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再论文人写意画

2021-12-02王兴华

国画家 2021年5期
关键词:写意画画者风骨

王兴华

(作者单位:西安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

一、文人画流变

中国画家群体的文人化,对中国写意画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古希腊、罗马雕刻与绘画是由工匠来制作的,包括中世纪绘画,早期的画家、雕刻家在西方社会等级地位不高,柏拉图甚至把画家抛出理想国之外。在中国却不同,早期画家如顾恺之就是文人,人称“三绝”,才绝、画绝、痴绝,文人们较早地进入了画家群体,不仅促进绘画的发展,而且较早地对绘画理论有了思考,并提出了超越绘画实践的理论标准和高度,顾恺之提出“以形写神”,而当时的技术并未达到如此水准,“神”是建立在注重客体对象“形”基础上的。老子更早在春秋时期便提出了“大象无形、大音希声”的审美规则,最高的美不求形似,最美妙的音乐是无声的,为后来的中国画“意象”说奠定了基础,又提出“五色令人目盲”,也为唐王维“水墨为上”找到了理论依据,中国知识分子较早介入绘画开启了中国艺术发展的路径,五代时期的石恪的《二祖调心图》可算作最早的写意画作品,用笔简练狂放,与宋代梁楷用实践开启了粗笔大写意的先河。

中国画在宋代进入了一个“写实”与“写意”高峰并存的时期。中国文化在先秦百家争鸣时期便有不同的观点,而宋代对文人高度重视,文人士大夫更是放任自由,思想观点亦各自不同,在宋代宫廷绘画走向写实的同时,出现了梁楷大写意一脉,也出现了米芾父子的“米点山水”一派。可以说宋代绘画在相对“写实”的同时,出现了泼墨大写意人物的语言形式与近乎抽象意味的米点山水语言。宫廷绘画在精工细作花鸟与亭榭的同时,当时的大文豪苏东坡却提出“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把模拟自然肖似作为初级要求,不执着于物象与不执着于自然的肖似方能不累于物,“我”方能从“物”中解脱出来,而笔墨从物象中解脱出来,是我从物象中解脱出来,笔墨是表达我的情思与情感,那么笔墨由宋到元逐渐走向了独立。

明清出现了“四王”为主的摹古派,但纵观明清写意画,更有开派创新者,把写意画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徐渭更注重主体精神的表达与抒发,注重无法而法的至高境界,八大更通过笔墨与花鸟符号表达自主的喜怒哀乐,怪石奇鸟变形夸张,“零碎山川颠倒树”,其造型属主观感受使然。笔墨已经不属于技术层面的程式语言,而更重自我独立精神指向。魏晋是注重对象的“神”,“传神”自然离不开客体对象,写意离不开主体之“意”,倪瓒不注重客体的形似,自娱而已,徐渭抒发主体情感,八大山人花鸟笔墨变为一个符号。

文人画的发展是各个历史时代有文化、有修养、有才华、有个性的画家推动着。那么具备哪些特性才能构成一个传统中的文人写意画家呢?

二、传统文人写意画要素

宋代邓椿说“画者文之极也”,文人画家所具备的学问即文学修养、诗书画印等,学者多有研究,这里不做赘述。而论写意画者亦多从笔墨谈起,而笔墨技法背后是文人的人格,也就是说什么样的人才能画出什么样的画。本文探究的不是笔墨,而是笔墨背后的人。中国画讲究画品即人品,画者首先是君子。写意注重画家本人自由浪漫的精神及个性的宣泄与解放,首先是要有自由的人格与内在的放逸,具有清高个性与真性情,不受权贵束缚,具有风骨、骨气与不屈精神。

(一)人格

文人画讲究画画首先要做人,以社会德行的高低来评判艺术品格的高下。具备善良的心性,修身成己。不要为货利、声闻、权势、功业而学。所以诱之、奖之、胁之都不可得,要做到“无求与世,不以毁誉挠怀”。《中庸》云:“在上位,不凌下;在下位,不援上。”大丈夫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正己而不受权贵束缚,富贵贫贱不能移其志。子贡说:“贫而无谄,富而无骄。”每日反省自己,“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为人端正,作品自然不流于俗。

(二)放逸、自由精神

传统画品中最高境界是逸品,而逸品首要是人品放逸。《论语》中谈到逸民有“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逸民多是人品高的高士。庄子称放逸形骸、“解衣盘礴”的“自然”状态者为“真画者”。被认为是画家个性独特,抛开了常规与常法,达到了自由境界,还有“东床快婿”的故事,都体现了魏晋文人的真性情与不拘小节的自由精神。梁楷亦平日生活随性,不拘法度,曾担任画院待诏,不受礼法权威约束及宫廷画院规矩羁绊而自由放浪。人之逸有两种,一是高逸,一是放逸。高逸尚静,放逸尚动。“倪云林是高逸式人物,其画亦高逸;徐渭是放逸式人物,其画亦放逸。欲求画之逸,首先要求人之逸。”绘画是高士、逸人之事,非普通人所为。王墨,时人号为王泼墨。性情嗜酒放逸,醉醺之后,方能作画,必解衣宽带,吟啸跳跃,泼墨而成。可见王墨是性疏野而放逸不拘之人。逸品画首先是人超逸、放逸、野傲,不畏权贵,画者若不为世俗所拘,作品便不拘常法,出于自然。

(三)注重人的内在“神”貌

绘画中的“神”和人所具有的神气。绘画的“神”这里不谈。魏晋时期人物品藻开始有了变化,“品评重点转向人的才情、气质、风貌,尤其是人的内在神貌,成为重要的标准”。魏晋时期人物品藻重视人的内在精神风貌。

《世说新语·容止篇》载:魏王将要接见匈奴使者,魏王个子矮小,自觉不足以傲视远国,便让身材高大的崔季代替自己,自己拿刀站立旁边,完毕后令人问使者:“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王神明有英姿。所以“神”在魏晋非常盛行,这也为后世注重人的内在精神奠定了基础,苏轼认为“凡人意思各有所在”,所说即人的神气。人有“神”,作品方能有“神”。

(四)风骨、骨气,与不屈的精神

“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两兄弟宁可饿死而不食周粟,可见其骨气、气节与不屈精神。魏晋风度中竹林七贤的典故,嵇康、阮籍的作风,他们自由浪漫的精神和反抗精神影响了后世文人风骨。徐渭,自由癫狂,并具有不屈的精神,六法讲“骨法用笔”,这骨法背后是要求一个人所具有的骨头与骨气,然后落笔方能有“骨法”。陆游《咏梅》词:“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即使被践踏碾作泥尘,香气依旧散发如故,这是一种顽强的精神意象,暗指人在遭受坎坷时,仍然具有不屈的精神,人若有骨头,笔法自然刚正。

另外,写意者虽然不拘泥小节、不谨毛失貌,注重大意,但重“用心思虑”。善写意者,乃及有心与用心之人,“始知真放本精微”,即“尽精微而致广大”。从技法而言,写意多粗笔,要求笔简形具,所以笔墨中要有内容,需要简洁概括而不能简单,要简洁中丰富,而不能空而无物。写意要意在笔先,包括构思经营位置等,经营位置除画面构图之外,还有笔墨本身的多少、虚实、强弱之位置。

论写意者,多谈写意技法与笔墨,而忽略了最为重要的方面,就是笔墨背后的人,传统文人具备的清高个性、自由浪漫的精神及文人具有风骨等都是一个画者所必备的,也是当下中国画发展所缺失的。中国画发展传承传统优秀笔墨文脉,更应继承传统文人笔墨背后的精神,而这种精神不仅是画者所需要的品质,也是整个民族所需要的文化风骨与文化自信。

猜你喜欢

写意画画者风骨
研以一文章,读出千风骨
风骨傲然 英雄当时
挥毫泼墨忆平生——追忆当代中国写意画大师范子登
绘画分析与心理治疗在派出所民警心理健康工作中的应用
撕画
直言才见真风骨
中国传统“工笔画”画种名称溯源
美丑当辨
美丑当辨
现代写意人物画的笔墨造型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