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悼泉义

2021-12-02王珂

国画家 2021年5期
关键词:工笔桃花源小品

王珂

转眼,刘泉义走了快一年了。我常常想起他。但每次想到他,眼前浮现的却总是他走后在灵堂见到的样子;古铜色的脸,皮层下没有一点点脂肪,嘴巴是张开的……我知道这是他在与病魔的抗争中已耗尽了所有的能量有话却说不出的样子。尽管明白,但还是接受不了。可能正是因为这样,才深刻地印在了记忆里,不时会浮现出来。

刘泉义是我在中央美术学院博士课程班时的同班同学,那时候他就已颇有些名气,与任惠中、岳黔山三人被称为我们班的三面旗帜,我来北京前就曾从书店里买过他写的《现代工笔名家特殊表现》,没想到我能与他们成为同学,梦里都没敢想过,我一直以此为骄傲。

初识泉义,觉得他热情、奔放、洒脱、开朗、直率、不拘小节。但时间久了发现他是一个极其传统的人,温良、朴实、包容、严谨、细腻、恋旧、执着、有担当、追求完美。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他还有点敏感,周边的事、物、形、声、色、味以及人的情绪的微妙的变化他都能轻易察觉。可能是他的这种敏感被他豪放的个性以及超强的共情能力所遮蔽而不易被人发现。其实这是一种很宝贵的特质,这种特质使他更富理解能力和创造能力,更具艺术家的天赋。

“有道不艺,则物虽形于心而不形于手。”泉义常借苏东坡这句话强调基本功的重要:纵然有好的艺术思想,“而不形于手”将很难形成完美的画面,所以没有过硬的技术,就是有话也说不出来。由此可见他对基本功的重视,翻开他学生时期的作品就不难发现,他年轻时在技的层面上做足了功课。

刘泉义是个全能型的画家,以工笔人物著称,但他在水墨人物及写意人物小品上也同样有很深的造诣。

他擅画苗女,但他笔底下的苗女没有窈窕、婀娜,更没有脂粉之气,而是一种端庄的美、一种古朴的美、一种典雅的美、一种庄严的仪式感、“一种历史的追溯感和宏大的叙事力量,他表达的是一个民族的人文精神”。因此,有人称他为“追求心灵认识高度的画家”。随着泉义的名气越来越大,盛装苗女已成为泉义的代名词,但他说:“盛装苗女不是我长久的题材,机缘到了,我会另求新的载体。之所以目前还要画下去,因为我与它的情分未了。”果然,近些年他又开始画灵魂之旅的藏族聚居区……

其实他的古装人物小品也是他艺术的一个重要部分,笔墨精湛,古意盎然,琴棋书画,谈玄斗禅,清幽而散淡,置身其中如同进入了桃花源。他希望有这样一方净土,在这里没有争斗,一片祥和,这才是他一直的向往。

工笔画体现了他思想的深度、追求完美的个性,而他的那些写意小品却体现了刘泉义随性、散淡、灵动的另一面。他一路苦苦探寻心灵的真谛,又向往魏晋贤士那样畅神于山水之间、听鸟于茂林、修禊于曲水的生活。这才是一个完整的刘泉义。

泉义病重的时候我常到他香堂的小院看望,几次都见他在空旷的果园里练功,练得是那么的认真、投入。跟泉义有说不完的话,考虑他身体的原因总是找些他感兴趣的话题,但每每会被他绕回到关于生命的话题,他说:“我练的这套功法效果非常好,我好好练,挺过两年,特效药一定能研制出来。”可见他此刻对生的渴望。天妒英才,没给他足够的时间……看看他那个时期画的头像系列、宗师系列,不由让人叹服他在水墨人物画领域探索的高度,也不难感受到一种沉重。泉义是个深刻的人,但又是个渴望简单、单纯的人,境遇让他被动选择了沉重。愿另一个世界像他营造的桃花源一样遂他的愿。

猜你喜欢

工笔桃花源小品
“侨”见惠山:“云”游桃花源 同筑“根魂梦”
张鹏国画作品
高原秋
吴思颖工笔花鸟画作品
命题小品——覆雨翻云
再造“桃花源”
《临宋人小品》
《四季桃花源》独幅版
《桃花源记》
首届“工笔新经典”全国名家邀请展作品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