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玩沙”与幼儿课程游戏化

2021-12-02江苏省常熟市大义幼儿园宗晓燕

青年心理 2021年3期
关键词:玩沙沙子工具

江苏省常熟市大义幼儿园 宗晓燕

英国一家报纸举办的一次有奖征答活动,“在这个世界上谁最快乐?”获得大奖的四个答案之一就是:正在用沙筑城堡的儿童。是呀,全世界孩子的感受是如此一致,玩沙无疑是快乐的。也许在家长看来,弄脏了衣服、头发,回家还要好好梳洗,是多么麻烦的事情。但他们忽略了一件事,那就是孩子的感受。现代的教育理念要求我们多从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孩子喜欢的又有益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游戏,我们都要给予支持。孩子在和沙子互动中,不断擦出火花,不断收获经验,不断体验美好。

故事一:翘首期盼——计划先行

曾经由于条件的局限,玩沙的活动每周安排是固定的,班里的孩子总是把每周的时间记得牢牢的。几乎每次轮到的前一天,都会有孩子问:“老师,明天是星期二了,是不是轮到我们班玩沙了?”得到确认后,马上有孩子兴奋地说:“那明天我要带自己的玩沙工具来。”接下来便开始叽叽喳喳了,玩沙工具、明天想玩的主题等话题接踵而至。每轮到我班时,老师“一声令下”,孩子们便欢天喜地地蹦跳着奔向沙池。每当天公不作美时,孩子们总是仰望着天空,盼着雨赶紧停吧,那期待的眼神、最终失落的表情,任谁看着都觉得心疼!

教师策略支持:首先,提供物质保证。理解孩子在雨天也想玩沙的心情,因此在沙池上方撑起一个大帐篷,给孩子准备雨衣和雨鞋,感受雨天玩沙的别样情趣。其次,鼓励孩子做计划。孩子在玩沙前有很多想法,何不把这些想法通过自己的方式记录下来呢?要准备用到什么工具,想和谁一起玩,想怎么玩……绘画、图示、数字等,都呈现在白纸上,从最初只有工具准备的计划,到后来的材料、主题、人物等详尽的计划,让孩子有目的、有计划地游戏,是孩子经验的积累,也是能力的提升。

故事二:亲密接触——感受特性

“老师,没有工具了!”有一次,提供的工具不够,就有孩子很委屈。若是不提供工具,孩子们会怎么玩沙呢?没想到,孩子们还是玩得津津有味。两只手就自觉地成了主要的工具,小手变成容器,一把一把抓沙子运沙子;小手变成漏斗,让沙子在指缝中流动;小手变成手模,在干沙和湿沙中按出一个个小手印……“老师,我能脱掉鞋子和袜子吗?”条件允许,有何不可呢?光着脚,拉着裤脚管,踩在沙子上,孩子们一个个笑意盎然。

教师策略支持:为了让孩子能更直观地感受,教师首先要为孩子创造条件,营造自由宽松的氛围,在安全的基础上允许孩子的“胡闹”行为。亲身体验给了孩子自由自主的空间,从而收获愉悦的情绪,提供了创造的契机。其次,教师要鼓励孩子分享讲述或者记录。玩沙游戏的结束不代表告一段落,孩子的体验过程还可以通过语言的表述或者书面的记录,使之更加丰满。孩子在与沙子的亲密接触中,充分调动感官,与沙子对话,从而感受了解沙子的基本特性。

故事三:工具大集合——探索玩法

在玩沙的过程中,孩子尽情探索着各种工具材料的使用方法,会利用材料玩情景性的游戏。比如玩娃娃家游戏,在扮演角色的同时“做饭”“炒菜”,一盘盘沙子做成的饭菜,有时还会被点缀一两棵在沙里自然生长的绿绿的小草或小花,别有一番童趣。用雪碧瓶的上半截,拧开盖子或者在盖子上开一个小洞,做成简易的漏斗。孩子可以依照自己的想象去构思和建造,创造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教师策略支持:在购买成品玩沙工具的同时,鼓励孩子自制工具,或者利用生活中的废旧材料,环保节能、废物利用。首先引导孩子根据前一次玩沙的经历,提出可能需要的材料,然后组织孩子商讨解决问题,尽可能鼓励孩子寻找现成易取的材料。其次,与孩子创设“公告栏”版块,每当需要特殊工具时,以图画的形式公告出来,寻找志愿者,利用闲暇时制作。另外,鼓励孩子通过绘画的方式将自己在玩沙游戏中的情景记录下来,并装订成书,利用平时与同伴再次交流讲述,语言表达能力、交往能力、绘画能力等都会有所提高。

故事四:沙泥水共存——融合深入

当孩子们发现干沙和湿沙的不同后,玩沙游戏时,常常喜欢准备好一桶水,干沙湿沙一起玩。“水倒到沙子上,就不见了,到哪儿去了?”“下面去了呗。”“到沙子上去了。”但又有孩子提出“怎么样留住水呢?沙漠里不是也可能有河的吗?”于是,孩子们开始探索:倒入沙池好几桶水,但也没有积水(没有留住水),“太累了!”孩子们放弃了;挖了一个泥坑,倒入水,但很快就不见了,于是有孩子建议挖深一点,貌似还是不成功。

教师策略支持:首先,引导孩子观看有关水渠的图片、视频,提出建议“能否做一条水渠来留住水呢?”引发孩子讨论,需要什么材料,怎样做?并提示孩子制作水渠设计图纸,便于大家一起动手完成水渠的工程。其次,鼓励孩子通过咨询父母或查找资料,寻找其他办法留住水。孩子自己寻找答案有助于他们对刨根问底、一问多解的理解,培养孩子积极主动的良好学习品质。

水拌沙、和稀泥都是孩子喜欢的游戏,结合后他们会玩什么呢?一次,为孩子准备了一小桶泥土,有个孩子往泥土里倒了几小杯水,不怕脏地像揉面团一样和泥,其他孩子也加入其中,一桶稀泥和好了。有孩子提出,“我爷爷说过,这个可以造房子的。”“造房子?怎么造呀?”有好奇宝宝产生了兴趣。“我看见电视里小猪造房子时还加了沙子。”“造房子要用到砖,没有砖。”孩子们讨论很有意思,既是玩沙游戏的延伸,又能让孩子获得多方面的能力。于是,老师找来一些砖头,“有了砖就能造房子吗?”孩子又开始了讨论。

教师策略支持:首先,引导孩子在平时的区域游戏中,用玩具砌墙,如在建构区用相同大小的积木建构;益智区推墙游戏中砌墙,逐步了解错开摆放砖块更牢固。其次,观看视频,进一步了解砌墙需要的工具,砌墙的基本方法和基本要求。另外,孩子每次尝试之后组织他们分享经验,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故事五:融合于一日活动——有机渗透

当老师把沙子拿到教室,装在花盆里时,都表示很惊讶,“沙子还能种花?花不是种在泥土里的吗?”“种子会发芽吗?能长大吗?”由于缺乏经验的支撑和亲身体验的过程,孩子对沙子的印象仅限于在玩沙游戏时获得基本经验。为了更好地扩展孩子的视野,可以将沙子融入孩子的一日生活中。

当孩子在自然角观察到放在沙子里的种子发芽时,别提有多兴奋了。在自然角可以利用沙子进行沙培,那沙子还能渗透于孩子的哪些游戏活动呢?盒子里铺上薄薄的一层沙子,用手在沙子上画画,是一种别样的体验,觉得画得不理想,抓住盒子抖抖,沙子就平整了,又可以继续画画了;观看沙画大师的作品,尝试模仿,自己也来一次沙画创作;沙子结合用剩的蜡笔屑,搅拌均匀,就成了彩沙,颜色很美;利用纸、瓶子等材料自制小沙漏,探索发现洞口大小与漏沙速度的关系,同时感受时间概念;筛子筛沙子,网面的不同,筛出的沙子也不同,孩子在操作中进一步感受沙粒的不小不同……这些活动都能在室内,便于孩子取放,可以在感兴趣的时候随手能玩,丰富了孩子的一日生活。

教师策略支持:首先是物质支持,沙子洗过并经太阳暴晒,然后根据每个玩沙游戏的基本条件,准备所需的材料,当孩子在游戏过程中有新的需要时再根据情况添加。其次是“技术指导”,利用现有的图片或视频资料、教师的现场操作,帮助孩子了解基本技能,鼓励孩子在玩耍中不断创新。另外是鼓励合作,集中智慧,发散思维,分工合作,体验一起玩更有趣。最后是保持整洁,游戏结束时一定要保持桌面、地面没有沙子,可请保育员打扫干净。

故事六:交流合作——趣中之趣

一座城堡、一条地道、一个公园等,都需要孩子互相配合,有序地合作才能完成。合作不单单是人数的合作,而是每个人必须明确自己的任务,有分工还有配合,有商有量。如:在确定主题“大马路”后,孩子必须通过协商讨论才能明确谁来造车辆、谁来造高楼、谁来造马路及马路两旁的设施等内容。只有这样,他们才能达到协调一致,通过合作建构大马路。另外,在合作时产生的话题,如商量如何搭建,出现冲突如何解决等,经验也在彼此的交流中获得提升。

教师策略支持:首先,教师用拍照、录像等方式,记录下孩子玩沙游戏中的故事,并与孩子一起分享讲述,是美好回忆,也是孩子成长档案。其次肯定鼓励孩子的交流和合作,让孩子们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收获成长。

在玩沙游戏中,孩子会因为找到埋在沙里的宝贝而欣喜,会因为完成作品而自豪,会因为与同伴合作而充实,会因为猜想得到证实而欢乐,会因为探索有所发现而喜悦……他们即使没有得到成人的的赞许,也会感到快乐,享受着自发自主行动所带来的愉悦。

猜你喜欢

玩沙沙子工具
托班婴幼儿玩沙游戏初探
联想:明天去哪玩
波比的工具
波比的工具
一粒沙子的历史
沙子为什么会"唱歌"?
趣拍沙滩照
绝望的沙子
从“玩沙”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巧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