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2021-12-02福建省福州实验小学郭燕琼

家长 2021年24期
关键词:阅读文章篇文章课外阅读

□福建省福州实验小学 郭燕琼

一、该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讲课方式较为单一

以往教师在教学中,通常会结合课本中的文章,给学生讲解每个段落的含义,告诉学生划分文章的技巧,然后带领学生掌握其中的重点词汇,上课方式较为单一,很多学生在听课中不能切实感受到阅读给自身带来的变化,导致学生出现思维不着集中的现象,使学生紧跟教师进行学习。

(二)课外素材选择随意性较高

大多数教师在选择课外阅读素材时,通常是根据学校分发的练习册,给学生指定做题的题目,在挑选课外素材时,没有全面分析全体学生的阅读做题能力,从而导致不同基础的学生,在学习课外素材时,不能切实提升自身的阅读水平,比如阅读基础较好的学生,觉得练习册上面的文章内容较为简单,在阅读中自身的阅读水平不能得到充分提高;阅读基础较差的学生,在做阅读题目时,感觉比较吃力,并且错题率极高,这样的做题效果容易打击学生学习阅读的积极性,导致学生在后期,不能以积极的态度进行阅读学习。

(三)学生自学能力较弱

在国家制定了新型的教学制度之后,教师在该课教学中会结合文章内容,给学生布置一些自学任务,让学生结合以往所学知识去完成。但是学生在该课学习中,已经习惯在教师讲解完知识点后,通过做题的方式进行训练,他们的自学能力较弱,教师给学生布置了学习任务后,很多学生经常会出现学习方向模糊的情况,在简单的知识点上使用的时间较长,导致较难的学习任务没有充足时间思考,降低了学生的自学效率。

二、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

(一)丰富讲课方式

虽然小学语文中的文章都是基础性文章,但是学生对文字的领悟能力较弱,导致他们在阅读中经常会出现思维混乱,区分不清文章思路的情况,使学生不能准确领悟文章中心思想。因此,教师可以在该课中适当丰富讲课方式,采用角色演绎、朗诵比赛、学生讲课等上课方式,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体会文字魅力,集中学生阅读文章注意力,帮助学生在较短时间,快速掌握阅读文章的方式。例如,在《玩具柜台前的孩子》中,教师可以在网上搜集这篇文章的情境视频,通过画面内容告诉学生文章的故事梗概。视频播放结束后,教师可以按照学生以往的上课反应,把全体学生组成多个队伍,让学生在自己队伍中挑选适合自己的角色,然后让学生通过演绎不同角色内容的方式,使学生加深对这篇文章的了解。当学生演绎角色结束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感表达程度进行打分,并对分数第一的队伍进行鼓励,让他们将自己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在班级上分享,并结合学生回答内容,给学生深入讲解这篇文章的思想情感,加深学生对这篇文章的认识。在《一次成功的实验》中,教师可以采用朗诵比赛的方式,按照前面分队的方式,先给全体学生留上一部分训练时间,让学生在朗诵训练中,能够通过字词的变化,分析文章的写作脉络,总结作者的写作情感,提升队员之间的默契。学生朗诵比赛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相互点评其他队伍的朗诵,在学生点评的基础上给学生系统讲解这篇文章故事内容,让学生对自身的朗诵能力形成正确的认识。在《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中,教师可以采用学生讲课的方式,让学生讲解这篇文章的故事内容、写作框架以及段落大意。因为这样的上课形式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仅仅依靠学生个人力量难以完成讲课任务,教师可以按照学生以往的课堂学习现状,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让学生在小组中以合作学习的方式,相互探索讲课内容。如果学生在讲课中出现故事内容讲解不全面或者段落大意阐释不精准的情况时,教师应及时提示,让学生意识到自身的问题,促使学生在完善讲课内容中提升自身的阅读水平。

(二)精准定位课外阅读素材

每个学生的阅读能力都不同,教师应精准定位课外阅读素材,这样学生在阅读中才能有效提升自身的阅读能力。在给学生选择课外阅读素材时,应分成两个阶段进行,第一个阶段全面调查学生阅读学习情况,通过批改学生作业、与学生课后交流等形式,了解学生在阅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调查结果,将全体学生分成阅读基础较好和阅读基础一般两种类型。第二个阶段教师可以采用分层布置课外阅读素材的方式,对阅读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结合文章内容给学生布置文章篇幅较长或者内容较难的文章,促使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能够有效锻炼自己整理文章思路的能力,激发学生的阅读潜能;对阅读基础一般的学生,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文章层次分明、故事内容简练的文章,只要学生在阅读中,学会将课堂所学的阅读技巧应用其中即可,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另外,教师还可以采用手抄报的方式,让学生将自己阅读过文章中的经典语句和优美字词摘抄到手抄报上,并让学生结合自己对文章的理解,进行二次创作。为了减少学生的课外学习压力,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制作手抄报时,只撰写一篇文章即可,这样可以促使学生在课余时间深入研读自身读过的课外素材,提高学生对课外素材的理解程度,增强学生的阅读素养。当学生将手抄报内容制作好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内容的完整程度和准确度进行打分,并对分数前三的学生进行奖励,让他们将自己的阅读方式在班级上讲解,拓展其他学生的阅读方式。

(三)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学生的自学能力并不是先天存在,而是需要经过后天磨炼形成,教师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时,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可以在日常教学中,根据课本中的文章内容,制定适合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阅读教学方式,促使学生在探索文章中,不断提升自身的自学能力。例如,在《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中,教师可以采取疑问教学法,给学生提出难度不同的问题,让学生按照问题的指示,明确分析文章的方向,培养学生的阅读自学能力。比如教师可以询问学生这篇文章讲述了什么内容?文章的结构划分是什么?每个段落的中心思想是什么?然后按照学生过去阅读练习册完成情况,将学生分成多个阵营,确保每个阵营整体实力不相上下。当学生将问题解决完毕后,教师可以让每个阵营挑选一名学生,讲解该组的探索结果,并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给学生深入讲解这节内容的写作方式和思想感情,促使学生对比分析自身在阅读自学中的不足,使学生在今后阅读学习中能够不断改正自身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的阅读自学能力。但是教师在选择这样的引导方式时,需要每节课询问不同的学生,促使全体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机会与教师面对面交流,从整体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慈母情深》中,教师可以在课前让学生结合自己探索文章的思路,制作相应的思维导图,要求学生在制作思维导图中,采用关键词和箭头的方式,将每个段落大意、文章梗概进行展示,这样可以促使学生在完善思维导图中反复阅读文章内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生阅读文章的技巧。当学生将思维导图制作之后,教师可以在课前将其收集起来,根据思维导图分析学生在阅读文章中存在的问题,并在课堂讲解这篇文章时,给学生详细讲述阅读文章的技巧,帮助学生明确自身在阅读中的缺陷,使学生在今后阅读文章中能够按照教师传授的方式进行钻研学习,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该课教学中应对影响阅读教学的因素进行全方位分析,从教师和学生角度,总结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阅读教学现状,丰富讲课方式;根据学生的阅读基础,精准定位课外阅读素材;通过疑问教学和思维导图的方式,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使学生在探索不同类型阅读文章中,提高自身的阅读综合素质,全面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阅读文章篇文章课外阅读
线上录课教学设计“如何对同一主题下的英语阅读文章进行对比分析”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如何做好现代能源经济这篇文章
如果你感到迷茫,不妨读一下这篇文章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
对高考英语阅读文章及命题特点的认识
空间的维度(从一维多十维)
神奇的胖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