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活即教育”理念提升美术素养的教学策略
2021-12-02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平望第二中学顾燕学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平望第二中学 顾燕学
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却常常被我们忽略掉,所以我们要学会用心感受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当不会去感受生活,用心发现美的时候,生活对我们而言是乏味、无意义的。
对学生而言,初中阶段的教育是极为关键的,此时的他们,还在慢慢成长,慢慢感受生活的时候;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都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美育是引导学生认识美、感受美、体验美、创造美的途径,更是他们感受生活,体验生活,并学习用“美”的眼光看待生活的方式之一。
在美术课堂中体验生活,是美术课程的乐趣之一,那么如何让学生在美术课堂中体验生活呢?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得到了一些体会,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与观点。
一、引入生活美,培养审美情趣
(一)充分结合学生生活,丰富课堂内容
为了让美术课堂教学更加贴近生活,教师应结合学生的生活进行教学,将美术课堂内容自然地与生活联系起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浓厚兴趣,让学生自然地融入美术学习中去。教师可以根据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美术课堂中体验生活乐趣。
如教学七年级教材《熟悉的物品》一课时,学生通过教材很快能够认出物品,并且可以说出自己家里存在相似的物品,但真正会去观察的学生很少,于是我要求学生将自己熟悉的物品带入课堂中来(易携带的),大件物品可以相片的方式展示,并用语言从不同方面向大家介绍自己“熟悉的物品”,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更深入了解生活中的物品,体验到美术课堂与生活的联系,也能够更加细致地去将物体用画笔描绘出来,不仅提高了美术技能,也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开展贴近生活的主题实践活动
初中美术教学的安排根据课程标准与学生学习情况来具体规划,让学生在每堂课中都有所收获。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一些值得纪念的时刻,安排主题实践活动,例如植树节、青年节、母亲节……通过收集资料,丰富自己的知识,以海报绘画的形式,立体造型设计来表现主题,表达自己的情感。通过不同的主题活动,运用不同的美术方式来表达情感,使学生丰富了知识,也从美术课堂中体验到了生活美。
二、走近生活美,提升表达能力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美术课程应关注文化与生活,强调教育离不开生活,生活是美术学习的灵感与来源。在美术学习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首要的,如果只是单一地让学生学习教材上的内容,并且以单一的方式去描绘,那么学生学习美术就会变得枯燥乏味,容易使学生对美术课失去兴趣, 也就难以体会到美术课堂与生活的联系。因此,对初中学生来说,教师要让美术课堂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感受到其中的趣味。
“生活是艺术创造的源泉。”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关键是如何让学生将生活与课堂内容联系起来。初中学生各感知觉过程以充分发展,也已经有了一定的审美标准,美术课堂正是给了他们一个更了解生活的机会,学会用美的眼光看待生活,用美术方法为生活增添光彩。自然界中的任何事物,甚至一片树叶、一块小石头、一张椅子都有它们独特的地方,教师要多去引导学生发现它们的美,并用美术的方式去表现。当学生运用不同方式去表现时,其实也是他们不同情感的表达。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的肌体中欢腾跳跃的时候,知识才会融入人的精神世界。”那么作为教师,应该让学生在美术课堂中愉快地学习,让他们的情感得到一种释放,最后用不同的美术的方式表达出来。 同时,教师可以尝试多创设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主题情境,让学生自然地体验到美术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并用美术方式体验其中的乐趣。
三、再现生活美,发掘创造潜能
传统的教学一般都过于注重让学生学到知识技能,体现课堂学习的作用。但过多的强调这一点,往往会阻碍了学生创造美的能力。现在大部分初中美术课学习都是以临摹为主,这对于技能知识的学习来说,的确是一种方法,不仅可以欣赏到大师的优秀作品,也通过临摹的方式感受大师作品的内在韵味。但如果只是以临摹的方式进行美术课堂学习,学生学习是单一而缺少趣味性的;我们的美术课堂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让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在此基础上再融入技能的学习方法,这样的学习会更有助于学生体会到美术课堂的趣味。
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美术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并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和创造。
如七年级《装点生活》一课,通过图片欣赏,可以看到生活中的许多物品都来自自然界或者不同领域中的灵感而被设计并创造加工而成。在本堂课中,先让学生欣赏一些生活中的物品,让学生聊一聊自己家中有哪些美观又实用的物品;然后教师展示一些材料供学生选择,并发挥想象,以小组形式讨论自己的想法;接着让学生动手将他们的想法制作出来,完成一件集美观与实用于一体的美术作品。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材料,寻找灵感,发挥想象,创造一件集美与实用一体的物品;最后将全部作品进行展示,让学生相互欣赏作品,感受美术课堂中的“生活”气息,体会其中的趣味。学生的想象力远远超过了我的预料,从作品中可以发现学生很多不同的亮点。
另外,为激发学生的创造灵感,教师还可以选择多种方式;比如,音乐、跟课堂内容有关的视频、故事介绍等,甚至一些情景再现,这样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助于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如七年级《人类的朋友》一课,本课的教学内容是让学生用画笔,以不同的方式将自己最熟悉最喜欢的动物描绘出来。但是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喜欢一种动物,大部分是因为动物的整体的外形及习性;而本堂课是带领学生更细节化地去了解动物,并用画笔将它们记录下来。本课的导入以一段“动物世界”的视频展开,将学生引入一个环境之中,更深入了解动物;接着让学生讲讲在视频中最吸引你的动物有什么特征?在学生对自己所喜欢的动物有了更细节化的了解后,带着他们一起欣赏画家笔下的动物,从不同表现方式的作品中,感受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增加对动物的喜爱。最后,运用学习到的不同表现方式去描绘自己喜欢的动物,表现自己对动物的喜爱之情;这样的作品可以作为一次展示活动,将学生的作品贴在教室或者校园中,为教室或校园增添美,同时也让学生更加自信,愿意去表现自己的情感,用不同方式去创造生活美。
四、结语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应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学习的独特价值。”这充分说明美术教学应贴近生活。
例如:学习《一目了然》一课时,课堂一开始通过呈现各种各样的标志,引导学生认识标志的特点与作用,加深学生对标志的认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为学生的创作提供了更多的素材。紧接着布置本节课的作业安排:为学校设计标志牌。学校对初中生来说,应该是非常熟悉的环境了,通过标志牌的设计,希望为校园的美化作出贡献。学生积极讨论,回想着校园的每个角落,思考校园中哪些地方可以设置标志牌。最后,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大胆创作,呈现的作品多种多样:有爱护小草的、保护公物的、禁止吸烟的、珍惜粮食的,等等。这样一来不仅美化了校园,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由此可见,贴近生活的美术课堂是灵活而充满乐趣的,贴近生活的美术教学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以不同的方式体验生活,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艺术无处不在,美无处不在。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应该积极寻找生活资源,使美术课堂贴近生活,让学生感到美术课堂的亲切感,并真正喜欢上它。让学生感受到美术就在身边,用不一样的“美术方式”体验不一样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