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常习惯从小培养
——以小班生活活动“小人国的小餐厅”为例

2021-12-02东莞市常平镇教育管理中心袁嘉仪

家长 2021年24期
关键词:本班勺子用餐

□东莞市常平镇教育管理中心 袁嘉仪

一、观察记录,发现班级用餐环节现存问题

区域游戏结束后,幼儿在教师指引下进行如厕和盥洗,完成该环节的幼儿已经会自主回到餐厅等待开餐。这时,班上大致分成两种情况,沉溺于上个活动环节的幼儿正在与小伙伴交谈,发出了“叽叽喳喳”的声音;个别幼儿则是坐在位置上“放空自我”。当教师分别请每一组幼儿起身去取餐时,大部分小椅子并没有推回桌子里;还有的幼儿容易与已取餐的幼儿发生碰撞。正在进餐时,个别幼儿撅着小嘴巴或是将目光放到了其他地方,始终不动手吃饭;部分幼儿正在大口地吃饭,但是桌面上满是饭粒和被遗弃的蔬菜。

看着这凌乱的场面,对着这群小班幼儿,教师头疼不已,通过商议总结,教师认为得想办法解决以下问题。

1.区域游戏后,如厕和盥洗完毕的幼儿,等待开餐的时间过于漫长,出现消极等待的现象。

2.进餐时,部分幼儿不自己动手使用勺子吃饭,所有小组的桌面总是撒落饭粒和菜粒。

3.该班的进餐常规有待加强,幼儿进餐习惯仍需加强培养。

就餐环节所反馈出来的问题,不仅反映了新生幼儿还未适应集体生活的现状,还反映了保育与教育的引导不够到位,如餐前教育和情绪调整工作是我们从前所忽略的问题;有关用餐的主题学习活动未及时开展;缺乏引导幼儿独立自主用餐的意识等本班保教现状。

二、尝试探索,解决班级用餐环节现存问题

(一)改造用餐环境,赋予生活仪式感

无论是哪个年龄段的幼儿,他们极其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所以我们先从餐桌的视觉环境入手。通过多次尝试探索,最终在幼儿餐桌增添了三样工具——餐具碗、抹布和小花。已被取走勺子的餐具碗充当“餐桌垃圾桶”,当幼儿不小心掉落了饭粒或菜粒时,可以自己使用抹布将餐桌垃圾扫入餐具碗,以起到时刻保持餐桌洁净的作用。小花为幼儿用餐增加了观赏性和仪式感的同时,对现阶段具有“泛灵论”特征的小班幼儿而言,在得知小花需要在整洁的环境下才能健康地生长后,会产生一种使命感,为小花保护这块“净土”,也会在用餐时看见因自己的保护而健康生长的小花产生愉悦感。通过视觉环境的改造,加上“旁观者效应”的影响,最后本班基本能够做到用餐时保持桌面整洁。

我们还尝试塑造新的听觉环境,根据当时班级幼儿的情绪播放进餐轻音乐或餐前小故事,通过塑造听觉环境,起到舒缓幼儿情绪,引导他们进入愉悦进餐的状态,促进其进食消化的作用。

(二)调整用餐规则,化生活为课程

为了减少幼儿消极等待的时间,我们重新梳理了用餐环节的各项常规安排。用餐环节简单概括为:餐前准备-餐前教育-进餐-收餐-餐后调整。如厕和盥洗环节结束后的餐前准备工作主要是分餐和分餐具。分餐在现阶段是由1 名教师负责,暂时不做调整。经过环境改造后,分餐具主要包括折叠抹布、分发餐花和数勺子,我们认为可以尝试引导幼儿协助开餐,所以安排了4名幼儿负责分餐具。

1.折叠毛巾、分发餐花与动作发展

我们分别安排了1名幼儿负责折叠抹布和分发餐花。折叠抹布的方法是将一块正方形毛巾对折两次,其难点在对准边角,能够发展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也符合该阶段幼儿发展目标。分发餐花对幼儿的能力要求并不高,意在增强幼儿的责任意识和培养幼儿的独立性。

2.数勺子与数学认知

数勺子可交由2 名幼儿负责。现阶段,数勺子对本班幼儿是具有一定难度的,因为需要给一个餐具碗分6根勺子,这要求幼儿做到手口一致地点数6根勺子并取出,分至一个碗中。然而本班大多数幼儿仅能够做到点数4个以内的物体。故初期,我们并不要求这2名幼儿一次性完成6 的点数取物,而是根据分餐具幼儿的认知水平,引导其点数取勺,如数取两次“3”或先数取“4”再数取“2”等适合他们的方法。最后引导幼儿检查自己的成果,进行验证纠正。

3.“小猫休息”与语言想象

与此同时,没有被分配任务的其他幼儿,将由另外1 名教师组织餐前谈话活动或餐前想象活动。餐前谈话活动主要是以餐前故事作为内容,也是较为短暂的语言活动;餐前想象活动则是建立在“小猫休息”的基础上,在轻音乐中,由教师通过语言描绘“小餐厅”可能发生的某个场景,让闭着眼睛的幼儿结合五感经验进行有意想象,想象成自己是一只猫咪,意在增加幼儿食欲,发展幼儿想象力。

秉承着“机会均等”原则,我们争取让大多数的幼儿体验当“小帮手”的快乐,所以会在折叠抹布和数勺子两项工作完成后,在每一桌邀请1 名幼儿协助开餐——搬运餐具。我们认为这样能够更大限度地让更多幼儿获得实践经验,更大程度地化生活为课程。

(三)建立用餐观念,渗透进餐教育

我园有一个“餐前感恩词”诵读环节,为了让本班幼儿更好地理解餐前感恩之情,我们在班内增加了教师菜式介绍的环节。取餐完毕后,教师将为幼儿介绍今日菜式,概述其做法,描述其味道,联系农民、厨师、教师和伙伴等相关人员,用简单的语言讲述他们的付出,以激发幼儿的感恩之心,再引导幼儿用好听的声音诵读“餐前感恩词”以表示感谢。另外,针对班内用餐的突出问题,我们组织开展了相关的主题教育活动,如食物主题的绘本教育,又如餐桌主题的礼仪教育,将主题教学的成果渗透到生活活动,从而建立本班幼儿的用餐观念,初步培养幼儿的用餐礼仪,逐渐培养其良好的用餐习惯。

三、反思设计,促成小班用餐改良

教师基于对小班用餐环节的观察,发现了本班存在的问题,结合本班实际,考虑本班幼儿现有认知和能力发展水平,推测幼儿“最近发展区”,融教学于生活,专门为本班幼儿设计了生活案例“小人国的小餐厅”,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发展特点。本案例的亮点在于尝试使用餐前想象活动减少班级消极等待的情况,符合游戏的精神之一——具有天马行空的想象,虽然小班幼儿以无意想象为主,但借助教师神奇的语言描绘,为幼儿的想象添色,达到教育游戏化的效果。

通过案例活动的开展,本班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初步成为“小人国小餐厅”的小主人,能够承担力所能及的开餐任务,逐步养成良好的用餐习惯;借助食物主题的绘本,幼儿初步感受到了食物的美味和宝贵,体验到劳动的艰辛和光荣。整个生活案例设计中,从大小肌肉的动作发展到良好的用餐习惯和生活能力的发展,从感受与欣赏环境的“美”到学会倾听他人想法和表达自我,从自信自主地完成小任务到体验生活,实现了五大领域的渗透。教师尝试以专业的角度解读生活环节,不仅增加了幼儿在生活活动中获取直接经验的机会,还体现了幼儿教师的专业,向家长呈现不一样的教育视角,绽放幼儿园教育独特的魅力。

然而,该案例也存在着不足之处,整个用餐环节的开展,呈现的状态是“教师发出指令-幼儿执行指令”,现阶段处于管理高控状态,教师对幼儿过度干预,幼儿的自主性程度低,若在下一阶段不做调整,将会限制幼儿的思维能力发展和学习主动性的培养。故我们需要在接下来的用餐常规方面,在幼儿已熟悉生活流程的前提下,思考如何逐步提高幼儿的自主性,为幼儿提供更大的自由空间。

猜你喜欢

本班勺子用餐
文明用餐
文明用餐
做木勺子
吃面
七把勺子的故事
用餐时间
奇妙的用餐之地
“生导制”在教学中的奇效
——在教学中转化学困生之行动研究
享用“家访”这味良方,师幼家长共同获益
合力营销“八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