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舞蹈创作与文化修养之间的相互关系
2021-12-02吴味子
吴味子
创作是推动舞蹈艺术繁荣发展的重要助推力。特别是随着国民艺术欣赏素质的不断提高和多元化舞蹈创作理念的生成与运用,对舞蹈创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归根结底,舞蹈艺术属于文化的范畴,如何从文化语境的角度推动舞蹈艺术的发展体现出了艺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对于舞蹈创作者而言,应当高度重视创作与文化修养之间的内在联系,才能够创作出符合人民大众品味的舞蹈作品。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舞蹈创作中的文化因素进行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探究文化修养在舞蹈创作中的重要性。
一、舞蹈创作中的文化因素
舞蹈创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作为一度创作的编导实践。在编导过程中,通过对主题内容的确立和编导思想的融入,才能够明确创作的方向和意义,是实现舞蹈形式和内容的基础。首先,在舞蹈体裁与风格方面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如古典舞、现代舞等。就我国的民族民间舞而言,不同地域和民族的民间舞也有着不同的风格特点,而这种风格上的区别实际上是文化因素在起着决定作用,所以作为一名舞蹈编导,应当对不同文化背景下舞蹈风格特点进行分析和研究,才能够在编导中体现出明确的风格;其次在编导理念上也体现出了多样性特点。当前对舞蹈创作理论的研究多集中于舞蹈编导思想和理念方面,也可以称为舞蹈创作美学,随着当前各种文艺理念的形成和各种文艺思想的碰撞与融合,也形成了各种舞蹈创作美学观点,从20 世纪90 年代的“突破禁区,纵深发展”到当今的“多元追求,融合发展”,正体现出了舞蹈创作观念的转变;深究背后原因,无不是文化因素在起着重要的作用;再次,舞蹈创作中创新思维的融入。所谓创新,实际上是建立在传承基础上的,具体表述为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是舞蹈创作时代性的具体表现。以民族民间舞为例,数十年来始终在追求“土、新、美”的结合,其中“土”特指传统,“新”则是具有时代性的新理念、新表现,而两者的结合则体现出了“美”。由此可以看出,无论是传统还是现代还是两者的结合,如果没有文化因素的支撑,则缺少了创新的动力。
二是作为二度创作的表演实践。舞蹈演员的二度创作对作品起到诠释的作用,其诠释的目的主要是真实地再现编导的创作意图和向观众传达作品的内涵。因此作为一名舞蹈演员需要对作品进行深入的分析才能够理解舞蹈语言的具体内涵和意义指向。对于具体的一部作品而言,如果抛却文化背景的因素,单纯地去表现舞蹈语言,那么无疑是纯粹的身体动作,缺乏意义和内涵。也正是由于文化因素的渗入,才能够使舞蹈语言体现出应有的意义和艺术价值,这也是舞蹈之所以能够成为一种艺术门类的重要原因。因此舞蹈演员在二度创作过程中需要深刻理解每一个舞蹈动作背后的文化因素才能够体现出表演的意义。
二、文化修养在舞蹈创作中的重要性
在舞蹈创作的语境中,所谓文化修养,主要是舞蹈编导和演员的理论修养和艺术创作技巧修养。文化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当然也具有多样性的特点。整体来说,舞蹈实践者的文化修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普识性文化或者基础性文化。从学科的角度看,舞蹈实际上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涉及生理学、心理学、美学、文艺学、表演学等多个学科。在编导过程中,舞蹈动作是否具有合理性,需要编导要拥有生理学科的知识,即舞蹈的动作设计要符合身体生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如果为违反了这一规律,不仅表现不出应有的舞蹈形象,而且也不利于舞蹈艺术的长远发展;特别是在当代舞蹈艺术多元化表现的时代下,如何能够更好地开发舞蹈演员的身体语言,则是一名编导需要考虑的一个关键问题。其次从舞蹈动作符号意义的角度看,主要是为能够体现出造型性与情感性的表现价值,要符合生活美学、时代美学的根本要求,因此舞蹈动作是否能够达到形象塑造和情感表达的目的,则与美学相关理论建立联系,如果舞蹈实践者缺少对与舞蹈相关联的文化学科理论的认知,则难以体现出舞蹈的艺术追求。
二是与舞蹈艺术有关的姊妹文化的修养。严格地说,舞蹈与其他艺术门类之间有着诸多的共性,如舞蹈与雕塑同样属于造型艺术的门类,舞蹈表演中的服装道具则与绘画艺术中的色彩有建构了联系。运用美术或者绘画的理论去辅助舞蹈实践有着十分重要的推动意义。如我国的古典舞,实际上就是依靠服饰来增强古典传统艺术的效果;在当今电子科技发展的背景下,运用现代化的舞美技术去装饰舞台,与演员的表演形成合一,实际上也是借鉴了美术或者绘画的相关理论。
如果说舞蹈和哪一艺术门类最为接近,那就莫过于音乐和戏剧了,舞蹈动作的律动与音乐中的节奏有机地结合可以更好地增加抒情的效果。舞蹈与戏剧的结合则产生出了一种新的体裁——舞剧,此种艺术形式不仅使舞蹈在艺术表现更加的趋向艺术性,而且也要求舞蹈实践者有着更为深厚的文化修养。从这一角度看,舞蹈实际上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造型艺术的范畴。所以舞蹈创作者的文化修养程度与否对舞蹈艺术的高速发展起到关键性作用。
三是舞蹈专业文化知识。无论是舞蹈编导还是演员对舞蹈专业文化知识的掌握则体现出了个人的专业价值。随着舞蹈艺术学科建设的发展,在理论方面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舞蹈研究体系,如舞蹈心理学、舞蹈美学、舞蹈表演学等学科理论。因此舞蹈实践者除了要不断加强自身的基本功和技术练习外,还应当注重加强对舞蹈专业文化知识的学习。从当下舞蹈实践者自身文化修养的现状看,对舞蹈理论的学习和研究是比较欠缺的,这也是导致很多舞蹈作品主题思想性不强、艺术表达力不够的重要原因。所以舞蹈实践者对本专业理论的学习可以说势在必行。
从以上的论述中可以看出,舞蹈实践者的文化修养对舞蹈创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关系到舞蹈作品艺术性的形成,也关系到舞蹈艺术的未来长远发展。因此对于舞蹈编导和演员而言,首先需要强化文化修养的意识,从思想上转变传统观念,才能够促进舞蹈艺术的创新发展。
三、提高舞蹈创作者文化修养的途径
舞蹈创作者肩负着传承和创新舞蹈艺术的重任,舞蹈作品品质的与否与群众艺术素质的提高有着很大的关系,因此从这一角度看,提高舞蹈创作者的文化修养势在必行。在具体的文化修养提高路径方面,应当从以下三个方面予以实施:
一是注重对文学的修养。舞蹈编导实际是一个艺术提炼的过程,即对生活中的素材进行加工,这一过程实际上和文学创作有着很大的关联,两者都是以生活素材作为加工原料,都是以塑造形象和表达情感作为重要目的。因此舞蹈编导在创作时应当参考文学创作的方法和技巧,参照文学对形象塑造和情感表达的方式进行艺术加工,则能够从中探索创作的灵感。就舞剧而言,实际上就是舞蹈与文学的一种紧密结合,没有文学作为基点,就难以形成戏剧,更谈不上舞剧的产生。
其次,就是文学化的语言和舞蹈语言也有着非常诸多的相通之处。文学化的语言在于用文字润饰,而舞蹈语言则是用动作作为直观手段,因此编导通过对文学作品的解读、通过思维转变方式将文字性的描绘转化为舞蹈动作的表现。
由此可以看出,舞蹈实践者对优秀文学作品进行解读,不仅可以从中获取创作的灵感,还能够探索、发现、运用文学创作的技巧和方法,充实舞蹈创作技巧的理论。
二是注重对音乐的修养。音乐与舞蹈自古以来就是一体性的艺术,无论从本体要素的节奏律动方面还是在抒情上都有着很强的契合性。在舞蹈创作中,音乐可以给舞蹈实践者以灵感上的启发和节奏语言的设计思路,并在舞蹈的表演的过程中激发演员的表演情绪。因此编导和演员都应当在平时注重对不同风格音乐的聆听,通过身体语言表现与音乐情绪的结合完善舞蹈的艺术表现。当代舞蹈艺术品种的多元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传统舞蹈艺术品种的传承和探索以及创新舞蹈的“混搭”“融合”形式等均在当代舞台上有所展示,这些舞蹈品种的形成无不与多样性的音乐风格有着十分密切地联系。因此作为舞蹈实践者,如果缺少对多样化音乐风格的识别、探求和运用,也难以创作出符合时代发展的舞蹈作品。
三是注重对戏剧的修养。戏剧是最为传统的舞台艺术,无论是产自于中国的传统戏曲还是发端于西方的话剧,无疑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果,这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也有效地推动了舞蹈艺术的发展。舞剧实际上就是舞蹈与戏剧的一种融合性体裁,它的特点在于叙事性和抒情性,与一般的舞蹈品种相比,舞剧更加的体现出系统性特征。当前我国舞剧艺术的飞速发展正表明了舞蹈与戏剧的深切结合。舞蹈演员通过对戏剧的修养,可以从中领悟形象塑造的方法和技巧。在很多的舞剧艺术表现中,演员之所以能够投入到戏剧的情节中、从形象塑造的角度去理解角色,这与演员的戏剧修养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就这一点来说,戏剧中的表演技巧对舞蹈演员表演意识的形成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四、结语
舞蹈创作是一个复合型的概念,它既包含着编导创作作品的过程,又包含着演员诠释作品的过程,这两个过程体现出舞蹈实践者的文化修养问题。作为舞蹈实践者,在舞蹈创作过程中要明确文化因素在舞蹈艺术中的重要作用,从舞蹈实践者文化修养的过程是长期的、不能间断的,因为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各种艺术门类都在力求创新,同时各艺术门类之间的融合度也在不断地加深,这就更加的体现出舞蹈实践者在文化修养方面的意义。当下在增强文化自信、精心打磨文化产品的时代境遇下,舞蹈创作与文化修养之间的关系可以说体现得最为明显,而这一切均建立在舞蹈实践者的思维转换上。从思想上增强意识才能够在平时的实践中不断提高和完善自我,所以提高舞蹈实践者自身的文化修养正是时代的召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