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探究

2021-12-02李南巡

新疆开放大学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纲要新疆红色

张 哲 李南巡

(1.新疆职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3 2.新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21)

一、新疆红色文化资源概述

“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华民族自近代以来一起共御外辱、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维护国家统一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见证。”[1]新疆红色文化资源主要是指新疆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长期的革命、建设与改革实践中形成的并能为我们今后挖掘与运用的物质、精神载体的总和。新疆红色文化资源是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具有分布广泛性、内容独特性、价值导向性等特点,是我国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革命旧址、遗迹及纪念馆等红色文化遗存

在历尽磨难的中华民族谋求民族独立的历史中,新疆各族人民与全国人民共同顽强抵抗列强侵略、共建幸福家园。至今,乌鲁木齐、石河子、伊宁等地都还保留有革命烈士陵园。乌鲁木齐烈士陵园的建立源于抗日战争时期,一批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疆积极开展活动,为新疆的和平解放做出重大贡献,并最终将热血洒在天山脚下。为纪念陈潭秋、毛泽民、林基路等革命先烈而修建的烈士陵园,是非常有代表性的红色基地。乌鲁木齐市目前还有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此外,具有代表性的还有周恩来纪念馆、石河子军垦博物馆、林基路烈士纪念馆等,这些都记录了新疆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各个时期的历史痕迹。

(二)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疆的革命活动

自抗战以来,中共党员就在新疆进行了一系列革命活动,积极工作,宣传党的政策,产生了深远影响,为迎来新疆和平解放和党组织的创建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和政治基础。

20 世纪30 年代初期,盛世才表示愿意联合苏共和中共,中国共产党开始调派以中共早期党员俞秀松为代表的一批共产党人从苏联到新疆工作。随着全面抗战爆发,在新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后,中国共产党开始有组织地派出党员干部来新疆工作,包括陈潭秋、邓发、毛泽民、林基路等优秀共产党员。

入新的共产党员通过办学办报、建立协会、教授课程和革命歌曲等多种方式宣传马克思主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及“五四”新文化新思想,播撒了革命火种,唤起了各民族人民的革命热情。共产党人为新疆各族人民艰苦卓绝的奋斗精神、视死如归的英雄豪情,凝聚成强大的精神力量,激励着新疆人民。

(三)抗日救亡运动中新疆各族人民的贡献和英勇事迹

全面抗战打响之际,在中国共产党人的促成下,包括维吾尔、汉、哈萨克、回、柯尔克孜等新疆各族人民,纷纷团结起来,以诚挚的爱国主义情怀,加入到这场全民族抗日战争的洪流。“当时,新疆各族人民为抗战捐赠了154 架‘新疆号’战斗机,80%的国际援华物资通过新疆运往战区,新疆是抗战最终取得胜利重要的后备力量”[2]。历史证明,朴实的新疆各族人民用自己的行动,支援全民族的抗日战争,为抗战的胜利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这一时期涌现出一大批的英雄人物和事迹,充分说明新疆各族同胞的崇高爱国情怀和对国家和中华民族的高度认同。

(四)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兵团精神

新中国成立伊始,1952 年党中央向驻疆10 万将士发布留疆建设命令,从此人民解放军驻疆部队,举起生产建设的“武器”,开始扎下根来建设新疆,从此,兵团人开始了屯垦戍边的峥嵘岁月。60多年来,兵团人一心扎根边疆,艰苦奋斗,为新疆的繁荣发展、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并在屯垦戍边的过程中凝练出“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为主要内涵的兵团精神。

二、新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重要性

(一)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迫切需要

新疆位于我国西北边陲,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和多种宗教信仰并存的地区,占据特殊的地理位置,在国家安全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当前新疆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依然严峻,境内外“三股势力”亡我之心不死,不断变换手法加紧对新疆地区进行渗透和破坏活动,反分裂、反渗透斗争任务仍较艰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课正是从近代历史切入,以史实为依据,承担着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的任务。而文化是随着历史发展凝结而成的潜移默化的深层表达,任何人的成长发展都受文化的影响。“‘红色文化资源’与‘纲要’课程在主要内容、精神内核、目标宗旨上存有极大的一致性”[3]。将红色资源根据教学内容有效地运用于“纲要”教学中,会让学生更加生动地了解近现代历史。尤其是通过新疆各族人民在近现代历史中可寻迹的英雄事迹,感受到新疆各族人民与祖国患难与共的强烈情怀。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所生所长所育的新疆历史,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五观”和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从而对促进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提高“纲要”课教学实效性的内在要求

“纲要”课是全国高校本科生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之一。由于其兼具历史和思想政治的双重课程属性,对授课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首先,“纲要”课教师不仅要具有很高的业务素养,还要有深厚的理论功底。要能运用史实去分析近现代历史的基本问题和精神主旨,让学生认识近现代两大历史任务,真正理解历史和人民的四个选择: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最终实现从历史事实的描述与梳理到理论知识的升华,达到以史明鉴的目的。其次,在具体的教学中,存在着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教材语言表述向通俗易懂语言的转化,以及如何转化和转化效果如何。换而言之,就是课程如何既“高大上”又“接地气”,切实提高“纲要”课教学实效性,而这其中,起到重要载体作用的就是新疆红色文化资源。红色文化资源是回顾历史史实的重要支撑,它使距离我们遥远的历史有温度、有情节,使历史细节变得更加饱满,让学生发自内心感受到历史脉搏的跳动。

三、新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纲要”课教学的路径阐释

(一)红色文化资源贯穿“纲要”的课堂教学

1.以红色文化为载体探究,以案例为引导的专题教学

红色文化具有叙事性,它贯穿课堂教学,是实现好故事和好思想结合的重要体现。就像盐融入食物一样,红色文化资源被学生“自然而然的吸收”是“纲要”课教学不可或缺的元素。“纲要”课教材,主要从宏观上梳理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脉络,也是这门课程教学的基本逻辑。对于中国近现代历史,学生在高中阶段已基本了解,在教学过程中单纯按教材讲授,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1)为能使课程教学内容更加丰富饱满,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抬头率”。而将本地红色文化资源有机融入课程中。(2)将红色文化融入课程全过程,主要是在领会教材主线的基础上,对教材内容进行划分、梳理和延伸,恰当的添加本土红色文化,这不但可以体现教材整体框架和逻辑的完整性,还可以因地制宜的增加本土特色,增强课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专题式教学主要是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红色文化素材,进行深层次系统的讲解。例如在讲授全民族抗战时,可以设置一个新疆各族群众在抗战中的贡献专题。以红色文化资源为载体,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展现新疆建立八路军办事处,支援中国共产党、八路军抗战的过程;新疆各族人民纷纷捐献棉服、现金、马匹等大量物资等生动事迹,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新疆各族人民在抗战时期的卓越贡献。在讲授中共早期先进分子入党时,可根据新疆红色文化资源设置一个新疆早期党员的背景故事,讲述新疆早期先进分子入党的过程。例如,随着新疆和平解放,鉴于特殊的历史情况和现实需要,新疆上层先进分子赛福鼎·艾则孜、包尔汉·沙赫德拉等人“破格”入党的故事,以体现党中央对新疆解放初期建党工作的高度重视。

2.依托红色文化资源,创新课堂实践教学方式

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政课的重要一环,红色文化资源的融入可助推思政课实践育人功能的发挥,推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课堂实践教学是课上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内容的有机融合,就是通过课程实践的方式,加深学生对理论内容的吸收、转化和运用,从而达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目的。例如:在课堂上组织“你熟悉的新疆红色历史记忆”分享会。首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锁定分享主题,并根据主题,课后可以通过实地考察、“云”参观博物馆、网上查阅等多种方式搜寻图片和视频等相关素材。其次,要求每个小组根据素材制作PPT、微视频等展示方式。课上,每个小组依次分享交流最熟悉的红色文化记忆背后的故事,例如,有的组会结合烈士陵园和新疆大学林基路干部学院的考察,讲述优秀共产党员林基路在新疆的故事,展现优秀共产党员致力于新疆的和平解放而献出生命的大无畏精神。库车地区学生小组分享了库尔班·吐鲁木骑着毛驴上北京的故事,展现了库尔班大叔一心跟党走、感党恩的爱国爱疆精神。

(二)红色文化资源在“纲要”课实践教学的运用

红色资源融入“纲要”课的实践教学是将新疆红色文化资源“活”起来的重要途径,也是文化润疆工程融入新疆高校教学的重要方式,以实现“红色文化润我心”的效果,润物细无声地将红色文化精神融入学生心中。

1.实地参观红色教育基地

“参观革命遗址、纪念馆等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是目前‘纲要’课实践教学中应用比较广泛的实践教学模式”。[4]学生在学习相应理论知识后,再近距离感受其中的红色文化,以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增强感性认知和记忆。新疆红色资源丰富,展现不同主题的红色文化教育基地遍布天山南北,比如乌鲁木齐市烈士陵园、毛泽民故居等。同时新疆各高校也对本地红色资源进行探索,例如新疆大学林基路干部学院,主要传承以林基路为代表的先进共产党人的爱国情怀;塔里木大学通过校史馆,在沉甸甸的历史回忆录中展现扎根边疆、甘于奉献的“胡杨精神”。在参观前,要做好实践教学的准备,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收集相关素材,带着问题和思考进行。参观中不断提问引发学生思考,之后则趁热打铁,组织学生分享所观所感,在厚重的历史文物和感人故事中感受红色文化精神,以达到教学内容的升华。

2.创新实践教学模式——VR虚拟实境体验

传统实地参观的实践教学方式可使学生更好地感知实景、增强学习体验感和仪式感,但实地参观也受时间、资金、学生安全等现实问题的限制。且在没有做好充足准备的前提下,易形成走马观花式参观,没有使学生深刻融入历史环境中。相对于实地参观,随着互联网科技的发展,VR虚拟实境体验成为一种全新实践教学方式,新疆各个高校陆续探索引进此技术。首先,VR 虚拟技术存储资源丰富,可以存储遍布天山南北的丰富红色资源,学生足不出校即可参观远在几百公里之外的红色文化场馆。其次,电子全程讲解。学生每移动光标,即会出现文字提示和声音讲解,可加深对历史的了解,增强感性认识。再次,独立参观模仿,可根据自己的观看速度和兴趣点,调整观看时间。最后,视觉感受强烈,学生可以360 度旋转观看角度,看到每一个历史细节,身临其境的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但VR 虚拟实境体验作为一种新型技术,也或多或少存在局限。比如VR 实践教学中如何避免学生陷入新技术的体验中,忽略了参观的过程感。以及在VR 实践教学中如何更好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避免学生“玩的热”,教师“讲的冷”现象等。

3.开展红色故事专题讲座

除了在历史文物中寻找红色记忆,还可请历史亲历者或后人来讲述背后的故事。“开设近现代史人物演讲专题实践活动,引导学生阅读历史人物传记,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5]。比如邀请毛泽民烈士外孙曹耘山讲述毛泽民烈士的初心与足迹,通过一个又一个生动的故事,展现毛泽民追求真理献身革命的一生。用红色的故事,红色的情怀,点点滴滴来滋润年轻学子的心。还可邀请兵团第四师护边员草克特格斯夫妇,讲述一家四代为国守边的故事。从1952 年至今,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守护着长达数十公里的边境线,他们一家四代人,坚守了68 年。草克特格斯那句:“守边爱国是我们家头等大事,老爷子定的家规,不能改,”是对祖国最崇高最朴实的表达,也会一次次激荡着青年学生的心灵。

猜你喜欢

纲要新疆红色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
《少先队活动课程指导纲要(2021年版)》为什么做?怎样做?做什么?
红色是什么
学习贯彻《纲要》应厘清六个关系
红色在哪里?
一图读懂这本《学习纲要》
追忆红色浪漫
新疆多怪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
新疆对外开放一类口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