发生什么样有趣的事情呢?”由此生成了想象画活动“小鼹鼠与大黄狗的故事”。记得当时特特画了一幅小鼹鼠和大黄狗在分享美食的绘画,介绍说:“小鼹鼠原谅了大黄狗,它们变成了好朋友,还一起分享美食。”妮妮则是画了一幅小鼹鼠和大黄狗在吵架的画面。在绘本的观察过程中,笔者以启发性的语言积极引导着中班幼儿对《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绘本内容进行创造性想象,并结合幼儿的兴趣生成了不同的美术活动。

(二)创造条件,鼓励幼儿自主表现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我们要创造机会和条件,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我们要提供丰富的便于幼儿取放的材料、工具或物品,支持幼儿进行自主绘画、手工等艺术活动。将绘本融入美术活动,我们要鼓励幼儿发现并大胆尝试,积极探索美术活动,选择丰富的材料进行创作,还要运用自身的专业知识,积极引导幼儿进行自主表现。一个好的美术活动,需要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体,在活动中能够有自己的想法体现,愿意分享并努力实现。在绘本融入美术活动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定位好自己的角色,用不同的身份鼓励幼儿进行创造。

例如,我们在进行“可爱的一家”的主题活动中,幼儿对《我爸爸》《我妈妈》这两本绘本故事有了很大的兴趣,尤其是画面中的爸爸妈妈“变身”成为大猩猩、音乐家、美食家时,更是触动了幼儿绘画的兴趣。于是,我们把两本绘本放入班级美工区,幼儿通过自由翻阅,选择喜欢的形象进行活动。在美工区角活动时,城城对着《我爸爸》中鲸鱼爸爸的形象进行了手工活动,他拿了蓝色纸黏土在手里来回揉搓,但是过了好一会儿,城城还是在手里来回地搓纸黏土,这时笔者问道:“城城,你是想做绘本《我爸爸》里的鲸鱼爸爸吗?”城城一听,立刻回应笔者:“是的,但是我觉得鲸鱼的身体细细长长的,有点不会搓。”笔者听后,便打开绘本《我爸爸》,翻到鲸鱼那一页,然后说道:“城城,你仔细观察一下鲸鱼的形态,看看它的身体哪里是粗粗的,哪里又是细细的,我们的纸黏土应该怎么搓呢?”在笔者的支持下,城城开始边看鲸鱼的样子边开始揉搓纸黏土,过了一会儿,一条鲸鱼就出现在了我们眼前,城城的兴趣得到提升,并找来许多装饰性材料对鲸鱼的身体进行装饰。在这个活动中,笔者积极关注中班幼儿在美工区活动中的活动行为,发现其中融入了绘本元素,但是对于中班幼儿来说自主进行创作还是存在困难,因此笔者及时给予支持,通过有效地引导支持并鼓励幼儿进行表现。

(三)多元评价,提升幼儿美术活动价值

幼儿的行为表现和活动结果需要教师进行有效评价,绘本融入美术活动,我们更需要尝试从不同角度去认识和定义中班幼儿的活动,但基本核心都离不开以下关键点:收集信息、判断价值、调整活动,且终极目标必定是致力于中班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多元化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通过观察、记录、分析、判断,得出评价结果,制定有针对性的、适合幼儿发展的培养目标,从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因此,在绘本与美术活动相结合的过程中,进行多元化的评价可以让教师更加深入地了解绘本元素在美术活动中起到的作用。我们要创新绘本与美术相融合的活动形式,让幼儿体验丰富有趣的活动过程,从而让美术活动实现最大的价值,幼儿才会收获知识,得到发展。

在开展宫西达也的《神奇雨伞店》的绘本美术活动时,幼儿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各种雨伞的美工活动也随之开展。作者赋予了绘本故事中的雨伞以神奇力量——隐身、变换等,正是雨伞的这种神秘,让幼儿对故事内容感到十分的惊奇与兴奋,但是故事最后,珂珂发现了还是普通的雨伞最实用,这也给了幼儿一定的启发。随后在美术活动中,幼儿也想拥有一把属于自己的雨伞,记得皓皓在美工区角里制作雨伞时,笔者看见他在自己的伞面上画了很多的小水滴,并赋予水滴生命,画上了小手小脚。笔者不禁问道:“皓皓,你的雨伞为什么要画这么多的小水滴呀?”皓皓回应笔者:“因为故事中小猪最后说还是普通的雨伞最方便,所以我想送一把普通的雨伞给小猪,上面的小水滴表示是下雨才会用的雨伞。”笔者在观察与评价互动中,看到了中班幼儿在绘本与美术相融合活动中的成长,怀揣自己的想法进行创作,经过教师的互动性点评之后,中班幼儿对活动也有了不一样的认识和理解。

三、绘本美术活动开展的必要性

(一)幼儿的收获

美术作为艺术领域的一部分,在幼儿教育中占据了重要位置。在幼儿园开展美术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等,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笔者将绘本元素融入幼儿美术活动中,赋予了幼儿美术活动新的生命。在美术活动中通过绘本激发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丰富美术活动的内容,提升幼儿美术活动的教学价值,促进幼儿美术活动的有效进行。

(二)教师的收获

通过绘本与美术的有效融合,让教育教学活动开展形式更加丰富多彩。在过程中,我们分析绘本的价值以及融合的方式,除了在美术活动中得到了很好的利用,在其他领域活动也能够得到很好的利用,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的专业素质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猜你喜欢

城城创造教育鲸鱼
小鲸鱼
用耳朵招风
迷途鲸鱼
鲸鱼
鲸鱼岛——拖延症
数学课程中的创造教育浅议
“创造教育”引领幼儿生活与学习
基于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的幼儿美术教学研究
让思维“轻舞飞扬”
城城的春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