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聚糖对肉鸡肠道形态及挥发性脂肪酸的影响
2021-12-02樊蓉
樊蓉
(宁夏灵武市农业农村局畜牧水产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750400)
1 试验目的
目前关于低聚糖对肉鸡肠道形态及盲肠挥发性脂肪酸影响的研究较少,本试验根据已有研究推荐的添加剂量,在肉鸡基础日粮中添加3 种不同剂量的低聚糖,比较其对肉鸡肠道形态及盲肠内挥发性脂肪酸的影响,为低聚糖在肉鸡上的应用提供指导。
2 试验方法
选用健康、体重相近的1 日龄黄羽肉鸡360 只。随机分为5 组,分别为对照组、抗生素组、低聚异麦芽糖组(基础日粮+3g/kg 低聚异麦芽糖)、低聚棉籽糖组(基础日粮+3g/kg 低聚棉籽糖)和低聚壳聚糖组(基础日粮+30mg/kg 低聚壳聚糖),每组6 个重复,每个重复12 只鸡。试验期56d,分为前期(1~28 日龄)和后期(29~56 日龄)两个阶段。
2.1 回肠形态结构
取回肠后1/2 段1~2cm(距末端2cm),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后,放入装有10%甲醛的离心管备用。苏木素染色5~10min,蒸馏水冲洗后PBS 返蓝;伊红染色3~5min,再次使用蒸馏水冲洗。梯度酒精(95%~100%)脱水,每级5min。置于二甲苯中两次,每次10min,中性树胶封片。显微镜下观察并测量3处平直且形态完整的绒毛高度(Villous Height,VH),以及相应的隐窝深度(Crypt Depth,CD),计算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值(VH/CD)。
2.2 盲肠挥发性脂肪酸
取盲肠食糜于冻存管(半管左右),放入液氮中速冻,并立即转-80℃冰箱保存备用。解冻后离心15min(4000r/min),取0.5ml 上清液,加入等量流动相混匀,离心5min(13000r/min),取上清液1ml,经0.45μm 滤膜过滤后,用气相色谱法测乙酸、丙酸、正丁酸、异丁酸含量。
3 试验结果
3.1 低聚糖对肉鸡肠道形态的影响
与空白组比较,28 日龄时,在日粮中添加抗生素和低聚糖均能显著提高黄羽肉鸡的绒毛高度,且低聚棉籽糖组的效果最好;与抗生素组比较,低聚异麦芽糖组的回肠绒毛高度显著降低,低聚棉籽糖组和低聚异麦芽糖组无显著差异。与空白组和抗生素组比较,各低聚糖组的隐窝深度显著降低,V/C (绒毛高度/隐窝深度) 值显著升高,且低聚棉籽糖组和低聚壳聚糖组V/C 值显著高于低聚异麦芽糖组。
56 日龄时,低聚棉籽糖组的绒毛高度显著高于其余各组;抗生素组和各低聚糖组的隐窝深度都显著低于空白组,与抗生素组比较,低聚棉籽糖组和低聚异麦芽糖组的隐窝深度显著降低;与空白组相比,抗生素组和各低聚糖组的V/C 值显著提高,与抗生素组比较,低聚棉籽糖组V/C 值显著提高,低聚异麦芽糖组和低聚壳聚糖组无显著差异。
3.2 低聚糖对肉鸡盲肠挥发性脂肪酸的影响
与空白组和抗生素组相比,在黄羽肉鸡日粮中添加低聚异麦芽糖可以显著提高盲肠中的戊酸含量,丁酸含量也有提高趋势,但差异不显著。
4 讨论
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及绒毛高度/隐窝深度(V/C)是反映肠道形态结构最直观的指标。由于肠道内养分的吸收主要依赖于肠绒毛,因此,绒毛高度的增加意味着养分与绒毛接触面积的增加,这有利于肠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肠道上皮细胞的分化能力取决于隐窝深度,隐窝底部的肠细胞通过分化和迁移达到肠绒毛顶部为肠道上皮细胞的一次更新。隐窝深度大于正常值时,意味着肠黏膜可能出现病变[1]。在本试验中,低聚异麦芽糖、低聚棉籽糖和低聚壳聚糖都显著提高了回肠前期和后期的绒毛高度和V/C 值,降低了隐窝深度。说明日粮添加3 种低聚糖都能改善肠道形态结构。已有大量试验证明,低聚异麦芽糖可以提高肠道绒毛高度。在试验日粮中添加0.1%的低聚壳聚糖,结果表明,低聚壳聚糖可以提高肉仔鸡绒毛密度,有利于绒毛的生长,其结论与本试验类似。在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低聚壳聚糖后发现,低聚壳聚糖并不会影响小肠的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造成差异的原因可能与试验动物、试验阶段和添加剂量不同有关。3 种低聚糖显著改善肠道形态结构的原因可能与肠道微生物的改变及肠道内产生的挥发性脂肪酸对肠绒毛的营养作用有关。
挥发性脂肪酸是肠道微生物发酵肠道中碳水化合物等难消化性食物的终产物。微生物菌群将碳水化合物发酵成短链脂肪酸,可为肠上皮细胞提供能量。因此,微生物的区系特征会影响挥发性脂肪酸的含量和组成。Zhang 等[2]发现,0.3%的低聚异麦芽糖可以提高空肠中的异丁酸含量,但降低了异戊酸的含量。在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0.05%的低聚异麦芽糖,结果显示,低聚异麦芽糖组盲肠的乙酸和丙酸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低聚异麦芽糖可以提高断奶仔猪盲肠和结肠的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在本试验中,低聚异麦芽糖组的异丁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余低聚糖组,异戊酸的含量显著高于其余各组。与上述试验结论稍有差异,但总体趋势都是低聚异麦芽糖可以提高挥发性脂肪酸的浓度,造成差异的原因可能与试验动物和动物肠断不同有关。本试验发现,低聚异麦芽糖组在科水平上,占比最高的瘤胃球菌科的相对丰度高于对照组。瘤胃球菌大量存在于反刍动物的瘤胃中,对纤维具有一定的降解和消化能力,这可能是日粮中添加低聚异麦芽糖导致黄羽肉鸡盲肠中部分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升高的原因。
5 结论
抗生素和3 种低聚糖都能显著提高黄羽肉鸡回肠的绒毛高度和V/C 值,并降低其隐窝深度,低聚异麦芽糖还可提高盲肠中戊酸和异丁酸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