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趣激趣,教出低年级古诗的味道
——以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池上》的教学为例

2021-12-02浙江省杭州采荷第一小学教育集团章海英

小学教学研究 2021年25期
关键词:白莲白居易首诗

浙江省杭州采荷第一小学教育集团 章海英

小学第一学段学习古诗文的目标和要求是:诵读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从统编版语文教材所选编的古诗来看,低年级选编的古诗相对简单,多为五绝、七绝,语言简练,浅显易懂。教师教学时,除指导学生掌握识字、写字之外,还要帮助学生熟读成诵,实现初步积累。

低年级学生有其独特的年龄特点,在古诗的把握上以吟诵、积累为主要目的,对于诗歌的情感和意境不求甚解,点到为止即可。那如何让学生在诵读、欣赏古诗词时,读出古诗词中的丰富含义?怎样才能品悟出古诗词中的韵味?笔者试以《池上》为例浅谈。

《池上》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是一首文字浅显、趣味盎然的20字五言绝句。这首诗秉承白居易诗作通俗平易的叙事风格,用白描的手法,寥寥几笔勾勒出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又布置隐藏踪迹的顽皮、可爱的形象。诗歌动静结合,情景交融。诗中最传神的是“不解藏踪迹”一句,写尽小娃顽皮、纯真的情态。

一、还原画面,想象古诗之趣

唐代诗人王维的诗歌被后人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典范。事实上,“诗情-画意”是诗人传情达意的创作产物。

在《池上》教学中,学生对于“偷”字的含义如不能正确理解,就会对诗意主旨的把握出现偏颇。如何让学生在这首诗的学习中掌握学习古诗的常用方法值得深究。这首诗突出的教学方式是“诗中有画”,于是笔者思考在课堂中贯穿此教学方式。《池上》描绘的是一个小孩儿偷偷采莲的情境。整首诗的描写融情入境,将行动描写和心理刻画有机结合,细致逼真,富有趣味。诗歌的小主人公撑船在湖面划开一片浮萍,其天真可爱、活泼有趣的形象跃然纸上。因此在教学时,笔者抓住诗歌的画面感,引导学生自主想象荷塘美景和小娃偷采白莲的情境。学生快速创设诗歌描绘的意境,在画面中领悟了“偷”字的真正含义,体会小儿天真无邪的特点和诗人对儿童的喜爱。

师:一首诗就是一幅画,只有走进画中,才能走进诗中。小朋友们闭上眼睛,听老师读一读这首诗,想象一下你的脑海中仿佛出现了哪些美妙的画面?

生1:我仿佛看到一池的荷花,非常美丽。

生2:我好像看到一个小孩子悄悄地划着一只小船,出去偷采白莲蓬了。

师:小娃为什么要偷采白莲?此时如果你就是小娃,心情会如何?

生1:害怕、紧张。害怕爸爸妈妈知道了打我。

生2:激动。因为又可以吃到白莲了。

生3:又激动又害怕。因为又可以吃到白莲了很激动,又怕挨骂挨打很害怕、很担心。

生4:我没想过,当时只想着采来尝尝。

…………

师:那究竟是什么样的白莲,吸引了小娃来采?看着荷花图说一说。

师(出示白莲图):剥开翠绿的莲蓬,露出一颗颗白白嫩嫩的莲子,闻一闻还带着一股清甜的香味儿呢!

生1:我的口水都要流出来了。

生2:我真想尝一颗嫩嫩的白莲啊!

师:现在你能体会到小娃为什么要来偷偷地采白莲了吧?

师(出示小娃图):大家看看这个小娃,你觉得他有多大年纪?

生1:七八岁吧。

生2:我觉得只有五六岁。

师:他长得可爱吗?

生1:圆圆的脑袋,胖乎乎的小手,真可爱。

生2:他像年画里的胖娃娃。

师:谁能读读第一、二两句,读出小娃的天真、可爱。

(指名读,齐读)

师:谁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这个小娃娃?

(板书:天真、可爱、胆子大……)

统编版语文教材中的古诗大都比较浅近,在诵读欣赏古诗词时,如何才能发掘出古诗词中的丰富内涵?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们还原古诗的画面,通过构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让学生感受古诗中饱含的艺术之美。丰厚的文化底蕴是古诗文精华所在,不同层次的古诗学习,能帮助学生多角度感受中华文化的熏陶。正如教学大纲所要求的那样,吟诵为主是古诗教学的主阵地。课堂上,学生读几遍不难解其意,难的是如何还原画面、品得其趣。在短短的四十分钟里,打破传统的逐字、逐词、逐句牵引,还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深入诗文意境,走进诗人内心,触类旁通,倡导学生读出韵味、悟出品味。

二、移情体验,体悟古诗之趣

《池上》这首诗,诗人白居易用白描的手法、质朴的语言,栩栩如生地刻画了一个天真可爱、无邪纯真的小娃形象。

学生阅读和理解古诗大意的最好的方法不是教师直接解读,而是通过启发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和理解。在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引入课外资料、教师范读、学生自由朗读等各种形式,让学生在脑海中浮现出相应的画面。然后,笔者通过自主阅读、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空间,促使学生全面深入地感悟。这首诗对一年级学生来说,理解上没什么太大的问题,教师应在引导学生想象画面上下功夫。笔者通过引导学生结合“莲叶何田田”“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等诗句想象荷花塘的美、小娃采莲的原因、采莲的过程等,让学生感受池塘的美和小娃的天真可爱。

诗人为什么要把“偷采白莲”的小娃写入诗中?你觉得小娃偷采白莲时心情如何?你觉得他是一个怎么样的小孩?

师:悄悄地去,急匆匆地回,自以为神不知鬼不觉,小娃的行踪到底有没有被人发现呢?

(出示三、四句诗“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理解“不解”的意思,抓住“不解”体会小娃的纯真、质朴)

师(质疑):既然是悄悄地采,为什么不知道隐藏呢?(体会小娃小不知道隐藏,小娃太高兴了,忘记了要隐藏这回事)

师:小娃知道自己被发现了吗?

…………

师:是呀,其实每个人小时候都或多或少做过类似的事情,你能跟大家交流一下自己小时候“偷偷”做的一些小恶作剧和顽皮之事吗?

生1:我偷吃家里的零食。

生2:暑假我去乡下奶奶家,偷摘院子里的枣子。

生3:妈妈不允许我喝饮料,有一次趁家里没有人,我偷偷喝了一口,放回原处,嘻嘻……

其实,生活就是课堂。学生在课堂中交流、讨论、争辩、质疑……有的说小娃很害怕,因为怕被别人发现;有的说小娃很开心,因为有莲子吃了……有的说自己小时候也有过偷采的经历:为成熟的枣子、家里的饮料(零食)……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可以看出学生有思考的过程,还对文本进行了探究,是真正以学生为主体的开放式教学思想的体现,也是对学生对教材的不同体验和感受的一种尊重。最后,学生对诗中小娃的内心活动了解得淋漓尽致:这里的“偷”采与一般的“偷”是完全不一样的,如果小娃真心想“偷”,那他就不会留下那么明显的痕迹了。诗人写“偷采白莲”的小娃更能体现出他的天真可爱,突出其童心、童真、童趣。

在体会到了小娃的天真可爱之后,笔者进一步拓展,让学生移情入境,体会诗人对小娃的喜爱之情——

师(介绍写作背景):这一切都被谁看在了眼里?你们知道吗?这池荷花可是白居易先生后院里的,白居易先生早年特别喜爱江南水乡美景,回到洛阳之后不远千里将钟爱的荷花带到了洛阳,此时的白居易已经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了,他常常独自一人静静地欣赏荷塘美景,今天他突然看到了小娃偷采白莲的这一幕,如果你是白居易先生,你会是什么心情?

生1:吃惊,这个小娃胆子可真大,居然敢到这儿来采莲子。

生2:哈哈,这个小机灵鬼太可爱了。

生3:这个小娃真聪明啊!

生4:这个小娃真淘气、调皮。

生5:这个小孩子跟我小的时候很像。

…………

师:诗人白居易太喜欢这个小娃了,看着这个淘气、调皮的小娃不禁想起了自己小时候的情景,看到这个小娃的可爱模样,诗人自己都被逗乐了。

师:这首诗里还蕴藏着作者的一份情感呢,你们知道是什么情感吗?

生:白居易很喜欢这个小孩子。

师:是啊,这两句诗充分体现了白居易对小娃的喜爱之情,以及对童年的留恋之情。

(教师随机板贴:喜爱孩子 留恋童年)

师: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带上这份情、这份趣有感情地来读一读这首诗吧。

(师生齐读整首诗)

笔者认为,在古诗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产生共鸣、移情,并结合生活经验,引导他们由此及彼,以此再现文本中的人物形象,激发学生言语活动的创造性,使学生的思维、想象、情感等始终在文本语言的内部快乐进行。这样才能使学生入境悟情,使整个学习过程变得有情、有趣。

三、 适度拓展,深化古诗之趣

到这儿笔者并没有戛然而止,又设计了拓展延伸环节,除了从《池上》感受到夏季的快乐、美好时光,其他的季节也能感受到不同的乐趣。由此,教师与学生们一起吟诵《村居》,感受春天放飞风筝的自由自在;吟诵《所见》《夜书所见》,体会夏季捕蝉、秋季捉蟋蟀的惬意;吟诵《稚子弄冰》,体验冬天玩雪的快乐;再让学生选择最喜欢的一句诗,用彩笔描绘画面并给这幅画配上诗句。

师:童年是一段美好、快乐的时光。古时候的小孩子和你们一样,除了读书之外,经历过很多富有童趣的事情。

师:春天一起放风筝——生背《村居》。

师:夏天一起捕鸣蝉——生背《所见》。

师:秋天一起逮蟋蟀——生齐读《夜书所见》。

师:冬天一起玩冰雪——生齐读《稚子弄冰》。

师:自由诵读,哪首诗歌的孩童让你念念不忘?你认为诗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课后,请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句诗,用彩笔画出诗句所呈现的画面,再给画配诗句,让诗画合一。

课标要求低年级学生要能“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后补充的四首关于春、夏、秋、冬四个不同季节儿童生活的古诗中,《村居》《所见》是一年级学过的,意在巩固。而《夜书所见》《稚子弄冰》是拓展补充的,意在通过不同的古诗,增加学生学古诗的兴趣和语言积累,由此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激起了学生心中原有的古诗积累,重组教学,与美术学科结合,通过吟诵作画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让学生在古诗学习中掌握一些学习方法,不断向课外拓展。诗歌以悟诗情为主、学生品读为重,立足读出韵味、悟出品味,把诗情、诗韵、诗景统一起来,让学生情感得以回归,使学生、文本、作者、环境实现对话,完成诗歌教学特有的多因素交融的目的。

儿童时期还处在具体思维阶段,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是以直观表象的形式进行思维的。萨特曾说过:“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学生在阅读中,并不是消极地接受、获取意义,而是积极主动地发现、建构意义,甚至创造意义。”身临其境地还原画面、真实的情感体验、适度的拓展阅读等策略,使学生对诗有所感、对情有所悟,充分感受诗歌带来的趣味。

猜你喜欢

白莲白居易首诗
《上课没人抢》
早冬
池上
我想写首诗给你
白莲
龙门里的白居易
白莲
过得再粗糙,心里也要有首诗
换眼